新書推薦:
《
数据有道:数据分析+图论与网络+微课+Python编程(鸢尾花数学大系:从加减乘除到机器学习)
》
售價:NT$
1214.0
《
500万次倾听:陪伤心的人聊聊
》
售價:NT$
245.0
《
英国商业500年(见证大国崛起与企业兴衰,启迪未来商业智慧。)
》
售價:NT$
367.0
《
万千心理·儿童心理治疗中的心智化:临床实践指导
》
售價:NT$
398.0
《
自我囚禁的人:完美主义的心理成因与自我松绑(破除你对完美主义的迷思,尝试打破自我评价过低与焦虑的恶性循环)
》
售價:NT$
301.0
《
周易
》
售價:NT$
203.0
《
东南亚的传统与发展
》
售價:NT$
306.0
《
乾隆制造
》
售價:NT$
398.0
|
內容簡介: |
这是一本教辩护人追求卓越的一本书。本书通俗易懂,传授法庭有效辩术——重点强调“有效”,而非“精彩”, 适用于学校、法学院,执业早期的律师,以及非诉律师。本书写作时考虑的主要是刑事诉讼实务。但是书中的许多规则同样适用于民事诉讼业务。
在本书中作者创造性地提出了说服法官要遵循的三套规则,即三条原则(不要误导、不耍花招、永远像法官一样思考)、三种品质(刚正不阿、不露锋芒、无法抗拒)、三个目标(真相、验证、信任),给出了有效提升说服了的莫利定律和莫利矩阵模型,总结了优秀律师的十大公理,语言虽简短,却字字有力,结合各种小技巧、小方法,能为提升讼辩技能提供有效的帮助和指引。
|
關於作者: |
伊恩.莫利
英国皇家御用大律师,东加勒比海法院的高等法院法官。他曾在三个国际刑事法庭担任高级出庭律师,并在英国、欧洲、亚洲、加勒比和非洲等40多个国家教授讼辩技能课程。自1992年以来,他一直在国际范围内教授律师如何能在法庭上成为讼辩高手。2010年,英国伦敦内殿律师学院高级别大法官大律师团体选举并赋予其高级法学家殊荣。
王馨仝
北京市京都律师事务所合伙人,人民检察院“控告申诉检察专家咨询库”特聘专家律师,北京市律师协会涉外法律问题研究会秘书长,《法治日报》律师专家库律师,西北政法大学刑事辩护技能培训项目导师。专注于刑事辩护,具有在国际刑事法庭和英国律师事务所工作的涉外诉讼经验,曾在莫利大法官指导下在黎巴嫩特别刑事法庭检察官办公室工作。
|
目錄:
|
第1章 关于本书 001
第2章 讼辩技能 008
第3章 真 相 015
第4章 赢 024
第5章 审判庭心理学 045
第6章 说服力 062
第7章 案件准备 122
第8章 向法官进言 154
第9章 法律文书 169
第10章 文件管理 184
第11章 开案陈词 191
第12章 证 人 212
第13章 发 问 222
第14章 直接询问 232
第15章 交叉询问 252
第16章 再次询问 309
第17章 提高发问技能 317
第18章 专家证人 326
第19章 结案陈词 338
第20章 保释与量刑辩护 380
第21章 上诉法院 394
第22章 讼辩技能提升术 397
第23章 担任副手的初级大律师 414
第24章 大律师精神 424
第25章 诉讼律师真谛 432
第26章 后记——法官怎么看 436
|
內容試閱:
|
序一
“诉讼不是一门科学,它是一门艺术。讼辩技能,不是把我们的个性隐没在冷冰冰的发问提纲和精心准备的辩护词下。向证人提出措辞准确的问题时,如果发问的方式既无聊又单调,通常不会产生预期的效果。因此,你是否以平常人的方式去沟通,远比你所讲的内容更为重要:人们关注的是你讲话方式、语气、表情和肢体语言。”
这是《说服法庭》一书中对诉讼艺术的一段经典概括。我想,很多律师对此都会有同感。
近年来,已经有许多关于律师诉讼技能的作品相继问世,其中观点见仁见智,反映出中国律师队伍的不断成熟和水平的迅速提升。但是,对于域外经验的吸收和引进还远远不够丰富。在中国,现代律师制度毕竟还是舶来品,相对于国际社会漫长悠久的律师发展过程而言,广泛借鉴和吸收域外律师的成熟经验,无疑是加速提升中国律师水平的捷径。而伊恩大法官和王馨仝律师的作品《说服法庭》,正是填补了这一项空白的倾心之作。
该书的英文版原作者伊恩大法官以其独特的视角和生动的语言,对律师的诉讼技巧做出了经验加方法的全面论证,其内容涵盖律师参与诉讼全程中所应当具备的素质、能力、技巧和理论功底等各个方面,大有一种令人耳目一新之感!
比如,关于法庭语言的运用,作者认为,法庭上的语言一定要简明扼要:“简单的句子都是短句,很快就能被理解。法庭只有理解你了,才能被说服。复杂的案子,或者是学术的观点,一般都可以归纳为简单的句子,字斟句酌便可。”“有一个很好的建议,就是把你的听众想象成是一群在学校表现优异的15岁智力水平的人,针对这一水平的听众去讲,而不是针对教授水平的听众,你自然就会简化自己的语言。这意味着,你的话会更容易理解。如果你的话很容易理解,你可能就更有说服力。”这个比喻本身就非常浅显通俗而又有说服力。对此我很有同感,我所倡导的法庭语言风格是:“律师的法庭语言,要让既不懂法也不知情的人能够听明白其中含义,才是真正成功的表达。”但遗憾的是,这种风格和能力正是我们许多律师所欠缺的。
又如,在书中第24章读到“大律师精神”时,作者提出了律师在对抗的诉讼中寻求胜利的三条原则:“1.不要误导法庭;2.不对对手耍花招;3.试着像法官一样思考。”这些观点,是经验的总结,也是衷心的告诫。
诉讼技能,是经过多年积累和精心总结提炼而成的一门独特艺术,是对于刑事律师不可或缺的专门技能。《说服法庭》一书对这门艺术进行了独到而精辟的总结,而王馨仝律师在潜心研读后将其翻译成中文并进行改编呈现给中国读者,还加上了个人感悟的分享。不失为奉献给中国律师的一份辛劳加智慧的重礼。
希望这份礼物能博得律师界的厚爱,也期待有更多的同类佳作继续问世。
田文昌
2021年9月9日
序二
我与Amy(王馨仝)初识于2010年,当时我们在海牙的联合国黎巴嫩特别刑事法庭工作,我是高级别诉讼律师,准备对2005年在贝鲁特刺杀黎巴嫩总理拉菲克?哈里里的案件提起公诉。
在我们团队的众多律师中,Amy是勤奋、聪明的。她英语流利,能够在外国法律(包括处理大量法语文件)环境中执业,这令我印象颇深。我们合作得很好,在她回国做律师后,我们仍然保持联系。有一天,她告诉我她想翻译我的《魔鬼辩护人》一书,因为她觉得这本书对她在中国的刑事辩护事业发展很有帮助。我认为这是一个很好的主意。在朋友们的帮助下,中文改编版很快得以完成,他们还就如何将书中的观点应用于中国法庭提出许多好想法。
我从不认为书中的观点归我个人所有,相反,这些观点也是我从别人那里学到的,它们来自大家,服务于大家,我只是在法庭上运用它们并总结提炼成文。《魔鬼辩护人》已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在多个国家和地区出版,这样的成功得益于其简洁而轻快的行文风格,每页书的篇幅都不长,易于记忆。作为版权所有者,盈利并非我所求,面对日益举足轻重的泱泱中国,我乐于与该法域的律师分享一些观点,助力他们改善庭辩效果,因此,我欣然建议Amy将这本书进行中国化改编。我将本书的版权赠予Amy,由她改编这本书,我认为她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使这本书已成为她自己的作品。
世界上所有的律师都在学习讼辩技能。无论我们从哪个港口出发,我们都在同一条船上航行。每个人都可以从本书中有所收获,我祝愿Amy和她的同行们一切顺利。
英属安的列斯群岛高等法院大法官
伊恩?莫利
2022年1月
序 三
本书是《魔鬼辩护人》的中文授权改编版。原书作者伊恩?莫利大法官是我在国际刑法领域的入门恩师,当时我们都供职于黎巴嫩特别刑事法庭,该法庭是一个专门审理恐怖主义犯罪的国际刑事法庭,位于国际法之都荷兰海牙。在那里,大家都习惯叫我的英文名Amy。开始我是在法庭检察官办公室法律组工作,但在参加了莫利大法官亲自讲授的讼辩技巧培训之后,我有幸得到他的赏识,从而加入他的“剑之队”(sword team, 即诉讼组),零距离向莫利大法官及同组的其他国际精英律师们学习,亲身感受讼辩技巧的魅力与力量。
我发现优秀大律师对语言的运用是出神入化的,时而滔滔不绝用逻辑洪流席卷听众顺流而下,时而戛然而止让听众在落针可闻的肃静中怀疑或者深思,时而在轻描淡写中带证人回到正轨,时而雷霆万钧般一举突破证人心防,既能举重若轻点破症结,又总能适可而止不失风度。直到我系统地学习了讼辩技能后,我才知道律师的技能是可以分解为具体动作的,也是可以通过系统学习迅速提升的,而方法,就在这本书里。多位国内知名律师阅读本书后,也都认为这种技能是无国界的,一旦灵活掌握之后,就可以在中国法庭内外直接适用。
“Advocacy Skills”一词此前常常被翻译成“诉讼技能”,但经过多次研讨,我们认为翻译成“讼辩技能”更为准确,一则因为这些技能的适用范围要广于诉讼本身,二则这种技能具有使用规则,如若直接翻译成“诉讼规则”或“诉讼技能规则”,不仅容易与诉讼程序规则相混淆,语言也不够精练。相对于“诉讼技能”,“讼辩技能”的含义更为准确充分,即包含了控方、辩方皆可适用的意思,“讼辩规则”一词又与英文直接对应,语言规整。因此,本书终选用了“讼辩技能”这一措辞。
本书的英文原版是莫利大法官几十年办案和教学经验的总结,语言风格独树一帜,文如其人,极为实际、极有说服力。多年来我反复精读此书,并将书中相关理念、技巧应用于工作和生活,受益良多。回国之后我一直想把这本书引入国内。莫利大法官得知我的想法后,表示为了促进中国律师行业发展,他愿意无偿授权我改编并出版本书。对此,我不胜感激。
陈宓、曹春武、邓力行、付鑫、郭真、邵静姝、杨雷和赵慧丽律师(拼音顺序排列)和我一样都是中国涉外律师,我们共同翻译了本书。我们相识于英国伦敦,相知于英国大律师公会项目,并在本书的翻译过程中成为了亲密的战友。因为有这些战友的齐心合力,在繁忙的工作之余熬夜加班,互相鼓劲,才促成本书付梓出版。我们分组分工进行翻译、校对,终由我进行统稿。在翻译的过程中,我们努力保持原有风格,同时在导读部分和部分措辞上进行调整,删减了与中国诉讼制度不相符的部分章节,以期更符合中国司法实务。由于水平有限,本书如有错漏和不足,敬请同行和读者批评指正。
在此,也特别感谢为本书审稿并提出宝贵建议的朱海波编辑,以及樊羽萌法官、关键律师、李佳欣律师、王琦律师、翁小平律师、张旭涛律师、赵悦、郑建瓯律师(拼音顺序排列),张云岭等亲友,正是大家慷慨支持,才有了今天的《说服法庭》。
本书虽然以律师视角为广大律师同行而作,但希望也能为高校法学院师生、检察官、法官在提升讼辩技能方面提供参考。
王馨仝
2021年12月7日写于北京市京都律师事务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