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聯絡我們  | 運費計算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註冊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閱讀雜誌 香港/國際用戶
最新/最熱/最齊全的簡體書網 品種:超過100萬種書,正品正价,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送貨:速遞 / 物流,時效:出貨後2-4日

2024年10月出版新書

2024年09月出版新書

2024年08月出版新書

2024年07月出版新書

2024年06月出版新書

2024年05月出版新書

2024年04月出版新書

2024年03月出版新書

2024年02月出版新書

2024年0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2月出版新書

2023年1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0月出版新書

2023年09月出版新書

『簡體書』张六通

書城自編碼: 3754726
分類: 簡體書→大陸圖書→醫學中医
作者: 张六通,马作峰
國際書號(ISBN): 9787568076654
出版社: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2-05-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NT$ 551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Python贝叶斯深度学习
《 Python贝叶斯深度学习 》

售價:NT$ 407.0
文本的密码:社会语境中的宋代文学
《 文本的密码:社会语境中的宋代文学 》

售價:NT$ 306.0
启微·狂骉年代:西洋赛马在中国
《 启微·狂骉年代:西洋赛马在中国 》

售價:NT$ 357.0
有趣的中国古建筑
《 有趣的中国古建筑 》

售價:NT$ 305.0
十一年夏至
《 十一年夏至 》

售價:NT$ 347.0
如何打造成功的商业赛事
《 如何打造成功的商业赛事 》

售價:NT$ 407.0
万千教育学前·透视学前儿童的发展:解析幼儿教师常问的那些问题
《 万千教育学前·透视学前儿童的发展:解析幼儿教师常问的那些问题 》

售價:NT$ 265.0
慈悲与玫瑰
《 慈悲与玫瑰 》

售價:NT$ 398.0

建議一齊購買:

+

NT$ 474
《 小儿艾灸·小儿适宜技术丛书 》
+

NT$ 400
《 思考中医:对自然与生命的时间解读 》
+

NT$ 184
《 糖耐量受损中西医防治问答 》
+

NT$ 314
《 人体经络穴位使用详解(第2版) 》
+

NT$ 435
《 大医至简——刘希彦解读伤寒论(第二版) 》
+

NT$ 252
《 刺血疗法治百病(图解国医绝学丛书) 》
編輯推薦:
荆楚医学是我国重要的具有地域特色的医学流派之一,其蕴藏的学术思想和治疗经验对后世中医药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系统梳理荆楚中医药历史源流,整理和总结荆楚名医名家临证经验、学术思想和治学方法,以及荆楚地域特色的医学体系、学术发展流派,这对于继承和发展中医药、助力荆楚文化发扬光大来说具有重要意义,并填补了荆楚中医药系统研究的空白。
內容簡介:
本项目是湖北省公益学术著作出版专项资金项目。本书详细介绍荆楚名家的学术思想及临证、教学、科研实践精华。包括:医家传略、学术思想、医论医话、医案精选、创新成果等内容。本丛书通过深入研究挖掘湖北地域代表性医家的医学思想、理论、技术等,不仅有利于促进湖北地域中医学术、科研、临床发展,还能为祖国中医发展做出贡献。因此,本丛书的出版以一种形式表达出荆楚医学的传承和发展,体现了对国家政策的充分领悟,勇于承担社会责任,遵循中医发展的客观规律,积极推动中医传承和创新工作,扩大中医药文化影响力。
關於作者:
张六通,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湖北中医大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原湖北中医学院院长。全国中医药高教学会常务理事,中华中医药学会理事,内经专业委员会副主委,原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专家组成员。获湖北省“模范教师”称号、湖北省高教战线优秀思想政治工作者。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80余篇,主编著作5部;先后主持研究国家、省级科研课题17项,其中获湖北省政府科技进步二等奖 2项、三等奖2 项,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基础研究三等奖1项。
目錄
医家传略1

一、小荷露尖角——少年时光3

二、风华正茂时——武汉求学4

三、悬壶救厄难——医疗实践7

四、十年磨一剑——学院管理9

(一) 重点学科的确立10

(二) 重点学科的建设10

(三) 重点学科建设成效11

五、矢志研岐黄——学术研究13

六、论道在讲坛——学术交流15

七、蜚声杏林间——社会兼职16

八、海内存知己——挚友情深17

九、春风桃李艳——学生风采18

十、为霞尚满天——幸福家庭19
学术特色23

一、始终不渝地开展《黄帝内经》研究25

(一) 《黄帝内经》思维模式研究25

(二) 《黄帝内经》天人合一观27

(三) 《黄帝内经》全息论思想31

(四) 《黄帝内经》阳气理论研究34

(五) 《黄帝内经》情志学说研究36

(六) 《黄帝内经》药性与用法39

二、坚持开展藏象学说及其应用研究43

(一) 强调以五脏为中心的中医整体生理观43

(二) 提出“脑脏相关”的脑病防治理论49

三、开创对六淫外邪致病机理的实验研究50

(一) 外湿致病机理的实验研究51

(二) 外燥致病机理的实验研究53

(三) 外寒致病机理的实验研究56

四、长期致力于衰老相关理论的文献与实验研究58

(一) 开展衰老与五脏关系的理论与实验研究58

(二) 提出“脏虚络痹”衰老理论58

(三) 提出衰老与老年病不可分割论59

五、强调“治未病”的研究与运用59

(一) “治未病”的概念59

(二) “治未病”的渊源61

(三) “治未病”的内涵63

(四) “治未病”的运用65

(五) “治未病”的研究66

(六) “治未病”的意义67

六、坚持开展老年痴呆防治的理论与实验研究69

(一) 以肾虚为主的五脏虚衰是老年痴呆发生的内在机理69

(二) 痰浊、血瘀是加速脑衰老从而导致老年痴呆发生的重要
因素70

(三) 老年痴呆的实验研究71

七、对中医药教学的体会72

(一) 提倡“两个熟悉”,做到因材施教72

(二) 倡导启发式教学,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72

(三) 主张中医“经典”课程应安排为后期临床提高课程73

八、注重疑难病症的临床和实验研究73

(一) 慢性肝病的临床和实验研究73

(二) 清热解毒法治疗糖尿病的实验研究74

(三) 手术后疲劳的临床与实验研究76

(四) 补肾健脾活血法治疗骨质疏松症的实验研究77

(五) 脑梗死相关的临床和实验研究78

(六) 中成药开发研究80
著作简介83

一、《中医心理学》85

二、《中医脏象学》86

三、《新编黄帝内经纲目》87

四、《黄帝内经研究大成》87

五、“中医学基础”(英文版)系列教材90

六、《气功入门》91

七、《医疗健身气功》92

八、《老年人饮食与养生》93

九、《现代中医男科学》94

十、其他著作目录95
医论医话97

一、略论《黄帝内经》中的汗99

(一) 汗生于谷,以脏腑为本99

(二) 汗出腠疏,易感邪罹病100

(三) 辨汗证,明邪正阴阳盛衰101

(四) 施汗法,以祛邪气调阴阳103

二、《黄帝内经》自然疗法104

(一) 关于自然疗法104

(二) 自然疗法与天人合一的关系106

(三) 关于自然疗法的几点讨论108

三、《黄帝内经》体质学说述要109

(一) 体质的构成110

(二) 影响体质形成的因素110

(三) 体质的分型111

(四) 体质的应用112

四、试论杨上善著《黄帝内经太素》的学术成就113

(一) 科学分类,开类注《黄帝内经》之先河114

(二) 校对勘误,保存《黄帝内经》原貌115

(三) 阐义释音,揭示《黄帝内经》义理116

五、《黄帝内经》中的“府”117

(一) 关于“府”的概念117

(二) 传化之腑与六腑118

(三) 奇恒之腑与五脏120

(四) 小结121

六、《黄帝内经》全息论思想的临床应用122

七、《黄帝内经》病因学说浅析125

(一) 病因学说的形成基础125

(二) 病因学说的主要内容127

(三) 病因学说在实践中不断完善132

八、《黄帝内经》“气分为三”相关问题研究132

(一) 精、气、血、阴阳、津液的概念及其逻辑关系133

(二) “气分阴阳”学说的合理之处136

(三) “气分阴阳”学说的不合理之处138

(四) 广义脏气的“气分为三”假说之建立142

(五) 基于“气分为三”假说的若干问题144

九、《黄帝内经》中的二分思维和三分思维145

(一) 病因分类145

(二) 人体部位划分146

(三) 阴阳之气再分147

(四) 经络分类147

(五) 脉诊部位划分148

十、《黄帝内经》养生方法的层次观149

(一) 保养形体149

(二) 形神共养152

(三) 天人合一153

(四) 结语155

十一、《黄帝内经》饮食养生的基本原则155

(一) 节五味,避免五味偏嗜155

(二) 节饥饱,避免饥饱失宜156

(三) 节寒热,防止过寒过热157

(四) 结合体质,辨证选食158

(五) 顺应四时,灵活选食159

(六) 饮食多元,合理调配159

十二、《黄帝内经》情志养生方法160

(一) 乐观愉悦161

(二) 志闲少欲161

(三) 凝神敛思162

(四) 御神有节162

(五) 与人为善163

(六) 以情胜情163

(七) 顺时调神164

(八) 疏导宣泄164

十三、谈谈学习脏腑辨证165

(一) 从生理功能研究每个脏腑的基本病变及证候特点165

(二) 从脏腑病变的共性与个性关系中找出证候规律166

(三) 从有关证型的对比分析中明确其联系和区别168

(四) 结语169

十四、谈脏腑不“相”表里170

十五、《黄帝内经》脏腑“藏”“泻”辨170

十六、外湿浅析172

(一) 外湿的形成因素173

(二) 病位方面173

(三) 病理方面174

(四) 病程及症状方面175

十七、关于外感湿邪致病机理的研究175

十八、浅议寒与寒邪178

(一) 寒178

(二) 寒邪179

(三) 寒邪致病的特点179

(四) 寒邪致病的思考180

(五) 结语181

十九、析中医学延缓衰老机理——兼论多因素综合致衰老181

(一) 清代之前的中医学衰老机理观点181

(二) 当前的中医学衰老机理观点182

(三) 衰老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183

二十、肾虚、血瘀、痰浊阻络为衰老的基本病机184

(一) 肾虚是衰老的病理生理基础185

(二) 痰、瘀是衰老的催化剂186

(三) 痰瘀与络脉的关系188

(四) 肾虚与络痹的关系189

二十一、补脾抗衰老理论的形成与发展189

二十二、脾虚络阻与衰老关系的理论探讨192

(一) 中医学对脾虚致衰老机理的认识192

(二) 脾胃虚是导致衰老的重要因素之一193

(三) 脾虚络阻是衰老的基本病理生理变化194

二十三、中医五神脏理论与老年痴呆发病机理研究195

(一) 五脏藏五神主五志是对脑与神关系的高度概括195

(二) 以肾虚为主的五脏虚衰是脑衰老、老年痴呆发生的内在机理
196

(三) 痰浊、血瘀是加速脑衰老导致老年痴呆发生的重要因素
198

二十四、中医药防治老年痴呆的研究现状与思路200

(一) 老年痴呆的定义与分类200

(二) 中医药治疗老年痴呆的优势201

(三) 中医药治疗老年痴呆存在的问题202

(四) 中医药治疗老年痴呆的研究思路203

二十五、关于中医药高等教育之思考205

(一) 回顾与评价205

(二) 挑战与对策206

二十六、中医学的传统优势与现代发展的思考210

(一) 正确理解中医学文化内涵和医学理论体系211

(二) 中医学逻辑思维的自知之明212

(三) 保持中医传统优势,融入时代科学发展213

二十七、亚健康相关研究215

(一) 亚健康概念的产生背景215

(二) 亚健康的分类方法216

(三) 亚健康人群的分布状况217

(四) 亚健康的成因218

(五) 中医学对亚健康表现的认识219

(六) 中医药调理亚健康的优势220

(七) 肝与亚健康的关系222

(八) 补肝法对亚健康模型动物作用的实验研究226

二十八、络脉理论相关研究228

(一) ECM的结构、分布与络脉的一致性228

(二) ECM构成的网络、组织液的流动特点与络脉的相似性229

(三) ECM与络脉生理功能的相似性229

二十九、络病与血瘀证之辨析232

(一) 络脉与血液的构成及功能232

(二) 络病与血瘀证的病机范畴233

三十、补气通络方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的临床和实验研究234

(一) 实验研究234

(二) 临床研究238

三十一、“祛瘀生新”内涵及机理探讨238

(一) “祛瘀生新”的内涵238

(二) “祛瘀生新”的机理240

(三) 祛瘀与生新的关系240

三十二、益气化瘀通络法对心肌梗死大鼠血管新生影响的研究
241

(一) 古代中医学对“胸痹心痛”病因病机的认识242

(二) 现代中医学对急性心肌梗死病因病机的认识243

(三) 益气化瘀通络是急性心肌梗死的重要治法244

(四) 益气化瘀通络法对急性心肌梗死大鼠血管新生的影响
245

三十三、从“肺络”探讨肺纤维化的防治247

(一) 络脉理论与肺248

(二) 肺络248

(三) “肺虚络痹”是肺纤维化的基本病机250

(四) 肺纤维化的治则251

三十四、基于“肺朝百脉”理论治疗特发性肺纤维化的实验研究
252

(一) “肺朝百脉”释义252

(二) “肺朝百脉”的生理病理254

(三) 从“肺朝百脉不利”论治特发性肺纤维化257

(四) 实验研究260

三十五、从“毒”论消渴的病因病机261

(一) 毒的定义及特性261

(二) 毒与消渴262

(三) 结语264

三十六、骨质疏松症病因病机探讨265

(一) 肾虚为本265

(二) 脾虚是重要病机267

(三) 血瘀是骨质疏松症的促进因素268
医案精选271

一、非温无以化气273

二、消积扶正种双子274

三、补中益气汤临床验案集274

(一) 益气升阳治感冒275

(二) 健脾升清愈头痛276

(三) 甘温除热案276

(四) 补中固涩治遗尿277

(五) 补气升提愈脱肛277

(六) 补中暖肝愈疝气278
创新成果279

一、开创六淫外邪致病机理的实验研究281

(一) 外湿研究的主要创新点281

(二) 外燥研究的主要创新点282

(三) 外寒研究的主要创新点283

二、提出了“脏虚络痹”的中医衰老理论284

三、强调以五脏为中心的中医整体生理观284

四、中医药的学术传承与世界性学术交流285

大事记287
参考文献295
內容試閱
上启洪荒,下迄今日,广袤的荆楚大地上涌现出了灿若星辰的名医大家,他们为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做出了巨大贡献。张六通教授出生于江苏省武进县大运河畔,他从一个普通的农家子弟成长为大学校长、博士研究生导师,荣获“湖北中医大师”“湖北国医楷模”等荣誉称号,集学者、师者、医者、管理者于一身。这漫长的人生道路无不浸透着他辛勤耕耘的汗水和矢志不渝的努力与执着。张六通教授一生以德立学,学以修身,普洒仁惠之心,终成一代名医,其学术思想传播海内外,是蜚声中外的当代中医大家。本书是“荆楚中医药继承与创新出版工程·荆楚医学流派名家系列(辑)”丛书之一。本书作者马作峰在张六通教授的指导下,开展了深入细致的调查工作,经过多次讨论,按照丛书编委会的要求,拟定了全书的编写体例和内容。经丛书编委会逐级审核,全书确定分为医家传略、学术特色、著作简介、医论医话、医案精选、创新成果六个部分。正文前有插页,收录张六通教授具有代表性和重大价值的照片。书末附大事记,记载张六通教授经历的重要历史事件。本书内容包括张六通教授的生平,学习、工作经历,在业内和社会上具有影响力的事件,主要学术思想和学术观点,以及代表性著作的主要内容和出版情况等。本书摘录了张六通教授不同历史时期撰写的论文、会议报告和学术交流讲稿,收录了张六通教授治疗疑难杂症的经典医案,汇总了张六通教授几十年来取得的中医药创新成果。全书五易其稿,终于付梓。本书如能为传承荆楚医学思想、引导后学做出点滴贡献,将深慰作者之初心。“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年过八旬的张六通教授如今精神矍铄,身体康健,仍在指导着中医界的晚辈后学,热诚地为患者服务,继续传承着博大精深的中医文化,其精湛的医术和仁惠之心,广受业界内外的尊敬与好评。由于张六通教授在教学、管理、科研等领域均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本书收录的内容难免会有不足。本书挂一漏万、以管窥豹之处在所难免,不当之处,敬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本书中引文,因来源资料年代久远,已无从查对*原始的版本,在编写过程中,编者和编辑对引文中少量明显错误之处,按现在的出版规范做了修改。本书中方剂组成尽量与原方保持一致,但需关注国家重点保护野生药材的应用,此类药物在临床应用中应灵活处理,不可照搬照抄原方。谨以此书献给张六通教授!并衷心地祝愿张老福如东海,寿比南山!

中医药传承与创新非常重要,没有传承,创新就是无根之木、无源之水,而只有不断实践、创新,才能发展,并得以很好地传承。因此,要加强中医药文献整理和学术流派的研究,以及地方名医学术经验的整理与发掘工作。近些年来,很多业内人士已经清楚地看到,中医药文献与学术流派是现代中医药科学研究、教育以及临床发展的重要基础,系统梳理中医药历史源流,整理中医药学术思想精华,总结历代名医名家临证经验、学术思想和治学方法,尤其是对具有地域特色的医学体系、学术流派和临证经验进行整理,对于继承和发展中医药事业具有重要意义,也是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传承精华,守正创新”指示的具体举措。在这方面尚有很多工作可做,值得大家重视。
中医学术流派是在长期的历史过程中通过不断积淀、传承、演变并凝练出独具特色的学术思想和诊疗技术而形成的,具有一定的历史影响和社会公认度,也是中医药文化传承发展的重要载体。中医学术流派特别是名医的学术思想和临证经验作为中医传统技艺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成为中医理论和临床经验传承发展的关键。湖北省(荆楚)地域辽阔,历史悠久,九省通衢,交通便利,文化积淀深厚,药物资源丰富,历代名医辈出,具有鲜明的发展特色和规律。
荆楚医学源远流长。神农尝百草是荆楚医药学研究的开端。到了商周时期,荆楚医学开始发展,出现了具有个别性、自发性的零散的经验和认识,这一点从先秦的文献中可以看出。正是这些前期积累为战国到两汉时期医学体系的构建奠定了基础。湖北江陵张家山汉墓出土的医书竹简包括《脉书》《引书》。从内容可以看出,其出现的时间早于《黄帝内经》。毫无疑问,这些著作为《黄帝内经》的成书做出了贡献。晋唐到宋这一时期可以说是荆楚医学的兴起时期,这一时期出现了以王叔和、庞安时为代表的名医大家。王叔和精于脉学,整理编次了《伤寒论》,庞安时提出寒温分治,两人对《伤寒论》都深有研究。明清时期是荆楚医学发展的鼎盛时期,这一时期出现了临床大家万全、伟大的医药学家李时珍,此外,还有本草学家刘若金、“戒毒神医”杨际泰、内科名家梁学孟、制药名家叶文机以及他开设的知名药店“叶开泰”。近现代,荆楚地域更是名医辈出,有倡导扶阳的王和安,有内科名家蒋玉伯、张梦侬、熊魁梧,有与哈荔田有“南黄北哈”之称的妇科名家黄绳武,有伤寒名家李培生、洪子云,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当代的名医名家,他们所做的工作不仅推动了荆楚地域中医学的发展,而且对中国传统医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因此,对荆楚地域医家的学术思想以及临证经验进行研究既有必要,也有可为。
本丛书通过深入研究文献,勾勒出从汉水流域至长江中段荆楚医学从源到流的发展脉络,揭示了从东汉末年到明清的荆楚中医药学的发展历史,延续至今,一代代中医名家学术相承赓续,不断地传承与创新,特别是通过对当代代表性医家的医学思想、理论、技术的挖掘,系统而深刻地梳理出荆楚医学的传承与发展脉络,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和文化影响,亦是对中医药传承创新的贡献,也为全国各地中医流派整理、发掘研究做出了示范。
本丛书适合中医医史学、中医学术流派、中医药临床及中医药文化的研究和学习者阅读。
书将付梓,先睹为快,不揣粗简,乐而为序。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台灣用户 | 香港/海外用户
megBook.com.tw
Copyright (C)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