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欲望与家庭小说
》
售價:NT$
449.0
《
惜华年(全两册)
》
售價:NT$
320.0
《
甲骨文丛书·古代中国的军事文化
》
售價:NT$
454.0
《
中国王朝内争实录(套装全4册):从未见过的王朝内争编著史
》
售價:NT$
1112.0
《
半导体纳米器件:物理、技术和应用
》
售價:NT$
806.0
《
创客精选项目设计与制作 第2版 刘笑笑 颜志勇 严国陶
》
售價:NT$
281.0
《
佛山华家班粤菜传承 华家班59位大厨 102道粤菜 图文并茂 菜式制作视频 粤菜故事技法 佛山传统文化 广东科技
》
售價:NT$
1010.0
《
武人琴音(十周年纪念版 逝去的武林系列收官之作 形意拳一门三代:尚云祥、韩伯言、韩瑜的人生故事 凸显百年武人命运)
》
售價:NT$
199.0
|
編輯推薦: |
本书对于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古诗的艺术成就,宣传蜀地的人文景观都有重要意义,值得一读。
|
內容簡介: |
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但凡有所成就的诗人都有入蜀的经历,有“自古诗人例入蜀”一说。本书作者通过搜集与阅读大量的史料、文献资料,经过数年的创作,选取从唐朝到清朝的共29位有成就的诗人,对他们在蜀地的行迹和在蜀中创作的诗歌进行分析,从而解读他们在蜀地的心灵和精神密码。
|
關於作者: |
许永强,教师、媒体编辑、《华西都市报》《成都日报》等专栏撰稿人,四川省期刊专家库成员。曾获90年代四川省优秀科普作家称号、四川省散文奖、王光祈文艺奖。
|
目錄:
|
目录
王 勃 羁心何处尽,风急暮猿清 1
卢照邻 风月清江夜,山水白云朝 8
杨 炯 贬谪离乡困蜀中 14
高 适 天下人人皆识君 19
岑 参 知君客愁处,月满巴川时 25
苏 颋 蜀王旧台前,分明见一川 31
元 稹 骑马向通州 除却巫山不是云 36
武元衡 六岁蜀城守,千茎蓬鬓丝 41
羊士谔 远目穷巴汉,闲情阅古今 46
温庭筠 人人读花间,少长诵温词 52
贾 岛 苦吟诗人,人生也“苦吟” 58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却话巴山夜雨时 64
薛 能 何当穷蜀境,却忆滞游人 71
李 洞 酷慕贾长江,松雨蜀山辉 78
郑 谷 三次入蜀创作宽 84
崔 涂 壮岁上巴蜀,失计自伤春 90
吴 融 战尘飞处上琴台 二年征战剑山秋 96
韦 庄 十年蜀地 柳暗花明 102
贯 休 暮年逢盛世 归宿在成都 108
张 咏 两知益州治蜀乱 114
张方平 治蜀能臣,“三苏”伯乐 121
宋 祁 享世间万千荣华 著《益部方物略记》 126
赵 抃 “铁面御史”四入蜀 为政吟诗两相宜 132
黄庭坚 谪居巴蜀六年 文墨垂范千古 138
陆 游 骑驴入剑门,行遍梁州到益州 145
范成大 梦中重到锦官城 154
汪元量 万里扬鞭到益州 167
宋 琬 未听巴猿白发生 174
王士祯 乘风偶作西南游 180
方象瑛 入川往返二万里 187
朱 樟 自比凤凰冲霄汉 193
查 礼 津门盐商的蜀地诗情 200
|
內容試閱:
|
王 勃 羁心何处尽,风急暮猿清
总章二年(669年),“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在仕途上遭到了重重一击。这一年,20岁的王勃因《檄英王鸡》一文,惹怒唐高宗,因担心会引起王子内部的斗争,王勃被“斥出王府”。
入蜀后的王勃四处漂泊,居无定所,依靠蜀地乡亲和朋友的接济过着流浪的生活。入蜀途中,沿途的山川触动了王勃对故乡的迢递相思和忧伤苦闷,创作了大量诗赋、碑文,自编了《入蜀纪行诗三十首》,在《入蜀纪行诗序》中他说道:“嗟乎!山川之感召多矣,余能无情哉?爰成文律,用宣行唱,编为三十首,投诸好事焉。”这是全唐诗中篇在题目中直接写有入蜀诗的诗序。①
山川云雾里,游子几时还
669年5月,王勃从长安出发,开启了他在四川大约3年的游历。
离开长安后,王勃先是抵达长安西面的始平,想到自己从早到晚都在朝远离家乡,远离都城的方向行进,前面路途遥遥,蜀道艰难,想到天下之大竟没有自己的容身之所,诗人流露出了羁旅行役之感,发出“客行朝复夕,无处是乡家。”(《始平晚息》)的感慨。
但苦闷的心情随着蜀地独特的山川风景发生了改变,对路远途险的担忧开始转变为对山川秀美的称赞,既然已离开京城,家乡也远去,何不放下心情慢慢欣赏山川美景?诗人以优哉闲适的心态游历蜀地山川:“山川殊未已,行路方悠哉。”(《扶风昼届离京浸远》)。②
散关,历史上的著名关隘,又称“大散关”,古时是南下入蜀的必经之路。此时的散关“关山凌旦开,石路无尘埃”。随着太阳的升起关山慢慢呈现,石路一尘不染,寓意着漫漫长夜的逝去和日出的到来,黑暗中的道路也逐渐变得清晰,诗人顿时觉得神清气爽。“白马高谭去,青牛真气来。”白马在石路上疾驰而去,气势昂扬,诗人此时仿佛看到了道家仙人。“重门临巨壑,连栋起崇隈。即今扬策度,非是弃回。”重门、连栋、巨壑、崇隈展现蜀道山川的雄伟壮阔,“临”可见蜀道的陡峭险危,令人头晕目眩;“起”则将人文景观融入自然之景,景色由近及远。用险景勾勒出自己内心的慷慨激荡;“弃”指年少立大志,也是从戎之志。在宁静的破晓,策马扬鞭,一声长啸,不建功立业决不回来。
进入南郑县后,王勃一早伴着炊烟前行,傍晚,在云关歇息。清风拂面,新月照水,牧童归家、钓叟还家的山歌入耳。优美动人的暮景,令人陶醉。此刻,王勃寂寞的游子之心得到了些许抚慰,发出了“客行无与晤,赖此释愁颜”(《长柳》)的感慨,也让孤身在外的忧愁不禁消解。
但入蜀毕竟是被逼无奈的选择,短暂的心灵慰藉,并不能完全消除积郁心中的思乡思归之情。在普安(今四川剑阁县普安镇),王勃的思乡之情油然而生:“江汉深无极,梁岷不可攀。山川云雾里,游子几时还。”(《普安建阴题壁》)“梁岷”即梁山与岷山。“江汉深无极,梁岷不可攀”直写蜀地的山高水深,在这样险峻的山川行走,王勃不禁幻发“山川云雾里”的错觉,发出“游子几时还”的感慨。③
他乡遇故知,唱和抒情怀
在蜀地旅居的近3年时间,王勃与九陇(今四川绵竹市)县令柳明和德阳县令宇文峤为代表一些才高位下的官员和流落蜀地的卢照邻、薛华等文士意气相投,彼此以诚相待,视为知己。
柳明,字太易,河东人。异地逢同乡的亲切,王勃既称赞柳明,又为自己和柳明流落在外,遭受种种不公而愤愤不平。碑文《绵州北亭群公宴序》《彭州九陇县龙怀寺碑》,写王勃与柳明一起饮酒作诗,谈玄论道,徜徉于自得之境,非常融洽。《春思赋》序文中“高谈胸怀颇泄愤”表达对饱受摧残的苦闷。赋中化用“独耿介而不随兮愿慕先圣之遗教”句,自比屈原,“受天地不平之气”遭受种种不公平的待遇,苦闷和感伤在胸中郁结,无处发泄,只好借助诗文略微安慰自己;而这些“不平之气”来源于那些达官贵人。《春思赋》既对自我前途有着美好的向往,又有现实不如意的状况使得自己十分苦闷,不禁让自己怀疑所谓命运。
“乃知两乡投分,林泉可攘袂而游;千里同心,烟霞可传檄而定。友人河南宇文峤,清虚君子;中山郎馀令,风流名士。”(《宇文德阳宅秋夜山亭宴序》)宇文峤是王勃在长安时期的密友,两人交情深厚,王勃称宇文峤为“清虚君子”。在宇文峤的宴席上,王勃碰到了“风流名士”郎馀令,突发王子酋、嵇康一样的雅兴,杯中泛着陶渊明的菊影,闪烁着汉阳潘岳花的光彩,金风玉露清秀宜人,烟弥竹径,月映松菲,别有意境;池塘莲香,直透窗棂,三危露气,侵袭岫幌,正是“冲矜于俗表,留逸契于人间”。
第二年,也就是670年阳春三月,“初唐四杰”中的“两杰”卢照邻与王勃在曲水宴饮,两人赋诗唱和。卢照邻有诗《三月曲水宴得樽字》,王勃有《三月曲水宴得烟字》《上已浮江宴韵得趾字》与《上已浮江宴韵得遥字》三首唱和。“凤琴调上客,龙辔俨群仙。松石偏宜古,藤萝不记年。重檐交密树,复磴拥危泉。抗石晞南岭,乘沙眇北川。傅岩来筑处,磻谿入钓前。日斜真趣远,幽思梦凉蝉。”(《三月曲水宴得烟字》)将宴会氛围渲染如仙宫,将与会众人比作群仙。在山水田园与友人觥筹交错,享受着蜀地秀丽清美的山川美景,恍然间犹如人间仙境。但随着夜幕降临,这种感觉渐渐远去,“日斜真趣远,幽思梦凉蝉”,独留幽梦凉蝉,只是一场美梦的遗憾。④
在益州(今成都),王勃遇到了亲密的朋友薛华(即薛曜,字曜华),薛华的祖父薛收是王勃祖父王通的弟子。此时的薛华正要返回长安,孤身漫游蜀中与友人再次相逢,却伴随着又一次的匆匆别离,王勃潸然泪下写了《重别薛华》:“明月沉珠浦,秋风濯锦川。楼台临绝岸,洲渚亘长天。旅泊成千里,栖遑共百年。穷途唯有泪,还望独潸然。”锦江明月沉江,秋风吹拂河水,在送别中苦闷的情感宣泄而出。
才子居天府,愿展当仁笔
远离家乡,远离政治中心带给正值青春的王勃或许是郁闷、思乡,但蜀地的壮丽景观却成就了一位伟大的诗人。他在《益州德阳县善寂寺碑》的序言中称:“下官弱植少徒,薄游多暇。薜萝人事,空余江海之心;笔札神交,尚有渊云之气。相如谢病,访诗酒于临邛;邱也栖迟,听弦歌于单父。群公以道之存矣。思传记德之书;下官以文在兹乎?愿展当仁之笔。”称自己是“下官”“薄游”,看似自谦,接着列举自己的优势,王勃认为自己必须动笔创作,并且坚信自己可以超越古人,大有非我莫属之气概。《梓州玄武县福会寺碑》也写道:“下官薄游江右,旅居城隅,怀道术于百龄,接风期于四海。依然梵宇,欣象教之将行;莞尔公庭,惜牛刀之遂屈。虽文殊辨论,妙悬解而忘言;而佰喈雄管,叙真宗而罔愧。”对自己的文章道术满怀自信,认为自己为佛寺撰写碑文,也会像东汉蔡邕的《郭林宗碑》一样,能够把表现对象的真实面目充分地展示出来。
作为一代才子,王勃自幼博览群书,对蜀地的历史文化相当了解。每到一处,蜀地的历史和现实,书本中留下的记忆和亲见的景观,交相辉映,使他产生微妙的感受,笔锋深入历史的底层,勾勒出一幅时空跨度极大的画面,具有深沉的沧桑之感。
武担山,成都历史文化内涵极为丰富的名胜古迹,位于今成都北较场。在《晚秋游武担山寺序》中,王勃写道:“若夫虎丘仙镇,吴王殉殁之墟;骊峤崇基,秦帝升遐之宅。虽珠衣玉匣,下贲穷泉;而广岫长林,终成胜境。亦有霍将军之大隧,回写祁连;樗里子之孤坟,竟开长乐。岂若武担灵岳,开明故地,蜀夫人之葬迹,任文公之死所。冈峦隐隐,化为阇窟之峰;松柏苍苍,即入祗园之树。”列举了吴王葬于虎丘,秦始皇葬于骊山,霍去病墓前陈列的是祁连山景观,樗里子墓地竟是汉代长乐宫所在之处等历史名胜的嬗变,将眼前的武担山置于后浪推前浪的历史长河之中,充满沧海变桑田的感慨。⑤
庚信曾为建于北周的梓州慧义寺撰写碑文,王勃到梓州时,碑文依然完好无损。在《梓州慧义寺碑铭》王勃写道:“扬子云之继马,人远乎哉?蔡伯喈之嗣张,吾知之矣。”王勃认为这像扬雄模拟司马相如、蔡邕继承张衡一样,形成了历史发展的链条。他认为“襄川观岭之碑,为陵为谷”,自己的作品并不能够万古长存、永垂不朽。碑石终究会随时代的变迁而升沉无定。王勃勤奋写作,并令人将其作品刊刻于碑石。同时他又想到,随着时间的流逝,碑石也会变得苍老。在《彭州九陇县龙怀寺碑》的结尾王勃写道:“吾生扰扰,写道遑遑;殷勤颂咏,惆怅津梁。投功翠碣,助化玄场;百年之后,苔鲜苍苍。”他预感到自己的作品未来无法避免衰微。历史的变迁和人事的飘忽不定,使王勃这一时期的作品充满了雄浑而又苍凉的意境。
旅居蜀地,王勃的散文风格发生了转变,进入了成熟阶段。
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
王勃说自己是为了赏景畅神而入蜀,按理说他应是无比享受此行程的。可是,他久滞蜀地之后,却将他远游思归的凄苦心境显露无遗。
《东郊行望》《善安建阴题壁》等都是王勃在入蜀后寄情山水的思乡类诗作。咸亨二年(671年)6月,在蜀地旅居两年之久的王勃来到梓潼泛舟登山,山中“黄叶飞”“高风晚”的凄凉之景,牵动了作者的相思之情。“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山中》)因景生情,情景交融。悲滞的长江,无法送“我”回到家乡、回到从前。“九月九日望乡台,他席他乡送客杯。人情已厌南中苦,鸿雁那从北地来。”(《蜀中九日》)在“九月九日”“秋景”这样一个特殊时节,“我”与邵大震、卢照邻同游梓州玄武山,仕途失意作客他乡,自然涌出浓浓的思乡情。⑥
入蜀后,王勃的人生态度发生了极大的转变,由曾经对仕宦生活抱有积极乐观的态度变为“倦游”。“百年怀土望,千里倦游情。高低寻戍道,远近听泉声。涧叶才分色,山花不辨名。羁心何处尽,风急暮猿清。”(《麻平晚行》)描写乐山麻平异于中原的自然风光,流露出游玩山川之后的疲敝。看见山花也无心“辨名”。“羁心何处尽,风急暮猿清”直接表达思归念乡之情。如果说《麻平晚行》中王勃还在思考要不要“宦游”,那他的《圣泉宴》则是在对山水的描绘中直接表达了“酷嗜江海”的心境。“披襟乘石磴,列籍俯春泉。兰气熏山酌,松声韵野弦。影飘垂叶外,香度落花前。兴洽林塘晚,重岩起夕烟。”对仕宦根本不提,只能从山水中寻求寄托。预期思考宦游、仕宦,倒不如好好欣赏蜀地壮丽的风光。除了大量的游览山水的作品外,王勃还创作了专门以自然景物为描写对象的咏物赋。
《江曲孤凫赋》以江曲孤凫自况,表示要忘记忧虑,不受人间利禄的引诱,顺应自然、听天由命。《涧底寒松赋》自比沉没于涧底的寒松,志远才高却不被所用,心中郁勃而化为不平之鸣,因为难有出头之日,内心非常苦闷。《慈竹赋》以慈竹生必向内、群居自守的特点,反衬自己深沉的“分兄弟于两乡,隔晨昏于万里”的乡关之思。《游山庙赋》用晋代阮籍“穷路之哭”典故,表现自己像阮籍一样,受到不平之遇,苦闷无处发泄压抑彷徨,只好以游山玩水释放自己的压力,寻求暂时的解脱。⑦
671年冬,王勃离开蜀地返京。短暂的26个春秋中,王勃远离宫廷,在蜀中约3年的生活,被蜀地山川的壮丽迷住,他以广阔而雄伟的自然山水题材作诗,抒发羁旅行役之情,如青峰明月一样自然,为初唐诗歌的转向带来了契机。
注释
①蒋清翊:《王子安集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
②吉牛乌合:《唐代文人入蜀诗研究》,吉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20年5月。
③侯瑞朝:《王勃游蜀赋初探》,《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4年第27期。
④刘道明:《论王勃对唐诗发展的贡献》,《黄淮学刊》(社会科学版),1989年第1期。
⑤刘道明:《论王勃对唐诗发展的贡献》,《黄淮学刊》(社会科学版),1989年第1期。
⑥王启春:《诗歌中的人生态度》,《青春岁月》,2013年第18期。
⑦苏爱风:《王勃诗歌艺术研究》,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卢照邻 风月清江夜,山水白云朝
高宗龙朔元年(661年)到咸亨二年(671年)十年间,“初唐四杰”中的卢照邻(约635—689年)多次往返蜀地,留诗50首,是初唐文人之中位在蜀中留有大量诗歌的文人。
在蜀期间,卢照邻遍览名胜,感受蜀地民风民俗,对蜀地产生了深厚的感情。但政治失意、远离故乡,又使得他的入蜀诗充满着落寞、孤寂之情。①
两入蜀地境不同
卢照邻是一个典型的少年学子,弱冠之年,便进入唐高祖李渊之子、邓王李元裕府中担任典签,掌管王府文书,深得邓王赏识。李元裕曾说,卢照邻就是我的司马相如。
龙朔元年(661年),26岁的卢照邻奉命入蜀为益州长史乔师望的文集作序。乔师望是邓王的姐夫、驸马都尉。卢照邻十分仰慕司马相如,千里迢迢来到成都后,一天傍晚他来到司马相如的纪念地琴台故宅:“园院风烟古,池台松槚春。云疑作赋客,月似听琴人。”(《相如琴台》)庭院古色古香,池榭亭台宛然如故。此时,云朵飘动,好似作赋的司马相如;月上树梢,好似听琴的卓文君。然而相如文君的故事已过去了八百年,传说美好,实景却让人神伤,“寂寂啼莺处,空伤游子神”,偶尔的莺啼声让故宅更显寂寥。②
卢照邻凭吊文翁讲堂。文翁是西汉景帝时的蜀郡太守,创办官学,发展教育,创办的文翁讲堂是我国历史上家官办学堂。“锦里淹中馆,岷山稷下亭。空梁无燕雀,古壁有丹青。槐落犹疑市,苔深不辨铭。良哉二千石,江汉表遗灵。”(《文翁讲堂》)歌颂文翁兴教化民的业绩。位于成都北门武担山的石镜寺是卢照邻寻访的另一处古迹:“古墓芙蓉塔,神铭松柏烟。鸾沉仙镜底,花没梵轮前。铢衣千古佛,宝月两重圆。隐隐香台夜,钟声彻九天。”(《石镜寺》)
在给乔师望的文集作的《驸马都尉乔君集序》中,卢照邻从周文王、孔子以来的文化兴衰起笔,周室衰落,礼崩乐坏,到战国时代,诸侯残杀,天下变成战场,到秦灭六国,废先王之道,代以愚民之政,焚书坑儒,摧残文化……对于往昔周代礼法主导的天下终成了豺狼之国极为沉痛。全文境界格调自非一般文士所能及。③龙朔二年(662年)暮春,卢照邻经蜀道返回长安。
不久,卢照邻不幸因横事下狱,为群小所侮辱。在好友的相救下出狱。此时的卢照邻选择了再次入蜀,在梓潼、剑阁、广元一带停留了较长的时间。他把自己比作失群的孤雁,遭受横事下狱后余悸未消,孤身入蜀:“三秋违北地,万里向南翔。河洲花稍白,关塞叶初黄。避缴风霜劲,怀书道路长。水流疑箭动,月照似弓伤。横天无有阵,度海不成行。会刷能鸣羽,还赴上林乡。”(《同临津纪明府孤雁》)临津即梓潼县。在秋风萧瑟、黄叶纷飞、芦荻飞白的深秋时节,失群的孤雁独自飞翔,屡遭风险,水流声、月光影都会令孤雁感到岌岌可危。在剑阁,卢照邻感叹蜀地偏远、蜀道艰难,回忆起与友人“晚岁”相逢,又面临离别,思念、离别和渴望的伤感之情迸发而出:“金碧禺山远,关梁蜀道难。相逢属晚岁,相送动征鞍。地咽绵川冷,云凝剑阁寒。倘遇忠孝所,为道忆长安。”(《大剑送别刘右史》)抒发对友人离别的不舍。“京洛风尘远,褒斜烟露深。北游君似智,南飞我异禽。别路琴声断,秋山猿鸟吟。一乖青岩酌,空伫白云心。”(《送梓州高参军还京》)也是写于此时。远离京城的“我”,漫游无仕。如今友人高参军即将入京远去,琴断别路,猿鸟哀鸣,只能徒然羡慕友人,空怀白云之心。为别离感伤,更为自己的身世感伤。
一鸟自北向西蜀
麟德二年(665年)5月,对自己有知遇之恩的邓王去世,卢照邻写了千字诗表达了自己的惋惜之情。离开邓王府后,卢照邻调往益州新都(今成都新都区)尉,后来因病离职。
卢照邻一直认为自己身在邓王府,前途一定会光明。没想到后却落得新都尉的结果,空有一身才情,无处报国。“我行背城阙,驱马独悠悠”(《晚渡渭桥寄示京邑游好》)怀着落寞与孤寂,卢照邻离开京城。“背”表达的是不舍,“独”表达的是孤独无伴,落寞离京,留给自己的只有“寥落百年事,裴回万里忧”的落寞与忧愁,即便途中有“长虹掩钓浦,落雁下星洲。草变黄山曲,花飞清渭流”的美景,也只会让自己更加忧愁。“一赴清泥道,空思玄灞游”,更是对京城的恋恋不舍。
除了怀念,还有迷茫。“籞宿花初满,章台柳向飞。如何正此日,还望昔多违。怅别风期阻,将乖云会稀。敛衽辞丹阙,悬旗陟翠微。野禽喧戍鼓,春草变征衣。回顾长安道,关山起夕霏。”(《还赴蜀中贻示京邑游好》)“籞宿”“章台”代指长安。满城花开,柳絮纷飞的时节,“我”却离京赴蜀,或许此后与友人再难相见。心中虽有满怀抱负却际遇不至,徒留惆怅。回望长安只剩下关山重重与烟雾漫山。前途被烟雾笼罩,不知何在。卢照邻对自己空有一身才情却无处报国感到愤懑:“圣图夷九折,神化掩三分。缄愁赴蜀道,题拙奉虞薰。隐辚度深谷,遥裊上高云。碧流递萦注,青山互纠纷。涧松咽风绪,岩花濯露文。思北常依驭,图南每丧群。无由召宣室,何以答吾君。”(《至望喜瞩目言怀贻剑外知己》)望喜即望喜驿,在今广元昭化。圣上心思难测,“我”只能默默地带着忧愁奔赴蜀地,道途险绝,空有满身才情无处报国。④
这些离京赴蜀的诗歌充满了对长安的不舍,与对自己前途未可知的迷茫,以及展示出了当时人们对蜀地偏远、山高谷深的印象。
在新都县尉任上,卢照邻过得很不开心,他以鸟自喻,详细叙述了在蜀地做官的经历,表达自己卓尔不群、不与官场同流合污的高洁情操:“一鸟自北燕,飞来向西蜀。单栖剑门上,独舞岷山足。昂藏多古貌,哀怨有新曲。群凤从之游,问之何所欲。答言寒乡子,飘飖万余里。不息恶木枝,不饮盗泉水。常思稻粱遇,愿栖梧桐树。智者不我邀,愚夫余不顾。所以成独立,耿耿岁云暮。日夕苦风霜,思归赴洛阳。羽翮毛衣短,关山道路长。明月流客思,白云迷故乡。谁能借风便,一举凌苍苍。”(《赠益府群官》)这只从北燕抵达巴蜀的飞鸟,孤独地在剑门上栖息,盘旋在岷山,气宇轩昂,古貌古色,有着与其他飞鸟不同的鸣叫声;它志向高洁,希望能高举万里,不愿同流合污,既想获得较好的礼遇俸禄,又想保持高洁的节操。但智慧大德之人却不邀请他,而愚笨的“我”又不屑一顾。眼看岁华将晚,“我”想要离蜀经洛阳而回故乡,但“羽翮毛衣短,关山道路长”,只能无尽地思念故乡。卢照邻向益州群官发出求助:谁能够给我方便,助我直飞苍穹,回归故乡?
蜀中吟赠抒情怀
新都属益州府管辖,卢照邻少不了与官场同僚应酬唱和,他常常往返于新都与成都之间参加益州府的重要活动,闲暇之余也会游览成都等地的名胜古迹。
《赠益府裴录事》就是写给益州府一位姓裴的官员,表达即将岁暮,诗人在孤独中对友人的怀思之情:“忽忽岁云暮,相望限风烟。长歌欲对酒,危坐遂停弦。停弦变霜露,对酒怀朋故。朝看桂蟾晚,夜闻鸿雁度。鸿度何时还,桂晚不同攀。浮云映丹壑,明月满青山。青山云路深,丹壑月华临。耿耿离忧积,空令星鬓侵。”长歌、弹琴、对酒,皆不能排解孤独的卢照邻对友人的思念。看到月亮发出的幽光、听到鸿雁南飞的鸣叫,感慨鸿雁不能传书、月光不能共赏。青山遥遥、云路漫漫,离别的忧愁、对友人的思念,使“我”双鬓变白。“提琴一万里,负书三十年……关山悲蜀道,花鸟忆秦川。”(《寄赠柳九陇》),柳九陇,即九陇(今绵竹市)县令柳明。借诗表达自己怀才不遇、远客西蜀,孤独悲苦的心情。此外还有一些寄赠诗,或以“一去仙桥道,还望锦城遥”(《还京赠别》)抒写对友人离别的不舍,或以“水流疑箭动,月照似弓伤”(《同临津纪明府孤雁》)感叹险恶的处境,或以“安知倦游子,两鬓渐如丝”(《山行寄刘李二参军》)表达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慨。⑤
总章元年(668年)冬,卢照邻奉命暂赴长安。历经艰难险峻的蜀道,奔波劳累,想到人生的坎坷,再生失意之情:“丁年游蜀道,斑鬓向长安。徒费周王粟,空弹汉吏冠。马蹄穿欲尽,貂裘敝转寒。层冰横九折,积石凌七盘。重溪既下漱,峻峰亦上干。陇头闻戍鼓,岭外咽飞湍。瑟瑟松风急,苍苍山月团。传语后来者,斯路诚独难。”(《早度分水岭》)虽为县尉,但职位低微,怀才不遇,空耗官俸,妄居官职。
为官蜀中,或许能让卢照邻感到轻松的是与好友王勃的曲水宴饮。咸亨元年(670年)阳春三月,卢照邻与王勃在赋诗唱和。这年初秋,他们又一同游历绵州,共登梓州玄武山,互相唱和:“九月九日眺山川,归心归望积风烟。他乡共酌金花酒,万里同悲鸿雁天。”(《九月九日登玄武山旅眺》)。玄武山,在今四川中江县。这首诗和邵大震的《九日登武山旅眺》,重阳登高眺望,“我”却作客他乡,不能像鸿雁一样飞向万里之外的故乡。在梓州,卢照邻还与王勃、邵大震在南亭聚会唱和,描绘南亭“岩嶂重复,川流灌注。云窗绮阁,负绣堞之逶迤;涧户山楼,带金皇之缭绕。”(《宴梓州南亭得池字》)的优美。⑥
在利州,葭川春江的优美吸引了卢照邻,他驾舟在水上随意漂流,直到小舟横靠在石岸前:“倚棹春江上,横舟石岸前。山暝行人断,迢迢独泛仙。”(《葭川独泛》)葭川即葭萌水(今白水江),葭萌县即今广元昭化区。黄昏时刻行人都已归家,而卢照邻却独自享受葭川的宁静,犹如仙人在迢迢天河泛舟。在成都,卢照邻还领略了蜀中的民俗风情元宵节赏灯,并记述了成都灯会的繁华热闹:“锦里开芳宴,兰缸艳早年。缛彩遥分地,繁光远缀天。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别有千金笑,来映九枝前。”(《十五夜观灯》)元宵节的锦里灯火灿烂,似与天空相连接,灯光若繁星坠地,又似落月坠楼。年轻女子欢快的笑声与绚丽的彩灯交相辉映。
咸亨二年(671)春末夏初,卢照邻因病卸任新都县尉离蜀北返。此时的卢照龄已对蜀地风景秀丽、山清水秀的自然风光和与蜀地友人之间的深厚友谊有了恋恋不舍之情。“风月清江夜,山水白云朝。万里同为客,三秋契不凋。戏凫分断岸,归骑别高标。一去仙桥远,还望锦城遥。”(《还京赠别》)离开升仙桥后,仍不断回望渐渐远去的成都,对蜀地的依依不舍之情,语浅情深。
注释
①蒋清翊:《王子安集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
②柳向阳:《卢照邻初次入蜀》,《中国三峡》2019年第10期。
③高琳瑛:《初唐四杰诗序研究》,西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6年6月。
④彭敏:《卢照邻蜀中生活及诗歌创作探析》,《剑南文学》2014年第10期。
⑤徐玥:《论卢照邻蜀中诗歌“适意”的创作心态》,《长江丛刊》,2017年第26期。
⑥彭敏:《卢照邻蜀中生活及诗歌创作探析》,《剑南文学》2014年第10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