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內容簡介: |
《金元全真文学研究》以金元时期全真宗师所创作的诗词为研究对象,在整体把握金元全真作家群体及其诗词创作情况的基础上,分为六个重点内容对全真诗词进行深入解析,包括:金元全真诗词的文化特征、审美特征、济世精神、精神家园建构、价值消解与建构、多重天地与情怀等。本书依循的是文本细读和文化解析双径并行、互为经纬的思维架构,多角度多层面展现了金元全真诗词的文学文化魅力。本书突出的特色和主要建树体现在:其一,打破原有诗词研究的规制,走出就文学而文学的研究格局。其二,拓展和深化了文学观照的广度和深度。如从文化维度进行解析、从美学审美角度进行研究、从价值视角进行探讨等,这些已属跨学科的研究思路。本书对研究相对薄弱的全真文学进行观照,具有重要的学术推动意义。
|
關於作者: |
郭中华,男,1985年生,河南鹿邑人,文学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博士后。主要从事古代文学与文化方面的教学与科研工作。研究领域:古典文学与文化、金元文学。曾出版学术专著《金元全真诗词研究》。先后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参与完成各类省部级科研项目多项,目前主持省级教改重点项目1项。迄今在《文艺评论》《中华文化论坛》《红楼梦学刊》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
|
目錄:
|
绪论
一 金元全真诗词的研究现状
二 本专著的主要内容及学术意义
三 本专著的研究视角与研究方法
章 金元全真诗词概述
节 金元全真作家群体及其诗词创作
一 金元全真作家群体的数量与构成
二 金元全真作家群体的诗词创作
第二节 金元全真诗词的体式分类与内容特点
一 金元全真诗词的体式分类
二 金元全真诗词的内容特点
三 以诗词记述布道历史
第二章 金元全真诗词的文化特征
节 中和圆融的文化旗帜
一 内圆心境
二 外和尘俗
三 融捅天人
第二节 求全觅真的文化标杆
一 “全”之要义
二 “真”之内涵
三 求真的倡导
四 求全觅真的文化指向
第三节 修道证仙的文化内核
一 悟道与修道
二 修道的目标——合道成仙
三 修道证仙的文化指向
第三章 金元全真诗词的审美特征
节 金元全真诗词的审美结构
一 开放的审美结构
二 收摄的审美结构
第二节 金元全真诗词的审美指向
一 回归与内观
二 否定与超越
第三节 金元全真诗词的审美境界
一 道法视角下:天人合
二 生命视角下:性命圆融
三 价值视角下:真善美相统一
第四章 金元全真诗词的济世精神
节 金元全真诗词的宗教济度
一 归趋仙道的劝示
二 自我施度的决心
三 广大教门的祈愿
四 对先师济众的感怀
第二节 金元全真诗词的生活劝诫
一 戒除生活中的贪求之心
二 摒弃生活中的虚浮之态
三 淳化世人的日常心境
第三节 金元全真诗词的精神接引
一 提升世人的精神品识
二 归引世人的精神趋向
第四节金元全真诗词济世精神 的文化指向
一众生平等
二家风自信
第五章金元全真诗词中的精神家园
节心性的觉识与尘俗精神家园的消解
一心性的觉识之路
二尘俗精神家园的消解
第二节精神家园的探寻与外置
一对精神家园的探寻一归 趣物外
二精神家园的外置一构置于尘外
第三节精神家园的内置 与回归
一精神家园的内置于心
二回归精神家园
第六章金元全真诗词中的价值消解与建构
节金元全真诗词中的价值消解
一价值消解的方式
二价值消解的哲理指向
第二节超越尘俗的价值建构
一人本自足与价值建构
二追寻、自证与价值建构
三价值建构的方式
第三节金元全真 诗词价值观念的文化指向
一我命在我不在天一价值的本有与自信
二抖落凡尘一 价值的凸显与崛立
三证道而仙一 价值的实现与永恒
第七章金元全真诗词的多重天地与情怀
节尘俗天地与情怀
一尘俗天地
二尘俗情怀
第二节林泉天地与情怀
一林泉天地
二林泉情怀
第三节仙道天地与情怀
一仙道天地
二仙道情怀
参考文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