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新民说·逝去的盛景:宋朝商业文明的兴盛与落幕(上下册)
》
售價:NT$
790.0
《
我从何来:自我的心理学探问
》
售價:NT$
545.0
《
失败:1891—1900 清王朝的变革、战争与排外
》
售價:NT$
390.0
《
万千心理·我的精神分析之道:复杂的俄狄浦斯及其他议题
》
售價:NT$
475.0
《
荷马:伊利亚特(英文)-西方人文经典影印21
》
售價:NT$
490.0
《
我的心理医生是只猫
》
售價:NT$
225.0
《
股权控制战略:如何实现公司控制和有效激励(第2版)
》
售價:NT$
449.0
《
成吉思汗传:看历代帝王将相谋略 修炼安身成事之根本
》
售價:NT$
280.0
|
內容簡介: |
本书精选孙犁散文六十八篇,包括青年往事漫忆、中年病期琐记、冀中敌后纪事、文学生活琐谈、读书序跋、悼念友人等。既有《母亲的记忆》《亡人逸事》《报纸的故事》等脍炙人口的亲情佳作,也有《在阜平》《服装的故事》《吃粥有感》等敌后生活中的温情篇章,还有《白洋淀边一次小斗争》《相片》《采蒲台的苇》等白洋淀人民抗战记录,更有《文学和生活的路》《文字生涯》等关于文学与写作的精彩见地,以及《回忆沙可夫同志》《远的怀念》《伙伴的回忆》等追忆友人的作品。全书配有二十幅图片,包括作家旧照、手迹、书影等,全面展示孙犁平易自然、散淡隽永的艺术气质和不同时期的人生经历。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孙犁散文有自己独特的艺术追求,朴素深沉,沁人心脾,“如橄榄,如醇酒,有一种经得住咀嚼的余味。”
两个人勉强爬上山坡,发现了一小片胡萝卜地。因为战事,还没有收获。地已经冻了,我和曼晴用木棍掘取了几个胡萝卜,用手擦擦泥土,蹲在山坡上,大嚼起来。事隔四十年,香美甜脆,还好像遗留在唇齿之间。
今晚喝着胡萝卜棒子面粥,忽然想到此事。即兴写出,想寄给自从一九六六年以来,就没有见过面的曼晴。听说他这些年是很吃了一些苦头的。
——《吃粥有感》
|
關於作者: |
孙犁(1913-2002),原名孙树勋,曾用笔名芸夫,河北省安平县孙遥城村人。抗日战争爆发后加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队伍,任职于华北联大、《晋察冀日报》,从事文学创作和抗日宣传工作。1944年到延安,在鲁迅艺术文学院担任教员。1945年在《解放日报》发表短篇小说《荷花淀》《芦花荡》等,受到文坛瞩目,并被誉为“荷花淀派”的创始人。代表作有《白洋淀纪事》《铁木前传》《风云初记》等。
|
目錄:
|
导读
童年漫忆
父亲的记忆
母亲的记忆
亡人逸事
报纸的故事
乡里旧闻
书的梦
青春余梦
同口旧事
黄鹂
石子
一九五六年的旅行
病期经历
平原的觉醒
在阜平
次当记者
服装的故事
吃粥有感
芸斋梦余
关于《山地回忆》的回忆
关于小说《蒿儿梁》的通信
识字班
个洞
游击区生活一星期
白洋淀边一次小斗争
相片
王凤岗坑杀抗属
某村旧事
采蒲台的苇
安新看卖席记
一别十年同口镇
张秋阁
光复唐官屯之战
文学和生活的路
文字生涯
删去的文字
画的梦
戏的梦
猫鼠的故事
夜晚的故事
菜花
新居琐记
老年文字
秋凉偶记(三则)
老家
故园的消失
告别
《孙犁文集》自序
《善室纪年》序
《方纪散文集》序
《刘绍棠小说选》序
谈柳宗元
欧阳修的散文
《红楼梦》杂说
关于《聊斋志异》
鲁迅的小说
耕堂读书随笔(节选)
芸斋琐谈
回忆沙可夫同志
远的怀念
伙伴的回忆
悼画家马达
谈赵树理
记邹明
悼康濯
悼念李季同志
黄叶
夜思
|
內容試閱:
|
导读 孙犁初以短篇小说《荷花淀》驰名文坛并由此成为“荷花淀派”的开山人物。相对于小说,孙犁的散文不但毫不逊色,还同样独树一帜,成就非凡,足以和他的小说并驾齐驱甚或过之。 早在1982年,孙犁就曾经说过:“我一向认为,作文和作人的道理,是一样的;一、要质胜于文。质就是内容和思想。譬如木材,如本质佳,油漆固可助其光泽;如质本不佳,则油漆无助其坚,即华丽,亦粉饰耳。二、要有真情,要写真象。三、文字、文章要自然。三者之反面,则为虚伪矫饰。”虽然只是寥寥几句,但却具有丰富而深刻的内涵。这既可以看作孙犁所奉行的创作原则,亦可看作孙犁的夫子自道,这也是孙犁散文创作的格局。 和那些著作等身的作家不同,孙犁散文的数量并不是很多,甚至不足二百篇;与那些在某个时期洛阳纸贵、身价十倍的作家也不同,孙犁的散文似乎没有产生过“轰动效应”。但是,历经半个世纪的风雨,孙犁的散文依然受到人们的喜爱,依然被人们咀嚼品味,依然被人们传颂赞叹。 为什么会出现如此大的反差,孙犁散文所蕴含的真善美给出了好的回答。 一 一个作家的作品风格的形成,与他成长的家庭环境、社会氛围有着密切的联系。1913年5月,孙犁出生于冀中农村,冀中人民所崇尚和奉行的,是朴实,憨厚和善良,所厌弃和鄙视的,是虚假,油滑和刁钻,这些近乎原始而淳朴的观念,对孙犁的为人处世和散文创作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自从走上文学之路,孙犁就在鲁迅精神的鼓舞下,“有所见于山头,遂构思于涧底;笔录于行军休息之时,成稿于路旁大石之上;文思伴泉水而淙淙,主题拟高岩而挺立”。这些散文,篇幅虽短,却是真实的生活的记录,这是孙犁散文的基础,也是孙犁散文的生命力所在。 根据孙犁的自身经历和散文创作的风格,可以将他的散文大致分为战争年代、新中国成立初期和改革开放之后三个时期。在每一个重要的历史时期,孙犁都以手中的笔,忠实地记录了自己的所闻所见,所思所想。把这些散文按照时间排列起来,就可以看到一部真实的历史,真实的人生。在抗日战争时期,孙犁亲身感受到了冀中人民精诚团结,坚强不屈和乐观向上的高贵品质,正如他自己所说,“抗日战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一种神圣的战争。人民作出了重大的牺牲。 他们的思想、行动升到无比崇高的境界。生活中极其细致的部分,也充满了可歌可泣的高尚情操”。为此,孙犁以满腔的热情,将这些“美的极致”形诸笔墨。1949年1月,孙犁随着解放大军来到天津,开始了他文学创作的新征程。他热情讴歌劳动人民的新生活,他单枪匹马,上工厂,下农村,忠实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初期人们昂扬向上、奋发图强的精神风貌。1956年之后,由于身体的原因,孙犁经历了十年的疾病折磨,随后,是“十年浩劫”,除了两篇《病期琐事》和几篇怀人之作,孙犁的创作几乎中断了二十年,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十年废于疾病,十年毁于遭逢”。改革开放之后,孙犁和大多数老作家一样,在艺术上焕发了青春,其散文创作升华到一个更高的境界。这些散文,大多是对亲朋的怀念,对“文革”的反思,对人生的感悟,因此,这些作品一改前期清新、明丽的风格,而变得更加深沉、隽永,更加意味深长,读之如饮醇醪,味之无穷。 孙犁的散文,尽管时间跨度很长,风格有着明显的变化,但有着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真实。也正如孙犁所说:“我的创作,从抗日战争开始,是我个人对这一伟大时代、神圣战争,所作的真实记录。其中也反映了我的思想,我的感情,我的前进脚步,我的悲欢离合。”在这些作品中,找不到虚假的编造,找不到人为的拔高,更找不到言不由衷的矫饰。也正因为如此,“不管经过多少风雨,多少关山,这些作品,以原有的姿容,以完整的队列,顺利地通过了几十年历史的严峻检阅”。这对于一个作家来说,是并不容易办到的。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