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樊树志作品:重写明晚史系列(全6册 崇祯传+江南市镇的早期城市化+明史十二讲+图文中国史+万历传+国史十六讲修订版)
》
售價:NT$
2215.0
《
真谛全集(共6册)
》
售價:NT$
5390.0
《
敦煌通史:魏晋北朝卷
》
售價:NT$
780.0
《
唯美手编16:知性优雅的编织
》
售價:NT$
250.0
《
情绪的惊人力量:跟随内心的指引,掌控情绪,做心想事成的自己
》
售價:NT$
230.0
《
棉的全球史(历史·文化经典译丛)
》
售價:NT$
500.0
《
超越百岁看这本就够了
》
售價:NT$
254.0
《
亚洲戏剧史·南亚卷
》
售價:NT$
653.0
|
編輯推薦: |
1.前沿性:2019年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对“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出了重要战略部署。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需要从中国法律文化传统中汲取智慧和经验。本书紧扣时代前沿,在研究齐鲁法律文化过程中,汲取国家和社会治理的传统智慧。
2.专业性:立足齐鲁法律文化研究,将法律文化置于历史和社会的广阔视野中,融社科与法律于一体,愈加彰显其专业性,可谓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历史镜鉴。
|
內容簡介: |
齐鲁法律文化是中国先秦时期在齐鲁大地酝酿形成的一种地域法律文化形态,是齐鲁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形成于西周时期齐国、鲁国建国之际,以齐法家和鲁儒家为主要代表,历史源头可以追溯到夏商乃至更早的历史时代。秦汉以后,齐国、鲁国不复存在,但齐鲁法律文化经由儒法合流已以一种地域法律文化形态融入中华主流法律文化体系之中。齐鲁法律文化可谓中华传统法律文化的母体形态和主干部分,蕴含着古人丰富的治国理政学术思想。在当代中国法治本土化构建过程中,齐鲁法律文化传统在德法兼治、民本思想、无讼思想、司法调解和乡村治理等诸多领域仍能产生重要的思想启迪。
|
關於作者: |
王德新,山东师范大学教授,法学院副院长、硕士生导师,山东省高等学校青年创新团队发展计划(诉讼法学新兴领域研究创新团队)带头人。主要研究方向:民事诉讼法学。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人文社科基金项目等6项,出版《民事诉讼行为理论研究》《诉讼文化冲突与民事诉讼制度的变革》《民事证据法前沿问题研究》等专著3部,在《政法论坛》《法学杂志》《当代法学》《法学论坛》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60余篇。成果被新华文摘、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等多次转载,多次获“山东省法学优秀成果一等奖”“山东高等学校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等。
|
目錄:
|
章 齐鲁法律文化释义
一、文化
二、法律文化
三、齐鲁法律文化
第二章 齐鲁法律文化的历史溯源
一、社会形态演进的理论模式
二、原始社会的治理与原始习惯
三、族邦社会的治理与习惯法
四、王国社会的治理与法律
第三章 西周时期的国家治理与区域治理文化
一、周族的兴起
二、周王室的国家治理思想
三、齐鲁之地的区域治理思想
第四章 东周时期的治理危机与齐鲁学派的兴起
一、“礼崩乐坏”的治理危机
二、春秋时期的齐法家
三、春秋时期的孔孟儒家
四、战国时期齐学、鲁学的交流融合
第五章 秦汉时期齐鲁学派的传承与融合
一、秦国与秦晋法家思想
二、西汉初期的黄老学与黄老之治
三、西汉时期“儒法合流”的三部曲
第六章 齐鲁法律文化传统的现代启迪
一、国家治理:从“为政以德”汲取“良法善治”的智慧
二、人民立场:从“民本”到“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传承
三、社会治理:从“无讼”哲学看“诉讼社会”的纠纷化解
四、以和为贵:中国司法调解的历史传承与文化底蕴
五、乡村治理:自治、法治、德治融合的治理体系之构建
参考文献
后记
|
內容試閱:
|
齐鲁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干之一,齐鲁文化一直拥有多元、开放的特性,正因为如此,齐鲁文化能够不断实现自身历史的超越。在我国进入法治建设的高速发展的21世纪,齐鲁的法学研究也应与值得齐鲁人骄傲的文化一样,要敢于实现引领和创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