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聯絡我們  | 運費計算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註冊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閱讀雜誌 香港/國際用戶
最新/最熱/最齊全的簡體書網 品種:超過100萬種書,正品正价,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送貨:速遞 / 物流,時效:出貨後2-4日

2024年10月出版新書

2024年09月出版新書

2024年08月出版新書

2024年07月出版新書

2024年06月出版新書

2024年05月出版新書

2024年04月出版新書

2024年03月出版新書

2024年02月出版新書

2024年0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2月出版新書

2023年1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0月出版新書

2023年09月出版新書

『簡體書』风雨医路50载. 第一辑

書城自編碼: 3753302
分類: 簡體書→大陸圖書→醫學其他
作者: 魏玉香
國際書號(ISBN): 9787513275774
出版社: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2-05-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NT$ 255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大模型应用开发:RAG入门与实战
《 大模型应用开发:RAG入门与实战 》

售價:NT$ 407.0
不挨饿快速瘦的减脂餐
《 不挨饿快速瘦的减脂餐 》

售價:NT$ 305.0
形而上学与存在论之间:费希特知识学研究(守望者)(德国古典哲学研究译丛)
《 形而上学与存在论之间:费希特知识学研究(守望者)(德国古典哲学研究译丛) 》

售價:NT$ 504.0
卫宫家今天的饭9 附画集特装版(含漫画1本+画集1本+卫宫士郎购物清单2张+特制相卡1张)
《 卫宫家今天的饭9 附画集特装版(含漫画1本+画集1本+卫宫士郎购物清单2张+特制相卡1张) 》

售價:NT$ 602.0
化妆品学原理
《 化妆品学原理 》

售價:NT$ 254.0
万千教育学前·与幼儿一起解决问题:捕捉幼儿园一日生活中的教育契机
《 万千教育学前·与幼儿一起解决问题:捕捉幼儿园一日生活中的教育契机 》

售價:NT$ 214.0
爱你,是我做过最好的事
《 爱你,是我做过最好的事 》

售價:NT$ 254.0
史铁生:听风八百遍,才知是人间(2)
《 史铁生:听风八百遍,才知是人间(2) 》

售價:NT$ 254.0

建議一齊購買:

+

NT$ 245
《 治愈的屠宰:外科手术往事 》
+

NT$ 245
《 四川省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案例精选 第二辑 》
+

NT$ 325
《 医学是什么(第2版) 》
+

NT$ 2058
《 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6-6医学 》
+

NT$ 500
《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感染性泌尿系统疾病病例精解 》
+

NT$ 407
《 重症之后 》
內容簡介:
本书以讲故事的形式阐述了作者的学医、从医经历,以及其从医五十年间的所见所闻,描述其从沂蒙山采药的小女孩,通过自己的努力逐渐成长为一方名中医的故事,可谓中国版的大长今。全书所描述的故事既是作者个人的经历,也是中国农村赤脚医生的一部波澜壮阔的发展史。全书语言生动活泼,以作者个人经历为时间线讲述故事,既有学医道路上的困难与收获,又有从医生涯中的汗水与喜悦,故事引人入胜,为广大读者展现了一位名中医不同寻常的成长历程。
關於作者:
魏玉香,北京中研集团东城中医医院针灸科主任医师。原甘肃省康复中心医院传统康复科主任,甘肃省第三批名中医,甘肃省针灸学会副会长,甘肃省第五批中医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甘肃省传统康复重点学科带头人,甘肃省针灸康复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研究发明甘肃省康复医院内部制剂脑瘫丸,发明专利1项。从事中医针灸、临床、教学、科研50余年。主持完成省部级科研项目9项,其中获省长基金1项。获中国民族医药学会三等奖1项,甘肃省康复医学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三等奖2项。出版医学专著4部,其中一部第3次再版。在SCI等国内外期刊发表论文10余篇。
目錄
目录:
章父亲的遗言,我的学医梦
节父亲因注射鸡血昏迷住院
第二节卫生所的灯光
第二章踏上学医路
节新医疗法学习班
第二节简陋的卫生所
第三节突遇晕针
第四节“学医不赚钱,赚钱不学医”的家风
第五节老师引路
第六节五运六气治未病
第七节神奇的四诊合参
第八节面诊知生死
第九节家传儿科魏老师
第十节自制蓖麻子灯
第三章沂蒙山的采药少女
节走进沂蒙山
第二节沂蒙精神
第四章学习炮制药
节学习炮制药
第二节自制膏丹丸散
第三节谷糠油的制作
第四节蛇油的制作
第五节蟾蜍膏的制作
第六节鸡蛋油的制作
第七节小儿鹅口疮散的制作
第八节自制四制香附
第九节自制蛤蟆散防治气管炎
第十节自制腹泻散
第十一节水丸制法
第十二节蜜丸制法
第十三节一个耳光的教训
第十四节自制去腐生肌散的奇效
第五章难忘的女赤脚医生培训班
节学习榜样王桂珍
第二节艰苦的学习条件
第三节技术精湛的赵老师
第四节次接生
第五节发明宫颈糜烂烧灼器
第六章提保险灯的小医生
节误治小儿肺炎
第二节护送产妇
第三节青霉素过敏
第四节抢救外伤患者
第五节护送重度脱水的孩子
第六节抢救脐带绕颈的婴儿
第七节抢救自杀患者
第七章流行病的预防
节防疫
第二节伤寒流行
第三节茵陈防治甲肝
第四节除四害
第五节防治疟疾
第六节中药治疟疾
第七节中医学习班
第八章计划生育宣传工作
节踏进计划生育宣传队
第二节逃跑的孕妇
第九章采药、种药
节缺医少药的时代
第二节采药中毒
第三节桑树全身都是宝
第十章八岐山的老药农
节走进八岐山
第二节老师的寄托
第三节巧遇采药农
第四节药农传授保胎方
第五节桃叶膏的功效
第六节桃枝的故事
第七节当地名医传授经验
第八节再临阁老崮
第九节风雪之路
第十一章农村常见病
节一个骨折小孩
第二节土鳖虫能接骨
第三节柿蒂治疗顽疾
第四节一声锣鼓响治疗瘫痪
第五节我的除夕夜
第六节早发现宫颈癌
第七节抢救溺水的孩子
第八节子病治母的故事
第九节蝼蛄治疗肝硬化的患者
第十二章老师的护航
节路上的课堂
第二节进修前教育
第三节护士的鲜血救产妇
第四节在病房的日子
第五节马车上的产房
第十三章村办制药厂
第十四章我的上学梦
节卫生学校
第二节研究不孕症
第十五章黄土高坡30年
节巧治柿石病
第二节艰苦的谗口卫生院
第三节六二六医疗队精神
第四节防疫工作
第五节中西医结合抢救毒痢
第六节用萝卜练习小儿头皮针
第七节验方治疗产后大出血
第八节一个夜班
第十六章兰州残疾儿童康复中心
节次进病房
第二节民政厅长的希望
第三节一个脑瘫患儿妈妈的哭诉
第四节科研启蒙老师金安德
第十七章我的大学梦
节走进没有围墙的大学
第二节八里窑山洞中的“疯女”
第三节以讯学医
第四节大雪门外的听课生
第五节劝我退学的刘老师
第六节难忘的魏老师
第十八章求学于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
节求学于谢海洲门下
第二节跟刘保延学习火针有感
第三节跟高立山学独特的选穴法
第四节跟张仲薇给陈景润针灸
第五节冯兴华老师治风湿经验
內容試閱
序言:
呈现在读者面前的《风雨医路50载》,是现北京中研集团东城中医医院针灸科主任医师,原甘肃省康复中心医院中医科主任魏玉香同志的倾情力作。以父亲寄托“学医治病救人”为奋斗目标,用她一个个短小而真实的故事,讲述了在医学路上走过的50年人生坎坷之路。所谓“一针一草”者,用简单、自然的办法来自治或医治所染之疾、所积之痼也。粗览此书,文如其名,既有中药的故事,如制膏丹丸散的技术、土方、验方、家传方、针灸手法等,又有作者多年从医研修的亲身感受、体会心得。有病治病,无病防病,有探究真知之意,无哗众取宠之心。道法自然,来于自然,成于自然,妙在自然!
魏玉香同志是甘肃省第三批名中医,甘肃省针灸学会副会长,甘肃省中医针灸康复重点学科带头人,甘肃省针灸康复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甘肃省第五批中医药专家学术思想继承指导老师。她发表论文10余篇,其中《脑瘫丸对缺血缺氧幼鼠认知障碍及细胞的保护》被SCI引用。主编《常见脑病的中医治疗与康复》(已再版3次)等4部专著,参编著作4部。参与科研课题2项,主持完成省级科研课题9项(获省长基金1项)。获中国民族医药学会三等奖1项,甘肃省康复医学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三等奖2项。本书是其完成的、集中医研究与自身成长故事相结合的作品,读来新鲜悦目、丰富知识、趣味横生。
魏玉香同志之所以能成之作,与她的长期刻苦努力分不开。其自幼酷爱中医,是世医之家的六代传人。她14岁便步入从医之路,是一个学徒派,采药篓、药碾子伴随其身,浓浓艾灸烟、小小的银针陪她成长。她先后生活在山东和甘肃,在缺医少药的沂蒙大地和黄土高坡的艰苦条件下,她丛林寻药狼蛇伴,救死扶伤笑开颜。背起药箱,守护人民健康,拿起产包推广新法接生,消灭新生儿破伤风,架起大锅熬药,遏制各种疫情蔓延,为救苍生她从不放弃。自学考试,以“大雪门外的听课生”获得兰州市十大优秀考生。从赤脚医生一路走来,先后步入甘肃中医学院(现甘肃中医药大学)和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学习,得到谢海洲、刘保延、冯兴华、金安德等老一辈名家的指教。1994年调入甘肃省康复中心医院(三甲康复专科医院,全国三级残疾人康复中心),其后担任了该院中医康复科主任。在其勤奋努力和老师同行的指导帮助下,才能得以充分展现,在临床、教学、科研等取得一系列的成绩。她对中医方药及针灸手法的见解精辟独到,能在古方中窥见新意,因此在临床上面对各种疾病时针药并用,手法独特,治法面广,屡起沉疴。谢海洲老师将其研究50年的脑病经验方传授于她之后,着手研制脑瘫丸,并配合独特的单手进针法,治疗中风偏瘫、小儿脑瘫、弱智、颅脑外伤有独到之处。此外,研究出宫廷药灸术治疗颈肩腰腿痛等多项新技术,效果显著,美国、法国等脑病患者纷纷前来就诊。
魏玉香同志不仅医术高明,且医德高尚。在其从事中医针灸50多年生涯中,以爱心、耐心、细心、同情心的理念,全心全意服务于患者。2009年,荣获甘肃省政府“为残疾人做出突出贡献”先进个人,2018年被评为中华针灸界“十大创新人物”。兰州军区原司令员董占林誉她为“神针”,一位患者送她“一只银针通脉络,康复医院女华佗”的牌匾,以表对其医术医德的敬仰。
魏玉香同志的为人为学及服务理念,成就她给父亲一个合格的答卷。《风雨医路50载》是一本中医入门的好书,适合中医科研、临床工作者阅读,也可供中西医院校学生、中医药爱好者学习。
故乐为之序。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 冯兴华


前言:
一个大雪的夜晚,在沂蒙大地,一个茅草屋内,父亲患肺心病心衰,却无钱无医救治。临终前紧紧地抓住我的手,断断续续地说:“你长大后要学医治病救人。”说完便撒手而去。父亲的遗言,是我奋斗的目标,力量的源泉。
1970年8月1日,14岁的我踏上漫长的医学之路。在老师的指导下,我背起药篓、拿起?头进入深山采药。
少女采药白云间,腰系绳索峰上攀。
丛林寻药蛇狼伴,救死负伤笑开颜。
我架起炉灶在烟雾中熬膏炼丹,摇起竹匾制作丸散,提起产包推广新法接生,消灭新生儿破伤风,捻动小小银针为众生除疾疴,医书是我50年的伙伴。在各类瘟疫面前,赤脚医生站在没有硝烟战争的线,与瘟疫零距离接触,架起大锅熬药,控制甲肝、流脑、霍乱、伤寒、麻疹等疫情的暴发。背起消毒器,走在“除四害、讲卫生”的前沿。那时的我常常背着药箱,哼着小调:“赤脚医生向阳花,贫下中农人人夸。”像飞燕一样,走乡串户,为人民的健康站岗放哨。
我从当年的赤脚医生一路走来,有幸步入甘肃中医学院(现甘肃中医药大学)和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学习,得到谢海洲、刘保延、冯兴华、张仲薇、金安德等专家的指导,借鉴他们的宝贵经验,不断吸取国内外研究成果,总结出系统的中西医结合方法,归纳出一套行之有效治疗脑病的方案。谢海洲老师将其研究50多年治疗脑病的经验方毫无保留地传授于我,甘肃省康复中心医院批准为院内制剂,给甘肃省上万名脑病患者带来了福音。在科研方面,《脑瘫丸对缺血缺氧幼鼠认知障碍及细胞的保护》被SCI引用,并且完成9项科研,获奖5项,发表论文10余篇。为顶住贬低中医甚至取消中医的歪风,我自费调研,历经两年,奔平凉、访定西、下甘南,在领导和同事的帮助下,我在2009年两会期间提案《关于振兴发展甘肃省中医建设的几点建议》,在600多份提案中被评为四大优秀提案。时任甘肃省政协副主席的张世珍督办落实此案,甘肃省康复中心医院中医科,从我一个人,一张床,一张桌子,一间9平方米的治疗室,在刘维忠厅长的大力支持和发展中医的大好形势下,建立了30张床位,28个医护人员,被评为甘肃省第四批传统康复重点学科。
发扬、保护、传承、挖掘中医。在业余时间,我不断总结经验,主编医学专著4部,参编4部。
不断创新研究。2016年,我与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疼痛科主任刘长信共同在宫廷中医资料的基础上,挖掘、研究创建“宫廷灸术”,治疗颈椎病、椎间盘突出、膝关节病等。北京中医药大学深圳医院、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国际部、北城中医医院等全国20多家医院都引进了宫廷药灸疗法,为众多患者解除了痛苦。
一花盛开不是春,百花盛开春满园。我坚决要求女儿张慧卿报考中医,她现为国医大师金世元亲传弟子,海军军医大学中药方剂教研室主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同时我还带教甘肃、山东、青海、北京、承德、通辽等14名学生,毫无保留地将我50年的临床经验传授给他们。他们中间有正高、副高、科室主任、研究生,让中医传承在他们中间开花、结果。
我从一个拔艾草的小闺女,成长为甘肃省名中医,甘肃省针灸学会副会长,中医针灸主任医师。让在九泉之下的父亲,谢海洲老师微笑!
本书用一个一个真实的故事,讲述我50年风雨中医之路。既有采药、制作膏丹丸散的方法,也有土方、验方、家传方、针灸治疗等。历经数载,广泛征求意见,数次易稿,方成此书。辑主要讲述我的学徒之路,第二辑总结我的发展和科研过程,以及50年的临证经验。
由于本人水平有限,书中难免有不足之处,望同道提出宝贵意见。书中提到的土方、验方等有的是在特殊的年代使用,非医学人士请勿照搬套用,需在医师的指导下参考使用。在本书编写过程中得到领导和朋友的支持,我的同学高瑞海、王晓霞等同志在百忙之中提供照片和材料,在此表示万分感谢。
魏玉香

精彩书摘:
第二节卫生所的灯光
1970年2月5日,一个大雪纷飞的夜晚,沂蒙山区八岐山脚下,有一个缺医少药的小山村,就在这个村子里,有我家的三间茅草屋。油尽灯枯的暗淡光景里是我那患有肺心病和心衰父亲的垂死挣扎,他全身浮肿,口唇发绀,呼吸困难。此时我像热锅上的蚂蚁,心急如焚地奔波在冰天雪地中。为了给父亲求医,我踏着没过膝盖的雪,深一脚浅一脚地走到卫生室的门前,苦求医生赶快救救我的父亲。我哭喊了好一阵子,才透过被冰雪遮盖的窗口,借着微弱的灯光,依稀地看着屋内的白色身影,当时觉得心里的一块石头落地了,父亲有救了。我在雪地里不知站了多久,只觉得鞋和脚都与冰雪包裹在了一起。当卫生室的门打开时,我急忙上前挽住医生,怎想我的鞋底竟掉了,这双母亲一针一线做的布底鞋已经让六个兄长和姐姐穿过。我光着麻木的双脚在大雪中走了一公里的路才到家。透过灰暗的煤油灯光,我看到父亲面色紫灰,脸肿得眼都睁不开,额头上布满了豆大的汗珠,奄奄一息地张着嘴。母亲一边给父亲捶背,一边安慰他说医生来了。全家人的目光都盯着请来的救命大夫身上。谁想到那医生给父亲打了一支注射用水后,看到母亲从褥子底下只翻出五分钱,竟斜视母亲一眼后,扬长而去。我和母亲都咬住嘴唇,眼泪一直往下流。父亲摇摇头又摆摆手,随即抓住我的手,嘴唇微微颤动,我的耳朵紧贴在他的嘴边,听见他断断续续地说:“小闺女啊,你长大后要学医治病救人!”父亲的遗言是我一生的奋斗目标,就在那时父亲去了,我把这句话永远铭记在心!我从一个天真的孩童成长为一个明事理的大人,就在于深刻地体会到了没有能力救自己至亲所带来的悲哀。住在我们村尽头的魏书记前来探望我们,他给我擦干眼泪,语重心长地说:“不要哭,眼泪救不了你家老人,我是站出来的革命干部,我要让你做个医生,救死扶伤,了却你父亲的遗憾。”家父去世后无钱埋葬,也买不起棺材,挖了个土坑就下葬了。
父亲一生研习道教,上懂天文,下知地理,熟悉八卦、祝由,琴棋书画可谓样样精通。为大伙治病分文不收,我从记事起就天天跪在矮凳上,趴在桌子上为父亲研墨。那些被蜈蚣咬伤、毒蝎子蜇伤的患者,父亲用祝由十三科给他们治病。左右邻村的人们婚、丧、嫁、娶等大型活动也都少不了父亲的笔墨。直到今天,老一辈的村民还时常惦念起父亲在世时的那些光景。
早年间,村里东小章和西小章兄弟俩为争地打官司,一打就是三年。长辈们反复讨论后推荐父亲写状文,父亲写道:“是地无地,以碑为界。”随后西小章赢了官司。县长太爷要把我父亲请来,长辈带着他来县长门前报到。而县太爷却坐在大堂上黑起脸来说:“为什么带个顽童小儿上堂?”家父答道:“大老爷,是你叫我来的。”县大老爷神情呆滞地回问:“状文是你写的?”父亲点点头。“你叫什么名?”“魏宗珍。”“今年多大?”父亲回答:“12岁。”大老爷看着眼前这个穿着袖口上打着补丁的深蓝色布袍,又黑又瘦,个头矮小的毛头小子说道:“大胆小儿,要讲实话!说错半点,打你四十大板。”父亲说:“大老爷,地里有块大石碑,上面有一个鸟窝,我找了个梯子上去掏鸟蛋时,看到碑上刻着碑以东是大儿子东小章的地,碑以西是二儿子西小章的地,所以写‘是地无地,以碑为界’。您派人去看看就知道了。”大老爷走到父亲面前,揪着父亲的小辫子问:“你上的什么学?”父亲回答:“私塾三年级。”老爷自言自语道:“东小章出了个秀才魏云贵,西小章要出状元喽。”说罢便给了父亲二两银子,叫父亲回去好好上学。谁曾想到一个12岁的顽童只用八个字就打赢了几年都没打赢的官司。后来由于兵荒马乱,又加上爷爷英年早逝,与文化人的身份地位无缘。一个十里八乡人公认的土秀才,年仅55岁,就带着“牛鬼蛇神的帽子含恨九泉”。
我没有忘记,1966年的夏天,一群人在我们家敲锣打鼓,要父亲交出“毒书”,父亲拿着一部祝由科和一部骡马经的书,送给当时的团***,父亲用颤抖的声音说:“我把‘毒书’全交出来了,二侄子,你小时候长疙瘩(腮腺炎),我就按这本书上的理论指导给你治好的。”父亲用发抖的双手将他读了几十年的书交给了那些人。后来,父亲整整几天没有吃饭,一直自言自语地说:“这么好的书失传了。”
埋葬父亲后,我冻伤的脚肿得像面包一样,又流脓,又流水,又疼又痒,昼夜难眠。一个14岁的孩子拄上了拐杖,母亲找来的柿子皮也治不好,母亲四处奔波却借不到半毛钱。隔壁的三叔上山打了一只野兔,剪下兔毛烧成灰,二大娘送来香油将灰调成糊状,涂在冻疮处,母亲又找来艾叶给我施灸。用这个土单验方治疗7天后,冻疮痊愈了,我也因此与艾叶结下了50年的不解之缘。然而祸不单行,父亲去世后不久,我回到学校,因为要推荐贫下中农的子女上高中,我因出身不好被相关管理人员赶出了学校大门。这对我来说是个不小的打击,当背着书包离开学校的时候,我感到天昏地暗,一步一回头地看着山坡上的几间土坯屋,眼泪不住地流。那时还下起了大雨,狂风把一片片长得一米多高的玉米吹得左摇右摆,我就读了7年的学堂在这片玉米地中时隐时现,好似在与我告别。雨水会冲走那后一抹忧伤,我就这么思量着躲在了一棵大树下避雨。年少的我用几句顺口溜诉说着当时难过的心情:
狂风拨开路边竹,
山雨压倒茅草屋。
有的坏人不讲理,
满腔悲愤向谁诉!向谁诉!
从此,我成了人民公社的小社员,起早贪黑跟着社员下地干活。一天生产队插地瓜秧,我挑着两半桶水,忽然听到郎朗的读书声,两条腿不由自主地走到教室窗下,听老师讲课,把干活的事都忘了。突然生产队长一巴掌打在我的脸上,打得我两眼直冒金花,鼻子流血,巴掌在我脸上留下了深深的红印,他凶狠地说:“牛鬼蛇神的狗崽子,跑到这里偷懒。”回到家,我一头扑到母亲的怀里大哭一场,母亲一边流泪一边说:“这狼爪子太狠,这样打一个小孩子!”下午我坐在泥河边,望着波浪滔滔的泥河水,带着悲观的心情,写下这样的诗句:
泥河水滚滚流,
记下少女辍学仇。
乌云压顶,
天地暗。
满腔怒火,
冲霄汉!
梦中在教室听老师讲课,自己的笑声把我叫醒。东方欲晓,上工的号子响了,我哭个不停,眼睛肿得像杏子一样,拿起镢头、铁锹挖土方,破石块,整修梯田。休息时我从书包里拿出父亲留下的《新华字典》阅读,表嫂把她父亲(山东中医学院李守恒教授)送她的一本《中医学概论》给我看,此后这两本书成了我的伙伴。

第三节巧遇采药农
我们采药时看见一位白发苍苍的采药老人正踏山而行,他身材瘦削,头缠白毛巾,身背竹篓。我想起历史上描写采药师的诗句:“悬岩泻石髓,芳谷露丹芝。”(庾阐的《采药诗》)
他一只手里拄着一根长长的竹竿,弯着腰在山坡上走。他走到一片野生酸枣树下,在地上铺上一条床单,便开始打酸枣树,熟透的酸枣都落在单子上,酸枣红红的,落在白布上,非常吸引人的眼球。那老人弯下腰,细心地捡起落在地上的酸枣,一上午他就采了一布袋,足足有十几斤,我问他怎样加工成酸枣仁,他高兴地说:“和碾米一样,碾掉皮,再用水洗,晒干后选出枣仁,到收购站去卖。”我看到放在他身边的竹竿是多功能的,除了当拐棍用,还可以钩树上的药(一头绑着钩子)。这竹竿跟随他很多年了,竹竿底下已经裂开成了几瓣。他说:“我采完酸枣,再采瓜蒌。”中午,我跑到老人面前,向他请教,但他不理我。我们三人坐在山坡上吃饭,老人也坐在我们身边。我发现老人饿了,便从口袋里拿出一块玉米面掺上红薯叶蒸出的窝窝头给他吃,但那窝头又凉又硬,老人的门牙已经脱落完了,吃起来很困难。我便拿出一个煎饼,我的伙伴拿出一个咸鸡蛋给了老人,开始他不收,后来看我们非常诚恳,他才吃。我看他非常高兴,就开始和他聊天,他开始不说话,后来望了一下四周,小心翼翼地说起来:“我家就住在那边的如家庄,我们家祖祖辈辈都是开药铺子的,是有名的霍家,我爷爷是一个远近闻名的妇科医生,特别擅长治疗不孕症,有丰富的经验。我7岁就跟他学习,背《医学三字经》,9岁就跟着爷爷爬山采药,这八岐山哪里危险,哪里有药,哪里有蛇,哪里有狼,我都知道。”我问他:“你现在还当医生吗?”他摇摇头,小声说:“我们家出身不好,被划成富农,我被赶出了卫生室,现在只能采药,卖点钱给孙子交学费。”老人还告诉我们,采丹参好是春天采,这时丹参正是长得好的时候。丹参一般生长两年后就开始烂根,所以生长两年的丹参质量好。我们大家都很尊重他。我又求他讲中药的故事,他便给我们讲了三个故事。
酸枣仁的故事
唐代永淳年间,相国寺有位和尚允惠患了精神分裂症,经常哭笑无常,狂呼奔走。病程半年,他的哥哥潘生为他请了很多名医,他虽服了许多名医的汤药,但不见好转。连孙思邈也来设法为他治疗。孙思邈详询病情,细察苔脉,然后对潘生说道:“令弟今夜睡着,明日醒来便愈。”潘生听罢,大喜过望。孙思邈吩咐:“先取些咸食给小师父吃,待其口渴时再来叫我。”到了傍晚时分,允惠口渴欲饮,家人赶紧报知孙思邈,孙思邈取出一包药粉,调入约半斤白酒中,让允惠服下,并让潘生安排允惠住在一间僻静的房间。不多时,允惠便昏昏入睡,孙思邈再三嘱咐不要吵醒患者,待其自己醒来。直到次日半夜,允惠醒后,神志已完全清楚,癫狂痊愈。潘家重谢孙思邈,并问其治愈的道理。孙思邈回答:“此病是用朱砂酸枣仁乳香散治之,即取朱砂五分,酸枣仁及乳香各九两,研末,调酒服下,以微醉为度,服毕令卧睡,病轻者,半日至一日便醒,病重者二三日方觉,须其自醒,病必能愈,若受惊而醒,则不可能再治了。”(注:这是传说,临床不要用这个药量。)
昔日,吴正肃也曾患此疾,服此一剂,竟睡了五日才醒,醒来后病也好了。
瓜蒌的故事
有个青年农民,家境贫寒,其母常年咳嗽,因无钱医治,他便砍柴挣钱为母亲治病。一天中午,他到山上砍柴,又累又渴,来到一个山洞外,看见清澈的泉水,便手捧泉水喝了起来。他喝足后就躺在树阴下的一块石板上休息。迷糊中,他看见长着白胡子的老者说:“你很孝顺,今年洞里结了好大一对金瓜,这瓜可治疗长期咳嗽和胸痛,是名贵药材,心地善良的人才可以用,你要把瓜皮晒红才会有润肺清热的作用。”农民醒来,边走边想,这莫非是神仙托梦,要我种药材给母亲治病?于是,他找到了这两个瓜并取出瓜籽,将皮给母亲烧水喝。第二年开春,他将籽种在了院子里和山坡上。到了秋天,他家院子里、山坡上结了很多的瓜。他摘下瓜,将瓜皮晒红,给咳嗽痰喘的患者吃,都很见效。之后,他每年栽种这种瓜,送给患者且分文不收。人们非常尊敬他,让他给这种瓜取名字,他说这种瓜的藤茎需要爬架、爬墙,在高处结瓜,所以就给它取了个名叫“瓜楼”,后来人们又把它写成“瓜蒌”或“栝楼”了。
黄芩的故事
相传,在四川的大山里有一对苦命的小姐妹,姐姐叫黄芩,妹妹叫黄连。父亲早丧,其母为了养活她们,累得疾病缠身。母亲临终前,告诉她俩:“我不行了,你们要互相照料。”母亲死后,黄芩带着黄连四处流浪,以乞讨为生,饱受风寒之苦。开始是黄芩照顾黄连,但后来,黄芩觉得带着小妹妹是个拖累,便遗弃了妹妹,把弱小的黄连撇在了四川的大山里。可怜年幼瘦弱的小黄连因无人照料,连冻带饿,不久便饿死在山里了。后来,在小黄连丧生的地方,长出了许多瘦弱的小草,人们就把这种草取名为黄连。由于小黄连一生饱受苦寒,所以这种草的性味也是极苦寒的。黄芩自从妹妹黄连死后,虽找到了一个较好的地方,不久便因心中空虚而死。就在黄芩死去的地方也长出了一种草,这种草的根也是黄色的,人们就说这是黄芩的化身,把这种草取名为黄芩。
第二天,太阳刚刚升起,我们三人就等在老人的村口,不一会儿老人还是拄着那根裂了几道缝的竹竿,背着药篓与我们走进点将台。我们走了一上午才走到半山腰,我们跟着他用钩子摘瓜蒌,老人在悬崖陡壁上采完瓜蒌,又挖根。他说:“瓜蒌根就是天花粉,我们家用它来治疗跌打损伤和消渴病,效果很好。”天花粉在古代医学典籍中多有记载,《神农本草经》中就有用天花粉入药的记载,称它“味苦寒,主消渴身热,烦满大热,补虚”。东汉张仲景在其《金匮要略》中称天花粉能除热,生津液,益阳气。孙思邈的《千金翼方》载天花粉有“通月水”的功能。明代医药学家李时珍在其所著的《本草纲目》中,对天花粉的来源、性状有总结性论述,将它的主要功效归纳为“通月水”和“治胞衣不下”。

第六节用萝卜练习小儿头皮针
馋口医院地处交通要道,加上有石大夫高超的儿科疾病治疗技术,慕名前来求医的很多,特别是小儿腹泻中度脱水、小儿支气管肺炎合并心衰及毒痢的患儿,有的患者还是从井泉、辛集、秤钩过来的。每天卫生院门前车水马龙,每天就有20个扎小儿头皮针的,但困难的是全院只有一个护士,这护士只有8小时在医院工作,晚上值班的医生怕晚上有抢救的患儿,因为没有人给孩子输液,并且夜间没有交通工具,晚上没有公交车,我们离县医院有40多里路,只能把患者“死马当活马医”。在这种情况下,我既当大夫又做护士,我开始扎头皮针时,每次一连扎五六针才成功,我一边扎,患儿一边惨叫,孩子母亲就一边哭。我看见患儿的头上被扎得血淋淋的,难受得像有无数针尖刺扎我的心脏一样。
一天晚上来了一对夫妻,他们抱来一个10个月大的小女孩。小女孩患支气管肺炎,但来得太晚了。石大夫开好液体,可没有人会扎小儿头皮针,我们几个大夫轮流扎了十几针都失败了,没有办法,只能转院,家属抱着孩子走到半路,可怜的孩子就因呼吸衰竭而夭折了。几天后又来了一个老头,他步履蹒跚,住着拐杖,背着一个3岁的孩子来到医院。孩子3天前腹泻,每天十几次,在卫生室服药无效,他家里没有人,儿子、媳妇在外打工,只有爷俩相依为命。老头步行了十几里路才赶到医院,此时孩子已经严重脱水,石大夫给他开出液体,但还是没有人能扎头皮针。院长叫了救护车,我护送孩子到了县医院,立刻就扎上了头皮针,输上了液体,很快孩子的口唇就由发绀转为红润。我想起那个因肺炎而死去的小女孩,就是因为这一针扎不进去而夭折的。
我在回来的路上思虑万千,决定当务之急是要学会小儿头皮针的操作。这一夜我耿耿难眠,自己想了个土办法,找了个萝卜,用黑线穿在萝卜上,再用纱布缝好,那黑线很像小儿头上的静脉,一有时间我就在上面练习扎小儿头皮针。这一招还很灵,练习时间不长,我给患儿扎头皮针就能一针见血了。别的大夫晚上值班,有重患者都叫我起来扎小儿头皮针,基本上我每天晚上都要起来给患者输液。不过,我值班时有需要急救的患者,各科的大夫也都积极帮我处理,特别是胡大夫,帮助我抢救窒息的新生儿。我们把很多患儿从死亡线上抢救回来,每每想起这些我都感到非常自豪。
我们医院的位置在公路边上,所以平时患者比较多。遇到需要抢救的患者,老乡们也愿意往这里送。那时馋口医院算是实力较强的,来医院不久,我就兼任了手术室助手的工作,随之我又参与了结扎手术。在那间手术室里,我经历了很多台手术,在张院长和资深医生们的带领下,亲身参加了多少次救死扶伤,我都记不清了。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台灣用户 | 香港/海外用户
megBook.com.tw
Copyright (C)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