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画艺循谱:晚明的画谱与消闲
》
售價:NT$
653.0
《
新民说·现实政治史:从马基雅维利到基辛格
》
售價:NT$
454.0
《
宽容是件奢侈品(人生360度·一分钟经典故事)
》
售價:NT$
203.0
《
甲骨拼合六集
》
售價:NT$
1520.0
《
视觉美食家:商业摄影实战与创意解析
》
售價:NT$
602.0
《
中国经济发展的新阶段:机会与选择
》
售價:NT$
454.0
《
DK月季玫瑰百科
》
售價:NT$
959.0
《
为你想要的生活
》
售價:NT$
301.0
|
內容簡介: |
封面、版权页、条形码: 封扉设计:陶雷 内容介绍:
本书精选周大新经典散文九十篇,包含历史感怀、读书心得和故乡纪行等主题。既有《长在中原十八年》《地上有草》《再爱田园》《亲爱的军营》等名篇,也有《将帅们》《奖赏欺骗》《享受生活》《你能拒绝诱惑?》等具备历史纵深感和思考含量的文字。全书配多幅照片,图文并茂,全面呈现了周大新在散文方面的创作成就。
|
關於作者: |
周大新,1952年生于河南邓州,1970年从军,1979年开始发表作品。先后获得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人民文学奖、冯牧文学奖、茅盾文学奖、老舍散文奖、“中国好书”奖、中国出版政府奖等。有《周大新文集》18种20卷问世。现居北京。
周大新在小说创作之外,在散文写作方面也颇有收获,尤其是历史感怀、读书心得和故乡纪行类散文,形成了独特的风格,有值得关注的历史纵深感和思考含量。
|
目錄:
|
目录
活在乡间
村边水塘
再爱田园
死死生生
地上有草
一剂药
昨日琴声
后一季豌豆
一盅茶
羊奶豆
背弃田野
回望来路
在乡间
在构林
乡下老人
夏夜听书
吃甘蔗
农家美味
面条的前世今生
乡村世界
说秋收
粮篓与粮仓
圆形盆地
长在中原十八年
步入军营
次上哨
没有绣花的手帕
亲爱的军营
电与新战法
边塞传说
酒在军中
当兵上战场
川籍班长
奖赏欺骗
去看战场
回眸“罗马和平”
将帅们
但愿和平能长久
闲话照片
当年野营在山东
记住往日的战争
留影泰安
滇南战地见闻
面对“假设”之答
随时准备出征
来到城市
我爱烟台
英雄山
走进广场
冰之炫
话说知府衙门
凉州城漫步
砖
大众桥
旁观者
又见青瓷
快活“青创会”
鲁院的周末
南阳美玉
西安求学忆
在奥迪A4的家里
遥想文王演周易
揣度孔明
曹操的头颅
想起范仲淹
游走国外
走进耶路撒冷老城
在拿破仑退却的道路上
在苏格拉底被囚处
享受生活
喜欢雅西
又见“美丽”
天下湖多性不同
走近佩雷斯
钻进书中
读《复活》
卡尔维诺的启示
你能拒绝诱惑?
感谢丹纳
关于《墙上的斑点》
奇妙的《发条橙》
骨架美了也诱人
人生尽头的盘点
《没有被征服的女人》的魅力
看《海》
摆脱飘荡状况的努力
“人世”定义
难忘陀氏《罪与罚》
站在欧亚两洲的连接处
好的安慰
奇妙的想象
情爱新品种
阿里萨之爱
认识娜塔莎
爱琴海边的相识
|
內容試閱:
|
白 烨
专事于小说创作的作家,大都会在小说之外写作一些散文作品。这是因为在文学的虚构与想象之外,作家还会有许多有关现实和人生的真切感触和实在感受,难以运用小说的方式予以尽述,需要用如散文这样的非虚构的方式加以表达和抒发。著名小说家周大新在小说之外,写作了不少散文作品,缘由也正在这里。
这本《周大新散文》,收入了周大新不同时期所写作的散文作品90篇,根据写作的主要内容来看,这些作品大致可分为四个大类:家园寄情、军旅书怀、旅游纪行、读书记感。这些以次编来的作品,虽然描写对象有所不同,所述内容各各有别,但却内含了一条主线,凸显了一个重点,那就是依照作者的青春成长和人生足迹,诉说儿时往事,叙说军营生活,记录旅游见闻,记述阅读感受。
在诉说儿时往事的这部分作品里,作者以童年时代的往事记述和参军之后回家探亲的感受,讲述了在自己的早年成长中,家人、家乡所给予的种种有形的抚育与无形的滋养,包括生活与情感的、物质与精神的诸多方面。周大新在18岁上参军入伍,一直在部队从普通士兵做到了文化干事和文职军官,漫长的军旅生活多在济南军区所处的山东地界,记述军旅生活的这部分作品真实记录了自己到部队之后的学习与演炼,成长与进步,以及对军营所在的山东大地的种种感念。有关旅游远足的散文和和阅读作品的随笔,大致是周大新成为作家之后,在国内外游览风景名胜的印象素描,阅读一些文学作品的心得体会。看得出来,作者周大新所在意的,是中外风景名胜中所留存的引人寻味的古风古韵,抒发的是借景生情的人文情怀。而他的文学作品的阅读选择与读后感受,或者是经典作品的重温,或者是名家新作的新读,都是口碑甚好也影响甚大的名家名作。认真地阅读这些作品的周大新,此时已功成名就,但他仍以经常性的阅读的来开阔自己的艺术境界,在向名家名作的致敬之中不断吸收新的营养,他在文学追求的道路上不断学习,不懈努力的可贵精神,于此也为可见一斑。
在周大新的散文作品中,给我感受为深刻,我以为也为重要的,是他的以儿时的记忆和探家的感受所记述的家乡往事,所描述的家风亲情,所描绘的风土人情,在他的笔下,家乡的天与地、家里的人与事,一切都那么的温馨,那么的美好。旷野里,茂密草丛,如同“天然的牧场”,不仅能经常“锄草”、“割草”,还能在“草丛中玩耍”。田地里,四季不断变换,庄稼春种秋收,还有自己喜欢的“豌豆”、“羊奶豆”。在这里,自己不仅“认识庄稼,熟习农活”,而且还时常跟着大人在村头树下“听大鼓书”、“河南坠子”,开始了自己“初的文学启蒙”。当然,还有到了上学年龄后,在河湾小学的“有忧有虑的生活”,“背着一个用花布缝成的书包和几个杂面馍“去构林镇上高小。写母亲的《乡下老人》,给人们描画了一个从年轻时候起就“背着孩子下地劳动”的一生的母亲,儿孙满堂之后“依然闲不下来”,在城里住不惯,到哪里都在“不停地劳作活动”。她确实是一位平常又不寻常的“乡下老人”。作者记忆里为深刻的,还是妈妈为拿手的就地取材的农家美味:蒸槐花、炸南瓜花,蒸马氏菜,烙油馍,煮羊肉萝卜汤。正如作者所感叹的,母亲的美味,“培养了人们的饮食爱好”。有人说过,孩童时的吃食与学话时的方言,也即儿时养成的口味与口音,很难予以改变并会与人终生相伴。这属于确凿无疑的至理名言,周大新在这两个方面应该为典型。爱吃面食和不改南阳口音,是他从未改变也不可能改变的两大显著标记,已为文坛内外的人们众所周知。这一切都明白无误地告诉人们,周大新是属于河南的,是来自南阳的。
......
多年后,当我回想当兵这件事时我才明白:一个人,可以影响另一个人的命运;一个机会,可以使一个人的人生发生重大改变。
我坐上了东去的运兵闷罐列车,我隔着列车门缝望着疾速后退的中原大地,心里有依恋,有不舍,但都很轻微,心中鼓荡着的,多是欢喜。
我终于可以独自外出闯荡了……
——《长在中原十八年》
长在中原十八年
在中原长到十八岁,之后,方去山东当了兵。
十八年的中原生活,前三年的情景在我脑子里是个空白。只能从娘片段的话语中知道,我身子皮实,学会走路比较早;能吃,总是吃得肚子滚圆,被邻居们称为小胖子;黑,尤其是夏天出了汗,又黑又滑像泥鳅;胆小,怕黑,天一黑就不敢乱跑。村里的老人们喜欢喊我:黑蛋。
这三年是在懵懵懂懂过日子,会哭,但不记得苦和恼;会笑,但不记得欢和乐。
第四年的日子在我脑子里划了些很浅的刻痕。我如今还能记住的,是奶奶把白馍掰碎泡在碗里,放点盐末和香油喂我,我记得那东西很好吃。再就是一件事中的一个场景和两句对话:奶奶去世入殓时,我被人抱起去看奶奶躺在棺材里的样子。只听见一个人说,娃子太小,看了怕会做噩梦。另一个人说,他奶奶亲他,让他看看吧……
连奶奶的长相也没能记清楚。
这一年我模糊感觉到了,我可以依靠的亲人会和我分离。
长到第五年,记忆变得连贯了。这一年发生的大事是舅舅娶亲。舅妈家在十里地之外的一个村子,早上空轿去迎舅妈,让我坐在轿里压轿。童子压轿是我们那儿的规矩。不知道是抬轿的那些人故意捣蛋还是轿有问题,反正我在轿里被弄得左右乱晃,没有我原来猜想的舒服,下轿撒尿时提出不坐轿,结果被训了一顿。
这一年,我正式开始了我快乐的童年生活。我们那儿的地势算是平原,平原上的田野有一种空阔之美。春天,鸟在天上翻飞,大人们在麦田里锄草,我和伙伴们就在田埂上疯跑玩闹;夏天,蝉鸣蛙叫,大人们在雨后的田里疏通水道排水,我和伙伴们则脱光了衣裳在田头的河沟里戏水欢笑;秋天,大人们在挥着钉耙挖红薯,我们则在红薯堆里找那种芯甜皮薄的啃着吃;冬天,雪花飘飞,我们会跟在打兔子的人身后跑着听他的枪响……就是从这时候起,我开始感到人离不开土地。没有田地,人活得会很乏味。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