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編輯推薦: |
①该书由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等单位知名专家组成的强大的编委团队,书中内容集中反映了我国几代动物学家对我国西南地区动物物种多样性研究的成果,保证了出版内容的科学性、权威性和真实性。
②由中国著名动物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季维智倾情作序并推荐。
③该书在分类系统和物种分类方面采纳或采用了国内外的研究成果,以图文并茂的方式,系统描绘和展示了我国西南地区的两栖动物在自然状态下的真实色彩、生存环境和行为状态,其中有很多画面是常人难以亲眼看到的,由于环境的改变和人为破坏,少数照片因物种趋于濒危或灭绝而愈显珍贵,可能已成为某些物种的后的留影,弥足珍贵。
④该书展示了我国西南地区丰富的两栖动物物种,其中大多是特有和珍稀种类。其中,有11种动物本书发表的新种,新增普洱蝾螈新种。紧扣当前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受到高度关注的野生动物保护的话题,能够进一步提高公众对野生动物的保护意识,让保护野生动物成为社会新常态。
⑤该书作为展示我国西南地区丰富而独特的爬行动物世界的窗口,以趣味性兼具通俗性的语言让人们了解、认识多姿多彩的野生两栖动物及其栖息地,了解美丽中国丰富多彩的生物多样
|
內容簡介: |
本卷共收录介绍了分布在我国西藏、云南、四川、重庆、贵州、广西六省(直辖市、自治区)的具有典型特征或代表性的两栖动物295种,大多为中国特有种。以及它们的原生态照片。每个物种依次列出了其分类信息,如所属目、科、种的中文名和拉丁名;物种介绍包括保护等级,濒危等级,体形或大小,主要识别特征,重要生物学或生态习性,地理分布介绍包括国内分布和国外分布。有11种为本书发表的新种,3种中国新纪录。新增普洱蝾螈等新种。书中专门对这些新种以补遗的方式分别做了简述。
|
關於作者: |
朱建国(总主编),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所高级专家。主要从事保护生物学、生态学和生物多样性信息学研究。将动物及相关调查数据与遥感卫星数据等相结合,开展濒危物种保护与对策研究。围绕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热点区域、天然林保护工程、退耕还林工程和自然保护区等方面,开展变化驱动力、保护成效、优先保护或优先恢复区域的对策分析等研究。
饶定齐(主编),副研究员,博士。长期从事野外考察和采集工作, 掌握了丰富的两栖动物物种分布和野外生态生物学信息,为我国两栖动物物种多样性及其分布状态、生态习性、保护状况的认识和了解提供了丰富的基础资料和数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