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南方谈话:邓小平在1992
》
售價:NT$
367.0
《
纷纭万端 : 近代中国的思想与社会
》
售價:NT$
500.0
《
中国古代文体形态研究(第四版)(中华当代学术著作辑要)
》
售價:NT$
765.0
《
朋党之争与北宋政治·大学问
》
售價:NT$
454.0
《
甲骨文丛书·波斯的中古时代(1040-1797年)
》
售價:NT$
403.0
《
以爱为名的支配
》
售價:NT$
286.0
《
台风天(大吴作品,每一种生活都有被看见的意义)
》
售價:NT$
245.0
《
打好你手里的牌(斯多葛主义+现代认知疗法,提升当代人的心理韧性!)
》
售價:NT$
301.0
|
編輯推薦: |
·培养敦厚心性,融入企业文化
·孝悌仁爱,亲近有德
|
內容簡介: |
《弟子规》总共千余字,书一问世即大受欢迎。它的影响远超想象,不仅穿越了古今几百年的时空,而且扩大到了不同的阶层:如今,不仅许多学校将它作为学生们的书,就连不少企业,也将它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让员工勤于诵读敏于实践。
《弟子规》的影响已经超越了它的名字,而越来越多地被应用到当今我们生活和工作的方方面面。例如,如何做一个好员工,如何在职场更好地立足和发展,我们都可以在《弟子规》中找到非常多的智慧和启示。
|
關於作者: |
蔡践,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长期从事图书编辑工作。曾策划出版过《中华人文知识全书》《不可不知的300部国学名著》《元曲全鉴》《解读王阳明和他的传奇心学》《左手冰鉴右手素书》等。
|
目錄:
|
目录
总叙:经典是永不过时的
弟子规是圣人的教诲/ 002
弟子规,圣人训。
“孝悌谨信”是做人的关键/ 006
首孝悌,次谨信。
永远不忘“博爱亲仁”/ 009
泛爱众,而亲仁。
做人和知识之间的关系/ 013
有余力,则学文。
入则孝:孝是一切道德的根本
对呼唤或命令,要及时应对/ 018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
对教导或者责备,要敬听顺承/ 022
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温定省,乃做子女之礼/ 026
冬则温,夏则凊,晨则省,昏则定。
时刻想着让父母放心/ 030
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业无变。
事情再小,也不要擅自做主/ 034
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
不可私藏公物/ 037
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
父母的好恶,子女的方向/ 040
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
身体和道德,都要保养/ 044
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
父母憎恶我,我也要孝顺/ 050
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
父母犯错,子女该如何做/ 056
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
父母不听劝谏,子女该如何做/ 061
谏不入,悦复谏,号泣随,挞无怨。
父母得病,子女该如何做/ 065
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
父母去世,子女该如何做/ 069
丧三年,常悲咽,居处变,酒肉绝。丧尽礼,祭尽诚,事死者,如事生。
出则悌:悌是与人交往的准则
兄弟姐妹和睦,就是孝道/ 078
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
包容忍让,不斤斤计较/ 082
财物轻,怨何生?言语忍,忿自泯。
饮食坐走,长辈晚辈有先后/ 088
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
对长辈要积极回应,谦逊有礼/ 091
长呼人,即代叫,人不在,己即到。称尊长,勿呼名,对尊长,勿见能。
面对尊长,随时随地要注意礼仪/ 094
路遇长,疾趋揖,长无言,退恭立。骑下马,
乘下车,过犹待,百步余。长者立,幼勿坐,
长者坐,命乃坐。尊长前,声要低,低不闻,
却非宜。进必趋,退必迟,问起对,视勿移。
不是亲父兄,好似亲父兄/ 100
事诸父,如事父;事诸兄,如事兄。
谨:谨是说话做事的关键
人生易老,要珍惜时光/ 106
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
讲究卫生,注意个人形象/ 109
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辄净手。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置冠服,有定位,勿乱顿,致污秽。
衣装整洁本分,饮食适可而止/ 116
衣贵洁,不贵华,上循分,下称家。对饮食,勿拣择,食适可,勿过则。
年少莫饮酒,醉酒为丑/ 121
年方少,勿饮酒,饮酒醉,为丑。
坐立行走有标准/ 124
步从容,立端正,揖深圆,拜恭敬。勿践阈,勿跛倚,勿箕踞,勿摇髀。缓揭帘,勿有声,宽转弯,勿触棱。
越没有人监督,越要自律/ 133
执虚器,如执盈;入虚室,如有人。
做事不慌忙不畏难/ 137
事勿忙,忙多错,勿畏难,勿轻略。
不接近不良场所,不问不该问的事/ 143
斗闹场,绝勿近;邪僻事,绝勿问。
人还未到,声音先到/ 146
将入门,问孰存;将上堂,声必扬。人问谁?对以名,吾与我,不分明。
用或者借别人的东西,有标准/ 151
用人物,须明求,倘不问,即为偷。借人物,及时还;后有急,借不难。
信:信是为人处世的基石
凡开口说话,诚信必为先/ 156
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
说话的学问/ 161
话说多,不如少,惟其是,勿佞巧。奸巧语,
秽污词,市井气,切戒之。见未真,勿轻言;知未的,勿轻传。事非宜,勿轻诺,苟轻诺,进退错。凡道字,重且舒,勿急疾,勿模糊。
说长道短莫闲管/ 167
彼说长,此说短,不关己,莫闲管。
见贤而思齐,见恶而自省/ 171
见人善,即思齐,纵去远,以渐跻。见人恶,即内省,有则改,无加警。
相对衣服饮食,才德技艺更重要/ 177
惟德学,惟才艺,不如人,当自砺。若衣服,若饮食,不如人,勿生戚。
面对批评和赞誉,不同态度有不同结果/ 184
闻过怒,闻誉乐,损友来,益友却。闻誉恐,闻过欣,直谅士,渐相亲。
面对错误,我们该如何做/ 188
无心非,名为错;有心非,名为恶。过能改,
归于无,倘掩饰,增一辜。
泛爱众:博爱是获得关爱的前提
凡是人类,皆须相互关爱/ 196
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
德行和才能,才是人们所关注的/ 201
行高者,名自高,人所重,非貌高。才大者,望自大,人所服,非言大。
不自私,不嫉妒/ 205
己有能,勿自私;人所能,勿轻訾。
对任何人都要尊重/ 209
勿谄富,勿骄贫,勿厌故,勿喜新。
忙碌时候不打搅,心情不好不打扰/ 212
人不闲,勿事搅;人不安,勿话扰。
不揭别人短,不宣扬别人隐私/ 216
人有短,切莫揭;人有私,切莫说。
道人善,不扬人恶/ 220
道人善,即是善,人知之,愈思勉。扬人恶,即是恶,疾之甚,祸且作。
善行相互鼓励,错误相互规劝/ 224
善相劝,德皆建;过不规,道两亏。
给予和索取,贵在清楚得当/ 228
凡取与,贵分晓,与宜多,取宜少。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232
将加人,先问己,己不欲,即速已。
报怨是短期的,报恩是长期的/ 237
恩欲报,怨欲忘,报怨短,报恩长。
以理服人,而不以势服人/ 242
待婢仆,身贵端,虽贵端,慈而宽。势服人,心不然,理服人,方无言。
亲仁:亲仁是个人进步的良策
同样都是人,相互差别大/ 252
同是人,类不齐,流俗众,仁者稀。
真正的仁者,大家自然敬畏/ 256
果仁者,人多畏,言不讳,色不媚。
近朱者赤,德行日进/ 260
能亲仁,无限好,德日进,过日少。
近墨者黑,百事皆坏/ 266
不亲仁,无限害,小人进,百事坏。
余力学文:学文是学会做人的补充
学文与力行,不可偏废/ 272
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成何人!但力行,不学文,任己见,昧理真。
做学问贵在认真和专一/ 276
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方读此,勿慕彼,此未终,彼勿起。
随时随地,都不忘坚持学习/ 280
宽为限,紧用功,工夫到,滞塞通。
心有疑,随札记,就人问,求确义。
学习环境一定要洁净整齐/ 284
房室清,墙壁净,几案洁,笔砚正。
磨墨和写字,表现一个人的心思/ 288
墨磨偏,心不端,字不敬,心先病。
典籍有固定位置,读完要放归原处/ 292
列典籍,有定处,读看毕,还原处。
好书要珍惜,坏书要摈弃/ 296
虽有急,卷束齐,有缺坏,就补之。
非圣书,屏勿视,蔽聪明,坏心志。
不要自暴自弃,谨记坚持努力/ 301
勿自暴,勿自弃,圣与贤,可驯致。
参考文献/ 306
|
內容試閱:
|
精要阅览
1.了解《弟子规》的创作背景。
《弟子规》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经典,其作者为清康熙年间著名的学者、教育家李毓秀。李毓秀熟习大学中庸之道,博学多才,并创办了敦复斋讲学,有很多人慕名前来向他求学请教,当世人尊称他为李夫子。李毓秀几乎将一生的精力都放在了教育事业中。他根据儿童传统启蒙教育要求,并结合自己的教育实践经验,著成《训蒙文》一书。到了清朝乾隆年间,《训蒙文》经贾存仁改编与修订,改名为《弟子规》。如今,它已经成为我国浩瀚的文化典籍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2.《弟子规》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弟子规》全文共360句、1080个字,集孔孟等圣贤思想之大智慧,是对儒家思想的进一步继承和发展。其核心思想是孝、悌、仁、爱,书中细化了儒家道德思想,将礼教中所提倡的做法,即为人子弟在家、外出、待人处世等方面的礼仪规范详列在内,尤其注重家庭教育和生活教育,可以说是传统道德教育著作的纲领。
3.《弟子规》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弟子规》原本是用于学童开蒙的重要读物,但经过时代的发展,人们对《弟子规》的解读越来越深刻,越来越与时俱进,这就让更多不同阶层、不同文化背景的人,都能从这部经典中拥有一定的收获。例如,如果你是一个员工,细细品味一下《弟子规》,你会发现,这部经典所讲的内容,完全可以跟企业,跟我们做员工的方方面面产生很紧密的联系。这就是经典的力量。无论你是什么职业,不管你属于哪个阶层,只要你愿意读,你就会发现,经典永远有你感兴趣,甚至能够给你的工作和生活产生实质性的有益影响的东西。
今天,《弟子规》的影响已经扩大到了不同的阶层,不仅许多学校将它作为学生们的书,而且不少企业,也将它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产生了一定的积极效果。
4.《弟子规》的社会影响。
《弟子规》汇集了古代先圣的大智慧,所论述的道理,是以孔子为首的儒家圣人之道,它从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亲仁、有余力的德育修养,及学文的智育修养入手,提倡人们要广泛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去,并在此过程中逐渐演变出重德、崇德、立德、尚德、明德、修德的道德行为准则和要求,对提升个人文化修养有着很高的现世价值,非常值得我们用心学习和揣摩。
总之,《弟子规》不仅论述了对儿童的启蒙教育要点,而且涵盖了方方面面的生活要点,对规范成人的精神世界,也有着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
前言
《弟子规》这个书名,顾名思义,它问世之初是教育“弟子”的。这里的“弟子”泛指私塾里面读书的孩童,而《弟子规》就是为了这些孩子的开蒙而编写的。因为我国古代重男轻女,即便是大户人家,女性虽然可能会接受一定的教育,但是也很少有上私塾的,更没有参加科举的,所以,《弟子规》才名为《弟子规》,好像这些“规”是专门写给刚上学的男孩的。当然,这就是历史的局限。随着时代的发展,男女平等地接受教育早已经成为现实,不过,回过头来我们再看《弟子规》,我们会发现,除却一些难以逾越的历史局限,这部书的内容很多一直到现在,都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例如对于职场人来说,《弟子规》对促进本职工作的更好完成,有着极好的作用。
是的,我国的传统经典似乎都有着这方面的特点:一个是时间久远,它们很早就问世了;一个是充满智慧,即便放到现在,也足以让我们眼前一亮;一个是多少有一些历史局限,这就需要我们今人,用谨慎的态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弟子规》传达着古代先贤的智慧,而智慧是永远不会过时的,所以,即使是我们现代人,面对这部经典的时候,还是会觉得里面有不少可以学习的地方。它也有自己一定的历史局限,这就需要我们对书中的内容,进行一定程度上的扬弃。它虽然相对出现的晚一些,是清朝的时候才被编撰问世的,但是,清朝同样属于古代时期,社会本质上与之前的那些朝代没有太大的区别,同时,《弟子规》的编撰,也是根据前人的经典——《论语》而来。所以,它所传达的是远古儒家经典的精神——出自《论语》的“圣人训”,它想要达到的目的也是希望孩童们通过对它的学习,在长大成人之后,能够成为一定意义上的圣贤——“圣与贤,可驯致”(通过努力而达到)。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如今的《弟子规》不仅是一部经典,还是一部传承经典的经典。
《弟子规》成书于清朝康熙年间,面世不久就受到极大推崇,成为学童开蒙的重要读物。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这部书的影响已经远远地超出了它作为开蒙读物本身的范围。就好像《道德经》除了可以作为道家哲学经典去读之外,还可以作为兵法去研究,可以不夸张地说,《弟子规》在当下除了依旧可以成为学生们多少可以接触的古代经典之外,还可以作为每一个进入社会的成年人在为人处世方面进行学习的读物,此外,还可以对职场中人如何更好地做好自己的工作,发挥良好的启发指导作用。
《弟子规全编》全面详细地解读了《弟子规》,语言通俗易懂,解译深入浅出,并引用大量古今中外的事例,穿插社会学、心理学、文字学和历史等方面的知识,让《弟子规》中的一些观点更加鲜明和直观,同时也因此而增加了本书的趣味性,目的是通过对《弟子规》通俗且饶有趣味的解读,希望各年龄段各阶层的对我国古代经典感兴趣的读者,能够在轻松理解《弟子规》的基础上,在获得一定国学知识的前提下,对自己的学习、生活或者工作,产生一定的帮助。可以说,本书是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相连通的纽带,同时,将古代智慧与现代职场相结合,内容深入浅出,力求每个读者在阅读之后会有所收获,是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员工、国学爱好者以及青年学生塑造健全人格、培养良好习惯、提升个人修养的不错选择。
总叙: 经典是永不过时的
所谓经典,必然是能够穿越时空的限制,而对“当下”的人们有所启迪和帮助的书籍。这里的“当下”,可以是任何时代的“当下”——过去的,现在的,将来的。《弟子规》无疑就是这样的一部经典。它问世之初,即风靡全国;它问世几百年后,依然对现实有指导意义。是的,经典承载的是智慧,而智慧永远不会过时。
弟子规是圣人的教诲
弟子规,圣人训。
【白话翻译】
弟子规,源自圣人的教诲。
《弟子规》就是“做人规”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的确,此书一开始是作为旧时孩童入学时的开蒙读物而诞生的。也正因为如此,此书的内容看起来比较浅显,而且读起来朗朗上口。《弟子规》成书于清朝,内容形式上是三个字一句,这让人不由想起来比它更早的《三字经》。而《弟子规》确实也是在问世之后,经常被拿来与《三字经》比较,被认为是影响仅次于《三字经》的三字句的儿童蒙学教材。
《弟子规》作者是清朝康熙年间的秀才李毓秀,那时它的名字还是《训蒙文》。后来,清朝乾隆时期的贾存仁对它进行了修订,并改名为《弟子规》,由此,终确定了它传世的名字。
那么,《弟子规》的开篇,为什么是这么一句话:弟子规,圣人训。
它传达的无非是以下几个意思:,作者“我”编撰这本书,作为蒙童入学的读物,并不是“我”自己凭空想出来的,而是根据圣人的话引申而来的;自然,这里也就有了谦虚的成分——“我”不是圣人,书虽然是“我”编的,但内容都是圣人的教诲。第二,通观全书,《弟子规》也确实都是“圣人训”——是的,全书以《论语·学而》中“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的文意为中心,在内容上进行了扩展引申:总叙之后,分别是入则孝、出则悌、谨、信、泛爱众、亲仁、余力学文等部分。全书阐释了“弟子”在家、在外、待人接物、为人处世、求学等方面应具备的礼仪与规范。
因为是训蒙读物,所以内容上比较浅显,易于孩童们背诵和理解,但是,这并不代表这本书就真的很浅显。内容浅显和书的浅显是两个概念,所以我们自然而然地想起来一个词语——深入浅出。很多深奥的道理,都是蕴藏在浅显的文字之中。“大音希声,大象无形”,既然如此,那么大的道理,也就无需过多的深奥的言语去解释,因为越大的道理,其实反而越简单。而越简单的事情,正是很多人甚至一辈子都做不好或者做不到的。
这就让我们不由想到一个问题,这个问题在当今社会中的不少成年人脑中闪现过——既然《弟子规》是一本小孩子入私塾的时候用的开蒙教材,为什么现如今却跟很多成年人产生了联系?
,《弟子规》虽然是蒙学教材,但是请注意,它是古代时候的开蒙读物。换句话说,那时候《弟子规》的语言虽然简单,但是,对于现代人来说,还是有些地方不容易理解。这也是为什么本书在介绍《弟子规》的时候,要有“原文”和“译文”这两个版块的原因。虽然有些地方确实看起来原文和译文没什么区别,但是,不少地方还是需要译文来对原文进行一定的注释的,读者们往后看就会明白。
第二,《弟子规》作为蒙学教材,当时确实是为了让孩童了解如何进行“洒扫应对”之类,也就是内容上涉及孩童们从小就应该懂得的做人做事方面的道理。但是,这并不代表此书就与成人无关了。就好像上文说过的,此书内容虽浅显,但是,传达的道理则并不浅显,有的甚至需要一个人终生去践行。在这里,我们可以这样认为:一个是,《弟子规》作为当时的蒙学读物,在古代时候读起来的“门槛”比较低——用于孩童的学习,但是,内中传达的深意,里面蕴含的道理,在孩童长大之后,依旧用得上;一个是,《弟子规》作为一部传统经典,放到现代来看,依旧有着很积极的意义,很多内容根本就没有过时——也就是说,书中传达的道理或者内涵,不仅对于古人的一生有帮助,对于作为现代人的我们,也是一样。
虽然《弟子规》在诞生之初,仅仅是为了孩童的开蒙。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时代的发展,逐渐被尊为经典的它,对于现代社会中的人来说,影响范围越来越大,除了“训蒙”之外,还经常被应用于其他领域。例如该如何做人,该如何面对长辈,该如何与同龄人交往,等等。这些方面的内容,已经远远超过了在旧时私塾中教育孩童的范围,对于在当今社会中打拼的人们,依旧有着很强的借鉴意义。
说白了,我们完全可以这样认为:《弟子规》就是“做人规”。既然如此,那么,就无所谓“孩童”还是“成人”了。不是成年了就不需要学习如何做人了,实际上,两个年龄层次的人,都需要在这方面努力。
不少人认为,《弟子规》中有一些负面的东西,也就是所谓“封建糟粕”方面的内容。但是,既然是古代的经典,难免都会有一些时代所刻下的印记,我们应该做的,不是“一棒子打死”地认为,《弟子规》就是封建社会留下来的东西,传达的是封建思想。我们应该用对待所有传统经典的方式来对待这本书:发扬优点,摈弃糟粕。
我们作为现代人,很多地方确实比古代人先进。但是,这并不代表,所有地方都是如此。例如,我们可以说,古人点蜡烛,我们用电灯,现代就是比古代进步。但是,我们不可以说,古人总结的做人等方面的道理,就一定没有我们现代人先进。有时候,先进更多的表现在无形的东西上,而这些无形的东西并不会被时间的长河所抹杀。《弟子规》是古代的一部经典,但是,所传达出来的很多做人做事方面的智慧,是超越了那个封建时代的框架的,毕竟,不管是古代还是现代,我们都需要知道怎么做人,都需要明白怎么更好地做事。而前人的经验,在这个时候,就变得非常重要了。
有句话叫做活到老学到老,因为从知识层面看,需要学的东西是无穷的,而从做人角度看,需要学的东西更是需要每一个人不断地去领悟。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作为现代人,不管属于什么年龄段或是什么阶层,对于我国古代经典积极的内容和精神,都要不断地去吸收和实践。古人并不代表就是落后的人,甚至相反,他们的很多智慧甚至是我们现代人都无法企及的,我们只能怀着一颗尊崇的心,通过阅读古代经典,来与古代先贤进行穿越时空的对话,并从中尽可能多地获得一些益处,从而使我们的精神得到升华,使我们的现实生活和工作得到一定程度的良性指导。《弟子规》当然属于这类能够给我们带来很多益处的经典。
“孝悌谨信”是做人的关键
首孝悌,次谨信。
【白话翻译】
首先,对父母要孝顺,对兄弟姐妹要友爱;其次,说话做事要谨慎,要讲信用。
人在职场,做人是关键
上文我们提了,《弟子规》就是“做人规”。总叙中的句话,告诉我们《弟子规》是圣人的教诲,本节是第二句话,即“首孝悌,次谨信”,内容立即进入到了做人的层面。
“悌”,有的版本写作“弟”,两个字相通,本义是尊敬兄长,后也可以解释为兄弟姐妹之间互相友爱。
是的,做人首先要做到的就是要孝顺和兄弟姐妹友爱,其次就涉及说话和做事上面,要谨慎,更要守信用。
人在社会之中,做人是关键,而“孝悌谨信”则是做人的关键。作为人在社会中的“关键中的关键”,“孝悌谨信”为什么就如此重要呢?
例如与人交往,如果一个人不守信用,那么,越来越多的人就会选择不相信这个人。久而久之,这个人成为“孤家寡人”,在被孤立的同时,在社会中也越来越难以生存。
例如与人交往,如果一个人说话做事不谨慎,那么难免出现诸如“言多必失”之类的错误,轻则被人认为是“轻浮”,重则会招来横祸。历史之中因言得祸的人不在少数,敢不慎哉!
而且,做人做事中的“谨信”,也经常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如果一个人不随便说话,那么,也就更不容易失信于人;相反,如果一个人说话过于随意,一点都不谨慎,轻率地承诺一些实际自己难以做到的事情,那么结果必将是被认为是没有信用的人。
以上这些都是一个人在社会中行走,在职场上打拼,应该非常注意的问题。
可能有人会说了,“孝悌”对于一个人在社会中的生存,在职场上的发展,又有什么作用呢?是啊,这些表面上看,无论是对父母还是对兄弟姐妹,都属于“家事”的范畴,与在社会中生存和在职场上打拼,似乎没有太大的关系。实际上,并非如此。
我们可以想象,一个对自己的父母都不孝顺的人,作为他的朋友或者合作伙伴,我们能够对他存有多少的信赖呢?连自己的父母都不关心的人,作为他的朋友或者合作伙伴,我们又会在他关心我们的方面存有多少的信心呢?所以这就导致现代很多用人单位,对于不孝顺的人员,坚决不录用。这不仅仅是为了弘扬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多多少少地替单位自己着想——一个不孝顺的人在我这里工作,我不晓得哪天,他会做出什么危害单位的事情来。而作为一个个体来说,我们在朋友圈中,似乎也不愿意看到有不孝顺的人出现,这个应该是没有任何疑问的。反过来,这些年不少孝顺的典型被媒体挖掘了出来,他们也无一例外地被我们的社会所赞扬,同时,有不少人看到他们的情况之后伸出了援助之手,更有一些不错的用人单位,对这些孝顺的典型抛出了橄榄枝。由此可见,“孝”这个字虽然似乎属于“家事”范畴,不过,对于一个人能否更好地在社会上立足,在职场之中获得更好的发展,是有着非常大的影响的。
“悌”也是同样的道理。可能这个字,对于一些年轻人来说,陌生了一些。是的,古代讲求“多子多福”,那时候家里有兄弟姐妹是再正常不过,也因此,能否与兄弟姐妹们和睦相处,就成为古代做人的一个衡量标准之一。现在独生子女很多,虽然无法真正体会与兄弟姐妹们该如何相处,但是,照样可以想象得出来,如果一个人与自己的兄弟姐妹都做不到相互友爱的话,那么,很难说这样的人进入社会以后,会对自己的朋友或者合作伙伴好到哪里去。因此,“悌”同样也似乎仅仅属于“家事”,但是对于一个人在社会上生存来说,也是很重要的一环——在家里能够兄友弟恭,和姐妹们好好相处的人,在社会上估计好朋友也少不了,在职场中与同事之间的关系,估计会更加和谐。
总之,“孝悌谨信”,是做人的关键。一个人要想在社会上立足,想要在职场上有大的发展,就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必须学会做人。否则,别说是成功,就连生存都会变得很艰难,因此,遵循“孝悌谨信”的原则,对我们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