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步履匆匆:陈思和讲当代人文(杰出学者陈思和的人文之思、情怀之笔!)
》
售價:NT$
299.0
《
宋朝三百年
》
售價:NT$
790.0
《
礼制考古经典选读
》
售價:NT$
1340.0
《
MATLAB实用教程(第六版)
》
售價:NT$
695.0
《
中国思想的再发现(壹卷:近观系列,沟口雄三教授以其精湛的学术洞察力,旨在呈现一个全面而立体的中国思想图景)
》
售價:NT$
325.0
《
骨科康复学(第2版)
》
售價:NT$
1140.0
《
笔记启蒙 : 英国皇家学会与科学革命
》
售價:NT$
390.0
《
汉语副词研究论集(第六辑)
》
售價:NT$
490.0
|
編輯推薦: |
育儿会降低你的幸福感吗?豆瓣评分9.4分。豆瓣阅读小雅奖获得者叶眉倾情新作。职场父母、全职父母、焦虑父母、候鸟父母必入。
能干的妈妈发朋友圈都是晒孩子的成绩才艺?
普通的妈妈都是晒孩子的“天真可爱”?
面对孩子,家长越努力越焦虑?
养娃虽然处处都是一地鸡毛,但被萌宝治愈的生活才是根本。唯有妈妈懂妈妈,唯有萌宝能治愈妈妈。
语言明快幽默,贴近现实,真实生活的记录,极容易产生共鸣。插画师定制封面,Q版内文,亲子共处的美好选择。
“双减”政策之后,孩子教育再次成为热门话题,或者可以说养育孩子永远都是一个热门的社会话题,这个时候,家庭教育更凸显作用。不管是两头忙的职场父母,还是一心扑在孩子身上的全职父母,大家都是越努力越焦虑,一面在朋友圈疯狂展示孩子美好的瞬间,一面吐槽被孩子搅乱的生活。这本从不同类型的父母角度着眼,细致描写了有孩子之后的方方面面,是现在青年男女的真实生活写照,书中故事情节中展示的育儿方式,也是现代父母在不断尝试的写照,有了娃之后的生活并不会拉低生活的幸福指数,关键在于我们的内心。
|
內容簡介: |
一个是一孩职场妈妈,本能佛系养娃,面对生活、工作、孩子,每一个都不曾放弃,可每一个似乎都处理不好,从而被焦虑、被内卷,可时时刻刻也不忘在朋友圈晒孩子的天真可爱。
一个是二孩全职妈妈,对孩子教育、健康、休闲、饮食看起来是无所不知、无所不能,是朋友圈的职场妈妈可望而不可即的存在,光鲜亮丽的背后是堆满玩具和衣物的客厅、为孩子准备食物满是小伤口的双手,还有每天下班回家一边叫唤着很忙很累一边自然地躺在沙发上的孩子爸爸。
一个是不敢在现实中养育孩子而活跃在云端养孩的“云上妈妈”,工作生活顺顺利利,结婚多年不曾考虑生育,但拒绝不了同事每天在朋友圈晒娃的天真可爱和成绩才艺,并沉浸其中,脑补“那是自己的孩子多好”。
一个是外来务工的“候鸟妈妈”,为了生活,尚处于婴儿时期的孩子乘成为“留守儿童”,深感自己的孩子与朋友圈的孩子之间存在着大大的落差,暗自下决心要提升自己的技能,就为了找更好的工作,给孩子提供更好的成长条件。
当这四位妈妈碰在一起时,从初的相互“看不上”到后的惺惺相惜与相互帮衬,在不断的磨合中取长补短,因为妈妈更懂妈妈,更因为她们都有一颗珍视孩子的心,就算日子一地鸡毛,就算越养孩子越焦虑,但这就是人生,生活中总有被萌娃治愈之处。没有天生会做父母的爸爸妈妈,不断探索,不断审视内心,总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教养模式”
|
關於作者: |
叶眉,80后,豆瓣阅读小雅奖获得者。目前已在豆瓣阅读发表《树欲静》《两个人的晚餐》《天涯追梦人》等作品。语言明快幽默,对平凡人的日常生活观察入微,并专注于捕捉其中的动人时刻。
|
目錄:
|
章 在云端互相遥望
第二章 一文不值的无价之宝
第三章 我原本只希望她健康快乐,为什么又盼她十项全能
第四章 躲在孩子背后当然容易,有本事就冲在前线
第五章 内卷无止境,只好另辟蹊径
第六章 乌龟游泳,兔子跑步,皆大欢喜
|
內容試閱:
|
我娃小时候,我曾经给她记日记。每年她生日我们把日记本翻出来,找其中的片段读给她听,我们都乐在其中。
日记和朋友圈不同。朋友圈是写给别人看的,日记是写给自己看的。日记自然坦白很多。开心的、烦躁的、焦虑的,我把种种体验都坦诚地写在她的日记里。
2019 年她生日那天,我们在日记本里偶遇一句话:“妈妈今天度过了很不好的一天。”没有前言后语。一天被一句话总结。
日记是纯私人属性,我还选择性遗忘。由此推断,养娃过程中很多暗黑时刻都不会被晒出来。这是我写作本书的初衷:拨开朋友圈晒娃层层迷雾,看看云下养娃的生活。
近几年关于女性怀孕生产的话题非常热,但是多集中在生理层面。
孕产期只占人生的一年。而父母把孩子生下来,就是一辈子的事。孩子被父母生下来,也是一辈子的事。
我们这代人在成长过程中有颇多遗憾。即便出类拔萃者顶着高压突破重围,获得世俗认可的成绩,成年后也需要和扭曲的人格继续相处下去。
养孩子赋予我们修复童年的机会。
我们这代人养娃,希望 TA 身体健康,人格健全,同时还希望 TA 拥有谋生技能和享受生活的文化资本。所以希望孩子学英语、学数学、学音体美,练就十八般武艺,希望孩子在林林总总的教育资源面前保持旺盛的求知欲和好奇心。
教育机构填充了孩子成长各个阶段的缝隙。
它们撩拨父母的责任感,刺激焦虑的神经,推销各式课程。营销卖点不是课程内容,而是孩子的前途。
我为写作本书做背景调查的时候采访了一些年轻父母,几乎每个人都表达了养娃的焦虑和纠结。
他们都不想随波逐流,不想把痛苦的体验代代相传,但是又怕因为现在偷懒、省钱,对孩子不够用心,给孩子将来留下遗憾。
本书描述的父母和孩子一起纠结挣扎,后另辟蹊径,心中依旧惴惴不安。
我写本书也有不少遗憾。的遗憾是没呈现父母从孩子身上获得全新纬度的成长,没法从其他领域获得为人父母的体验。
孩子对父母的信任和依恋是我经历过的纯粹的情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