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聯絡我們  | 運費計算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註冊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閱讀雜誌 香港/國際用戶
最新/最熱/最齊全的簡體書網 品種:超過100萬種書,正品正价,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送貨:速遞 / 物流,時效:出貨後2-4日

2024年10月出版新書

2024年09月出版新書

2024年08月出版新書

2024年07月出版新書

2024年06月出版新書

2024年05月出版新書

2024年04月出版新書

2024年03月出版新書

2024年02月出版新書

2024年0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2月出版新書

2023年1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0月出版新書

2023年09月出版新書

『簡體書』鲸之骨:穿越海陆与时空的寻鲸之旅

書城自編碼: 3750348
分類: 簡體書→大陸圖書→科普讀物生物世界
作者: [美]尼克·彭森 著,曾千慧 译
國際書號(ISBN): 9787556709427
出版社: 海峡书局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2-06-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NT$ 347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视觉美食家:商业摄影实战与创意解析
《 视觉美食家:商业摄影实战与创意解析 》

售價:NT$ 602.0
中国经济发展的新阶段:机会与选择
《 中国经济发展的新阶段:机会与选择 》

售價:NT$ 454.0
DK月季玫瑰百科
《 DK月季玫瑰百科 》

售價:NT$ 959.0
为你想要的生活
《 为你想要的生活 》

售價:NT$ 301.0
关键改变:如何实现自我蜕变
《 关键改变:如何实现自我蜕变 》

售價:NT$ 352.0
超加工人群:为什么有些食物让人一吃就停不下来
《 超加工人群:为什么有些食物让人一吃就停不下来 》

售價:NT$ 454.0
历史的教训(浓缩《文明的故事》精华,总结历史教训的独特见解)
《 历史的教训(浓缩《文明的故事》精华,总结历史教训的独特见解) 》

售價:NT$ 286.0
不在场证明谜案(超绝CP陷入冤案!日本文坛超新星推理作家——辻堂梦代表作首次引进!)
《 不在场证明谜案(超绝CP陷入冤案!日本文坛超新星推理作家——辻堂梦代表作首次引进!) 》

售價:NT$ 265.0

編輯推薦:
史密森尼学会&美国国立自然历史博物馆权威学者创作,国内知名海洋生物类科普传播者精心翻译,“当代达尔文”、社会生物学之父、普利策奖得主爱德华·O.威尔逊推荐
★ 走近地球上古老神秘的物种之一,深入了解鲸类的过去、现在和未来;跟随作者远赴各地探访鲸类生活、寻找骨骼化石的视角,极具沉浸感和新鲜感;
★ 发现只在骨骼和化石中留下的线索;同类话题中更纯粹的科普写作,还原鲸作为一个物种的生命本色;
★ 跨越时间、空间、学科领域,多角度展现鲸的生活、智慧甚至文化;
★ 无需专业背景也能读懂,游历故事与海洋动物知识相结合,饱含人文关怀的科普书写;
★ 封面烫银工艺,穿插版画风格的精美插图,科学与美感并重的阅读体验。
內容簡介:
鲸,地球上古老、神秘的动物之一。它们有5000万年的历史,99%的时间都生活在水下,人类向往它们,却又对它们知之甚少。
在本书中,我们将跟随杰出的古生物学家尼克·彭森,来到鲸曾经和正在生活的地方,从严寒的极地水域到干燥的热带沙漠,见证寻鲸之旅的精彩瞬间:在小艇上为鲸打上标记,在鲸尸中收集标本,在岩层里奋力挖掘化石……同时,在对鲸类骨骼和化石的分辨中,我们也将探索这种神秘生物的过去、现在和未来:鲸类的祖先何以从陆地来到水中?它们如今有怎样的生存方式?在与人类共存的世界,它们的命运又将如何?在动物科普与游历故事的双线书写中,我们得以窥见鲸类的秘密。
關於作者:
尼克·彭森(Nick Pyenson)
位于美国华盛顿特区的史密森尼学会国立自然历史博物馆海洋哺乳动物化石馆主管。他的研究足迹遍及各个大洲,研究成果常发表于《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国家地理》《洛杉矶时报》《经济学人》《大众机械》《今日美国》等报刊杂志,美国国家公共广播电台(NPR)、美国全国广播公司(NBC)、加拿大广播公司(CBC)和英国广播公司(BBC)都报道过他的相关新闻。除了史密森尼学会颁发的研究奖,他还获得了奥巴马政府颁发的“科学家及工程师早期职业总统奖”。他和家人目前居住在马里兰州。
曾千慧
福建厦门人,山东大学与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联合培养博士,主修海洋生物学。平日活跃于社交网络,以“喵鱼酱”之名科普海洋生物尤其是鲸豚动物知识。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参与大洋与极地底栖动物群落生态学研究,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主要参与厦门海域与珠江口西部江门海域的中华白海豚种群生态学研究。曾于2018、2019年随游轮前往南北极,担任极地向导,负责翻译与海洋生物鉴定讲解等工作。
目錄
序言
章:过去
1. 如何认识鲸类
2. 无与伦比的哺乳动物
3. 骨语故事
4. 穿梭在鲸类化石的时光隧道中
5. 鲸死后的生活
6. 地质锤和激光
7. 破解“鲸之陵”疑案
第二章:现在
8. 巨兽的时代
9. 海洋中的骨头
10. “鲸之峡湾”的发现
11. 物理学与剥皮刀
12. 生物的极限
第三章:未来
13. 北极的时光机
14. 改变基线
15. 所有走向灭绝的方法
16. 人类世的演化
17. 鲸骨路口
后记
致谢
鲸的演化树
注释
译名对照表
內容試閱
序言
此时此刻,“旅行者1号”和“旅行者2号”空间探测器正在距离我们大约160 亿千米的地方,以每小时约5、6万千米的速度飞行,每一艘探测器上都运载着一枚镀金的铜版唱片。它们是我们的信使:携带着我们在太阳系中的位置信息、我们的科学知识架构、一小部分影像和音乐,以及来自全球各地的问候声样本。此外,它们还携带了鲸歌。
这些鲸歌记录里的悠长的吱吱声与低吟声来自座头鲸。20 世纪70 年代,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执行了旅行者号的发射任务,我们对鲸的认知正在快速转变,鲸在我们眼里正从猎捕对象转变为新生环境运动的文化标志和象征。当时科学家们刚发现,雄性座头鲸会发出复杂的歌声,每首鲸歌由若干主题组成,而每个主题则由若干音符构成,就像俄罗斯套娃一样嵌套着,循环往复。从我们次听到座头鲸的鲸歌,它们就已经开始演化,这些座头鲸就像新兴歌手,它们跨越洋盆,在匆匆旅行中即兴演唱,歌曲中的结构和层次随着年月不断变化、更新。
然而,对于局外之人,座头鲸的鲸歌仍然是个谜。我们能够捕捉到鲸歌的变化、细节和复杂性,但我们无从知晓鲸歌的真正含义。我们缺乏必要的背景来破译和理解它——“它”也可以用来指鲸类文化的任何一部分内容。即便如此,我们还是将鲸歌送入了星际空间,因为吟唱这些歌曲的生物是为高级的生物,我们对它们充满了敬畏与喜爱之情。数千年来,我们猎捕它们,将它们刻入神话与图腾中,用它们的骨头建造了中世纪城堡的拱门。鲸类的存在如此扣人心弦,以至于我们认为它们会引起外星生命的兴趣——或许,外星生命能够理解这些超凡脱俗、虚无缥缈的鲸歌。
与此同时,地球上的鲸类仍然是神秘的。它们生命中99%的时间都位于水下,远离不断接触它们的人类,而人类大部分的观测工具都无法窥见它们。我们只有在安全的船只上瞥见它们的时候,或者当它们被海浪冲刷到岸上之后,才会对它们产生深入的思考。它们还有一段不完全为人所知的演化历程,这段过去令人吃惊。比如说,它们并非一直生活在海里。远在五千万年以前,它们的祖先生活在陆地。随后,这些祖先从四条腿的河岸生物变成了海洋中的巨兽,而这些内容我们只能从它们的化石记录中解读,这些化石记录由四处分散的骨头碎块组成,不均匀地遍布整座地球。
我们并不满足于对鲸类知之甚少的现状,因为它们庞大的生命尺度与体形令我们对它们产生了无休止的迷恋。它们是地球上的动物。有些鲸类的寿命是我们人类的两倍长。它们的迁徙可跨越一整座大洋。一些鲸类用它们嘴巴内侧上方的“筛子”捕食,另一些鲸类则演化出了用声音在深渊中导航的技能。鲸类用令人难以理解的语言与同类交谈。一直以来,在我们人类历史的短暂片段中,我们对它们的认知已经发生了变化:从初肆无忌惮地捕杀它们,到逐渐意识到这些动物与我们一样,它们也有自己的文化。而我们的行为无论是直接还是间接的,都在将它们的命运置于岌岌可危的境地。
古生物学家是带领我们了解鲸类的好向导,这并不仅是因为鲸类的演化历史十分有趣,而且还因为古生物学家与我们一样,习惯于在不清楚所有事实的情况下提出问题。有时我们会缺失真相:中期的化石因为人为或自然的原因消失了,导致前后历史中的线索无法连贯;为了腾出空间修路,原本可研究的骨床被夷为平地;而有些被误鉴的骨头躺在博物馆的某处抽屉里。当面对这些挑战时,古生物学家开始推理,利用许多不同的证据来理解我们无法直接观察或者研究的过程和原因——其实这同侦探用的方法一样。换句话说,像侦探那样去思考,是一种能够解开鲸类过去、现在和未来的奥秘的有效方法。
这本书并不是一本罗列了每个鲸类物种的综合性书籍——鲸类的物种数量太多了,任何一本比百科全书要薄的书都装不下介绍这些物种的全部内容。相反,这本书有选择性地挑选了一些内容,展现了我们追寻鲸类的旅途,已经灭绝的和仍然存活的。我描述了自己从南极到智利荒漠,到巴拿马的热带海岸,以及到冰岛与阿拉斯加离岸海域的经历。我用了各种各样的设备和工具研究鲸类:吸附在鲸背部的杯状吸盘标记,将鲸的皮肤和脂肪从肌肉与神经剥离的解剖刀具,以及敲开、刮去盖着闪烁的化石骨架上的石头的锤子。
本书的叙述内容将大致分为三个部分:过去、现在和未来。总的说来,我想要回答以下几个问题:鲸从哪里来?现在它们是如何生活的?以及未来,这些生活在地球的人类时代(这是一个新的纪元,有些科学家将之称为“人类世”)的动物将会怎么样?但是我要讲的这些故事并不能十分恰好地被分类装进这三个时间格子里。相反,它们相辅相成并相互作用,因为我们在研究鲸类的时候需要先考虑到手头所有的证据,再考虑采用何种研究思路。要解开现生鲸类的诸多谜团需要了解它们的演化历史,而我们从化石记录中发现的奇妙线索,则可以厘清现生鲸类有意义的事实并预测鲸类未来的发展。
本书的章讲述了鲸类的习性如果从陆生转变至完全水生的历史过程,这一过程的推测主要依赖于化石记录提供的证据,记录揭示了早期鲸类的模样。这些化石向我们展现了我们从别处了解不到的鲸类发展的历史细节,而我首先探究了这些线索是如何被挖掘出来的。追随着鲸骨化石,我来到了智利的阿塔卡马沙漠,这里有“鲸之陵”,埋藏着世界上丰富的鲸类化石。在此,我和同事们为鲸之陵里隐藏的生态学谜团苦苦思索。这个地方是怎么形成的呢?它能够告诉我们鲸类在地质时期怎样的故事呢?
第二章的内容考察了鲸类在生命历史长河中成为体形的生物的过程和原因。研究体形的鲸类物种具有挑战性,这意味着我们要考虑生物学的极限,还要考虑超大规模的生物每天要做些什么来维持它们庞大的体形。当我在捕鲸站试图将鲸的肌肉与骨头联系在一起的时候,我有了另一个偶然的发现:我在鲸的身上发现了一个全新的感觉器官。这个位于鲸的下颌正尖端的器官对须鲸演化成史无前例的巨兽的方法、时间和原因来说,意味着什么?
后,本书的第三章探索了鲸类与人类共享人类世地球的未卜前途。仅在20世纪,远洋捕鲸活动就已经杀害了超过300万头鲸,导致许多鲸类种群的个体数量低于丰度水平。尽管如此,在21世纪以前,还没有一个鲸类物种走向灭绝。其他物种,例如小头鼠海豚,也在濒于灭绝的物种名单上,目前它们的数量已少于10多头或20多头。不过从野外调查传来的信息并非都是可怕的:一些鲸类物种正在从濒危边缘恢复过来,甚至随着气候和海洋变化扩张了新的栖息地。根据鲸类现在的生存状态和我们对它们演化历史的了解,我们所设想的人鲸共存的未来会是怎么样的呢?
后,追求对鲸类的认知是人类的事业之一。本书讲述的故事不只是为了让读者认识鲸类,还要让读者认识研究它们的科学家。这些科学家来自不同的学科领域,从细胞生物学和声学,到地层学和降落伞物理学。还有一些是已逝的学者,但是我们可以通过他们的著作、收藏的标本和他们提出的有深度的问题了解他们。我职业生涯中棒的特权之一是获得了在史密森尼学会工作的机会,我在这里不仅获得了从事相关科研工作的自由,还得到了某些世界上、重要的手物证,包括标本、科研期刊和未发表的实地考察笔记。每一天,我都在思索这些先于我时代的科学家,他们处理着同样的物证,摸索着同一问题的答案,结果却受到了时代条件的制约。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在介绍鲸类故事的同时,将这些科学家的内心生活也传递给读者们。

1 如何认识鲸
我呆坐在散落着无数碎冰的海上,碎冰随着海浪的缓慢波动而起伏。我们花了一整个上午的时间在威廉敏娜湾寻找座头鲸,我们的橡皮艇在高耸而锋利的巨大冰山之间穿梭,每一座冰山都犹如一座翻倒的大教堂。现在我们停下来,关掉引擎,静静地听着一头约36吨重的鲸游向水面,发出悠扬而响亮的呼吸声,这样的呼吸声意味着我们接近目标了。我们来到南极,来到地球的末端,只是为了将可移除的标记安装在这些庞大的海洋哺乳动物背上,但是我把我们在南极的工作想象得太简单了。当我们坐在露天小艇上等着的时候,我越来越感到我们的脆弱,小艇漂在布满碎冰的海上就像一粒微尘。“别摔下去了。”此时我的朋友兼老同事阿里·弗里德伦德尔面无表情地说。
我努力地回忆我们已经离开“奥特柳斯号”多久了,“奥特柳斯号”是我们的母船,比这艘小艇要大得多,具有防冰的钢制船体。我们的四面八方都被冰原岛峰的景色所包围,锯齿状的岩石尖顶穿透了周围乳白色的冰川顶部,在冰川与海面相接之处,呈现出冰雪峭壁耸立在海湾上的景象。在没有人的大小当参照物的情况下,这些景物看起来似乎很远,又似乎很近。冰、水、岩石和光组成的超自然景色不仅弯曲了我的视线,还扭曲了我对距离和时间流逝的感觉。
如果你将你的左手握成拳头,那么你竖起的大拇指就是南极半岛;而你的拳头则呈现出南极大陆的轮廓。杰拉许海峡是沿着大拇指(南极半岛西部)外侧延伸的其中一段内部通道,而威廉敏娜湾在杰拉许海峡的尽头,围出了一处粗糙的“死胡同”。杰拉许海峡是鲸、海豹、企鹅和其他海鸟的分布热点区,威廉敏娜湾则是这一热点区的靶心。所有来到这里的动物都想要将磷虾纳入腹中,磷虾是一种小体形的甲壳动物,是南极海洋食物网的核心。现在再看看你的手:一只磷虾大概只有你的大拇指那么长,鲸之所以捕食它们,是因为这些磷虾在南极的夏季会聚集形成庞大的群体,或称为“集群”。在适合的阳光与富含营养的海水的共同作用下,密集的磷虾团会形成一种超级生物体,这种生物体可以绵延数千米,每立方米的海水中都有上百只磷虾。以某些标准衡量,磷虾的生物量比地球上其他任何一种动物的生物量都要大。而这个富含卡路里的群体正潜伏在不远的某处,就在我们的船底下。
哪里的磷虾产量充足,哪里就会有鲸,但是研究鲸类的基本问题在于,我们几乎见不到它们。除了它们浮出水面呼吸的时候,或是我们潜水的时候,我们才能以有限的方式去寻找它们。鲸天生就是神秘的生物,我们的许多工具都无法测量它们的生命参数:它们穿越整座海洋,潜入光所达不到的海洋深处,它们的寿命与人类持平——甚至更长。
在威廉敏娜湾,我们的目的是将一个光滑的塑料标记粘在座头鲸的背上,来记录它的声音、影像、它所在的水深以及它的速度变化,甚至记录它的俯仰、摇摆或是滚转运动。我们的标记会通过时间戳的方式为我们提供关键信息,能体现座头鲸如何与环境互动以及它们如何摄食磷虾。阿里和他的同事已经沿着南极半岛给鲸打标记并追踪这些鲸将近20年了,他们根据磷虾团的密度、水温、日光和其他变量的变化绘制鲸的运动轨迹。气候变暖导致两极的温度上升得比地球的其他地方都要快,因此每年都有必要重新绘制轨迹。
我坐在小艇的边缘,阿里正站在小艇的前端扫视水面。我们计划的行程多达数周,而此时距离行程开始已经过去了好几天。一开始我们对尽可能多地给座头鲸安放标记充满希望——因为在理想情况下,座头鲸会集群觅食——然而到目前为止,我们收获寥寥。阿里僵硬地站着,像是一座装饰船头的雕像,他的怀中抱着一把6米长的碳纤维杆。杆子晃动着,节奏和涌浪一致,而在杆子的末端,是泪滴状的标记。我望着天空,云朵在我的头顶缓慢移动,在水面上映出斑驳闪烁的光影,我在想,地球上是否还有其他像南极这样陌生的地方。突然,一声响亮的汩汩声打断了正在发呆的我,接着是从两个鼻孔里喷出水汽的轰鸣声。一头鲸呼气时喷出的喷潮出现了。
我们知道,接下来马上会有更多的喷潮出现。通常一群座头鲸会一同浮出海面呼吸,有时它们的动作同步或只隔几秒钟。它们通常排成一排,在潜入水中之前连续地呼吸几次——除非它们睡着或是真的没力气了,否则鲸似乎宁可待在水下也不愿意留在水面。鲸群成员之间的呼吸紧密协调,这或许与它们想要限度地增加待在水下的时间有很大关系,在水下,它们合作觅食,躲避捕食者。一些物种以亲近的家族谱系为单位集结成群,共同迁徙或狩猎;而另一些物种,例如我们面前的座头鲸,则形成暂时的团体,似乎它们之间的相遇只是偶然事件。
“哦!这才对嘛。”阿里喊道。座头鲸呼出的水汽在冷空气中缓慢散去。阿里指着距离小艇十几米远的一小片水面,那里与水面上的海浪相比显得十分平静。这其实是鲸的尾印,尾印暴露了鲸的踪迹,它在我们小艇下方看不见的深处。单片的尾印张开,变成了好几片,每一片都有我们的小艇那么大,尾印从深海抬升起来,旋转并伸展成光滑的百合花瓣形状。我们是对的。“它有伙伴。”阿里说。在没有回声探测器的帮助下——回声探测器在探查鲸的踪迹的同时,也会暴露我们自己的位置——我们利用水面上短暂出现的图案观察它们的路径。
我们启动引擎,稍微向前开了一点,开过了尾印后一次出现的位置。几秒钟后,就在一瞬间,一对巨大的鼻孔鼓出水面,发出了雷鸣般的声响,喷射出一道掠过我们的水雾。一片背鳍浮出水面,紧接着是第二道和第三道喷潮的出现。“在后这头鲸后面减速停下,在它们潜下去之前大概还会呼吸三次。”阿里喊道。
我们追踪着这群鲸里的落后者,操纵小艇航行至正确的位置。当我们驶近这群庞然大物之时,阿里在船头俯下身,将杆子伸出去,让带有标记的末端位于背鳍前方。接着,阿里果断地将杆子的末端向着鲸的背部发射出去,标记的吸盘令人满意地重重扣在鲸的皮肤上。当我们把杆子拉回来时,这头鲸转了个身潜入水下。我们停下动作,等着它再次出现。当它再次上浮时,我们看到了它光滑发亮的背上附着霓虹色标记,于是我们欢呼了起来。那头鲸在吸入后一口气之后,把它那宽得吓人的尾叶伸出水面,然后和其他鲸一起潜入了翡翠绿的黑暗之中。阿里冲我咧嘴一笑,略带得意地通过无线电回复“奥特柳斯号”:“打上标记了。”
给鲸打标记就有点像在鲸的背上粘一台智能手机,当然了,首先你要有充足的条件能接近这头40 吨重的哺乳动物。就像你的手机一样,标记也能录视频、追踪地理位置、自动旋转图像,只是这些功能都被置于一个微小、实惠的装置中,这个装置能够集录像、GPS 和加速度计为一体。如此与手机相似的技术,已经推动了一场认识动物如何在它们的世界迁移的革命。科学家们称这是一种生物信标跟踪记录的新方法,这种方法已经引起了生态学家、行为生物学家和解剖学家的兴趣,他们都对动物的空间和时间迁移细节好奇不已。生物信标跟踪记录对于揭示那些难以研究的动物每日、每月甚至每年的曲折路程来说十分重要。将标记粘在企鹅、海龟或是鲸身上,就有机会了解它们如何游泳、它们吃些什么,以及它们做的任何事情。毕竟海洋动物的大部分时间都待在水下,我们观察不到。
研究鲸类的活动轨迹与研究陆地上或者海洋里的其他大型哺乳动物的活动轨迹完全不同。为了了解野外的鲸类,研究人员需要花大把的时间待在船上,把标记粘在它们的背上,在水下滑动摄影机,或是操纵无人机从它们的上方观察——前提还是你足够幸运能一开始就遇见它们。生物信标跟踪记录帮助我们克服了在野外遇不上这些动物的难题,通过标记,我们可以远距离观察这些动物的生活,我们的感官延伸得比长焦镜头更远,能够更亲近、更细致地了解它们。以座头鲸为例,标记记录的数据展示了这些鲸如何冲向大规模的磷虾群和其他猎物,大口吞食这些食物的场面,摄食过程还通常有伙伴协同。对于以“温柔海洋巨兽”著称的座头鲸来说,这种包围捕食的形式似乎不太符合这一物种的设定。然而事实上须鲸都是严肃的捕食者,它们并不像吃海草的海牛,反而更像狼或狮子,摄食时要运用高超的策略和讲究效率。千万不要因为它们没有牙齿,或是因为磷虾在逃命时没有惊恐地喊叫,就小瞧它们。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台灣用户 | 香港/海外用户
megBook.com.tw
Copyright (C)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