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失败:1891—1900 清王朝的变革、战争与排外
》
售價:NT$
390.0
《
万千心理·我的精神分析之道:复杂的俄狄浦斯及其他议题
》
售價:NT$
475.0
《
荷马:伊利亚特(英文)-西方人文经典影印21
》
售價:NT$
490.0
《
我的心理医生是只猫
》
售價:NT$
225.0
《
股权控制战略:如何实现公司控制和有效激励(第2版)
》
售價:NT$
449.0
《
成吉思汗传:看历代帝王将相谋略 修炼安身成事之根本
》
售價:NT$
280.0
《
爱丁堡古罗马史-罗马城的起源和共和国的崛起
》
售價:NT$
349.0
《
人生解忧:佛学入门四十讲
》
售價:NT$
490.0
|
內容簡介: |
《中国文体论:原初生成与现代嬗变》运用语境还原、原典精析、史论融通、中日比较等方法,深度反思中国文体论原初生成与现代嬗变中的诸多问题。首先从概念层面考察从先秦两汉时期主导性的“文”和“文章”观到汉末魏时期出现的“文体”观的演进过程,比较“文章”观与“文体”观的不同内涵,分析古代文体论生成、发展的文学动因和文化语境,揭示“文体”概念和文体论产生的文学史意义。进而追踪中国文体论从传统向现代嬗变的轨迹,在中日交流、古今之变和西学东渐等多重历史文化背景下,揭示以“语言形式”为核心内涵的中国现代文体观的形成历史,具体分析中国传统文体观的日本接受以及日本近代文体观、西方文类学和语体学对中国现代文体观形成过程的不同影响,深入探究中、日、西“文体”观传播、影响、嬗变、转换的内在动力、机制和规律。《中国文体论:原初生成与现代嬗变》还以经过重释的古代文体论为学理基础,对七言诗体起源发展问题以及“通变”“风骨”“奇正”等重要文论范畴作了更为契合历史语境的阐发。
|
關於作者: |
姚爱斌,男,1968年生,北京师范大学文艺学研究中心研究员,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文论和文学基础理论研究,对古代文体论和《文心雕龙》中的系列基本理论问题多有反思与新识。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及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多项。出版专著《中国古代文体论思辨》《〈文心雕龙〉诗学范式研究》等,在《文学评论》《文艺研究》《文艺理论研究》等学术刊物发表论文40多篇。
|
目錄:
|
导论
章从外饰到本体:“前文体论”时期的先秦两汉“文章”观
节本体的外形或修饰:“文”概念的基本内在规定
第二节内修“文德”与外备“文章”:“周文”的两个基本向度
第三节“人”为本体:周代“人文”的多层次系统
第四节“空文”与“润色”:两汉“文章”观的基本倾向
第五节从汉代赋论与六朝辞赋批评比较看汉代的“文章”观
第六节人与文的统一及文的内在统一:王充文学观的新转向
本章小结
第二章文体论产生与《典论·论文》文学史意义重评
节“体”义原始:“心—体”相对与“异‘体’”相对
第二节“文体”概念的出现及其基本义与偏指义
第三节古代“文体”概念现代阐释的盲点与误区
第四节文体的自觉:汉末魏晋文学观的历史特质
第五节文体自觉与文体论产生的文学史意义
本章小结
第三章诗体节奏的内在矛盾与七言诗体的生成及发展
节诗语节奏论对七言诗体晚熟原因的几种解释
第二节诗体的完整性与诗歌节奏的多重性
第三节七言韵语的原初实用化倾向与七言诗语体节奏的晚熟
第四节《楚辞》式情感节奏对早期七言韵语的整合与骚体式七言诗的形成
第五节言志、反讽与抒情:汉代非骚体文人七言诗的创作与演进
第六节“立体益孤,含情益博”:鲍照隔句韵七言诗体的特创
本章小结
第四章刘勰文学“通变”论的意义建构与整体解读
节“变而通”与“通其变”:《周易》“通变”论的基本内涵
第二节文体分化与规范偏离:南朝文学“新变”的两种基本倾向
第三节以经典“体要”驭新变“奇辞”:刘勰论文的基本立场
第四节化“讹变”为“通变”:刘勰文学“通变”论重心的转向
第五节“矫讹翻浅,还宗经诰”:《通变》篇的主旨与主线
第六节从“变则通,通则久”到“变则可久,通则不乏”:“通变”论意义结构的重建与刘勰“通变”论的完成
本章小结
第五章文体论视野中的诸“风骨”说内涵解读与比较
——从刘勰、钟嵘到陈子昂
节亦内亦外,喻义多样:从“骨”在生命结构中的特殊位置说起
第二节端直之言,骏爽之情:完整理解黄侃《风骨》札记及其意义
第三节脚踏实地,慎选明辨:寻找走出“风骨”论迷宫的金线
第四节钟嵘“风力”说:“风”情“骨”志,润饰“丹彩”
第五节陈子昂“风骨”说:“风”“骨”一维,情志共体
本章小结
第六章文体论视野中的刘勰、钟嵘文学观比较
——以《文心雕龙》和《诗品》之“奇”概念为例
节“文体解散”之弊与刘勰对文体完整统一性的坚持
第二节《文心雕龙》之“奇”与刘勰对一般文体规范的重构
第三节《诗品》之“奇”与钟嵘对五言诗文体优劣的品第
本章小结
第七章从“文章整体”到“语言形式”
——中国古代文体观的日本接受及语义转化
节从“文体”到“文字”——“文体”概念的跨语境移植与本体的形式符号化
第二节日语“文体”概念与近代日本“国语”建构
第三节日语“文体”概念二分语义模式的渐次形成
本章小结
第八章从“表达思想”到“表现个性”
——中国现代文体观演变与现代文学的阶段性诉求
节日本近代“文体”观的输入与梁启超的“新文体”
第二节作为语体的“文体”与白话国语的推行
第三节作为“风格”的文体与现代白话文学的成熟
第四节日语“文体”二分释义模式的接受及改造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后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