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鸣沙丛书·鼎革:南北议和与清帝退位
》
售價:NT$
551.0
《
从康德到黑格尔的发展:兼论宗教哲学(英国观念论名著译丛)
》
售價:NT$
275.0
《
突破不可能:用特工思维提升领导力
》
售價:NT$
352.0
《
王阳明大传:知行合一的心学智慧(精装典藏版)
》
售價:NT$
1010.0
《
失衡与重塑——百年变局下的中国与世界经济
》
售價:NT$
602.0
《
不被定义的年龄:积极年龄观让我们更快乐、健康、长寿
》
售價:NT$
352.0
《
南方谈话:邓小平在1992
》
售價:NT$
367.0
《
纷纭万端 : 近代中国的思想与社会
》
售價:NT$
500.0
編輯推薦:
当代著名的军事历史学家和军事理论家马丁·范克里韦尔德的代表之作,当代分散指挥理论的奠基之作,揭示了指挥的本质属性和指挥方式的演变规律。
◆从恺撒、拿破仑到毛奇,看古今西方名将如何突破战争的不确定性本质,品味2500余年来西方战争的指挥艺术。
◆从希腊方阵到罗马军团,从近代以来的拿破仑战争、德意志统一战争、次世界大战到第三、四次中东战争和越南战争,既是一部指挥演进史,又是一部战争史。
◆拿破仑时期的帝国总部的组织结构是怎样的?德国参谋部的指挥方式如何?深度解析指挥系统内部的组织结构。
◆指挥就是管理,指挥思维就是领导力思维、商业思维!因此本书既适合职业军官和军事历史爱好者阅读,也会给企业管理者与从政人员以启发和教益。
如果你打算只读一本关于指挥与控制的书,那就是这本书。如果你打算把指挥与控制作为一生的研究对象,这是你应该读的本书。
——美国海军陆战队《军事职业阅读指南》
马丁·范克里书尔德这本书中关于战争指挥的论述学术性很强,引人入胜,在思想性和重要性方面,没有哪本军事著作能与其相媲美。书中对主题研究得很深入,有着广泛的史料基础,作者眼光敏锐,不带偏见,具
內容簡介:
本书是以军事指挥为专题的著作,是当代分散指挥理论的奠基之作。作者是当代著名的军事历史学家和军事理论家马丁·范克里韦尔德。
作者研究了从公元前490年的马拉松会战到20世纪60年代的越南战争,重点分析了近代以来的拿破仑战争、德意志统一战争、次世界大战、第三、四次中东战争和越南战争的作战指挥,从中寻求指挥的本质属性和指挥方式的演变规律。作者认为,指挥的本质是对确定性的无尽追求,包括敌军部队状态和意图,天候、地形等影响作战环境的种种因素,以及己方部队的状态和行动。一方面,战争是敌对双方实力意志的对抗,不确定性是战争的本质属性,这就构成了指挥对确定性追求的逻辑障碍。另一方面,为了获得确定性,指挥机构需要掌握所有的相关信息,信息越多,处理信息的时间就越长,区分相关与不相关、重要与不重要、可靠与不可靠、真实与虚假信息的难度就越大,这就构成指挥对确定性追求的现实障碍。通过对军事指挥历史的深入研究,作者认为,处理不确定性有集中与分散两种基本方式,如果2500多年的历史经验能够提供任何指导,那么可以说,分散处理不确定性比集中处理不确定性效率更高,这也正是分散指挥的优势所在。
现代企业管理与军事指挥有异曲同工之处,因此本书既适合职业军人和军事历史爱好者阅读,也会给企业管理者以启发和教益。
關於作者:
[以色列]马丁·范克里韦尔德(Martin van Creveld),是当代著名的军事历史学家和军事思想家,1946年出生于荷兰鹿特丹的一个犹太家庭,曾长期在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历史系执教,也是美国海军战争学院的客座教授。范克里韦尔德教授著作等身,发表过30余部专著,其中颇为著名的包括:《战争后勤》(1977年)、《战争指挥》(1985年)、《科技与战争》(1989年)、《战争的转变》(1991年)等。
目錄 :
推荐序 / 01
序 / 09
章 引言:论指挥 / 001
节 指挥的特点 / 008
第二节 指挥的演变 / 012
第三节 指挥的研究 / 014
第二章 指挥的“石器时代” / 023
节 战略的决定因素 / 026
第二节 参谋团队发展停滞不前 / 036
第三节 战斗的实施 / 051
第四节 结论:背负枷锁的战神 / 068
第三章 战略的演变 / 089
节 “战争之神” / 095
第二节 帝国总部的构成 / 098
第三节 1806 年:对普鲁士的战争 / 113
第四节 1806 年:耶拿战役 / 126
第五节 结论:抛掉枷锁的战神 / 133
第四章 铁路、步枪和电线 / 149
节 技术的分水岭 / 152
第二节 参谋部的诞生 / 158
第三节 1866 年:计划和部署 / 164
第四节 波希米亚战役 / 171
第五节 摩拉维亚战役 / 177
第六节 柯尼希格雷茨战役 / 182
第七节 结论:方法的胜利 / 191
第五章 刻板的战争 / 207
节 “当代的亚历山大大帝” / 209
第二节 索姆河战役 / 217
第三节 德皇的战役 / 230
第四节 结论:机器时代的战争 / 246
第六章 运动战大师 / 259
节 “速度加数量” / 261
第二节 权宜之策 / 266
第三节 1973 年:计划和准备 / 276
第四节 1973 年:反击 / 291
第五节 结论:反向选择性控制 / 300
第七章 直升机与计算机 / 319
节 错综复杂的年代 / 323
第二节 多少才够? / 331
第三节 迷失方向的“定向望远镜” / 341
第四节 结论:信息病态 / 347
第八章 结语:反思指挥 / 357
节 追求确定性 / 362
第二节 指挥的本质 / 366
內容試閱 :
拿破仑虽然在1806年战役中取得了辉煌的胜利,但他在指挥上并非没有失误之处,这一方面由于方法欠缺,另一方面由于战争固有的混乱。例如,不同军被派到对方的行军路线上(战役开始时的达武和贝纳多特),军没有接到命令(10月7日至10日的奥热罗),在军之间必须建立通信时却没有这么做(同一时期的奥热罗与贝纳多特),等等。此外,关于敌人行动和意图的情报几乎完全匮乏,直到后一刻才被获取,其中至少还有两个情况被严重误判。当然,这些错误并没有导致战败,甚至比起以往的征战来说,
没有给皇帝造成更大的混乱,这可能部分是由于普鲁士军队在士气和战斗力方面都低下。不过总的来说,这还是由于皇帝授予了军指挥官们广泛的自由裁量权,重要的是,他们有能力在没有命令的情况下短时间内开展行动。
虽然本书中讨论了拿破仑收到的报告和他发出的命令,但如果把他简单地看作是一台坐在总部的计算机,只会在桌子后面制订作战计划,那就大错特错了。通过观察他的日常生活就会知道,他大部分时间都是骑在马背上或坐在马车里,每天行进距离相当于步兵平均距离的3倍,他还要勘察地形、检阅部队,展现的领导才能极少有人能相媲美,更不用说被超越了。他长时间不在总部,期间只有关于军队总体状况等少数信息会呈给他,这一事实也证明其他事务都已交给各军指挥官自行处理,有时皇帝也会主动放弃或者至少推迟接收某些类型的信息,以此来实施监督或亲自审查。
后,我认为重要的一点是拿破仑运用的革命性的指挥系统,这并非人们所预料的那种由于技术进步带来的结果,而事实上这只是把组织结构和规章制度发挥到极限的体现。法国皇帝手中的技术手段并不比他的对手更复杂,但他与对方的不同之处在于,他拥有足够的勇气和天赋来跨过数千年来技术强加给指挥官的那些限制。当拿破仑的对手们努力通过聚拢部队来维持控制并减少不确定因素的时候,拿破仑选择了相反的方向,他重组了军队,把权力下放,以这样的方式使各支部队能够在有限时间内独立行动,从而可以适应更多的不确定因素。拿破仑没有让自己的战略方法和指挥职能受限于既有的技术手段,并且还把这些技术的局限性也充分利用了起来。正如上文所述,如果战略的基础要素没有得到改进,这一切自然都不可能实现,指挥方面的变革也就不会取得如此高的成就。然而,总会有人把这个谜底揭示出来,而拿破仑·波拿巴就是成功的那个人。基于既有手段,知道何能为并为之,与知道不能为而避之,此二者之区别,正是界定军中战神乃至人中龙凤之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