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聯絡我們  | 運費計算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註冊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閱讀雜誌 香港/國際用戶
最新/最熱/最齊全的簡體書網 品種:超過100萬種書,正品正价,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送貨:速遞 / 物流,時效:出貨後2-4日

2024年10月出版新書

2024年09月出版新書

2024年08月出版新書

2024年07月出版新書

2024年06月出版新書

2024年05月出版新書

2024年04月出版新書

2024年03月出版新書

2024年02月出版新書

2024年0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2月出版新書

2023年1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0月出版新書

2023年09月出版新書

『簡體書』兰台遗卷(在书中,当一次“福尔摩斯”,照一回“历史的镜子”)

書城自編碼: 3749207
分類: 簡體書→大陸圖書→文學文集
作者: 李彦
國際書號(ISBN): 9787521217834
出版社: 作家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2-05-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精装

售價:NT$ 347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面部填充术
《 面部填充术 》

售價:NT$ 990.0
尼泊尔史:王权与变革
《 尼泊尔史:王权与变革 》

售價:NT$ 430.0
战争事典085:德国人眼中的欧战胜利日:纳粹德国的最终失败
《 战争事典085:德国人眼中的欧战胜利日:纳粹德国的最终失败 》

售價:NT$ 499.0
步履匆匆:陈思和讲当代人文(杰出学者陈思和的人文之思、情怀之笔!)
《 步履匆匆:陈思和讲当代人文(杰出学者陈思和的人文之思、情怀之笔!) 》

售價:NT$ 299.0
宋朝三百年
《 宋朝三百年 》

售價:NT$ 790.0
礼制考古经典选读
《 礼制考古经典选读 》

售價:NT$ 1340.0
MATLAB实用教程(第六版)
《 MATLAB实用教程(第六版) 》

售價:NT$ 695.0
中国思想的再发现(壹卷:近观系列,沟口雄三教授以其精湛的学术洞察力,旨在呈现一个全面而立体的中国思想图景)
《 中国思想的再发现(壹卷:近观系列,沟口雄三教授以其精湛的学术洞察力,旨在呈现一个全面而立体的中国思想图景) 》

售價:NT$ 325.0

編輯推薦:
【名家推荐】

一位伟人说过:“如果要看前途,一定要看历史。” 在丰富而复杂的历史沉淀中,积存着许多有待深入探寻的“秘密”。《兰台遗卷》是李彦教授呈现给世人的历史“探秘”。与历史对话、与档案对接、与亲历者对应,记述了一些大家都熟悉的人物,如、周恩来、白求恩等,却淘出了许多你不知道的趣事、不了解的细节,从而印证了我们都熟悉的大事。想了解中国共产党从哪里来,向何处去?这本书从一个角度揭示了一些鲜活的事实,展示了一些独特的答案。
杨明伟(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对外合作交流局局长)

这不是一本虚构的文学著作,作者的笔墨却呈现给读者一个现实中难以遇到和想象的人间故事,胜似虚构;这不是一本侦探小说,但随着故事情节环环相扣地展开,作者如同现代福尔摩斯,抽丝剥茧,牵着读者的心弦,大气不敢出,眼睛不敢眨,穿梭在破案的过程中;这不是一本描绘战争与革命的史录,作者却带领读者见证了在中国、加拿大曾经轰轰烈烈的流血牺牲,揭示了一段波澜壮阔、惊天动地又不为人知的历史,发现了一段看不见却能感觉到的国际运动。
黄友义(中国翻译协会常务副会长、中国外文局原副局长兼总编辑)



【编辑推荐
內容簡介:
一切都从文笛校长交由作者翻译的那封匿名揭发信开始。这封信针对被该校尊为楷模的史上首位受封的圣公会女牧师李添嫒,由她牵扯出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香港主教何明华,而围绕这位主教的则是抗战前后一众活跃于中国乃至国际舞台上的风云人物和一系列扑朔迷离、险象环生的重大历史事件。
作者被这封匿名信牵引着,像一位敏感机警的侦探,追根溯源,搜集海量琐碎资料,遍访国内外相关人士,开启了一场长达六七年的探秘与写作之旅,终揭示了一段血雨腥风、惊天动地却又不为人知的历史,发现了一场看不见但感觉得到的国际运动。
作品将目光投向神秘历史的同时也聚焦繁杂的当下,不乏对人性、理想与信仰的审视,对中西方文化意识差异、人类与自然共存共荣等现象与问题的思考,让人掩卷不胜唏嘘,又遐想无限。
關於作者:
李彦,北京人。1987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系,同年赴加拿大留学。1997年起在滑铁卢大学执教,现任文化及语言研究系中文教研室主任、副教授。2007年起兼任滑铁卢孔子学院院长,长期致力于促进中外文化交流。现为北京市侨联海外委员。
1985年起从事中英文双语创作、翻译。曾获中外多个文学奖项,主要作品包括英文长篇小说《红浮萍》《雪百合》;中文长篇小说《海底》《嫁得西风》;自译中文小说《红浮萍》;纪实文学《兰台遗卷》《不远万里》;作品集《尺素天涯》《吕梁箫声》《羊群》;译作《1937,延安对话》《白宫生活》;合著中英文双语对照《中国文学选读》、英语文集《沿着丝绸之路》《重读白求恩》等。
目錄
001/代序?了解历史,认识英雄/黄友义

001/章?匿名信风波
028/第二章?女牧师传奇
053/第三章?白求恩秘档
066/第四章?粉红色主教
082/第五章?同一片蓝天
093/第六章?致函
107/第七章?天使的翅膀
129/第八章?高尚的友情
142/第九章?“宿命论”疑团
159/第十章?沉重的选择
175/第十一章?共融与掠夺
184/第十二章?上帝的绳索
202/第十三章?西花厅之夜
213/第十四章?文化盗用奖
225/第十五章?蓝莓城留痕
235/第十六章?重启旧档案
266/第十七章?顺潮流而生
278/第十八章?壁画的下落
293/第十九章?揭开的谜底
310/尾声

312/后记
315/参考资料
內容試閱
代序
了解历史,认识英雄黄友义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读到了加拿大华人学者、作家李彦的新作《兰台遗卷》。
我与作者素昧平生,拿到书稿时,也根本不知道书中的主题。然而,当我一开始阅读起来,就再也无法停下了。跟着作者穿越时空,跨过大洋,深入肃静的乡村,进入喧嚣的城市。有些章节令人心跳加速,有些章节又把人带入惆怅和深思。一口气读完全书,就像经历了一场激烈的战斗,读罢掩卷,一片寂静中,酣畅阅读时沸腾的热血、澎湃的激情都化作无限的遐想。
这不是一本虚构的文学著作,但是作者的笔墨,却呈现给读者一个现实中难以遇到和想象的人间故事,胜似虚构。这不是一本侦探小说,但是随着故事情节环环相扣地展开,作者如同现代福尔摩斯,抽丝剥茧,牵着读者的心弦,让人大气不敢出,眼睛不敢眨,穿梭在破案的过程中。这不是一本描绘战争与革命的史录,然而作者让读者见证了在中国、在加拿大曾经轰轰烈烈的流血牺牲。我实在不知道该如何描述这本著作的特点,只是感到思绪万千,一定要马上写下自己的阅读感受。
一切都从作者任教的大学的校长给了她一封来自中国的信件,让她翻译成英文开始。这是一封针对被学校尊为一代楷模的一位宗教人士的揭发信。这位生在香港、后来移居加拿大的女性,在学校图书馆里专门享有一个角落,那里有以其名字命名的读书角。
我本以为,这封信指涉的只是中国历次政治运动中司空见惯的派系斗争和个人恩仇的事件,只不过这个事件延伸到了加拿大。也许其他人翻译这封信后,也会产生这样一个看似合理的印象,从而就此交差了事。
我记得多年前陪同王蒙去欧洲开会,后来发现路上经历的一些琐事都成了他一本文学著作的故事情节。我好奇地问他,都是一些平常生活琐事,我几乎没有留下任何值得回味的印象,怎么在他那里就妙笔生花,成了文学作品的素材。他说,一切观察、一切经历、一切思考,无论多么平淡无奇,在作家手里都自然成为故事来源,这就是作家观察事物时与众不同之处。
无疑,李彦就具备这种发现素材和挖掘信息于平淡琐碎之中的素质。从几页纸开始,她追根溯源,不放过任何一个线索,遍访相关人士,不仅从东到西横跨加拿大,还在北美和北京之间往返飞行,面见一切可以联系上的线索人员,查证所有可能有所启发的资料,终揭示了一段波澜壮阔、惊天动地又不为人知的历史,发现了一段看不见但感觉得到的国际运动。
她不仅破解案件,更在破解人生。她为读者描绘了栩栩如生的人物群体,回顾了那个令人噤若寒蝉的白色恐怖时代,结识了故事人物的亲朋和背后的战友,从不同的角度,再现了太行山区抗日的艰苦卓绝、边远小城的寂寞、伦敦教堂深处的决定、看得见的战场硝烟和看不见的车祸谋杀,以及感觉得到却看不到的隐蔽战线的腥风血雨。看似是一部侦探小说,却给读者以启迪:今天我们享有的幸福繁荣,多么值得珍惜。再联想到正在刮起的反华寒风,这种得来不易的世界和平,又有多么脆弱。
作者原来生活在北京,三十多年前到加拿大学习工作,从此穿梭于中国和加拿大之间。作者对两个不同社会、两种不同文化、两个不同族群的差别,有着更加清晰的观察和解读。作者沿着创作的主线深入浅出,再现历史,还夹叙夹议揭示人生,描绘社会众生,对比中西文化。
她笔法细腻,把多彩的人物、欢快的动物、山野森林、湖光山色都出神入化地展现给读者,不仅让读者感到赏心悦目,更让没有作者那种在加拿大长期生活经历的读者,身临其境般地认识那里的人物和环境。作者对自己和故事人物心理活动的描写,更让读者时常产生联想,几乎在故事中能够看到自己。她有着浓厚的爱祖国、爱和平的情怀,同时又用引人入胜的语言,展示了大自然的规律及其与人类社会的影响与互动。作者在不同文化冲突之中的经历,也让中国读者对西方社会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在故事中,围绕一封来信,我们看到了过去不了解的白求恩大夫,感受到了他那个时代的社会激荡和人间冷暖,认识了他及其战友们可歌可泣的崇高事业,也次知道了与众不同、一言难尽的香港主教何明华,以及很多很多。
顺便说一句,作者的丈夫老王是一个令我特别喜欢的人物。老王并不是故事的主角,所以着笔墨不多,其语言亦不多,更像是电影里的旁白,总能在关键时刻言简意赅,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读完全书,老王似乎已经成为我的知心朋友,在他身上,我似乎看到了自己下乡、回城、上学、工作的人生经历。
作者凭借自己的学识能力和写作功底,在中西文化和汉英双语言之间游刃有余,既把读者带回了一百年前的世界,又让读者体会到今天的冷暖,给读者提供了一个思考未来的机会。


2021年1月8日
黄友义(中国翻译协会常务副会长、
中国外文局原副局长兼总编辑)




后记

2014年,我所任教的大学突然收到了一封匿名信,指控一位早已去世多年的华裔女性。这件事勾起了我的好奇心。从那时起,在长达六年多的时间里,我被数不清的悬念以及难以摆脱的使命感牵引着,试图为中外交流史上遗留下来的几个谜团,寻找出答案。
调研的过程,好似挖掘一棵盘根错节的大树,又像是侦破案件,充满了乐趣。假若没有众多熟识的和陌生的朋友在我需要的时候慷慨地施以援手,仅凭我微薄的力量,是无法完成这部囊括了浩瀚历史、厚重复杂的纪实文学的。
我愿借此一隅,衷心感谢所有的中外学者、作家、同事、友人(以姓氏字母为序):阿诺德·白求恩,丹纽·兰斯·布莱顿,陈慕华,梅茛·柯林斯-摩尔,易安·伊斯特布鲁克,利·艾瑞特,丰云,文笛·琳·弗莱彻,何基道,拉瑞·汉纳特,黄友义,大卫·莱斯布里奇,栗龙池,裘安·林德利,刘桂兰,刘杰,马国庆,戴维·穆尔德,裴伟涛,沈威,田德华,茱莉亚·威廉姆斯,泰勒·温特泽尔,吴青,熊蕾,闫玉凯,杨明伟,易淑琼,袁永林,特别是作家出版社的路英勇董事长及本书责编向萍女士,感谢你们真诚的鼓励和信任,感谢你们奉献出宝贵的时间与知识,感谢你们高尚的品德与无私的帮助。
凡事都有两面。疫情给全球带来了巨大冲击,我却得以卸下烦琐的重担,足不出户,伴着窗外变幻莫测的世界,一面学习网络授课新技术,一面沉溺于这部在我创作生涯中挑战的作品。
在《兰台遗卷》中,我叙述了对人与人、人与动物,以及动物与动物之间绵延不绝的鏖战的观察和思考。
六十年前的秋天,何明华曾在香港的教堂大厅里疾呼:“由于恐惧,总统们、总理们、特使们满世界乱窜;恐惧从南到北,占据了地球。他们害怕与自己不同的种族,害怕敌对的信仰,害怕不同的国度,害怕人家夺走我们的市场,害怕人家剥夺我们的自由。当今之世的混乱,何日才是尽头?”
他的话,于今意义何在?
但愿我的努力能够告慰那些为了世间万物在同一片蓝天下和谐共存的理念而前赴后继、牺牲奉献的人们。
2021年年初,书稿完成后,我便开始了漫长的等待。
春去秋来,一个前所未有的奇特现象突然出现了。那只多年来在我家后园某个角落里栖身的红衣主教鸟,莫名其妙地开始朝餐厅东面的窗扉频频冲刺。
在明亮阳光的照耀下,它从丁香树的枝头飞过来,咚咚,咚咚,敲击着玻璃,不屈不挠,接连数日。的一次纪录,它竟一鼓作气,连续敲击了126下。那种奋不顾身的执着,令我想起了精卫填海的古老传说。二十多年来,红衣主教鸟还是头一次以这种奇特的方式引我关注、与我交流,唤起了我的惊愕。
数日之后,微信里传来了责编向萍女士的通知。《兰台遗卷》通过了出版审批。
蓦地,我似乎明白了什么。
眼下,严冬再次降临了小城。窗外白雪皑皑。冰封的后园,万籁俱寂。
红衣主教鸟美丽的身影,许久没有出现了。也许,它已经完成了自己的使命。

李?彦
2021年12月18日于加拿大滑铁卢

章?匿名信风波1

那是一个初秋的傍晚,兰草凋零,枫叶泛黄。一封匿名信,从天而降。
晚餐后,洗净锅碗,泡壶绿茶,端入卧室,我开启了电脑。邮箱里蹦出来的,是校长文笛的信。
“晚上好,彦!紧急求援。今收悉多伦多红衣主教转来的一封密函。此事关乎李添嫒牧师的声誉,异常棘手,甚至可能导致学校陷于尴尬困境!请阅读一下附件中的英文信并尽快将那份中文资料翻译成英文。知你本已超负荷工作,为此我深感不安。谨表谢忱。”
文笛校长是位白人女性,履任仅短短数月,我甚少与之交谈。见她虽寥寥数语,口气却异常紧迫,我便匆匆打开了附件。
跃入眼帘的,竟是一封用英文撰写的匿名举报信。长长的大标题,颇为骇人:

李添嫒的真实面目是什么——圣徒还是撒旦?抑或犹大转世?此女实乃披着羊皮的恶魔,公众却受其蒙骗,将她奉为圣徒,顶礼膜拜!

李添嫒?我脑中浮现出一幅油画肖像来。
学校图书馆的大厅宽敞明亮。在东北角那扇直通天花板的落地窗下,专门辟出了小小一隅,命名为“李添嫒牧师阅读角”。豆绿色的细碎格子布面沙发,配上淡黄的实木茶几,清清爽爽,赏心悦目,实乃静坐读书的好地方。
两面墙壁上,高高低低地悬挂了十多幅国画,山水花鸟,风采各异,中华格调浓郁。唯有一幅油画,却是人物肖像,一位已到暮年的华裔女性。她双颊的肌肉略显松弛,唇角含了一丝浅笑,近视镜片后的目光沉静安详,凝视着沐浴在阳光下的阅读角。
盯着荧光屏上那唬人的标题,我的思绪回溯到了多年前。
那时,学校突然间收到了一批画作,说是多伦多某位老华侨捐赠的。谁呢?直到那年秋天的校庆日,我才有幸一睹捐赠者的庐山真容。
一辆轿车停到教学楼的门口,众人搀扶着一位身量瘦小、着黑色衣裤的老太太下了车。只见迎接的人都毕恭毕敬,亲切地唤她为“季琼夫人”。
老太太拄一柄手杖,嘀嘀嘀敲着地面,步入了大厅,在众人簇拥下,她笑容满面,一一回应。我站在走廊里,也与她握了手。见我是华裔,她立即改用广东话和普通话,轮番寒暄。那种与其外表不相吻合的敏捷,在我脑中留下了深刻印象。
为了感谢季琼夫人的慷慨馈赠,校领导宣布,将为其过世的亡姊创建一个“李添嫒牧师阅读角”,以纪念这位全世界个被任命为英国国教圣公会女牧师的老人。
掌声中,在前排就座的季琼夫人伸出干枯的手掌,颤抖着,从怀中掏出一方素白绸绢,摘下眼镜,轻轻擦拭着布满皱纹的眼角。
季琼夫人离去后,学校公关处求我帮忙,把她所捐赠的这批国画上的中文全部翻译成英文,以备存档。
那时,我虽然讲授中国文化课已十多年了,却堪称画盲,仅仅耳闻过齐白石、徐悲鸿等几个丹青大师的名字而已。不消说,当我的目光扫过那一幅幅镜框,看到阮性山的干枝蜡梅、汪亚尘的彩墨池鱼、叶醉白的骏马奔腾、高逸鸿的雄鸡欢唱、屠古虹的巫山云雨时,便只是觉得赏心悦目罢了,却不懂妙在哪里,更不知画家们为何方神圣。
看着看着,眼前却豁然一亮。手下闪出来一幅画,上面的落款是“张大千”。这个名字,可算是耳熟能详了。
定睛细瞧,画面上倒没有据说是价值连城的墨荷,仅有一位孤零零的老者,鹤发童颜,皂靴僧袍,伫立山巅。心下便琢磨,这是原作真迹,还是复制品呢?若是真迹,季琼夫人是何身份背景?怎舍得把如此名贵的藏品捐献出来呢?
接着翻看,竟然还有一幅,也是标着“张大千”,且都题了款,落了章。
暂且不论真伪,我将疑问列入备注,向公关处汇报之后,这两幅二尺大小、色彩黯淡、毫不起眼的“张大千”便被挑拣出来,郑重其事地悬挂在校长会议室里了。
接下来的岁月里,人事变更频繁,校长们已经走马灯似的换过四茬了,可我发现,每当同事们聚在校长会议室里开会时,除了自己之外,竟再无其他人朝墙上那两幅画多瞥上一眼。
不由得就想,简单地归结为“对牛弹琴”“有眼不识泰山”,似乎有欠公允。一旦失去了吹喇叭抬轿子、哄抬炒作的商业环境,那么无论是文学作品,还是艺术品,便只能返璞归真,依赖人们对“美”的真实感受了。无人稀罕,也不奇怪。
一晃,八年光阴便流逝了。
在看到这封标题耸人听闻的匿名信之前,我在图书馆内查找资料时,曾多次从那幅油画肖像前走过,却甚少驻足,仔细端详一下这位华裔女性。并非她衰老的容颜不再吸引目光,只因我是个大陆来的新移民,对英国的国教“圣公会”知之甚少,更是从未听说过“李添嫒”的大名。
她究竟做了什么,竟被人描绘成“披着羊皮的恶魔”?我被强烈的好奇心驱使着,匆匆阅读了这封英文匿名信。

李添嫒何许人也?她绝非美国和加拿大的教会人士所吹捧出来的那个令人敬仰的女牧师。
何为真相?她是一个丧尽天良的女人,是一条冻僵的蛇,被救活后,却反咬了那只给她喂食的手掌。
请阁下细读所附的中文资料,便知端倪,看清李添嫒是如何背叛了她的信仰、她的同仁,以及那个亲自授予她牧师头衔的何明华主教的。一句话,她背弃了天下所有人!
本人初抵北美,便惊愕地发现,美国和加拿大的基督教系统竟然赋予了李添嫒如此殊荣,把她拔高到圣徒的地位,甚至以她来命名花卉、教堂、图书馆,外加多如牛毛的基金会!
那些人从未在中国见到过李添嫒,却煞费苦心地吹捧她,天晓得是出于何种动机?我所看到的种种迹象,都令我们这些了解她底细的人备感恶心!
李添嫒留下的那些文字中的口气,不仅卑鄙无耻,还亵渎神明。忠于信仰的人们义愤填膺,期盼着终有大白于天下的那个时刻,要在全世界基督教会组织面前,纠正这一罄竹难书的巨大毁坏。
简言之,李添嫒这篇关于华南基督教会的文章,是为某情报机构搜集英、美帝国主义乃至台湾反革命政权的资料时所提供的。
换种说法,她把基督教会描绘成了破坏中国共产主义事业的间谍机构。何明华主教则被她描绘成双面间谍,故意与共产党友好交往,以便搜集情报。而教会帮助贫困人民改善生活所建立的各种扶贫项目,也统统都被她贴上了暗藏间谍组织的标签!
直到这些资料曝光之前,无人知晓她是一个如此恶毒的妇人。她背叛了自己的导师、信仰、教会以及朋友。
当绝大多数教会同仁在“文革”中遭受残酷折磨时,她却通过向红卫兵们通风报信,换取自身的安然无恙。
贵校的华裔人士可将李添嫒这篇文章译成英文,以供英文读者阅览。我已把该文复印后寄给了多位华裔牧师和基督徒,并将寄给美国和英国的教会组织。
这篇文史资料并非秘密文件,而是被收入了一本公开出版发行的书中,并保存在广州市图书馆内。该当如何,请阁下自行判断!

一口气读完,心头被惊诧笼罩着,恨不能立刻揭开谜底,一窥究竟。想到老王还在电视机前等我,便匆忙起身,朝楼下喊了一声,嘱他不要再等了,随即反身回到卧室,关紧了房门。
案头的绿茶,已经变凉。捧起茶杯,我倚在窗台上,让头脑冷静片刻,再投入紧张的工作。
西边天际,橘红色的晚霞已经消退,残留着水墨画般的铅灰色条纹。
蓦地,一头小鹿从枫林后闪出。接着,一, 二, 三, 四,五……,一头接一头,紧随其后,踩着轻盈的步点,从湖畔的杂草丛中穿行而过,继而隐没在远方。
还是十几年前,一个盛夏的傍晚,我偶然间发现了一头身姿玲珑的小鹿,驻足湖旁,望着落满野蔷薇花瓣的水面,顾影自怜。老王悄悄拿起相机,留下了那个瞬间。
此后,年复一年,每当草木返青,小鹿的倩影便会重新出现。其队伍却在逐年壮大,由形单影只,变成结伴成双;由一家三口,到三五成群;直到眼下,竟已是大大小小八口之众,早已无法辨认出,谁是当初那头临流照影的小鹿了。
奇怪的是,无论鹿群多少次列队出行,它们经过我的窗前时,或悠闲漫步,或飞跃奔腾,却从来都是寂静无声,不闻其鸣。只是在我不经意间回眸一顾时,才会捕捉到它们的身影。
暮色渐浓,视野里,仅余下一片朦胧的树丛,遥远的天幕上,闪烁着几颗星星。
有小鹿相伴的夜晚,温馨恬静。笔走龙蛇,乐在其中。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台灣用户 | 香港/海外用户
megBook.com.tw
Copyright (C)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