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辜的苦役犯》是苏佩维埃尔在此前出版的两部小诗集《奥洛龙-圣玛丽》(Oloron-sainte-Marie)和《抓住》(Saisir)的基础上删改、扩充而成的。《奥洛龙-圣玛丽》于1927年由《南方手册》(Cahiers du Sud)杂志社出版,收录了诗人自1925年以来所写的二十六首诗,其开篇的诗作正是诗人于1926年11月与亨利·米肖一起在奥洛龙-圣玛丽朝圣期间完成。《抓住》构思于1927年7月,1928年末收入让·波朗在新法兰西杂志出版社主编的“一部作品,一幅肖像”(Une ?uvre, un portrait)丛书中出版。1930年,苏佩维埃尔对旧作进行调整,并创作了新篇,使它们围绕“无辜的苦役犯”这一主题形成一部完整的诗集。该诗集的标题取自象征派诗人魏尔伦的《痴人说梦》(?gri somnia)一诗:“若我前行,我便想象/我拖着脚镣上的铁球,无辜的/苦役犯,但你不以为意!”根据诗人1951年11月为一次广播座谈准备的打字文稿中的自述,这部诗集是“人类的孤独之书,是人在生命、爱情和死亡面前的伟大隔离之书”,同时,它也是“自我苦恼之书,身份断裂之书”。因此,这部诗集标志着诗人在创作上由外到内的一种转向:“如果《万有引力》是没有边界的诗歌之所在,是被横跨的星际空间的位置,那么《无辜的苦役犯》就是内在围墙之书。”此外,诗集也表明了诗人在技艺上的成熟,正如艾田蒲所指出的:“这一次,苏佩维埃尔找到了他的公式。”
对于这部作品,加布里埃尔·布努尔(Gabriel Bounoure)曾这样评论道:“这里的语调更严肃、更低沉、更接近沉默;我们感受到了对庄严事件的期待所产生的紧张;诗人低语,以示对神秘的尊重,并在现象背面点燃一种意义,那种意义会把现象还给一个更真实的世界。未经反叛,而是以静止不动和无限警觉为代价,无辜的苦役犯走出了他的监狱,狱墙已变得稀薄、透明、缥缈。我尤其喜欢这为无辜所囚禁的形象,但他会用无辜策划他的逃狱。读懂这首诗吧:它是阿尼玛的囚徒阿尼姆斯的监狱;正是展翅的精神被困于灵魂的圈套,灵魂空无梦想却充满沉重的责任……于勒·苏佩维埃尔的苦役犯不是超现实主义的苦役犯,不是身上劳改场一直紧闭的不肯让步的苦役犯,而是温柔的世间事物的监狱里无罪的苦役犯,凭借对其囚室之石的喜爱,他终用他的爱得以逃脱,因为这十分纯洁的爱向石头传达了孔隙……他拥有超现实主义同谋的野心;但没有病态的狂怒,没有咒骂,而是以悲伤的幽默、温柔的固执,利用绝望的一丝裂隙,从深渊上挥出忧郁且离奇的常春藤之臂。凭其本能及其至为隐秘的意欲,苏佩维埃尔一直坚信,现代诗人,根据兰波在1871年5月的信中所发表的不可更改的言论,必须把自己变成一个怪怖的灵魂。但他并未通过反叛和渎神让自己加入儿童贩子们培育的那些丑恶;在同孩子和牧人,同马儿、鸟儿和犰狳的亲密交往中,他逐渐离开了理性的国度。他通过幻想、柔情和爱进入‘怪怖’。孤独,从容不迫,他轻吹口哨,一点点地迈入宇宙仙境和神力之域。他得到了其警觉、其温顺的回报。”
《陌生的朋友们》中收录的绝大多数诗作已于1931至1933年在《新法兰西杂志》、《南方手册》和《欧洲》上发表,1934年经删改和增补后结集出版。该诗集一方面在主题上可被视为《无辜的苦役犯》的延续,即被困入“自我之狱”的诗人开始寻求与外部世界的交流,另一方面其呈现的叙述趣味又与诗人同一时期创作的故事形成了呼应。
诗集标题也是集子中首诗的题目,该诗曾发表于1932年10月的《新法兰西杂志》。“陌生的朋友们”这一表述在19世纪末多被用于形容作家面对的读者群体。高蹈派诗人苏利·普吕多姆(Sully Prudhomme)就有一首诗名为“致陌生的朋友们”(Aux amis inconnus):“这些诗,我献给陌生的朋友们,/献给你们,我觉得亲近的外人……”另外,在里尔克的法语长诗《果园》里,也出现了“朋友们”(amis)、“陌生人”(inconnus)、“路人”(passants)这些相似的用语(苏佩维埃尔在1926年收到了里尔克寄赠给他的这部诗集)。在1951年广播座谈的打字文稿中,诗人称《陌生的朋友们》为“一部友好的宇宙理解之书”:“诗人的友爱光芒四射,照进卑微的对象,这并不妨碍他继续频繁地接触遥远的距离和星辰。”1934年7月,《新法兰西杂志》关于该书的出版通告如是写道:“久而久之,可有什么不趋于友善?当一切摇摇欲坠之时,诗歌岂不有责任重现我们无法脱离的那一小块坚实的土地,或至少给外部世界留出恢复镇定的时间?不管怎样,这本书记录了诗人和外部之间的几趟旅程,或者,如果你愿意的话,它提供了一些秘密的通道,从外在的冷漠走向友谊和爱情。”
对于这部作品,罗兰·德·勒内维尔(Rolland de Renéville)曾这样评论道:“诗人倾向于领会,而不是觉察,参与感的二律背反在他身上构建的使之着迷的戏剧元素,以及他无法逃脱的个体生存的法则。他像被肢解者一样活着,呼号着他的苦难。他的言语徒然地创造万物与星辰的影子,它们轻率地将一种生存引入其生存的回撤,还有那些忽视他的陌生的朋友们,他只抓住一些幻影,而他自认掌控着宇宙。诗人极其孤独。其苦难的言说是一种变形的方式……诗歌的主题,有时过于明显,从几道影子的排布中获得了一个更加宏伟或更加骇人的前景。不过,我们不能对这精神的迷雾无动于衷,因为苏佩维埃尔正是用它取代了他所躲避的面纱……苏佩维埃尔的诗歌在其所处的层面上堪称完美,它让心灵运动的单纯表达所不知的重重忧虑里释放出来的诗歌传统在我们的时代永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