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中国高等艺术院校精品教材大系:材料的时尚表达??服装创意设计
》
售價:NT$
347.0
《
美丽与哀愁:第一次世界大战个人史
》
售價:NT$
653.0
《
国家豁免法的域外借鉴与实践建议
》
售價:NT$
857.0
《
大单元教学设计20讲
》
售價:NT$
347.0
《
儿童自我关怀练习册:做自己最好的朋友
》
售價:NT$
316.0
《
高敏感女性的力量(意大利心理学家FSP博士重磅力作。高敏感是优势,更是力量)
》
售價:NT$
286.0
《
元好问与他的时代(中华学术译丛)
》
售價:NT$
398.0
《
汽车传感器结构·原理·检测·维修
》
售價:NT$
500.0
|
編輯推薦: |
美的本质是人类的伟大梦想之一,并且已经被关注了两千多年,至今仍然未有公认的答案。由于自上个世纪以来关于美的本质的探讨逐步被淡化甚至否定,想要寻求对这一问题的解答,的确需要勇气。
如果美的本质是存在的,而且可以科学界定,由此引发的关于美的规律的推论和衍生的对于美的现象的分析方法则更值得期待。
而这些美的分析方法被运用于美的重要现象所产生的结论肯定是非常奇妙的。
如果以上这些设想可以实现,那么对于为什么美、美是什么、如何美,这三个美学的主要问题的解读也将是无比美妙的。
美学是哲学的分支,这是传统的观点,但是,美学是科学却一直是无法压抑的呼声,正如美的本质还没有标准答案一样,这一期望至今也还没有明确的呈现。毫无疑问,如果美学具有确定的自然科学基础并可以进行量化分析,那将使社会科学的诸多方面可以具备更为坚实的话语基础。
本书是对这些内容联想的结果。
|
內容簡介: |
本书从美的事实即美的现象出发,以美学基本问题即美的本质的探讨为支点,结合对美的现象及其实现、欣赏过程的分析,明确了美的本质的客观表述,并以此推导出相应的美的主要规则,其中包括美的泛美事实、(多维)镜像结构、谨慎执中、流动实现、梯级特征、异类可比、目标实现、区分呈现、严格边界等规则;通过对美及其形式来源、演化过程分析,明确了适度效用、限度模仿、符号演化等规则。在此基础上演绎出美的数学表达形式及量化分析方法。以上方法体系可以有效对美的现象进行分析。
|
關於作者: |
成峻:工学博士。正高级会计师、高级经济师。1986年毕业于中国矿业大学管理专业。长期从事生产、计划、财务等企业管理工作。先后在不同企业担任规划部计划科副科长、办公室督查科副科长、财务部主任经济师、副部长、部长及副总会计师、总会计师等。在《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企业管理》《经济管理》等报刊发表文章数十篇。
叶其蓁:会计学专业硕士。2016年毕业于中国矿业大学(北京)会计专业。先后在央企、政府部门从事业务工作。在《经营者》《中国经贸》等刊物发表文章多篇。
|
目錄:
|
第一章 无解的美学基本问题……………………………………… 001
第1节 极简美学史…………………………………………002 第2节 最佳答案录……………………………………007 第3节 小结…………………………………………………012 第二章 有限的答案探求路径…………………………………… 013
第4节 似疑实明的假设………………………………… 013 第5节 倒果为因的思路………………………… 014 第6节 离经板道的方法………………………………… 015 第7节 示正却反的现象…………………………024 第8节 小结…………………………………………………… 031 第三章 庸俗的原因链接展示……………………………………… 033
第9节 姜感源手快感的升华…………………………… 033 第 10节 快感源于效用的实现…………………………………038 第 11节 效用源于欲求的满足 …………………………… 041 第12节 小结……………………………………………………052
第四章 简约的答案量现形式……………………………………………054
第 13节 满足及其选择 ……………………………………… 054 第14节 选择及其倾向 ………………………………………… 059 第15节 倾向及其表达 ……………………………………066 第16节 小结 ………………………………………………… 096
第五章 艺术的形式模仿缘起……………………………………………099
第 17节 模仿与运算 ……………………………………… 101 第18节 科学与哲学 ……………………………………… 102 第19节 主观与客观 ……………………………………………103 第20节 基础与创新 ………………………………… 106 第21节 小结 ………………………………………………… 113s 第六章 符号的过程演变模式……………………………………………… 114
第 22 节 基本对象——变易 ……………………… 118 第23节 基本过程——简易 …………………………………119 第24节 基本趋势——不易 …………………………… 123 第25节 小结 ………………………………………………… 125
第七章 永恒的目标实现方向………………………… 127
第26节 泛美…………………………………………………127 第27节 去美…………….……………………………………132 第28节 大美……………………………………………………133 第29节 小结 ………………………………………………… 140 第八章 基本结论………………………………………………………… 142
第30节 美的实现过程 ………………………………… 142 第31 节 美的欣赏过程………………………………………143 第32 节 小结 ………………………………………………… 154
附录一;集合、排列组合、向量等简述…………………………… 159 附录二∶柏拉图《大希庇阿斯篇》……………………………… 165 附录三∶宗白华《看了罗丹雕刻以后》…………………… 191
|
內容試閱:
|
2020年不期而至的疫情给所有人都带来了痛苦、焦虑、悲伤……,但是,也给相对幸运的你带来了更多的安宁,于是业余的时间里被迫多了一些闲暇,使你有可能开始对于一些毫无希望被解决的问题发生了兴趣。
对一个困难问题真正发生兴趣,也就是愿意下一些功夫去探讨,还需要一个明确的理由。而这个理由应当充分有诱惑力,即可以自由地探讨。关于美是什么,或者说美的本质问题的探讨,恰恰就满足这个条件。
如果你想探究美是什么,这毫不奇怪,从古至今有这个想法的人不只你一个,只是至今还未得到公认的答案。但是关键在于已经有大师们明确这是个无聊的问题,即美的本质问题是个伪命题,所以,你为此所做的努力或者是在浪费时间,因为这个问题确实是无解的;或者其中仍会有无限多的机会,就因为答案确实存在而仍然寻找它的人越来越少了。而这种情况下获得答案的期限是无穷大,这是最大的自由。
即使如此也并不表明真的需要花费这么多时间。如果路径是相对正确的,所需耗用的时间就会大大缩短。
你因此不再犹豫,很快就进入了美学的迷宫。初步的探索表明直接寻找问题的答案不是最理想的方法,因为,两千多年来已经有很多大师在这条道路上付出了努力,而结果是至今并未有公认的答案。
那么,从另外一个方向进行探索就势在必行。即不是直接讨论美是什么,而是首先简单地讨论为什么美,在此基础上再去追问美是什么,也许是更可行的路径。
由此,你会发现虽然不能将一切美的现象穷究,但是,主要的美的事实或美的事实的简单概括,包括人各有美、物各有美,美美不同且又美美相类,美有共通,这些可归纳为美的泛美事实规则,也是美学研究的出发点。
美的泛美事实规则表明全部美的现象的共同点只有一个,就是“美的”这一符号化表达是相同的,最终,强烈的美感并不与美时时处处同一。而美即通常表现(表达)为“美的”“喜好的”“有美感的”等,其根本来源于效用,效用是美的源泉。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效用源于人的欲求的满足,这包括生存、繁衍、安全等基本欲求以及其它相应的衍生欲求的满足。欲求的满足过程就是美的实现过程,即通过比较而后选择,最终达成目的,而所谓美只是这个过程的起点,或主观追求欲求满足的潜伏状态,而对其描述从不同的维度已经有过很多、很多,如果用客观的语言或是模仿数学的描述方式,可以将美表述为选择的倾向性。这样的定义方式本身就包含了量化分析的可能性,可以预见将会有一些有用的结果自动呈现。
实际上,从美的这个定义出发可以直接推出一些有用的内容,可以称之为规则,如美的动态多维镜像结构规则,相应也有谨慎执中、流动实现、梯级特征、异类可比、目标导引等规则。
审美过程从形式上看是与美的实现过程方向相反的过程,但两者交汇于客观差异即区分,而从主观方面看就是对比关系,这来源于你对客观差异的分析、比较,可以称之为区分呈现规则。可以说,当美感不被强调时,实际上由于泛美现象的存在,美感经常被忽略,比较或者差异、对比关系即变化近于美;当美的诸多边界限制不明显时,比较或者差异、对比关系即变化就是美。在此意义上,可以说,比较是美的充分且必要条件。所以,美学实际上是研究比较关系及其对人类影响的科学。称其为比较美学并无不妥。如果形式美是美学的重要传统之一,也就是非要找到一个具体的形式来代表纯粹的美,如曾经提出过的几何图形、比例、对称、和谐等,那么,差异、对比关系即变化更为胜任。
美的所有缘由导致了美,也同时限定了美,都是美的限制因素,这可以称为是美的严格边界规则。这些美的限制因素就包括前述的诸项规则,也包括效用、模仿、符号等规则。其中效用是美的本质的主要来源;模仿是美的形式的主要来源,即如果排除自然是对神的模仿这一理念以及自然对自然的模仿等情况,可以说模仿是艺术形式的主要来源,因为如此就已经将艺术作品限定在人造物品范围内;符号化是美的现象(或形式)的演化过程的主要方式(或特征)。
效用与人的欲求及满足进而是人类的生存(繁衍)密切相关;模仿、符号化与人类的基础性行为密切相关。也就是说,这一切的基础都有相关科学及其实验作为支撑,即使所依据的具体内容有了变化,也不会影响结论,因为,结论的内容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科学的态度。只要坚持科学的态度,结论的变化就不会偏离基本事实太远。
值得注意的是本书所涉及的美的元素,如效用、模仿、符号、区分呈现、镜像结构、流动实现等,都是初步、直接分析的结果,是主要元素,但不是美的要素的全部。
以上只是分析的开始,由于美是什么来源于对为什么美的探讨,因此,美是历史的、专业的,需要对具体的美的现象进行系统研究,这是包括专家在内的每个人的事。美学的内容永远是提纲性质的,需要在具体内容方面不断去深化。
在近、现代之前,东方包括中国,没有一部名称为“美学”的专著,这与西方美学大师们有大量的名称为“美学”的专著的情况形成鲜明对比,但是,通过用你发现的美的本质及其规律去考察,就可以看到不仅仅中国人在创造美、享受美的道路上走得最快、最远,而且,在美学具体的方法论方面也已经领先了数千年。
中国古代先哲如老子早已明确“美是什么”这个迷惑人类几千年的美学的根本问题确实不是问题。他在其著作《道德经》中肯定地说:“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这远早于西方美学大师柏拉图在其专论美的著作《大希匹阿斯篇》中所述的“美是难的”这一结论;如果这有些简单,那么中国更古老的典籍—《易经》所呈现的符号系统及其所衍生的分析方法却是人类最古老而又最完备、最系统的具体的美的分析方法论。“易”的符号系统及其分析方法,即从最古老的取(卦)象方法—大衍筮法到卦、爻(位)之间错综复杂的对比分析循环表明,中国古人已经将比较近于美发挥到了极致。在此意义上,“易”其为神乎?
如果这里所说的是事实,那么,可以说从美学史的角度看,美的本质问题是先有答案,如老子、易经所呈现的那样;后有问题,如柏拉图所系统追问的那样。
所以,极有可能,你在这里所看到的一切,只是对于先贤们已有观念和方法的模仿。
如果美的本质及其相应的规律是存在的,并且就如你所看到的这样,那么就可以明确一点:当大师们在谈美的时候,实际上是在谈差异;当他们在谈差异的时候,实际上是在谈美。因为,比较近于美或者比较就是美。
你懂的。
2022年元月23日于南京山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