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汉末晋初之际政治研究
》
售價:NT$
602.0
《
强者破局:资治通鉴成事之道
》
售價:NT$
367.0
《
鸣沙丛书·鼎革:南北议和与清帝退位
》
售價:NT$
551.0
《
从康德到黑格尔的发展:兼论宗教哲学(英国观念论名著译丛)
》
售價:NT$
275.0
《
突破不可能:用特工思维提升领导力
》
售價:NT$
352.0
《
王阳明大传:知行合一的心学智慧(精装典藏版)
》
售價:NT$
1010.0
《
失衡与重塑——百年变局下的中国与世界经济
》
售價:NT$
602.0
《
不被定义的年龄:积极年龄观让我们更快乐、健康、长寿
》
售價:NT$
352.0
|
編輯推薦: |
本书在充分借鉴、吸收中外理论研究和教材建设成果的基础上,在内容和体系上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本书具有以下特点。
,系统全面,内容翔实。系统地阐述分析了期货与期权的特点及合约设计、市场机制、交易规则与制度,交易方式与交易策略、结算方法、定价理论、风险管理等;分析了远期、互换、信用衍生工具等的定价理论、市场机制、运用方法。
第二,力求反映理论研究和实践成果。编著者所在的中南大学金融创新研究中心对金融工程与金融创新进行了大量系统深入的研究,承担了不少期货、期权研究课题。我们将期货与期权投资领域的某些研究成果纳入此书中。近年来,期货、期权及其他衍生工具在实践领域的创新速度也非常快。本书对我国实务操作中的新工具和新做法进行了总结分析。
第三,力求做到深入浅出,贴近实务。期货、期权及其他衍生工具的交易机制与原理具有很强的专业性,本书不是纯粹的理论研究,而是强调理论的运用。如在定价理论中,不可避免地要涉及许多数量关系,在讲解重要的理论时都有实例或例题。尽量深入浅出,使理论不至于枯燥,而是变得生动。又如,本书对于交易策略的分析与运用,都配有实际的案例。为了方便理解与操作,在主要章节都配有即测即练、思
|
內容簡介: |
本书系统地阐述期货、期权及衍生工具知识,贯彻理论与实务相结合、深入浅出的原则,用大量生动有趣的实例说明和验证所阐述的原理,便于读者理解,增强可操作性;反映了国内外衍生工具领域的**研究成果,对近年来国内外衍生工具市场的创新工具和创新交易方式进行了总结分析,并在例证上突出了中国市场的实践和先进经验;以方便教学和学习为出发点,提供丰富的教学辅助支撑材料;依据课程知识点的逻辑性组织内容,不仅适用于线下教学与学习,也适用于线上教学与学习。 本书可以作为高等院校经济管理专业研究生和高年级本科生的教材,也可以作为理论研究和投资领域实践工作者的参考书。
|
關於作者: |
杨艳军,博士,中南大学商学院金融系副教授,中国期货业协会外聘专家,曾担任期货公司独立董事。长期以来专注于投融资与风险管理研究,出版专著及相关教材10余部,公开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主持并参与和省部级项目多项,主持中国期货业协会、期货交易所多项课题研究。
|
目錄:
|
第1章 衍生工具概论 1
1.1 衍生工具的概念与种类 1
1.2 衍生工具市场的功能 7
1.3 衍生工具市场交易机制 9
1.4 衍生工具市场主要参与者 12
第2章 远期与期货概述 15
2.1 远期合约 15
2.2 期货交易的特征 17
2.3 期货合约与期货市场基本制度 19
2.4 期货交易的结算与交割 25
2.5 期货行情解读 34
第3章 远期定价与期货定价 42
3.1 远期与期货的定价原理 42
3.2 远期合约与期货合约的理论价格 44
第4章 期货套期保值 51
4.1 期货套期保值概述 51
4.2 套期保值类型及其应用 53
4.3 基差与套期保值效果 58
4.4 套期保值交易的发展 62
第5章 期货套利 70
5.1 套利交易概述 70
5.2 期现套利 71
5.3 价差套利 72
5.4 期货投机与套利交易的发展趋势 82
第6章 外汇远期与外汇期货 91
6.1 外汇远期 91
6.2 外汇期货 101
第7章 利率远期与利率期货 116
7.1 远期利率协议 116
7.2 主要利率期货品种及合约 121
7.3 我国国债期货 125
7.4 利率期货套期保值 133
7.5 国债基差交易 140
7.6 国债期货套利交易 145
第8章 股票指数期货 158
8.1 股指期货的特点 158
8.2 股指期货套期保值 163
8.3 股指期货期现套利 166
8.4 股指期货套利交易 170
第9章 互换与互换市场 175
9.1 互换概述 175
9.2 互换的定价与估值 187
9.3 互换的应用 191
第10章 期权与期权交易 199
10.1 期权的概念与种类 199
10.2 场内期权合约 201
10.3 场内期权交易机制 204
第11章 期权交易策略 214
11.1 期权的损益特征 214
11.2 期权基本交易策略 219
11.3 合成期权与合成期货策略 222
11.4 期权价差策略 227
11.5 组合期权 233
11.6 期权交易策略总结 234
第12章 期权的价格 237
12.1 期权的价格分析 237
12.2 Black-Scholes期权定价模型 245
12.3 二叉树期权定价模型 253
第13章 期权价格敏感性及风险对冲 270
13.1 Delta与Delta套期保值策略 270
13.2 Gamma与Gamma套期保值策略 274
13.3 期权的时间敏感性Theta 277
13.4 期权价格的波动率与波动率风险Vega 280
13.5 期权价格的利率风险Rho 284
13.6 关于期权风险指标的总结 285
第14章 新型期权 288
14.1 新型期权概述 288
14.2 亚式期权 292
14.3 障碍期权 294
第15章 信用风险及信用衍生工具 298
15.1 信用衍生工具概述 298
15.2 主要的信用衍生工具 300
15.3 我国的信用衍生工具 302
参考文献 305
|
內容試閱:
|
新中国的期货市场产生于改革开放后,是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化,伴随着价格体制改革而生的。经过30年的发展,期货市场已成为我国市场经济价格机制的核心。随着期货与期权市场创新的加快、品种体系的日益完善,截至2020年底,我国共上市期货、期权品种92个,基本覆盖了农产品、金属、能源化工、金融等国民经济主要领域,不断完善的期货品种体系不仅奠定了期货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基础,也为投资者通过衍生品市场扩大资产配置范围提供了条件。我国商品期货交易量已连续多年位居世界,各期货交易所的全球场内衍生品成交量排名持续上升,定价权不断提升,影响力不断扩大。随着我国对外经济贸易的发展,外汇期权等汇率类场外衍生工具也在实践中不断创新,利率互换等利率类衍生工具也伴随着利率市场化而兴起并快速发展。随着我国市场化改革的进一步深化,衍生工具作为市场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也迎来了快速发展的机遇,在价格发现、风险管理、资产配置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随着市场的发展,期货、期权及其他衍生工具的理论研究更加广泛和深入;该领域的实践也向纵深发展,既采用了国际惯例,也形成了一些中国特色的做法。这要求我们在本科生和研究生教学中,既要把握当前理论研究前沿,又要深刻理解实践探索的创新。基于这个想法,编者编著了这本教材,希望给读者提供一本理论紧密结合实际的教材。既培养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又有助于进行开放性和探索性学习。
本书得到了中南大学精品教材建设和金课建设项目的资助。在写作过程中,中国期货业协会专家胡俞越、王德河、邵永同、刘晓雪等人给予了支持,编者的研究生李倡瑶、朱永琪从事了一些资料收集整理和编校工作,在此一并致谢!
本书在充分借鉴、吸收中外理论研究和教材建设成果的基础上,在内容和体系上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本书具有以下特点。
,系统全面,内容翔实。系统地阐述分析了期货与期权的特点及合约设计、市场机制、交易规则与制度,交易方式与交易策略、结算方法、定价理论、风险管理等;分析了远期、互换、信用衍生工具等的定价理论、市场机制、运用方法。
第二,力求反映理论研究和实践成果。编著者所在的中南大学金融创新研究中心对金融工程与金融创新进行了大量系统深入的研究,承担了不少期货、期权研究课题。我们将期货与期权投资领域的某些研究成果纳入此书中。近年来,期货、期权及其他衍生工具在实践领域的创新速度也非常快。本书对我国实务操作中的新工具和新做法进行了总结分析。
第三,力求做到深入浅出,贴近实务。期货、期权及其他衍生工具的交易机制与原理具有很强的专业性,本书不是纯粹的理论研究,而是强调理论的运用。如在定价理论中,不可避免地要涉及许多数量关系,在讲解重要的理论时都有实例或例题。尽量深入浅出,使理论不至于枯燥,而是变得生动。又如,本书对于交易策略的分析与运用,都配有实际的案例。为了方便理解与操作,在主要章节都配有即测即练、思考题、习题,以便于对内容难点的理解与掌握。
第四,注重知识性与可操作性相结合。本书在分析期货、期权及其他衍生工具基本原理与交易机制的基础上,对于期货与期权的交易策略和定价理论进行了详尽分析。本书的实践性内容、例题和案例大都取自国内外的手资料,有很好的实际参考价值。
全书按照理论与实务相结合、深入浅出的原则分为15章。第1章从总体上介绍衍生工具及其市场;第2~8章阐明期货市场与远期市场相关原理与实务,其中第2章阐述远期与期货的特征、期货市场制度及机制,第3章为远期定价与期货定价,第4、5章分别深入浅出地分析期货交易的基本策略——套期保值、投机和套利交易,第6、7、8章为金融远期与金融期货,分别阐述和分析外汇远期与外汇期货、利率远期与利率期货和股指期货的基本知识与投资运作;第9章阐述了互换及互换市场的基本原理、定价与估值、应用;第10~14章为期权及期权市场,其中第10章阐述期权合约及市场机制,第11章分析期权交易策略,第12、13章分别分析期权定价、期权价格敏感性及风险对冲策略,第14章介绍新型期权;第15章阐述了信用衍生工具。
本书虽然是近30年教学与研究经验的总结,但由于编者时间精力和能力所限,难免有疏漏之处,敬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杨艳军
2022年2月于长沙岳麓山下中南大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