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阿勒泰的春天
》
售價:NT$
230.0
《
如见你
》
售價:NT$
234.0
《
人格阴影 全新修订版,更正旧版多处问题。国际分析心理学协会(IAAP)主席力作
》
售價:NT$
305.0
《
560种野菜野果鉴别与食用手册
》
售價:NT$
305.0
《
中国官僚政治研究(一部洞悉中国政治制度演变的经典之作)
》
售價:NT$
286.0
《
锂电储能产品设计及案例详解
》
售價:NT$
505.0
《
首辅养成手册(全三册)(张晚意、任敏主演古装剧《锦绣安宁》原著小说)
》
售價:NT$
551.0
《
清洁
》
售價:NT$
296.0
|
內容簡介: |
在第1版基础上,坚持理论与实践结合、基础与临床并重,既有创新性和先进性,又体现我国输血医学实际发展中的可行性与实用性。本书为输血医学研究与教学、献血者招募、采供血系统、临床输血治疗服务,以及相关领域工作的广大读者的良师益友和案头的学科性参考专著。
|
目錄:
|
篇 总 论
章 概论/ 3
第二章 中国输血医学的起步与发展和未来 / 22
第三章 输血原理 / 41
第四章 输血医学伦理 / 55
第五章 循证医学在输血医学中的应用 / 69
第六章 输血医学教育 / 87
第七章 血液管理法规体系/ 106
第八章 输血信息化管理与预警系统/ 131
第九章 中医与输血/ 152
第二篇 输血医学基础
第十章 血型与免疫血液学/ 173
第十一章 血细胞生物学/ 249
第十二章 血浆和血浆蛋白生物学/ 269
第十三章 凝血、纤溶与抗凝 / 282
第十四章 血液循环生理/ 294
第十五章 输血血液流变学与血液携氧-释氧动力学/ 301
第十六章 组织氧供与氧耗原理及其检测/ 323
第十七章 缺血再灌注损伤发生机制与防治/ 335
第十八章 血液保存/ 352
第十九章 输血相关免疫调节/ 370
第三篇 献血服务和血液采供体系
第二十章 采供血机构与职能/ 381
第二十一章 献血者招募与管理/ 394
第二十二章 无偿献血团队稳定策略/ 404
第二十三章 血站相关实验室管理/ 417
第四篇 临床输血服务与管理
第二十四章 输血理念、技术及血液制品的变迁与展望/ 435
第二十五章 突发公共事件血液应急保障/ 455
第二十六章 输血科的建制与职能/ 463
第二十七章 患者血液管理/ 472
第二十八章 自体输血/ 491
第二十九章 输血前指征评估与输血后疗效评价/ 509
第三十章 红细胞输注无效及对策/ 520
第三十一章 失血性休克的病理生理与容量复苏/ 536
第三十二章 临床输血护理/ 553
第三十三章 临床输血医学实验室质量与生物安全管理/ 568
第五篇 输血技术
第三十四章 全血及其成分的采集和制备/ 591
节 血液采集部门和献血场所/ 591
第二节 血液采集前的准备/ 592
第三节 血液采集/ 592
第四节 献血者护理/ 594
第五节 常用成分血种类和制备方法/ 596
第六节 成分血制备场所和设备/ 597
第七节 各类成分血制备/ 599
第三十五章 造血干细胞采集、储存与诱导血细胞技术/ 602
节 人造血干细胞采集/ 603
第二节 人造血干细胞产品的处理和评价/ 605
第三节 人造血干细胞产品的储存与运输/ 610
第四节 人造血干细胞产品临床回输与不良反应管理/ 612
第五节 人造血干细胞产品质量控制/ 613
第六节 造血干细胞体外扩增/ 613
第七节 人类多能干细胞向各种造血细胞诱导分化的研究/ 616
第八节 人多能干细胞产生的血细胞在输血医学的应用/ 618
第三十六章 血浆蛋白制品分离与纯化/ 624
节 国内外血浆蛋白制品的现状/ 624
第二节 血浆蛋白制品的分离与纯化技术/ 627
第三节 中国血浆蛋白制品的发展与展望/ 634
第三十七章 血液和血液制品的病原体灭活/ 636
节 病原体灭活的意义/ 636
第二节 病原体灭活的基本要求/ 638
第三节 病原体灭活的验证/ 639
第四节 病原体灭活/去除方法的种类 / 641
第五节 血浆蛋白制品的病原体灭活/ 去除方法/ 641
第六节 血浆的病原体灭活/去除方法 / 645
第七节 血细胞制品的病原体灭活/ 去除方法/ 646
第八节 病原体灭活效力的综合评估/ 649
第九节 血液病原体灭活技术的成本效益分析/ 649
第十节 发展趋势和面临的挑战/ 650
第三十八章 血型检测技术/ 652
节 红细胞血型抗原鉴定/ 652
第二节 特殊血清学试验及其用途/ 665
第三节 抗体筛选与抗体鉴定/ 668
第四节 输血前检查与相容性实验/ 674
第五节 胎儿/ 新生儿溶血病产前检查和产后诊断/ 678
第六节 血型基因分型/ 679
第三十九章 相容性输血及其临床应用/ 688
节 相容性输血依据及临床意义/ 688
第二节 相容性输血的免疫学基础/ 689
第三节 红细胞临床相容性输注的有关问题/ 693
第四节 血小板临床相容性输注的有关问题/ 695
第五节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相容性输血/ 698
第六节 RhD 阴性患者相容性输血 / 700
第七节 疑难血型与相容性输血/ 701
第八节 意外抗体筛查与相容性输血/ 705
第九节 交叉配血不合与相容性输血/ 707
第十节 相容性输血的潜在风险与对策/ 709
第四十章 亲权鉴定和个体识别/ 712
节 法医遗传学基础/ 713
第二节 遗传多态性标记/ 714
第三节 亲权鉴定/ 723
第四节 个体识别/ 729
第六篇 血液制剂、制品与器材及其应用
第四十一章 血液成分及其临床应用/ 737
节 全血输注/ 737
第二节 红细胞输注/ 738
第三节 血小板输注/ 742
第四节 中性粒细胞输注/ 746
第五节 血浆输注/ 746
第六节 冷沉淀凝血因子输注/ 748
第四十二章 血浆蛋白的应用/ 750
节 白蛋白的临床应用/ 750
第二节 免疫球蛋白类制品的临床应用/ 753
第三节 凝血因子制品的临床应用/ 762
第四节 人抗凝血酶Ⅲ制品的临床应用/ 766
第五节 重组蛋白质制品的临床应用/ 767
第四十三章 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的临床应用/ 770
节 人体免疫系统概述和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的特性/ 770
第二节 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质量保障/ 772
第三节 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治疗作用机制/ 772
第四节 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副作用/ 773
第五节 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的临床应用/ 774
第四十四章 血细胞生长因子的应用/ 786
节 血细胞发育概述/ 786
第二节 血细胞生长因子相关生物医药科技发展/ 790
第三节 重组血细胞生长因子相关药物的临床应用/ 800
第四十五章 血液代用品概述/ 815
节 对血液代用品的需求/ 815
第二节 血液代用品研发简史及种类/ 816
第三节 临床试用研究/ 819
第四节 研究热点与进展/ 820
第五节 展望/ 821
第四十六章 血细胞代用品/ 825
节 血红蛋白类红细胞代用品性质、
特点和临床潜在用途/ 825
第二节 化学修饰型血红蛋白类红细胞代用品/ 832
第三节 交联型血红蛋白类红细胞代用品/ 838
第四节 细胞(包囊)型红细胞代用品 / 843
第五节 基因重组型血红蛋白类红细胞代用品/ 848
第六节 血小板代用品/ 851
第四十七章 血浆代用品/ 868
节 晶体液/ 868
第二节 胶体液/ 870
第三节 血浆代用品的临床选择/ 881
第四十八章 生物医用材料在输血医学领域的应用/ 886
节 生物医用材料概述/ 886
第二节 血液成分采集、贮存及输注器具 / 889
第三节 白细胞滤器/ 898
第四节 生物医用材料在输血相关检测中的应用/ 901
第七篇 内科与儿科输血
第四十九章 红细胞疾病与输血/ 909
节 红细胞疾病分类及输血原则/ 909
第二节 红细胞生成减少性疾病与输血/ 910
第三节 红细胞破坏增加性疾病与输血/ 915
第五十章 血小板疾病与输血/ 928
节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928
第二节 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症/ 930
第三节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932
第四节 肿瘤化疗所致血小板减少症/ 934
第五节 先天性血小板减少症/ 935
第六节 血小板输注无效及对策/ 936
第五十一章 白细胞疾病与输血/ 941
节 白细胞疾病的分类和输血原则/ 941
第二节 白血病与输血/ 943
第三节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骨髓增殖性肿瘤与输血/ 946
第四节 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与输血 / 951
第五十二章 凝血障碍性疾病与输血/ 956
节 血液凝血与纤溶功能检测/ 956
第二节 血友病/ 960
第三节 血管性血友病/ 963
第四节 纤维蛋白原缺乏症和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 964
第五节 其他遗传性凝血因子缺陷/ 964
第五十三章 造血干细胞移植与输血/ 968
节 血型抗原与造血干细胞移植/ 968
第二节 造血干细胞移植中输血的特殊性和复杂性/ 969
第三节 造血干细胞移植的红细胞输注/ 970
第四节 造血干细胞移植的血小板输注/ 973
第五节 造血干细胞移植输血相关的特殊问题/ 974
第五十四章 消化道大出血与输血/ 979
节 消化道大出血/ 979
第二节 消化道出血输血治疗/ 981
第三节 其他治疗/ 984
第五十五章 胎儿宫内输血/ 989
节 胎儿贫血的产前诊断/ 989
第二节 胎儿宫内输血/ 989
第五十六章 新生儿输血/ 993
节 新生儿输血概述/ 993
第二节 新生儿溶血病/ 995
第三节 新生儿溶血病输血治疗/ 998
第四节 新生儿溶血病换血治疗/ 998
第五节 新生儿失血性贫血的输血 / 1000
第六节 早产儿贫血及输血治疗 / 1001
第七节 新生儿出血性疾病的输血 / 1003
第五十七章 儿科输血 / 1008
节 儿科输血基本原则 / 1008
第二节 儿童贫血性疾病输血策略 / 1009
第三节 儿科出血性疾病输血策略 / 1012
第四节 白血病和恶性肿瘤性疾病的输血 / 1015
第五节 儿科输血不良反应及防治 / 1016
第八篇 外科与妇产科输血
第五十八章 围手术期合理输血与患者血液管理 / 1021
节 围手术期患者血液管理的全球视野 / 1021
第二节 围手术期患者血液管理在国内的实践与发展 / 1026
第三节 围手术期患者血液管理的主要内容 / 1028
第五十九章 老年患者围手术期输血 / 1034
节 老年患者病理生理变化 / 1034
第二节 老年患者围手术期血液管理 / 1036
第三节 输血对老年患者预后的影响 / 1039
第六十章 肿瘤患者围手术期输血 / 1044
节 肿瘤患者的病理生理与输血策略 / 1044
第二节 肿瘤患者的术前评估与手术备血 / 1046
第三节 肿瘤患者围手术期血液管理 / 1048
第四节 围手术期输血与肿瘤患者的远期
预后 / 1052
第五节 肿瘤患者的输血不良反应 / 1057
第六十一章 心血管手术围手术期输血 / 1059
节 心血管手术患者输血的原因 / 1059
第二节 心血管手术患者血液管理方案 / 1062
第三节 不同心血管手术输血特点 / 1068
第六十二章 骨科围手术期输血 / 1072
节 术前输血管理 / 1072
第二节 术中输血管理 / 1073
第三节 术后输血管理 / 1077
第六十三章 实体器官移植与输血 / 1081
节 实体器官移植的免疫血液学问题 / 1081
第二节 实体器官移植患者输血 / 1083
第三节 实体器官移植患者输血的安全策略 / 1090
第六十四章 严重创伤与大量输血 / 1093
节 严重创伤对血液循环与凝血的影响 / 1093
第二节 严重创伤出血的处理策略 / 1095
第三节 大量输血和紧急输血 / 1097
第六十五章 烧伤输血 / 1102
节 烧伤相关贫血及输血现状 / 1102
第二节 烧伤患者血液及血液制品输注 / 1104
第三节 减少烧伤患者输血的策略 / 1107
第六十六章 战伤输血 / 1111
节 战伤概述 / 1111
第二节 战伤救治中的输血策略和技术 / 1113
第六十七章 危重患者输血 / 1118
节 危重患者用血现状 / 1118
第二节 危重患者输血指征及研究现状 / 1118
第三节 危重患者成分血输注 / 1123
第六十八章 高原地区患者围手术期输血 / 1125
节 高原地区人群血液系统的改变 / 1125
第二节 高原对人体生理的主要影响 / 1126
第三节 高原输血相关病理生理 / 1128
第四节 高原围手术期输血及治疗 / 1131
第六十九章 妇产科输血 / 1135
节 妇科患者血液管理 / 1135
第二节 产科输血 / 1136
第九篇 血液疗法
第七十章 输血治疗的新领域 / 1149
节 输血治疗方式的发展 / 1149
第二节 血液成分新疗法 / 1150
第三节 输血治疗的展望 / 1154
第七十一章 血细胞去除治疗 / 1160
节 血细胞去除治疗概述 / 1160
第二节 血细胞去除治疗技术 / 1161
第三节 血细胞去除治疗术前管理 / 1162
第四节 血细胞去除治疗术中管理 / 1165
第五节 血细胞去除治疗的临床应用 / 1167
第六节 不良反应及处理措施 / 1170
第七十二章 血液成分置换 / 1173
节 治疗性单采指南 / 1173
第二节 血液成分置换的技术与方法 / 1178
第三节 患者的准备与管理 / 1181
第四节 治疗性血浆置换的临床应用 / 1185
第五节 红细胞置换的临床应用 / 1189
第六节 全血置换的临床应用 / 1192
第七节 不良反应和并发症 / 1194
第七十三章 血液净化技术 / 1198
节 血液净化技术的发展演变 / 1198
第二节 血液净化基本原理 / 1200
第三节 血液透析用水处理和透析液 / 1202
第四节 血液净化的血管通路 / 1207
第五节 血液净化抗凝技术 / 1209
第六节 血液透析技术 / 1212
第七节 血液滤过技术 / 1215
第八节 连续性血液净化技术 / 1217
第九节 血液吸附技术 / 1222
第七十四章 免疫细胞治疗 / 1232
节 树突状细胞治疗 / 1232
第二节 T 淋巴细胞治疗 / 1241
第三节 自然杀伤细胞治疗 / 1259
第七十五章 干细胞技术及其应用 / 1268
节 胚胎干细胞和诱导多能干细胞 / 1268
第二节 间充质干细胞 / 1273
第三节 造血干细胞 / 1280
第七十六章 富血小板血浆治疗 / 1292
节 概述 / 1292
第二节 富血小板血浆发挥治疗作用物质基础 / 1293
第三节 富血小板血浆及其主要衍生产品的制备技术 / 1298
第四节 富血小板血浆的临床应用 / 1301
第五节 富血小板血浆在细胞培养中的应用研究 / 1311
第六节 富血小板血浆在组织工程中的应用研究 / 1313
第七节 富血小板血浆在临床治疗中的质量控制 / 1314
第十篇 输血风险及其管控
第七十七章 输血风险的认知和防治展望 / 1323
节 输血风险认知过程的演变历程 / 1324
第二节 输血传播感染风险概述 / 1329
第三节 对输血相关非感染风险的认知 / 1333
第四节 输血风险防治的展望 / 1336
第七十八章 输血传播相关病原体及感染
机制 / 1340
节 输血传播乙型肝炎病毒 / 1340
第二节 输血传播丙型肝炎病毒 / 1346
第三节 输血传播艾滋病病毒 / 1348
第四节 输血传播人类嗜T 淋巴细胞病毒感染 / 1349
第五节 输血传播严重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毒 / 1351
第六节 输血传播梅毒螺旋体 / 1353
第七节 输血(蚊媒)传播病原体 / 1354
第八节 病原体输血残余风险 / 1356
第七十九章 输血传播性感染疾病与防治 / 1359
节 输血传播艾滋病感染 / 1359
第二节 输血传播病毒性肝炎 / 1362
第三节 输血传播梅毒感染 / 1367
第四节 输血传播人类嗜T 淋巴细胞病毒感染 / 1368
第五节 输血传播其他疾病 / 1370
第六节 输血传播性感染疾病的预防和控制 / 1372
第八十章 非感染性输血反应 / 1381
节 概述 / 1381
第二节 以呼吸困难为主要临床表现的输血反应 / 1381
第三节 非溶血性发热反应 / 1383
第四节 输血相关过敏反应 / 1384
第五节 输血相关低血压反应 / 1385
第六节 急性溶血性输血反应 / 1385
第七节 迟发性溶血性输血反应及迟发性血清学反应 / 1387
第八节 输血相关性移植物抗宿主病 / 1388
第九节 输血后紫癜 / 1388
第八十一章 输血相关不良事件的风险与防范 / 1391
节 国外输血不良事件风险管控现状 / 1391
第二节 国内输血不良事件风险管控现状 / 1393
第三节 输血不良事件分类 / 1396
第四节 输血相关不良事件分级 / 1398
第五节 输血不良事件常见原因 / 1399
第六节 输血不良事件处理流程 / 1402
附录/ 1408
索引/ 1416
|
內容試閱:
|
2017 年本书第1 版出版之际,正值以个体化治疗为特征的精准医学方兴未艾之时。虽然已经有100 多年历史的血型匹配输血被认为是精准医学个体化治疗的首例,但是随着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免疫组学以及高通量筛选等技术的引入,近几年来输血医学领域产生了一些历史性的创新和进展,逐渐形成精准输血医学的新概念。与此同时,输血医学领域的研究论文数量大幅度地增长,通过PubMed 关键词检索2017—2020 年发表的论文数量,“输血”增加了近3 万篇,“血型”增加13 万篇,“细胞治疗”增加24 万篇,“血浆治疗”增加近5 万篇。而以互联网资讯网站为基础的大规模生物数据库的相继涌现,有关输血医学的资讯也日新月异。为了进一步落实中华系列医学专著代表高水平的定位要求,充分体现“高、精、深、全、新、特”等6 个特点,《中华输血学》的修订已刻不容缓。
现今的输血医学在医学领域已被列为亚学科,是医学与社会发展的共同产物。科学合理、安全高效、个性化的输血,包括全血、成分血、血浆蛋白、细胞生长因子等的输注,已成为临床治疗和挽救生命不可替代的手段,同时也体现了医学发展和社会进步所带来的更深层次的人文关怀。《中华输血学》第2 版的编撰坚持“以患者为中心,以发展为”的理念,既瞄准国际输血医学发展的主流和大趋势,又立足国内输血医学发展实际需求,对第1 版内容做了较大范围补充与完善,将第1 版的四篇62 章扩展为十篇81 章。
虽然作者希望本书能够涵盖输血医学领域的全部话题,但是在互联网时代这几乎是不可能或难以实现的任务。随着临床输血经验的积累及相关基础科学研究的深入,输血这把“双刃剑”充分展现了其两面性,它既可治病救人,又伴随一定甚至致命风险,如何趋利避害是输血医学面临的长期研究内容的引领性理念。
参加第2 版撰写的编委有140 多位,近80%是我国输血医学界的正高级专家,81 章负责作者中,95%是本专业的正高级学者。王正国、张明瑞两位院士作为本书总顾问,又为第2 版作序,4 位顾问均为我国输血界贡献卓著的前辈。我们还邀请了多位评审专家与特邀编辑,充分体现了参与者的权威性、代表性和覆盖性,他们对指导和撰写本书文稿做出了巨大奉献,谨此表示衷心感谢。我们要特别感谢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输血研究所、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对本书的大力支持,也感谢编撰本书的学术秘书们和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输血科的同道们。另外本书继续得到张一峰医师和杨晓峰医师的“助学基金”的资助和诸多输血界友人的支持,在此一并表示衷心的感谢。
由于输血医学发展迅速,融入的相关学科与日俱增,在第2 版编撰中只能画龙点睛、以点带面,难免会出现论述不全等问题。敬请读者们多赐建议,以便在第3 版中再行修改与补充。
杨成民 刘 进 赵桐茂
2020 年12 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