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宽容是件奢侈品(人生360度·一分钟经典故事)
》
售價:NT$
203.0
《
甲骨拼合六集
》
售價:NT$
1520.0
《
视觉美食家:商业摄影实战与创意解析
》
售價:NT$
602.0
《
中国经济发展的新阶段:机会与选择
》
售價:NT$
454.0
《
DK月季玫瑰百科
》
售價:NT$
959.0
《
为你想要的生活
》
售價:NT$
301.0
《
关键改变:如何实现自我蜕变
》
售價:NT$
352.0
《
超加工人群:为什么有些食物让人一吃就停不下来
》
售價:NT$
454.0
|
內容簡介: |
本书是依据教育部《高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制造大类)》的要求, 根据“焊接质量检验” 课程教学的要求, 配合学习情境式教学的需要, 在总结高职教育教学经验基础上编写的高职类特色教材。本书内容采用学习情境引领、任务驱动的形式进行编写。以典型焊接结构———空气储罐为载体, 共设三个学习情境, 分别为焊缝表面缺陷检测、压力容器焊缝内部缺陷检测、压力容器的泄漏、耐压和破坏性检测,主要介绍了焊缝的外观检测与渗透检测、焊缝的磁粉检测、焊缝的射线检测、焊缝的超声检测、空气储罐结构的泄漏、耐压和破坏性检测等内容。针对以上几种焊接检验方法设计了对应的情景任务、资讯查询、知识链接、任务实训和任务评价栏目, 对现行使用的焊接检验标准进行了讲解。本书可作为高职高专院校智能焊接技术专业的教材, 也可作为与焊接专业相关的成人教育和继续教育教材, 同时可供相关专业的师生和工程技术人员参考。为便于学习, 本书在每个教学情境后配有二维码链接, 读者通过手机微信扫描二维码即可浏览、学习。本书配有电子课件, 凡选用本书作为授课教材的教师可登录机械工业出版社教育服务网***)+,-./0)+1,, 注册后免费下载。
|
目錄:
|
目录编写说明前言二维码索引学习情境1焊接表面缺陷检测1任务1空气储罐筒体焊缝的外观检测与渗透检测4知识点2渗透检测11任务2空气储罐筒体焊缝的磁粉检测知识点1磁粉检测37知识点2磁粉检测工艺59学习情境2压力容器焊缝内部缺陷检测69任务1空气储罐筒体焊缝的射线检测70知识点1射 线检测原理72知识点2射 线检测设备知识点3射线检测工艺76知识点4射线检测质量评定81任务2空气储罐筒体焊缝的超声检测95知识点2平板对接焊缝 超声检测101知识点3管座角焊缝和T形焊缝超声检测112知识点4超声检测工艺十114学习情境3压力容器的泄漏、耐压和破坏性检测124任务1空气储罐结构的泄漏检测与耐压检测125127知识点2耐压检测134任务2空气储罐结构的破坏性检测150知识点1破坏性检测152知识点2拉伸检测153知识点3弯曲检测 156159170
|
內容試閱:
|
本书基于学习情境式的教学模式, 与机械工业哈尔滨焊接培训中心、哈尔滨焊接研究所、哈尔滨压力容器厂等多家单位合作, 结合企业的生产实际与高职教育教学特点,力求体现高等职业教育特色。本书采用学习情境、任务驱动的模式, 以典型焊接结构件作为检测载体, 同时融入了现行的国家及行业标准、3、7———国际焊接技师标准, 组织教材内容。本书以空气储罐为载体, 按照焊接检验的一般流程设计学习情境及工作任务, 将焊接检验过程按照工作流程进行分解, 根据典型工作任务, 设置任务实施要求和学习内容, 使学生系统地掌握焊接检验的特点及重点, 熟悉焊接检验的基本过程, 提高焊接检验的操作水平。本书编写团队学术水平较高, 组织构成合理, 既有专职的专业教师, 又有经验丰富的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其中数人具有国际焊接工程师资质, 教学经验丰富, ! 人为行业企业专家, 熟悉企业生产及组织管理。本书配合课程考核贯穿于所有的工作任务, 学生完成工作任务的情况都计入考核范围。评价采用多元评价的方式, 同时配合教师评价、企业专家评价、学生互评和过程评价。本书包括三个学习情境, 即焊缝表面缺陷检测、压力容器焊缝内部缺陷检测、压力容器的泄漏、耐压和破坏性检测。所包含的焊接检验方法包括: 焊缝的外观检测与渗透检测、焊缝的磁粉检测、焊缝的射线检测、焊缝的超声检测、焊接结构的耐压检测、焊接结构的泄漏检测等。教学实施建议: 教学参考学时!”考”% 学时, 建议采用“教、学、做一体化” 的教学模式; 教学方法建议采用引导文法、头脑风暴法、小组讨论法等行动导向教学法。本书由耿艳旭担任主编, 吕磊、汪明锐担任副主编, 郝亮、宁亮亮也参加了编写工作。具体分工如下: 学习情境: 由耿艳旭编写, 学习情境! 由吕磊、汪明锐编写, 学习情境数由郝亮、宁亮亮编写。全书由耿艳旭负责统稿, 由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智能焊接技术专业教材编审委员会审定。本书在编写过程中, 与有关企业进行合作, 得到了企业专家和专业技术人员的大力支持, 吸收和采纳了许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由于编者水平有限, 书中难免存在疏漏和不当之处, 恳请读者批评指正。编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