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火枪与账簿:早期经济全球化时代的中国与东亚世界
》
售價:NT$
352.0
《
《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国有企业条款研究
》
售價:NT$
449.0
《
银行业架构网络BIAN(全球数字化时代金融服务业框架)(数字化转型与创新管理丛书)
》
售價:NT$
449.0
《
金托邦:江湖中的沉重正义
》
售價:NT$
275.0
《
易经今解:释疑·解惑·见微
》
售價:NT$
403.0
《
东欧史(全二册)-“中间地带”的困境
》
售價:NT$
1010.0
《
虚拟资本:金融怎样挪用我们的未来
》
售價:NT$
352.0
《
刻意练习不生气
》
售價:NT$
179.0
|
內容簡介: |
本书构建了以六大要素、三个维度和六大推论等组成的学术“全评价”体系。在评价主体、评价客体、评价目的、评价方法、评价标准及指标、评价制度六大要素中,评价目的是龙头,制约其他五大要素。任何一种评价,都可以分成形式评价、内容评价、效用评价三个维度。评价目的制约论、同行专家主导论、评价制度保障论等六大推论,对于评价实践具有很强的解释性、指导性和预测性。本书为新的评价体系建立奠定了学理基础,高度契合中央有关反“四唯”“五唯”“SCI至上”的精神。
|
關於作者: |
叶继元,男,教授,安徽太平人,1955年12月出生于南京。博士生导师,全国高校图书情报工作委员会期刊会副主任兼秘书长,省图书馆学会编辑出版委员会副主任,省高校图书情报委员会期刊会主任,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兼职教授等。
|
目錄:
|
前言/I
致谢/001
1 学术“全评价”体系概述/001
1.1 学术“全评价”体系的界定/003
1.2 学术“全评价”体系形成的背景/006
1.3 学术“全评价”体系构建的目的与意义/036
2 学术“全评价”体系的理论依据与实践基础/043
2.1 价值论、认识论、实践论/047
2.2 系统论、信息论、知识论/049
2.3 文献/历史研究法、概念分析法、比较研究法、案例分析法、专家访谈法、抽象思维法/052
2.4 文献计量法、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综合集成法/057
2.5 国内学术评价历史与现状(含港台)/062
2.6 国外学术评价历史与现状/072
2.7 学术评价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084
2.8 学术“全评价”体系产生的主客观条件/096
3 学术“全评价”体系的构建/105
3.1 学术“全评价”体系构建原则/107
3.2 学术“全评价”体系的六大要素/109
3.3 学术“全评价”体系的三个维度/118
3.4 学术“全评价”体系中各要素的逻辑关系/122
3.5 学术“全评价”体系的特点/128
4 学术“全评价”体系中的几大推论/131
4.1 评价目的制约论/133
4.2 同行专家主导论与元评价论/144
4.3 评价客体分类论/158
4.4 文献计量法辅助验证论/188
4.5 评价标准及指标核心论和适当论/189
4.6 评价制度保障论/238
5 学术“全评价”体系的验证/263
5.1 学术“全评价”体系的适用范畴/265
5.2 学术“全评价”体系案例应用及其解释性/273
5.3 学术“全评价”体系对当下评价问题的修正/284
5.4 学术“全评价”体系的预测性/291
6 学术“全评价”体系的应用与案例分析/301
6.1 文献计量法的宏观评价/303
6.2 基于文献计量法与同行专家法的综合评价/328
6.3 同行专家法为主、文献计量法为辅的评价/368
7 学术“全评价”体系的反响、推广应用与发展/383
7.1 学术“全评价”体系的精义要点/385
7.2 学术“全评价”体系的反响/387
7.3 学术“全评价”体系的推广应用/389
7.4 学术“全评价”体系的未来走向/406
参考文献/409
索引/437
|
內容試閱:
|
前言
本书的构想初可以追溯到1998年,正式启动于2004年,正式写作则是2011年。从2011年写作到2021年本书出版,过去了整整10年。
早在1998年我就承担了南京大学校级研究项目“人文社会科学评价与学术规范研究”,并利用1999年10月至2000年10月在美国大学访学之际,我收集了一些国外相关资料。2001年通过招标竞争我承担了教育部人文社科专项课题“人文社会科学学术规范与评价系统研究”,2003年作为第二主持人主持教育部重大项目“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研制与社会科学评价研究”,2004年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建立和完善哲学社会科学评价体系研究”。2010年底提交结项报告,名为《理论与应用:哲学社会科学评价体系研究》,两大册,约80万字。2010年我发表《人文社会科学评价体系探讨》一文,作为该项目点题之作,正式提出了学术“全评价”体系。当时我计划对80万字的结项报告进行删减和修改,形成30万字左右的专著,以《学术“全评价”体系论》之名,继续在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因为该社在2008年已为我出版过项目阶段性成果《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布局研究》一书。
在这10年中,我主要进行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围绕学术“全评价”体系(以下简称“全评价”)这个主题,优化章节结构,删减结项研究报告中某些与主题关联性不强的内容。这工作颇费精力,需要反复斟酌。不少有价值的内容,终不得不忍痛割爱。但2010年之前的一些数据、案例等,因是2010年提出学术“全评价”体系的根据,故被保留下来。还有在第4章“全评价”体系几大推论中,保留了比较多的有关评价标准及指标的内容,而较少保留文献计量法辅助验证论的一些文字。二是对学术“全评价”体系进行进一步的验证和应用。例如,对法学、图书情报学期刊质量评价,学术图书的评价和学术图书引文数据库示范库的研制,对生物医药学术网站的评价,等等。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