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孤独传:一种现代情感的历史
》
售價:NT$
390.0
《
家、金钱和孩子
》
售價:NT$
295.0
《
形而上学与测量
》
售價:NT$
340.0
《
世界航母、舰载机图鉴 【日】坂本明
》
售價:NT$
340.0
《
量价关系——透视股票涨跌脉络
》
售價:NT$
340.0
《
创伤与记忆:身体体验疗法如何重塑创伤记忆 [美]彼得·莱文
》
售價:NT$
295.0
《
复原力
》
售價:NT$
345.0
《
近代中国思维方式的演变(王中江著作系列)
》
售價:NT$
950.0
|
編輯推薦: |
1. 现实生活中,我们无时无刻不与焦虑相伴,只有了解焦虑,才能去控制它。本书旨在帮助读者系统地了解焦虑及焦虑产生的原因与应对方式,能够有效帮助人们轻松缓解焦虑和应对压力。
2. 12把钥匙打开焦虑者的深宅大门,判断自己是否为“焦虑者”,8个参数标准助您轻松辨别自己是“有点儿”焦虑还是“极度”焦虑,从而对症下药。
3. 该书的作者为法国知名精神分析师,不仅有着扎实的专业素养,还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讲解问题全面、系统,表述生动、清晰,文本具有较强的可读性。
4. 樊登老师力荐,本书的讲书音频即将上线樊登读书app。
|
內容簡介: |
他们拥有比一般人更强烈的好奇心,始终处于过度觉醒的状态,对周围发生的一切“倍感兴趣”;
他们会不断向自己提出各种各样的疑问,面对恰当的答案也无法平静下来,由此产生的疑惑犹如酷刑般的折磨;
他们总是难以完成已经开始的事情,会反反复复陷入同一个问题的怪圈,负面的想法一触即发。
焦虑的存在并不会让他们完全成为情绪的附属,反而会带给他们源源不断的能量。希望通过这本书,每个人都能够认识到自己或是某个身边之人的焦虑,能够了解到焦虑人格的成因和应对的方式,从而轻松缓解焦虑和应对压力。 焦虑是可以被我们驯服的盟友而不是死敌。
|
關於作者: |
阿兰·布拉克尼耶 (Alain Braconnier)
精神分析医师,巴黎菲利普—伯麦尔研究中心负责人,已撰写并出版《情绪的性别》和《青少年指南》。
|
目錄:
|
第一部分 你真的焦虑吗?
第一章 定义的问题 3
第二章 我们中的焦虑者 15
第三章 自我评估 43
第二部分 焦虑性格:一间肖像画廊
第四章 有点焦虑的人和极度焦虑的人 57
第五章 创造型、自省型,还是好胜型? 73
第六章 外倾型焦虑者? 95
第七章 内倾型焦虑者? 117
第八章 无法归类型 151
第九章 奇想病夫? 167
第十章 焦虑的孩子 187
第十一章 你自己的拼图和你的命运 211
第三部分 焦虑的好处?
第十二章 焦虑有什么作用? 219
第十三章 当优点变成了缺点 227
第四部分 追根溯源
第十四章 焦虑性格在何时出现,是怎样出现的? 249
第十五章 如何理解我们的人格差异? 319
第五部分 活得更好,活得适意
第十六章 首先要对自己提出正确的问题 353
第十七章 如何自助 359
第十八章 身边之人如何帮助焦虑者 371
第十九章 如何让专业人士帮助自己 387
结论 417
附录 421
|
內容試閱:
|
30岁的西尔维跟我描述了她的丈夫。她毫不犹豫地对我说出了自己对丈夫的诊断:“他是个非常焦虑的人……时时刻刻都处于戒备状态。他会问我番茄是不是煮得太久了,就跟要告诉我家里着火了似的。任何事情在他眼里都是红色警报的级别,他的神经,还有我的神经,都得随时绷得紧紧的。他一直都是这个样子。无论是好事还是坏事,他的精神状态就像一只沸腾不止的坩埚。任何事情都会引起他的注意,也会让他烦心不已。他是个非常敏感的人。他尤其需要听到别人说爱他。”
看得不错,西尔维,你的分析精准到位:焦虑者,“货真价实的”焦虑者,从很小的时候就对自己的性格有所察觉,并且深受其苦。他们在幼年时就装上了我所说的“不确定将来时的齿轮”。焦虑者被这种对未来不确定的感觉所侵蚀,在这种感觉的背后,藏着对安全感满腹焦虑的寻找,也就是对爱的渴求。但在显而易见的表象之下,这只齿轮正在转动。它转啊,转啊,违背焦虑者自身的意愿而转个不停:“我还会遭遇什么事情?”这是焦虑者挂在嘴边的金句。“不确定将来时”是他们在生活变位中喜欢使用的时态,抑郁者则相反,他们喜欢使用的生活变位是“重组过去时”(“要是我当时……就好了”)。
焦虑体现了一种与陌生感的特殊关系。这种陌生感不是我们在街上偶遇陌生人的那种感觉——因为爱情是世上缓解焦虑有效的灵药,而是安德烈·布勒东(André Breton)所说的“黑暗牢不可破的内核”;一种似乎无法确知的陌生感,因此,为了平复焦虑,这种陌生感就需要被尽快地转化为看得见的对象,甚至是可以掌控的对象。
但是,在人类的开初,焦虑是一种正常的情绪,它让我们的种族在数千年的岁月中,通过战斗或逃跑的方式,躲过了猛兽的追击而得以存活下来。从另一个积极的方面来看,焦虑还是一种妙不可言的能量源泉,它就像是促使人做出反应和采取行动的酵素。我们常常可以在极度焦虑的人身上看到一种难以得到满足的好奇心,包括对他们自身的好奇。世界上有很多大名鼎鼎的焦虑者,我们在后文中会提到:米开朗琪罗、维瓦尔第、歌德,离我们较近的有弗朗茨·卡夫卡、安德烈·马尔罗(André Malraux)、玛利亚·卡拉斯(Maria Callas),还有跟我们同时代的伍迪·艾伦(Woody Allen)、伊夫·圣罗兰(Yves Saint Laurent),等等。
但我们在什么时候可以将自己定义为“焦虑者”呢? 12把钥匙可以打开焦虑者的深宅大门,另有8个参照标准可以帮助你确定自己是“有点儿”焦虑还是“极度”焦虑。但对焦虑者的划分不总是那么清晰准确。实际上,所有的焦虑者都生活在一种持续的悬心状态中,就像观看恐怖电影,只不过对于极度焦虑的人而言,电影院的大屏幕上永远不会出现“剧终”的字样。
实际上,焦虑性格有着一副百变的面孔。有外倾型焦虑者、亢奋型焦虑者和冲动型焦虑者,还有内倾型焦虑者、羞怯型焦虑者和易感型焦虑者,以及奉献型焦虑者、悲观型焦虑者和嫉妒型焦虑者,后还有疑病型焦虑者和恐病型焦虑者。在社交生活中,焦虑者可能表现得争强好胜或善于自省,又或者具有创造力。
本书旨在帮助每个人认识自己和了解自己,如有必要,还可以改变自己。因为焦虑就像一枚迟迟不爆的小炸弹,它形成于童年时期甚至更早,可能对生活造成永久性的干扰。今天,多亏神经科学的进步,尤其是在人类性格心理发展的认知上取得的显著进展,让我们可以更加确切地了解焦虑性格的成因:性情的角色、早年情感依赖的角色、自我防御机制的角色。从今以后,我们就有可能找出风险因素并及早介入,避免焦虑性格落地生根。
然而,令人脆弱的焦虑既无法勾勒出生活的全貌——因为生活是由人类的种种遭遇和可能经历的体验构成的,也无法决定每个主体看待世界的方式或是赋予这个世界的意义,无论是可见的还是不可见的,因为这主要取决于主体的个人经历、本源文化和信仰等因素。
说来说去,焦虑究竟在什么时候才可以被定义为“病理性焦虑性格”呢?通常是当主体在生活的方方面面都表现出一种持续的焦虑时。但是,我不会随便给人贴上“病理”的标签。本书的初衷不是讨论焦虑“病”、恐惧症、恐慌发作和其他众所周知的焦虑症。
我所感兴趣的是焦虑性格,它并非疾病,但会给人带来痛苦。要知道,这种痛苦毫无用处,而且我们可以对性格有所作为。焦虑,但是可以活得好,活得更好?你大概会这样问我……为什么不可以呢?个体的命运并不是在摇篮里就注定了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