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铝合金先进成型技术
》
售價:NT$
1214.0
《
英雄之旅:把人生活成一个好故事
》
售價:NT$
398.0
《
分析性一体的涌现:进入精神分析的核心
》
售價:NT$
556.0
《
火枪与账簿:早期经济全球化时代的中国与东亚世界
》
售價:NT$
352.0
《
《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国有企业条款研究
》
售價:NT$
449.0
《
银行业架构网络BIAN(全球数字化时代金融服务业框架)(数字化转型与创新管理丛书)
》
售價:NT$
449.0
《
金托邦:江湖中的沉重正义
》
售價:NT$
275.0
《
易经今解:释疑·解惑·见微
》
售價:NT$
403.0
|
編輯推薦: |
紧贴职教改革需求
注重实践能力培养
加强学科横向联系
强调科学性实用性
|
內容簡介: |
《电工基础实用教程(第二版)》主要介绍了电工基础知识及相关应用,共分为8章,内容包括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定律、电阻电路分析、正弦交流电路、三相交流电路、动态电路、互感电路、磁场与磁路、非正弦交流电路。每章都提出了明确的任务,配备了同步训练内容及章后习题,为课堂教学和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方便。针对各章内容,在章后都安排了与所学内容紧密相关的实训课题,旨在强化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应用。 《电工基础实用教程(第二版)》是根据我国高职高专的教学实际,按照高职高专的教学要求编写的。在编写过程中注重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强调实践能力的培养,同时注重知识的可读性,为学生的自学和提升留下了一定的空间。 《电工基础实用教程(第二版)》可作为高职高专院校电气自动化、电子信息技术、供电技术等电类专业及相关专业的教材,也可供有关技术人员参考。
|
目錄:
|
第 1 章 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定律 1
1.1 电路与电路模型 1
1.1.1 电路的概念 2
1.1.2 电路模型 3
1.1.3 电路的工作状态 3
1.1.4 电路常用术语 4
1.2 电路的基本物理量 5
1.2.1 电流 7
1.2.2 电压 8
1.2.3 电功与电功率 10
1.3 电阻元件与独立源 12
1.3.1 电阻与电导 13
1.3.2 欧姆定律 15
1.3.3 电压源 17
1.3.4 电流源 18
1.4 基尔霍夫定律 20
1.4.1 基尔霍夫电流定律 21
1.4.2 基尔霍夫电压定律 23
1.5 电容元件与电感元件 26
1.5.1 电容元件 26
1.5.2 电感元件 29
1.6 受控源 32
1.6.1 受控源的概念 32
1.6.2 受控源的类型 33
1.6.3 受控源的伏安关系 34
实验1 电阻的测量及仪表的使用 36
实验2 电流、电压的测量及基尔霍夫定律的应用 40
习题 42
第2章 电阻电路分析 46
2.1 电阻的连接及等效 46
2.1.1 电阻的串联及分压 47
2.1.2 电阻的并联及分流 47
2.1.3 星形电阻网络与三角形电阻网络的等效互换 49
2.2 含源二端网络的等效 52
2.2.1 二端网络 53
2.2.2 二端网络的等效化简 53
2.2.3 戴维南定理 56
2.2.4 诺顿定理 58
2.3 支路电流法 59
2.4 网孔电流法 62
2.4.1 网孔电流法的标准方程 62
2.4.2 无伴电流源及超网孔的概念 65
2.5 节点电压法 66
2.5.1 节点电压方程式的一般形式 67
2.5.2 弥尔曼定理 70
2.6 叠加原理与齐次定理 73
2.6.1 叠加原理 74
2.6.2 齐次定理 76
实验3 电压源与电流源的等效变换 78
实验4 戴维南定理及负载获得功率的条件验证 81
习题 84
第3章 正弦交流电路 89
3.1 正弦交流电路的基本概念 89
3.1.1 正弦交流电的周期与频率 90
3.1.2 正弦量的三要素 90
3.1.3 相位差计算 92
3.1.4 正弦量的有效值和平均值 94
3.2 正弦量的相量表示法 97
3.2.1 相量的概念 97
3.2.2 用相量表示正弦量 98
3.2.3 相量图 98
3.3 单一元件电路 100
3.3.1 电阻元件电路 101
3.3.2 电感元件电路 103
3.3.3 电容元件电路 106
3.4 RLC串联电路 109
3.4.1 RLC串联电路中电压与电流的关系 110
3.4.2 RLC串联电路的性质 111
3.4.3 RLC串联电路的功率 111
3.4.4 三个三角形 112
3.5 并联电路的计算 114
3.5.1 并联电路的复阻抗计算法 114
3.5.2 并联电路的复导纳计算法 116
3.6 串联谐振电路 117
3.6.1 串联谐振的定义和条件 118
3.6.2 串联谐振的特点 119
3.6.3 谐振电路的选择性 120
3.7 并联谐振电路 123
3.7.1 并联谐振的条件 124
3.7.2 并联谐振的特点 125
3.7.3 并联谐振的频率特性 126
3.8 功率因数的提高 128
3.8.1 提高电路功率因数的意义 128
3.8.2 并联电容提高线路的功率因数 129
实验5 交流电路R、L、C元件阻抗频率特性的测定 131
实验6 谐振电路的研究 134
实验7 荧光灯安装及功率因数提高 138
习题 141
第 4 章 三相交流电路 144
4.1 三相电源 144
4.1.1 三相电源的构成 145
4.1.2 三相电源的连接 146
4.2 三相负载 149
4.2.1 三相负载的星形连接 150
4.2.2 三相负载的三角形连接 152
4.3 对称三相电路的分析与计算 154
4.3.1 0 ? 0连接与 ? 连接的电路 154
4.3.2 △? 、 ?△、△?△连接的电路 155
4.3.3 三相电路的功率计算 156
4.3.4 三相电路功率的测量 157
4.4 不对称三相电路的分析 159
4.4.1 不对称 0 ? 0连接的电路 160
4.4.2 不对称 ?△连接的电路 161
实验8 三相交流电路电压、电流的测量 163
习题 166
第5章 动态电路 169
5.1 换路定律及初始值计算 169
5.1.1 动态电路的过渡过程 170
5.1.2 换路定律 170
5.1.3 初始值的计算 171
5.2 直流激励下一阶电路的零输入响应 173
5.2.1 RC电路的零输入响应 173
5.2.2 RL电路的零输入响应 176
5.3 直流激励下一阶电路的零状态响应 178
5.3.1 RC电路的零状态响应 178
5.3.2 RL电路的零状态响应 180
5.4 求解一阶电路的三要素法 183
5.4.1 三要素法的含义 183
5.4.2 三要素法的应用 184
5.5 阶跃函数和阶跃响应 188
5.5.1 阶跃函数 189
5.5.2 阶跃响应 190
5.6 二阶电路的零输入响应 192
5.6.1 RLC串联电路的零输入响应 192
5.6.2 零输入响应的三种情况分析 194
实验9 RC一阶电路的响应测试 196
习题 199
第6章 互感电路 204
6.1 互感与同名端 204
6.1.1 互感 204
6.1.2 互感电压 206
6.1.3 互感线圈的同名端 206
6.2 互感线圈的串联 210
6.2.1 两线圈顺向串联 211
6.2.2 两线圈反向串联 211
6.3 互感线圈的并联 214
6.3.1 同名端相连 214
6.3.2 异名端相连 215
6.3.3 两线圈一端相连 215
6.4 空心变压器 218
6.4.1 空心变压器的概念与方程 219
6.4.2 空心变压器的计算 220
6.5 理想变压器 223
6.5.1 理想变压器的概念 223
6.5.2 交流铁心线圈上电压与磁通的关系 224
6.5.3 理想变压器的电压变换 225
6.5.4 理想变压器的电流变换 225
6.5.5 理想变压器的阻抗变换 226
实验10 互感电路测量及同名端判断 228
实验11 单相铁心变压器特性的测试 231
习题 234
第7章 磁场与磁路 239
7.1 磁场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定律 239
7.1.1 磁场的基本概念 239
7.1.2 磁场的基本定律 242
7.2 铁磁材料的磁化 248
7.2.1 磁化及磁化曲线 248
7.2.2 铁磁材料的分类 250
7.3 简单磁路的计算 252
7.3.1 磁路计算的基本概念 252
7.3.2 已知磁通Φ求磁化电流 253
7.3.3 已知磁化电流求磁通Φ 254
习题 255
第8章 非正弦交流电路 257
8.1 非正弦周期波的谐波分析 257
8.1.1 谐波 258
8.1.2 非正弦周期函数的谐波分析 258
8.2 波形对称性与所含谐波分量的关系 261
8.2.1 对称性与谐波分量的关系 261
8.2.2 非对称性非正弦周期波的谐波分析 263
8.3 非正弦周期波的平均值与有效值及功率 265
8.3.1 非正弦周期波的直流分量和平均值 265
8.3.2 非正弦周期波的有效值 266
8.3.3 非正弦周期电流电路的功率 267
8.4 非正弦交流电路的分析计算 269
习题 273
附录 A SI单位及其辅助单位 277
附录B 常用数学公式 279
附录C 复数简介 282
附录D 星形-三角形变换计算程序 287
参考文献 288
|
內容試閱:
|
第二版前言
本教程是在版的基础上,结合十年来的实际使用情况,根据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需求和教学模式变化的需要,对版内容进行了增减与优化后编写完成的,其宗旨是紧跟职教改革的特点,满足职教改革的需要,推进技能型人才的培养。
作为高职高专的专业基础课教材,《电工基础实用教程(第二版)》突出了以下几个方面的特色:
(1) 强调了知识的科学性与实用性的结合,提高了理论内容的实际应用部分所占的比例,在各章节中增加了案例,增加了对新知识、新技术和新工艺的引入,为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和将来的上岗就业做了铺垫。
(2) 加强了学科之间的横向联系,强调了学以致用。如对烦琐的计算,编写了计算程序放在附录中,可供学生课后进一步学习和研究,为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创造了条件。
(3) 增强了教材的通用性,淡化了强电与弱电的严格区分和不同专业之间的细小差别,为专业间的互相渗透和培养高职学生综合职业技术能力提供了方便,使教材内容既“必须”又“够用”。部分章节可作为选讲内容或留给学生自学,给不同层次的学生留有一定的自由空间。
(4) 章节后的同步训练和习题是通过多年教学实践的积累而提炼出来的,题目以“应知应会”为目的,紧扣各章节内容,同时紧密结合实际,适合学生理解和巩固所学内容,同时给学生留有思考的空间。
(5) 在教材的编写过程中借鉴了国内外职业教育的经验和理念,参考了国外教材的特点,突出了“以学生为中心”“以实用为目的”的原则,注意了本课程与前后其他课程的衔接关系,深入浅出,可读性强。在附录中还详细列出了常用的数学公式,为教师和学生的使用提供了方便。
(6) 每章都紧扣所学内容配备了相应的实训课题,旨在提升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
(7) 通过案例和实验等内容把思政元素融入教材中,加强了职业素养的培育与大国工匠精神的塑造,注重了绿色环保意识、安全用电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使命感的培养。
《电工基础实用教程(第二版)》共有八章,其中第八章可以根据需要讲授,也可作为选学内容。全书适合的学时数为60~90学时。
本教材由辽宁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刘建军与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刘美伦任主编,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刘美伦编写了章、第二章,辽宁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刘建军编写了第六章、第八章、附录及全部习题解答,辽宁铁道职业技术学院连艳芳编写了第三章和第七章,辽宁铁道职业技术学院胡利民编写了第四章、第五章。
由于编者水平所限,错误疏漏之处在所难免,恳请广大读者和同行批评指正,以便修改和更正。
《电工基础实用教程(第二版)》PPT教学课件和习题答案可通过扫描下方二维码下载。
服务邮箱:476371891@qq.com。
PPT课件 习题答案
编 者
2021年9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