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內容簡介: |
本书主要是围绕着清末清理财政展开,按照度支部的设计,清理财政包括调查财政确数、制定预决算、划分国地税和分析财政沿革利弊等。因此,本书从内容上主要有六个部分,包括:论证清理财政与国地财政分权的必要性、国地财政机构的设置和权力划分、调查财政确数、国地财政预算的制定和实施、国地税的划分和结语。
清末清理财政是中国近代历史上次真正试图从制度上实现国地财政的分权,清理财政从是集权财政制度向分权财政制度转轨的连接点,踏出了新旧制度转轨关键的步。但是因为是新旧制度的转轨,没有成例可循,再加上各种主客观的原因,交织着新旧思想之争,交织着各方利益之争,交织着中西制度的碰撞,多重矛盾层叠累加,导致此次改革虽然进行了可贵的探索,但是分权制度的建立步履维艰,直到清朝覆灭也没有真正实现。
|
關於作者: |
2011年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取得博士学位;2011年至今在重庆交通大学工作。
与本书有关的主要科研成果有:《熊希龄与清理东三省财政》(《求索》2010.5)、《论东三省清理财政局内度支部和督抚的争权》(《兰台世界》2016.12)、《试论清末简派财政监理官》(《理论月刊》2010.7)、《试论奉天谘议局在清理财政中与行政官员的矛盾》(《兰台世界》2013.7)等多篇论文。
|
目錄:
|
导 论
章 清理财政和确立国地财政分权制度的必要性
节 清理财政是制度建设的需要
第二节 清理财政是解决财政困难的需要
第三节 清理财政是整顿财政紊乱的需要
第四节 借鉴西方财政制度
第二章 国地财政机构的设置和权力划分
节 中央财务系统趋于统一
第二节 地方财务系统趋于统一
第三章 财政确数的清查
节 调查财政确数的重要性
第二节 外销和规费清查的方式
第三节 度支部清理财政的清查原则和部署
第四节 清查外销
第五节 清查规费
第六节 清查的效果评估
清末清理财政与国地财政分权制度研究
第四章 国地财政预算的制定和实施
节 朝野对于预算的认知
第二节 度支部对于预算的总体安排和部署
第三节 预算中行政层级之间的龃龉
第四节 行政与立法的冲突
第五节 预算的评价
第五章 国地税的划分
节 国地税划分的源起
第二节 国地税划分的标准
第三节 税源的争夺
第四节 国地税划分的评价
结 语
参考文献
后 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