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利他主义的生意:偏爱“非理性”的市场(英国《金融时报》推荐读物!)
》
售價:NT$
352.0
《
认知行为疗法:心理咨询的顶层设计
》
售價:NT$
454.0
《
FANUC工业机器人装调与维修
》
售價:NT$
454.0
《
吕著中国通史
》
售價:NT$
286.0
《
爱琴海的光芒 : 千年古希腊文明
》
售價:NT$
908.0
《
不被他人左右:基于阿德勒心理学的无压力工作法
》
售價:NT$
301.0
《
SDGSAT-1卫星热红外影像图集
》
售價:NT$
2030.0
《
股市趋势技术分析(原书第11版)
》
售價:NT$
1010.0
|
編輯推薦: |
科学技术史不但是人类文明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科学普及绝好的素材和视角。科学技术的历程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人类文明进步的历史,同时重大的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改变了人类对宇宙、自然和自身的认识,改变了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科学普及与科技创新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已成为社会共识。科学普及的成效,直接决定了公众科学素质水平的高低。公众科学素质的提升,一方面依靠学校的科学教育,一方面可以通过阅读优秀的科学普及读物得以实现。《写给孩子的中国古代科技简史》便是一套以古代科技内容为载体的提升少儿科学素质的科普读物。
|
內容簡介: |
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其中也包括源远流长、灿烂辉煌的科技发展史。中国的科学技术,在很长的一段历史时期都居于世界领先地位,为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除了闻名遐迩的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火药这“四大发明”之外,还有许多科技成就在当时都遥遥领先于世界其他国家,推动了人类文明的发展。例如,在科学发现与创造方面,有天象记录、二十四节气、十进位值制、线性方程组及解法、勾股容圆、小孔成像等等;在技术发明方面,有中国珠算、养蚕、缫丝、茶树栽培、水稻栽培、针灸、人痘接种术等等;在工程成就方面,有都江堰、长城、灵渠、大运河等等。本丛书以时间为线索,系统地梳理了上下数千年中国古代科技文明在各个领域的发展脉络,着重介绍在科技发展史中占有重要地位、影响巨大的科技成就。
分册介绍:
《物理》
本书结合文献资料、考古发现以及古代文学作品、传说故事等,将我国历朝历代不同领域的人在力学、声学、光学、热学和电磁学领域的观察发现、规律总结、理论分析、研究著作、实践应用等都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讲述,内容包括古人对物理现象的记录和研究,物理规律的发现与利用,以及一些富有丰富科技内涵的发明创造等,可帮助青少年了解古人在物理学领域的众多成就,汲取古人智慧,培养青少年的科学精神和文化自信。这本书力求从科学发展史的角度,帮助读者了解相关领域科学研究发展的脉络、思路、研究方法、科学思想等,理解优秀的传统文化,同时也在比较分析当中看到古代科技一些不足之处,带给读者更深刻的启发。古人在物理学领域的成就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多,从“力”字在甲骨文中出现开始,古人在物理学领域的探索从未停止过。欹器、渴乌、公道杯、三分损益法、鱼洗、地听器、指南针……古人对物理学的研究通常与实际生活联系紧密,这些发明创造和物理规律的发现,是古人理性、求实的科学精神最好体现。
《数学》
本书用轻松幽默的语言,以讲故事的形式,将我国古人在数学领域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做了较为全面的阐述。全书共21节,以《九章算术》《算数书》《孙子算经》《梦溪笔谈》《数学记遗》《周髀算经》《张丘建算经》等古代著作为基础,讲述古人在数学领域的研究成果,包括进位制的发明、圆周率的计算、勾股定理的发现与证明、不规则图形面积计算、立体几何图形体积求法、求解方程组、开高次方、等差数列的求解等。
中国古代数学史要从算筹说起,算筹是一种具有强大计算能力的计算工具。在计算圆周率的世纪竞赛中,魏晋时期的数学家刘徽依靠算筹的强大计算能力,利用割圆术,计算出精确度最高的圆周率数值。这是我国古代数学史上最杰出的成就之一。中国古代数学史上另一座高峰是求解球的体积,通过建立牟合方盖模型,经过刘徽、祖冲之、祖暅几代数学家的努力才最终得出。除此之外,勾股定理、盈不足术、今有术、开方术等,都是古代数学历史星空中闪亮的星。我国古人在数学领域的研究水平曾长期领先世界。
《印刷》
本书将我国印刷技术的发展变化做了全面的概述,记录了我国印刷史的重要技术变革,从印刷术最初的启蒙形态捺印开始,逐步发展到雕版印刷技术的最先出现,大大加快了知识的传播,之后出现的活字印刷技术,弥补了雕版印刷术造价高昂与重复利用率较低的缺点。书中分别介绍了木活字、泥活字、金属活字印刷技术各方面的优点和不足,随着印刷技术的不断发展,套色印刷技术出现,并结合了饾版、拱花技术,书籍颜色更加多彩。除此之外,本书还对我国古代书籍的版式和装订,以及印刷术传播到友好邻邦等方面做了介绍。语言平实易懂,实物图片非常丰富。
《天文》
本书分为“天象篇”“星图篇”“观测仪器篇”“历法计时篇”“星宿篇”五章,每章4个小节,通过20个主题从各个方面介绍中国古代天文学的发展历程和重要成就,可以帮助读者从历史角度了解中国天文学的发展,领悟古人的智慧;从科学和技术的角度,来理解中华文明的独特之处。可以说,古天文学不仅是一门历史悠久的科学,也与古代社会、文化等紧密相关。在出土和传世的天文学相关文物中,既有与生产、生活相关的器具,也有可以“窥天”的国之重器,它们向我们展示着古人的智慧和对未知事物探索的执着。中国古代典籍中保存着最为丰富的天象观测记录,这些都是古人辛勤和智慧的结晶。科学的星图、精致的仪器、精确的历法、深邃的思想以及无穷的想象力,无论是在物质还是精神层面,古代天文中都有我们可以汲取的养分。
|
關於作者: |
《天文》作者
李亮,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学技术史专业博士,巴黎第七大学博士后,法国巴黎天文台客座教授,德国马普科学技术史研究所访问学者。现为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会员。著有《大统历法研究》《灿烂星河:中国古代星图》《明朝科技》《古历兴衰——授时历与大统历》《铜与古代科技》等,译著有《4000年中国天文史》,古籍整理有《历引三种》《治历缘起》《明大统历法汇编》《崇祯历书未刊与补遗汇编》等。发表中英文学术论文30余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等项目。曾获中国科学院院长奖、“博士研究生学术新人奖”、安徽省优秀博士论文等奖项。
《物理》作者
王洪鹏,首都师范大学物理系科学技术史专业硕士,现任中国科技馆副研究员,兼任中国科普作协科普出版与编辑专委会委员,中国青少年辅导员协会科学传播专委会副秘书长。在《科学画报》《百科知识》等报刊杂志发表科普文章多篇。参著《让科技文物活起来》《物理文化与物理教学》等多部科普图书。
白欣,博士,首都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从事科学史与科学教育、博物馆教育与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担任中国物理学会科普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物理学史专业委员会秘书长等社会职务。受聘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评审专家,入选北京市社科人才资助计划、北京市青年燕京学者奖励计划。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三项,发表学术论文100多篇。出版科普图书10多部,曾获国家图书馆文津科普图书奖。
韦中燊,首都师范大学物理系科学技术史专业硕士,中学高级教师,北京市物理学科骨干教师。先后担任北京市大兴区狼垡中学副校长、北京市大兴区兴海学校副校长。在《中学生学习报》《中学物理》《物理教师》《物理教学》等报刊杂志发表科普文章和学科论文100余篇。出版《大众物理学史》《走进物理世界》《开启物理之门》《隐形世界》《极端物质世界》等科普图书,其中多部图书被科技部评为2020年度全国优秀科普作品。
《数学》作者
陈巍,1985年生,理学博士。现任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副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会员,中国机械史学会理事。主要关注中外科技交流史、技术史、数学史等研究领域。承担和主要参与中国科学院国际合作局“一带一路专项”、自然科学史研究所重大项目“知识的创造与传播”等多个研究课题,参与“新编中国通史”科技史卷、《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三版)》《科学技术史卷》等重大项目的编撰。
《印刷》作者
高峰,毕业于清华大学科技史暨古文献研究所,获历史学硕士学位。现任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李俨图书馆副研究馆员。研究方向为古典文献学、科技典籍研究、印刷史。校注出版《算学启蒙》《勿庵历算书目》《算海说详》等古代算学典籍,参与《中华大典·数学典》、北大秦简《算书》校释等工作。出版科普著作《中国古代重大科技创新·活字印刷术》,撰写《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三版)》词条“武英殿聚珍版程式”、《中国古代重要科技发明创造(修订版)》词条“雕版印刷术”等。
徐洪杰,2009年毕业于牡丹江师范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获文学学士学位。2012年毕业于河南师范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获文学硕士学位,研究方向为民俗文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