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周易
》
售價:NT$
203.0
《
东南亚的传统与发展
》
售價:NT$
306.0
《
乾隆制造
》
售價:NT$
398.0
《
资治通鉴臣光曰辑存 资治通鉴目录(司马光全集)(全二册)
》
售價:NT$
1316.0
《
明代社会变迁时期生活质量研究
》
售價:NT$
1367.0
《
律令国家与隋唐文明
》
售價:NT$
332.0
《
紫云村(史杰鹏笔下大唐小吏的生死逃亡,新历史主义小说见微之作,附赠5张与小说内容高度契合的宣纸彩插)
》
售價:NT$
449.0
《
现代吴语的研究(中华现代学术名著3)
》
售價:NT$
296.0
|
編輯推薦: |
“中华现代学术名著丛书”收录晚清以迄20世纪80年代末,为中华学人所著,成就斐然、泽被学林之学术著作。入选著作以名著为主,酌量选录名篇合集。
入选著作内容、编次一仍其旧,唯各书卷首冠以作者照片、手迹等。卷末附作者学术年表和题解文章,诚邀专家学者撰写而成,意在介绍作者学术成就,著作成书背景、学术价值及版本流变等情况。
入选著作率以原刊或作者修订、校阅本为底本,参校他本,正其讹误。前人引书,时有省略更改,倘不失原意,则不以原书文字改动引文;如确需校改,则出脚注说明版本依据,以“编者注”或“校者注”形式说明。
作者自有其文字风格,各时代均有其语言习惯,故不按现行用法、写法及表现手法改动原文;原书专名(人名、地名、术语)及译名与今不统一者,亦不作改动。如确系作者笔误、排印舛误、数据计算与外文拼写错误等,则予径改。
|
內容簡介: |
甲午中日战争后,台湾成为日本的殖民地。一批台湾爱国文化人士为保存民族传统和文化、宣扬民族精神进行了不懈的努力,著名史学家连横所著的《台湾通史》便是这一努力的成果之一。《台湾通史》也是连横一生最重要的著作,它自1920年11月至1921年4月分上、中、下3册在台湾初版以来,先后在台湾和大陆至少印行过十几种版本。其中抗战胜利后,商务印书馆首次在大陆印行该书。《台湾通史》具有鲜明的政治倾向和很高的社会价值,是一部闪烁着爱国主义光辉的史著,同时也极富学术价值,其中其记载的一些其他史书上不易见到的史料,至今仍为人们所喜欢引用。
|
關於作者: |
连横(1878~1936),字武公,号雅堂,又号剑花,台湾台南人。祖籍福建漳州龙溪县,著名历史学家。著有《台湾通史》《台湾语典》。
|
目錄:
|
上册目录
自序
凡例
卷一 开辟纪(起隋大业元年终于明永历十五年)
卷二 建国纪(起明永历十五年终于三十七年)
卷三 经营纪(起清康熙二十二年终于光绪二十年)
卷四 独立纪(起清光绪二十一年终于是年九月)
卷五 疆域志
卷六 职官志
卷七 户役志
卷八 田赋志
卷九 度支志
卷十 典礼志
卷十一 教育志
卷十二 刑法志
卷十三 军备志
卷十四 外交志
卷十五 抚垦志
卷十六 城池志
下册目录
卷十七 关征志
卷十八 榷卖志
卷十九 邮传志
卷二十 粮运志
卷二十一 乡治志
卷二十二 宗教志
卷二十三 风俗志
卷二十四 艺文志
卷二十五 商务志
卷二十六 工艺志
卷二十七 农业志
卷二十八 虞衡志
卷二十九 列传一
颜思齐、郑芝龙
宁靖王
诸臣
诸老
陈永华
林圯、林凤
刘国轩
卷三十 列传二
施琅
吴球、刘却
朱一贵
欧阳凯
蓝廷珍
杨文魁、殷化行、阮蔡文、王郡
卷三十一 列传三
王世杰
吴凤
施世榜、杨志申、吴洛、张振万
林成祖、胡焯猷、张必荣、郭元汾
台东拓殖
吴福生、黄教
林爽文
孙景燧
福康安
杨廷理
郑其仁、李安善
陈周全、高夔
卷三十二 列传四
海寇
王得禄
谢金銮、郑兼才
吴沙
姜秀銮、周邦正
许尚、杨良斌
姚莹、徐宗斡
张丙
方振声
李石、林恭
郑勒先
郭光侯、施九缎
卷三十三 列传五
戴潮春
林文察
丁曰健
林奠国
林占梅
罗冠英、陈澄清
沈葆桢
袁闻柝
刘铭传
刘墩
林平侯
卷三十四 列传六
(一)循吏
(二)流寓
(三)乡贤
(四)文苑
卷三十五 列传七
(一)孝义
(二)勇士
(三)货殖
(四)列女
卷三十六 列传八
邱逢甲
吴汤兴、徐骧、姜绍祖、林昆冈
吴彭年
唐景崧、刘永福
后序
连雅堂先生家传
连横先生学术年表
连横与《台湾通史》
|
內容試閱:
|
左丘明作《春秋传》,以三十卷括二百四十年之事,于会升贤之。司马迁作《史记》,叙三千年事,仅五十万言。班固作《汉书》,叙二百四十年事,至八十万言,其烦省之异若是。张世伟乃谓班不如马,刘知几则言古今不同,势使之然,不得斥近史为芜累。然哉,然哉。今珂读连君雅堂《台湾通史》,见其烦省适中而三复叹美之者以此。通史者,通贯古今之史,与断代史异,则尤易烦不易省者。雅堂为是,凡一千二百九十年之事,悉具于八十八篇,而乃巨细毕举,无漏无蔓。盖为纪四,为志二十四,为传六十。踵龙门之例而变通之,附表于志中,取便观览,为今之学者计也。其所纪载,始隋大业元年,终清光绪二十一年,台湾文献,于是不坠。抑珂尝闻之,知几谓作史须兼才学识三长。雅堂才学伟矣,其识乃尤伟。知民为邦本,非民则国曷以立,故于民生之丰啬,民德之隆污,详言之。视昔之修史徒重兵、刑、礼、乐者,何如耶?珂不敏,比亦粗有撰述,于民事辄致详,犹雅堂之志也。既卒读,爰书此以归之。
《台湾通史(上下册)(中华现代学术名著1)》:
台湾固东番之地,越在南纪,中倚层峦,四面环海,荒古以来,不通人世。土番魅结,千百成群,裸体束腰,射飞逐走,犹是游牧之代。以今石器考之,远在五千年前,高山之番,实为原始。而文献无征,缙绅之士固难言者。按史秦始皇命徐福求海上三神山,去而不返。又日,自齐威、宣、燕昭使人入海,求蓬莱、方丈、瀛洲。此三神山者,其传在渤海中,去人不远,患且至,则船风引而去,盖尝有至者,诸仙人及不死之药皆在焉。其物禽兽尽发,而黄金银为官阙。未至,望之如云,及到,三神山反居水下。临之,风辄引去,终莫能至云,世主莫能甘心焉。及至秦始皇并天下,至海上,则方士言之,不可胜数。始皇自以为至海上,而恐不及矣,乃使人赍童男女,入海求之。船交海中,皆以风为解。日未能至,望见之焉。或日,蓬莱、方丈为日本琉球,而台湾则瀛洲也。语虽凿空,言颇近理。盖以是时航术未精,又少探险海外,飘渺虚无,疑为仙境,陋矣。台湾与日本琉球,鼎立东海,地理气候,大略相同。山川美秀,长春之花,不黄之草,非方士所谓仙境也欤?徐福有来台湾,今虽无可确证,而五百男女之散处日本琉球者,后嗣不绝。然则秦时男女或有往来台湾者,未可知也。或日,澎湖则古之方壶,而台湾为岱员.于音实似。《列子·汤问》:“夏革日:渤海之东,不知几亿万里,有大壑焉,实维无底之谷,其下无底,名曰归虚。……其中有五山焉:一日岱舆,二日员峤,三日方壶,四日瀛洲,五日蓬莱。其山高下周旋三万里,其顶平处九千里。山之中间相去七万里,……而五山之根无所连著,常随潮波上下往还,不得暂峙焉。仙圣毒之,诉之于帝。帝怒,流于西极,失群圣之所居,乃命禺疆,使巨鳌十五,举首而戴之,迭为三番,六万岁一交焉,五山始峙而不动。”夫澎湖与台湾密迩,巨浸隔之,黑流所经。风涛喷薄,瞬息万状,实维无底之谷,故名落漈。又有万水朝东之险,而言风辄引去也。台湾之山有高至海拔一万三千六百余尺,为东洋群山之特出者,长年积雪,其状如玉,故日望之如云也。或日,台湾为古之东鳀,《后汉书·东夷传》日:“会稽海外有东鳀人,分为二十余国。又有夷洲及澶洲。传言秦始皇遣方士徐福将童男女数千人入海,求蓬莱神仙,不得,徐福畏诛,不敢还,遂止此洲。……会稽东冶县人有入海行,遭风流移至澶洲者,所在绝远,不可往来。”然则台湾之为瀛洲,为东鲲,澎湖之为方壶,其说固有可信,而澎湖之有居人,尤远在秦、汉之际。或日,楚灭越,越之子孙迁于闽,流落海上,或居于澎湖。是澎湖之与中国通也已久,而其见于载籍者,则始于隋代尔。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