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当你沉默时(悬疑推理 反PUA 反家暴 女性独立小说,揭秘情感PUA的真相,女性自我救赎的文学典范)
》
售價:NT$
255.0
《
不止江湖
》
售價:NT$
449.0
《
天才留步!——从文艺复兴到新艺术运动(一本关于艺术天才的鲜活故事集,聚焦艺术史的高光时刻!)
》
售價:NT$
704.0
《
双城史
》
售價:NT$
505.0
《
冯友兰和青年谈心系列:不是问题的问题(哲学大师冯友兰和年轻人谈心,命运解读)
》
售價:NT$
254.0
《
月与蟹(青鲤文库)荣获第144届直木奖,天才推理作家经典作品全新译本。一部青春狂想曲,带你登上心理悬疑之巅。
》
售價:NT$
230.0
《
索恩丛书·盛清统治下的太监与皇帝
》
售價:NT$
403.0
《
透过器物看历史(全6册)
》
售價:NT$
2234.0
|
編輯推薦: |
“十四五”规划提出,构建新发展格局更需要金融的支持,我国由“金融大国”向“金融强国”迈进。我们正处于金融强国的建设过程中,也正值金融供给侧改革的大背景下。人们对于我国如何打造“航母级”金融机构,引领世界金融格局,给予了高度关注。著名经济学家任泽平重磅新著,聚焦以下热点话题:金融世界是如何运转的?百年金融巨头的兴衰,背后成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金融商业模式的底层逻辑是什么? 中国金融机构如何具有国际竞争力?中国如何才能从金融大国走向金融强国?金融科技如何才能做到创新与风险的平衡?企业发展史是一个时代真实的缩影、是一个商业社会象的写照。每个企业所处时代或行业虽有不同,但伟大的企业都有一定共性,失败企业的教训同样可贵,这是驱动一代代人试图揭开商业模式秘密的动力,也是吸引无数读者观察并思考商业社会运行规律的窗口。但我国目前还缺少对大型金融机构商业模式的系统的、专业的阐述,本书填补了这一领域的空白。本书拥有国际化的广阔视角,深入研究全球代表性强的金融机构,从国际金融巨头的兴衰图景,总结出规律、经验和教训。对一些具有争议的金融巨头进行了全方位的剖析,比如高盛的崛起之路饱受争议,本书对其进行了多角度的
|
內容簡介: |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发动机。“十四五”规划提出,构建新发展格局更需要金融的支持,我国由“金融大国”向“金融强国”迈进。金融巨头是市场经济的“弄潮儿”,既影响国家实力,又影响亿万人的财富和生活。当前中国深入推进金融供给侧改革,需要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金融机构走上世界舞台,助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本书选取了国内外各类具有代表性的大型金融机构,包括投行(高盛、罗斯柴尔德)、银行和财富管理机构(瑞银)、资管机构(贝莱德、黑石)、保险机构(伯克希尔、平安、泰康)、产融金控机构(复星)、金融科技企业等,本着客观、专业、理性的科学立场,结合公开资料和财务报表,深入研究、解码其战略定位、商业模式、核心竞争力、发展路径、财务技巧、成败经验教训等,全面解析世界百年金融商业模式的底层逻辑,力图为我国金融机构的健康发展、做大做强提供借鉴,为广大金融从业人员和投资者提供案例和启示。
|
關於作者: |
任泽平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博士,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博士后。曾担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部研究室副主任等职务。提出的“房地产长期看人口、中期看土地、短期看金融”成为业内经典标准分析框架。已出版专著和译著《宏观经济结构研究》《从奇迹到成熟:韩国转型经验》《大势研判:经济、政策与资本市场》《房地产周期》《新周期:中国宏观经济理论与实战》《全球贸易摩擦与大国兴衰》《全球房地产》《新基建》(荣获中组部第五届党员培训创新教材奖)等。
曹志楠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硕士,曾就职于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公司等。长期从事金融市场和监管制度研究,曾在证监会积累资本市场一线监管经验,多次参与发改委、工商联等重大课题。在《经济日报》《财贸经济》等期刊发表文章。研究方向为宏观金融、资本市场、金融监管等。
|
目錄:
|
导 论 拆解金融商业模式的密码 001
投行资管篇
章 高盛:全能型投行崛起之路
节 投行与金融帝国成长史 043
第二节 全能型投行的商业模式 051
第三节 我国券商未来发展之路 060
第二章 罗斯柴尔德家族:百年财阀发家史与转型精品投行
节 罗斯柴尔德发家史和业务版图 069
第二节 百年财阀的财富密码 076
第三节 财富长久传承之道 086
第三章 瑞银:财富管理巨头的秘密
节 从弹丸小国走出来的金融巨头 093
第二节 百年老店如何打造财富管理护城河 098
第三节 中国如何培养财富管理巨头 112
第四章?贝莱德:全球资产管理公司如何掌管万亿财富
节 贝莱德跨越式成长30年 119
第二节 如何掌管万亿资产 123
第三节 中国如何培养公募基金巨头 133
第五章 黑石:私募之王押注全球另类资产
节 私募巨头的崛起之路 141
第二节 如何缔造不动产投资核心能力 147
第三节 私募巨头的基因如何炼成 157
保险篇
第六章 巴菲特的伯克希尔:股神是怎样炼成的
节 从濒临破产的纺织厂到巨型投资集团 165
第二节 三驾马车:保险、股票投资、产业并购 169
第三节 股神之道 181
第七章 平安:如何成为综合金融集团
节 保险巨子如何炼成 187
第二节 金融为本、科技为术、生态为道 190
第三节 保险巨子基因:创新、开放、执行力 202
第八章 泰康:从保险到医养的成功突围
节 “保险 医养”的先行者 207
第二节 泰康模式如何打通保险产业链 210
第三节 如何突破行业痛点 222
产融平台篇
第九章 复星:多元化集团发展逻辑
节 “八爪鱼”扩张之路 231
第二节 如何玩转产融平台 234
第三节 多元化扩张与现金流平衡术 243
金融科技篇
第十章 中国金融科技发展格局和趋势展望
节 金融科技行业概览 249
第二节 传统金融机构如何发展金融科技 255
第三节 互联网平台如何发展金融科技 274
第四节 监管导向:监管升级,鼓励创新与规范发展 279
第五节 金融科技大有可为 282
参考文献 287
附 录 293
|
內容試閱:
|
导 论
拆解金融商业模式的密码(节选)
这个世界是怎么运转的?金融世界的商业秘密是什么?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发动机,发挥着提供清算支付、促进资金融通、优化资源配置、支持实体经济、进行风险管理、实现财富保值增值等关键功能。
金融机构则是市场经济的“弄潮儿”,既在宏观上影响金融霸权和大国兴衰,又在微观上影响亿万人的资产和生活。引导经济运转的,除了市场“无形之手”、政府“有形之手”之外,还有一双金融“隐形之手”。
有的金融机构在国际市场上纵横捭阖、呼风唤雨,在全球运作资源的同时,成为各国金融实力的象征,例如“全球基金公司贝莱德”“不动产之王黑石”“高盛帝国”等,罗斯柴尔德家族甚至一度被神化为操控世界的神秘犹太组织。这些国际金融机构的商业模式密码是什么?
有的金融机构抓住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机遇,在服务实体经济、为社会创造价值的同时实现自身发展,通过敏锐的市场洞察力、高超的战略布局,不断迭代商业模式,终杀出重围,开拓了一片天地,成长为中国金融机构的发展典范。例如平安成为综合金融集团,泰康实现了从保险到康养的突围,复星走在产融结合、多元化投资的路上。这些国内金融机构的商业模式核心竞争力是什么?
也有的以一代枭雄的姿态迅速崛起、全球并购、攻城略地,利用“高超”的财技游走于法律和监管边缘,上演一幕幕权力与资本的游戏,但终因为过于激进险些酿成重大金融风险,或者沦为庞氏骗局和割“韭菜”的“镰刀”,轰然倒下、快速陨落,比如安邦、明天系、华信系等,成为中国金融发展史上教科书级的案例。
这不单是一幕幕成王败寇的商业游戏,成败背后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其商业模式的底层逻辑是什么?商业模式纷繁复杂,但万变不离其宗,现金流是解锁商业密码的一把钥匙。企业可以暂时没有利润,但不能没有现金流。没有利润可以等待下一个周期,没有流动性则连明天都等不到。好的商业模式能够产生源源不断的正向现金流。反之,如果底层商业模式和资产不能产生可持续的正向现金流,长期依靠外部举债、补贴,则或走向债务深渊,或被资本绑架,或沦为庞氏骗局。
大国兴衰与金融霸权更迭是相互影响的,近500年每一个大国崛起的背后都有一批金融巨子乘势而起。现代金融业起源于意大利,成形于荷兰,兴盛于英国,如今在美国发展至鼎盛。300年前,英国主导全球殖民贸易,罗斯柴尔德家族等独揽贸易汇兑和政府融资大权,帮助英国成就“日不落帝国”。200年前,美国取代英国霸主地位,以高盛、摩根为代表的投行,以贝莱德、伯克希尔·哈撒韦(下文简称伯克希尔)为代表的投资机构,撬动巨额资本,成为世界金融机构。
再看中国,改革开放40余年,金融业的繁荣发展对促进储蓄转化为投资、推动经济高速增长起到了关键作用,同时也为金融机构的快速成长提供了良机。中国自20世纪80年代逐步恢复银行、保险业,90年代建立证券交易所。发展至今,银行业资产规模位居全球,全球市值的四家银行均在中国,股票、债券、保险市场也都成为全球第二大市场。但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国金融机构竞争力与金融巨头仍有差距,金融监管体系尚待完善,直接融资比重处在较低水平,金融普惠仍较为欠缺。
未来随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国金融机构能否在发挥支持实体经济、促进科技创新、优化资源配置、提升市场效率、帮助老百姓财富保值增值等功能的同时,实现自身实力的发展壮大,甚至能够“出海”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金融机构?这既是千载难逢的机遇,也是时代赋予的使命。
本书选取了国内外各类具有代表性的大型金融机构,研究其商业模式、核心竞争力、财务技巧等。本着客观、专业、理性的科学立场,结合公开资料和财务报表,深入拆解其商业模式和经验教训,为我国金融机构健康发展、做大做强提供借鉴,为金融监管机构更好地完善监管、推动中国金融业繁荣发展提供思路,为广大金融从业人员和投资者提供经验,为普通人了解金融模式的核心提供窗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