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万千教育学前·透视学前儿童的发展:解析幼儿教师常问的那些问题
》
售價:NT$
265.0
《
慈悲与玫瑰
》
售價:NT$
398.0
《
启蒙的辩证:哲学的片简(法兰克福学派哲学经典,批判理论重要文本)
》
售價:NT$
347.0
《
心跳重置
》
售價:NT$
269.0
《
云中记
》
售價:NT$
347.0
《
中国古代妇女生活(中国古代生活丛书)
》
售價:NT$
214.0
《
你的认知正在阻碍你
》
售價:NT$
296.0
《
我们身边的小鸟朋友:手绘观鸟笔记
》
售價:NT$
356.0
|
編輯推薦: |
一部所有教育人的教育经典之作
一本给广大教师的教育真实案例集
引*普通教师职业成长
过一种智慧的教育生活
|
內容簡介: |
本书是李镇西博士工作站所请的在全国具有巨大影响力的专家学者的演讲汇集稿,收文15篇,内容涉及中小学教育教学感悟和教改思考等方面,论说精彩、举例生动、方法科学、语言流畅。还有一个最大的亮点是李镇西附在每篇文章之后精准、独*的点评。本书不失为一本有利于开阔教师的眼界、拓宽教师的思维的高品质教育理论读物。
|
關於作者: |
李镇西,1958年9月生。深爱学生也挚爱教育,长期在中学担任语文教师和班主任,也曾从事学校管理工作。从教以来,获得荣誉有限,出版文字无数。让我得意的是,从我身边走出去了数以千计善良、正直、勤劳、睿智的合格公民。
我的教育理念:朴素美,关注人性做真教育;幸福至上,享受童心当好老师。我和学生共同追求的境界:让人们因为有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
|
目錄:
|
《聆听教育大智慧》
目录
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是时代的需要 人民教育家 于漪
李镇西说 于细微处看于漪
每一个汉字都能为自己的成才做无罪辩护 文化学者 流沙河
李镇西说 大师的谦卑
为什么要学习和践行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 教育专家 吴盘生
李镇西说 他打开一扇了解苏霍姆林斯基的窗
树立面向未来的教育理想 教育专家 杨东平
李镇西说 温和语言中蕴含的思想力度
搞教育就是写历史 旅美教育专家 黄全愈
李镇西说 黄全愈印象
《比的认识》课堂实录 特级教师 吴正宪
李镇西说 她有一颗儿童的心
创建有文化含量的智慧课堂 教育专家 程红兵
李镇西说 纯粹、纯真、纯正的教育者
写作是每一位教师的核心能力 教育学者 张文质
李镇西说 把写作当作一种自觉
教师用课程育人的几个问题 教育专家 陈大伟
李镇西说 心灵不设防
《我不是笨小孩》课堂实录 特级教师 华应龙
李镇西说 他的数学课让人热泪盈眶
《爸爸的花儿落了》课堂实录 特级教师 王崧舟
李镇西说 谦谦君子
阅读的随性与抵达——寻找阅读本来的样子 教育专家 蓝继红
李镇西说 源于书卷气的优雅
重建课堂教学 教育专家 张华
李镇西说 教育民主的呼唤者
永远行走拓宽人生的边疆 教育专家 夏昆
李镇西说 他和杜甫合作写歌词
|
內容試閱:
|
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是时代的需要
人民教育家 于漪
我经常参加上海市教师的培训和评选工作,有一个问题让我非常焦虑:无论是特级教师的评定,还是基地学员的遴选,从书面的表达以及面试来看,老师们缺失的不是教学的技能技巧,而是思想与批判性思维。
一、关于批判性思维 1.思维才有力量
应该说,我们的教育事业取得了非常大的成就,不用从先圣孔子讲起,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们也培养了各行各业的杰出人才。国家经济之所以能够这样发展迅速,教育是功不可没的。比如为航母“辽宁舰”研制舰载机的罗阳,他献身于我们的军队、海洋,这样的中国脊梁不正是我们的教育培养出来的吗?
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化的趋势大家有目共睹,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当然要开放,而且开放的范围越来越大,开放的深度也更加深入。前进的路在何方?从世界范围来看,我们要思考怎么样走出去;从国内来讲,我们要思考如何能够在三十多年快速发展的基础上,常态化地发展,因此必须要进行思维转型。
我想到多年来教给学生的一句话:知识就是力量。但是现在恐怕还要信奉:思维才有力量!就教育来说,小到一所学校、一名教师,确实要思考思想如何提升,思维如何转换,如何来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这是时代的需要。
2.少归纳、缺推理,阻碍了学生思维品质的提高
批判性思维是思维中也是核心的能力,一定要把它摆在思维品质和思维能力的领域来考虑。
批判性思维的教学研究,要放在如何提升中小学生的思维品质和思维能力的这个大背景下来考虑。
虽然批判性思维这个概念来自西方,但是中国历史上从来不缺批判性思维,我们也要梳理一下中国的历史。早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中就充满着批判精神。中国传统文化是儒道释结合的,文化能够传承下来,就是批判融合,再批判再融合,各家之间也互相批判。例如,对朱熹这样的儒家宗师级人物,明代大儒王阳明对他也进行了批判。
我们在教育领域提倡批判性思维,主要是让学生养成批判性思维的习惯,具备这样一种能力。
西方科学出现了以后,主张逻辑思维——形式逻辑,离开了形式逻辑根本就没有理化学生;还有一个叫实验科学——实证,谁说不行就拿出证据来。
我在参与一些师资培训、评审的时候,发现不少老师上课时形式逻辑的漏洞很多,不能自圆其说。因此概念的界定、形式逻辑的思维、辩证逻辑的思维,是缺一不可的。
比如教学中教师大量用的是演绎思维,很少用归纳思维。演绎和归纳是两条路,归纳是从个别到一般,演绎是从点到面。
批判性思维要在掌握真凭实据的基础上展开,否则怎么批判?批判什么呢?
批判不是否定,批判是在原有的基础上使好的发扬光大,使不足得到克服。思维方法确实要突破,批判性思维培养的目的是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和思维能力。有这样一个扎实的基础,批判性思维就能得到正确的运用。
3.追求标准答案的语文
我有个学生是报社的记者,她的孩子上小学二年级,做练习时写道“水很活泼”,老师打了个叉。
他妈妈说:“你是对的,不要改。”小孩子非要改,哭了,因为扣掉了两分。他妈妈没有办法,只好叫他照标准答案改。这要的是两分,毁的是孩子的灵气。
“水很活泼”,多好的句子,尽管孩子不知道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但他的观察、他的感受是多么灵动啊!我们就在追求标准答案的不经意中把孩子的创新能力扼杀了。
所以我们在进行教学实践的时候,一定要弄清楚语文学科的性质与功能,语文应教给学生什么;一定要弄清楚什么是批判性思维。批判性思维是个好东西,但不能乱七八糟地去贴标签。
在进行批判性思维教学的时候,千万不能够化,要开放、多元、互动,不断有新的发现。希望以这个思维的方式为切入口,能够突破语文教学的现实困境,打开一片新的天地。
二、关于如何读与读什么
阅读是一种心智锻炼。读现代人的书,可与同时代的人作精神上的沟通交谈;读古人的书,可继承古圣先贤的精神遗产。读书可以享受或吸取学问家、思想家多年的思想成果,是青年学生获得知识涵养的重要的途径之一。
阅读的量与质直接影响学生心灵发育的状况。有人如此判断:一个人的阅读史就是他的心灵发育史。此话寓意深刻,一点不假。
然而,由于较长时间注重应试教育,所以育分不育人、求学不读书的现象比比皆是。说的是素质教育,行的是应试教育,对分数顶礼膜拜;说的是阅读重要,行的是题海战术,对考点奉若神明。
在功利氛围浓重的情况下,要破解阅读教学中的难题,是要有点勇气、执着精神的。
首先是勇于直面学生阅读状况的现实。尽管上海市语文课程标准规定,三年高中课外阅读量不少于300万字,事实上与此相差甚远,有些只读片段,只做题目,不读全文。教材阅读量又有限制,每册仅六七万字。
阅读贫困,何来文化积淀?何来视野?何来识见?何来语文素养?
阅读量不足显而易见,阅读的质、阅读的方式也令人担忧:低水平重复,在文字表面的“浅阅读”,从应考派生出来的机械化阅读模式等,对学生心灵的滋养不仅无益,而且在有意无意间产生负面影响。
1.阅读杂文佳品
杂文是作者思想根基与文化底色的生动反映,文字特色鲜明,尺幅能起波澜,千字可兴风雨。学生坚持阅读杂文作品,内心在受到思想穿透力冲击的同时,思维方式可以获得锻炼,还能享受到激浊扬清、正本清源的快乐。
2.阅读经典
经典是历久弥新的人类精神世界的精华,自然的魅力、社会的奥秘、生命的密码、人生的智慧均寓含于字里行间,能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给人以无限的遐想和不尽的启迪;组织学生切实读几本经典,不是附庸风雅,不是装门面,而是静下心来,以读促写,以写促读,来回数遍,从中吸取养料,滋养心灵。
学生阶段以此作人生的奠基,认识社会,思考人生,追求高尚,憧憬理想,终身受益。
3.阅读“万字时文”
徘徊于精巧的“心灵鸡汤”式美文的阅读,学生写作不仅容易模式化,更容易视野狭窄,胸中无时代风云激荡,无多彩文化滋润。
精选“万字时文”组织学生阅读,上百万字的佳文进入学生的眼帘,进入学生的心田,让他们的文化视野得到大大开阔,思维力获得发展,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能力于潜移默化中获得提升。
4.阅读古典诗歌
优秀的古典诗歌不仅是炼字炼句的高标,更是抒写生命的本真、人性的本色。引领学生进入此瑰丽的宝库,他们会从驰骋的想象、充沛的感情、鲜明的形象、深邃的思想和音乐般的语言中,感受到优美、动人、鼓舞、力量。
诗,像种子一样,有一股顽强的爆发力。好的诗歌破土而出之后,会和芳香的空气融合,长久地弥漫大地。组织学生读诗,不仅披文以入情,而且引导学生由情而入“理”,以“理”的观照,突破“情”的个体局限。
古典诗歌思辨性地阅读,别有一番生命感受与心灵体验。阅读诗歌作品,单是选择就需花费大量精力。博观才能做到约取,其中的筛选、剔除,要有眼力,有见识;不仅作品本身要反复比较,多方衡量,更为重要的是学生健康成长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内在需求这把标尺。
既尊重今日学习的现实,又瞻望明日长足发展的需要,铺几块扎扎实实的基石,让学生今日走得稳当,明日更能大步前行。这种坚持不懈的阅读实践,支撑的是教师对学生生命成长的热切期盼,对莘莘学子的仁爱之心。
希望以书为伴的美丽风景线辐射更多的学校、更多的学生。
李镇西说
一个人的风范更多的是从细节处显现出来的。
前年4月,我请已经90周岁高龄的于老师为工作站的老师作过一次报告。这次,我想将于老师的演讲录收入书中。于老师当时是即兴演讲,两个多小时她一直激情澎湃,滔滔不绝,让我们非常感动,很受启发。
至今,我们的老师还记得她的一些金句,比如“我们身上一个肩膀挑着学生的现在,一个肩膀挑着祖国的未来。”
但因为是即兴演讲,她就没有稿子,连提纲都没有。工作站老师当年的记录也是一些零碎的连珠妙语,显然不能作为演讲稿。
怎么办?春节前我给于老师打电话,她说“的确没有稿子”,但她同意我选一篇与那次演讲主题相同的文章,作为演讲稿收录书中。于是,我通过朋友程红兵找到了一篇她的文章。
昨晚,我又拨通于老师家的电话,接电话的是她的儿媳妇史老师。史老师说于老师身体不好,已经早早入睡了。她请我加微信,让我把文章发给她,她明天给于老师看看。
今天上午,我刚到单位办公室不久。史老师从微信上发来了于老师写的一封信——
李镇西老师:
您好。身体极差,早就睡在床上了,未能接您电话,请原谅。
发的拙文已看,好像是《语文学习》组织的论坛上的发言。事先未通知发言,是临时即兴而讲,无发言稿。如您要用,请改一个字:在阅读部分“育书不育人”的“书”改为“分”即可。
致礼!
于4月1日晨
比起以前我收到的于老师的亲笔来信,这封信的字迹明显不如过去工整,可以想象这是于老师用衰弱无力的手一字一字写成的。突然想起,她说过她的手写字困难。我又想到,昨晚我在微信上问于老师的儿媳史老师“于老师的身体如何”时,她回复我:“就是年纪大了,浑身疼痛,晚上睡不好,双腿严重抽筋。前天到医院去看病,医生让她住医院,她也不肯住。”
然而,今晨醒来,于老师不但认真读了我发给她的文章,而且还认真地给我写回复。
每一个字,都浸透着真正的大师的真诚、严谨、谦卑,令人肃然起敬。
几十年来,作为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有影响力而获荣誉无数的教育家,于漪老师关心过无数年轻人,也影响了不止一代年轻教师。我并非她的嫡传弟子,只是众多受她教诲的普通教师而已,但二十多年来,她对我的关心和提携却让我感动。我至今保存着于老师写给我的每一封信,每封信上都写满了爱和期待。
此刻,我再次阅读这仅有123个字的短信,却体验到了其中无尽的内涵,不禁热泪盈眶。
于漪老师,之所以是我心中的大师,恰恰是因为她在这些细节上呈现出的风范。
作为晚辈,需要向于老师学习的,远远不只是学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