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女人的胜利
》
售價:NT$
254.0
《
数据有道:数据分析+图论与网络+微课+Python编程(鸢尾花数学大系:从加减乘除到机器学习)
》
售價:NT$
1214.0
《
500万次倾听:陪伤心的人聊聊
》
售價:NT$
245.0
《
英国商业500年(见证大国崛起与企业兴衰,启迪未来商业智慧。)
》
售價:NT$
367.0
《
万千心理·儿童心理治疗中的心智化:临床实践指导
》
售價:NT$
398.0
《
自我囚禁的人:完美主义的心理成因与自我松绑(破除你对完美主义的迷思,尝试打破自我评价过低与焦虑的恶性循环)
》
售價:NT$
301.0
《
周易
》
售價:NT$
203.0
《
东南亚的传统与发展
》
售價:NT$
306.0
|
編輯推薦: |
《译解战国策》为“国学经典释读丛书”之一种。此书由叶玉麟选释,所据转换排印的版本为1935年上海广益书局出版的《白话译解战国策》。可以说,这是现今学习国学经典著作较为适当和适于阅读的读本。本次出版将其由原版的繁体竖排转换为简体横排,以更为适合现实普通读者的阅读需要。
|
內容簡介: |
20世纪三四十年代,叶玉麟所著的关于国学经典释读的著作,十分盛行,其通俗和易读性,称得上是释读国学经典的典范,成为了一般读者学习国学的基本读物。可惜后来竟被忽视,难得重新出版。此次出版的便是叶玉麟先生那时所著的《白话译解战国策》。本书用通俗的白话语言,逐段逐句将古语进行译说,对相关词句和典故做了通俗的注解和诠释,今天看来,仍然是学习国学经典著作较为适当和适于阅读的读本。
|
關於作者: |
叶玉麟(1876—1958),字浦孙,桐城人。历任教员、幕职、部曹等职,师从清末桐城领袖马其昶。著有《书经选注》《荀子新释》《三苏文选注》等。其译解或组织译解的国学经典系列,比如《白话译解庄子》《白话译解战国策》《白话译解孙子兵法》,在读者中影响较大。
|
目錄:
|
刘向序
朱太忙序
东周
秦兴师临周而求九鼎
秦攻宜阳
东周与西周战东周欲为稻
昭献在阳翟
秦假道于周以伐韩楚攻雍氏
周相吕仓见客于周君温人之周
赵取周之祭地杜赫欲重景翠于周
三国隘秦
昌他亡西周之东周严氏为贼
西周
薛公以齐为韩魏攻楚
秦令樗里疾以车百乘入周雍氏之役
周君之秦
苏厉谓周君曰
楚兵在山南
秦召周君
犀武败于伊阙
韩魏易地
宫他请周君合赵以备秦
三国攻秦反
秦
卫鞅亡魏入秦
苏秦始将连横
张仪说秦王
司马错与张仪
张仪之残樗里疾
张仪欲以汉中与楚
陈轸去楚之秦
齐助楚攻秦
楚绝齐
秦惠王死
医扁鹊见秦武王
秦武王谓甘茂曰
甘茂攻宜阳
宜阳未得
甘茂亡秦
甘茂相秦
甘茂约秦魏而攻楚
秦宣太后爱魏丑夫
薛公为魏谓魏冉曰
秦客卿造谓穰侯曰
五国罢成辜
范子因王稽入秦
范雎至
应侯曰
天下之士合从
应侯失韩之汝南
秦取楚汉中
三国攻秦
秦昭王谓左右曰
顷襄王二十年
谓秦王曰
秦王与中期争论不胜
濮阳人吕不
韦文信侯欲攻赵
齐
楚威王战胜于徐州
靖郭君将城薛
成侯邹忌为齐相
田忌亡齐而之楚
邹忌修八尺有余
楚将伐齐
秦伐魏
苏秦为赵合从说齐宣王
张仪为秦连横
韩齐为与国
张仪事秦惠王
昭阳为楚伐魏
秦攻赵长平
孟尝君将入秦
孟尝君在薛
孟尝君舍人
孟尝有舍人而弗悦
孟尝君出行国
淳于髡一日而见七人于
宣王齐欲伐魏
国子曰
齐人有冯谖者
孟尝君为从
孟尝君逐于齐而复反
齐宣王见颜鉫
先生王斗造门而欲见齐宣王
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
管燕得罪齐王
苏秦自燕之齐
苏秦谓齐王曰
苏秦说齐闵王
齐负郭之民
燕攻齐取七十余城
燕攻齐
貂勃常恶田单
田单将攻狄
楚
荆宣王问群臣
邯郸之难
江乙恶昭奚恤
江乙欲恶昭奚恤于楚
江乙说于安陵君
江乙为魏使于楚
郢人有狱
城浑出周
韩公叔有齐魏
楚王问于范环
苏秦为赵合从说楚威王
张仪为秦破从连横说楚王
魏相翟强死
术视伐楚
四国伐楚
楚怀王拘张仪
楚襄王为太子之时
苏子谓楚王曰
苏秦之楚
张仪之楚贫
楚王令昭雎之秦重张仪
五国伐秦
陈轸告楚之魏
魏王遗楚王美人
庄辛谓楚襄王曰
有献不死之药于荆王者
客说春申君
天下合从
汗明见春申君
楚考烈王无子
赵
知伯帅赵韩魏而伐范中行氏
晋毕阳之孙
魏文侯借道于赵
赵王封孟尝君以武城
谓赵王曰
苏秦从燕之赵
张仪为秦连横说赵王
武灵王平昼闲居
赵惠文王三十年
秦攻赵于长平
秦围赵之邯郸
为齐献书赵王
虞卿请赵王
客见赵王
秦攻魏取宁邑
秦召春平侯
赵太后新用事
魏
知伯索地于魏桓子
乐羊为魏将
文侯与虞人期猎
魏武侯与诸大夫浮于西河
苏子为赵合从说魏
张仪为秦连横
苏秦拘于魏
张仪走之魏
张仪以秦相魏
魏王将相张仪
公孙衍为魏将
犀首田盼欲得齐魏之兵
史举非犀首于王
楚王攻梁南
魏惠王死
魏惠王起境内众
田需贵于魏王
秦楚攻魏
庞葱与太子质于邯郸
梁王魏婴觞诸侯
秦赵约而伐魏
秦败魏于华
华军之战
齐欲伐魏
魏将与秦攻韩
或献书秦王
八年或谓魏王
魏王问张旄
秦攻韩之管
长平之役
秦魏为与国
信陵君杀晋鄙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
韩
三晋已破知氏
苏秦为楚合从说韩王
张仪为秦连横说韩王
秦韩战于浊泽
韩公仲谓向寿曰
楚国雍氏
公仲为韩魏易地
谓公叔曰
韩公叔与几瑟争国
公叔将杀几瑟
谓新城君曰
韩傀相韩
或谓韩公仲曰
谓郑王曰
公仲使韩珉之秦求武隧
韩相公仲珉使韩侈之秦
客卿为韩谓秦王曰
或谓山阳君曰
赵魏攻华阳
秦招楚而伐齐
燕
苏秦将为从
燕文公时
人有恶苏秦于燕王者
张仪为秦破从连横
燕王哙既立
燕昭王收破燕后
燕王谓苏代曰
秦召燕王
苏代为燕说齐
苏代自齐使人谓燕昭王
陈翠合齐燕
昌国君乐毅
赵且伐燕
燕太子丹质于秦
宋
齐攻宋
公输般为楚设机
宋与楚为兄弟
魏太子自将过宋外黄
宋康王之时
卫
知伯欲伐卫
知伯欲袭卫
卫人迎新妇
中山
魏文侯欲残中山
犀首立五王
司马憙使赵为己求相中山
司马憙三相中山
阴姬与江姬争为后
中山君飨都士大夫
乐羊为魏将
|
內容試閱:
|
序 李学勤 P1
大家了解,人类的许多认知和见解,有时可以在历史发展的某些时段得到重合或认同。20世纪三四十年代悄然掀起的国学教育运动,恰恰与现今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视与重拾极为相似,其因果大体也是经历由怀疑、批判、否定,到重视、回归并再造这样的过程。
20世纪前半叶,可谓中西文化大碰撞、大交融的时代,为鲜明的是西方文化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巨大冲击。清末的 “中体西用”,尚有“存古学堂”保存国粹,使国学还占有一席之地,而到了民国初年,特别是“壬戌学制”的颁布,主要采用当时美国一些州已经实行了十多年的“六三三制”,标志着中国近代以来的学制体系建设的基本完成,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教育在中国占据了相当大的地位。此后中国现代化教育每发生一次变化,西方的教育形式与内容就会有所进入,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也就有所丧失,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体系遭受着越来越多的质疑或否定。对此,一部分具有强烈忧患意识的教育家、文化名流忧心忡忡,并由担心逐渐转向采取行动挽救国学。但是,真正产生影响并引起国人震动的却是国际联盟教育考察团的到访。1931年,当时的南京国民政府鉴于欧美的教育对中国日益增大的影响,邀请以欧洲国家为主体的教育考察团来华考察。考察团用了一年多的时间,考察了中国教育的诸多重镇及学校,提交了《中国教育之改进》的报告书。报告书指出:“外国文明对于中国之现代化是必要的,但机械的模仿却是危险的。”该报告书主张中国的教育应构筑在中国固有的文化基础上,对外来文化,特别是美国文化的影响,进行了不客气地批评:“现代中国显著的特征,即为一群人所造成的某种外国文化的特殊趋势,不论此趋势来自美国、法国、德国,或其他国家。影响的,要推美国。中国有许多青年知识分子,只晓得模仿美国生活的外表,而不了解美国主义系产生于美国所特有的情状,与中国的迥不相同。”“中国为一文化久长的国家。如一个国家而牺牲它历史上整个的文化,未有不蒙着重大的祸害。”报告书切中时弊的评估,使中国知识界与教育界在极大的震动中警醒并反思。随即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的教育界、学术界人士,采取了行之有效的国学教育推行举措,掀起国学教育的声势和热潮,使国学教育得到落实,国学经典深入学校的课堂,进入学生使用的书本,并被整合进学生的知识结构中去。
关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国学教育的热潮,有两种情况值得关注:一是诸如王国维、梁启超、章太炎、陈寅恪、黄侃、刘师培、顾颉刚、钱穆、吕思勉等大家利用新的研究方法,潜心研究,整理国故,多有建树,推出了一大批国学研究成果,将国学的归结、分类、条理化、学科化的阐述达到了空前的清晰,对当时及后世影响深远;与此同时,教育界、学术界将国学通过渗透的办法,镶嵌入中小学的课程,设立了各个学级的国语必修课和书,许多大家列出书单,推介国学典籍的阅读。二是当时出版界向民众普及国学典籍,主要体现在对国学的通俗释读方面,以适应书面语言不断白话的情形。
对于前者,1949年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重新出版了一些相关著作,但后者几乎被忽视或遗忘了,极少再度面世。其实后者在当时的普及和重版率相当高,影响更为深广。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这次整理出版的正是后者。这不仅是因为在那之后均没有重现,重要的是这些通俗释读的书非常适合当今书面语言彻底白话了的读者需求,特别是当读古文和诠释古文已经成为专门家的事情的今天,即便有较高学历的非专业的读者读古文也为之困惑,这类通俗释读国学典籍的书的出版就显得更为迫切。这些书的编撰者文言文功底深厚,又受到白话文运动的洗礼,对文白对应的把握清晰准确。这些书将国学典籍原文中的应该加以注释说明的元素融入白话释读之中,不再另行标注,使阅读连贯流畅,其效果与今天的白话阅读语境基本吻合,可见那时对于国学的通俗普及还是做了些实事的。
这的确是一些为我们有所忽视的好东西,以致可查到的底本十分稀缺,大多图书馆都没有藏品,坊间也难觅得。生活· 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在千方百计中找到了选用的底本,使得旧时通行的用白话释读经典的读本得以再现。
值得一提的是,这是当时的出版人专门组织出版的一批面向一般民众的国学释读的读本,影响甚大,使得国学经典走入初等文化程度的群体。然而,这些产生过较大影响的读本之所以后来为人所遗忘,其原因可能是出版界推崇名家著述或看重对传统典籍的校勘和注疏。以王缁尘为例,虽然其人名不见经传,但他所编著的关于国学经典释读的一系列的图书,在当时却十分抢手,曾不断重印了十几版。这主要是当时的世界书局看中了他在清末就创办白话报的经历和对国学典籍把握的功力,使其栖身“粹芬阁”,为世界书局专事著述国学通俗释读的书籍。列入本套丛书的《广解四书读本》(今将其分为《广解论语》《广解大学·中庸》《广解孟子》),曾被认为是当时国学出版的盛典,是当时通俗释读国学的代表。“国学经典释读”选择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国学通俗的释读书籍,整理为简体横排进行出版,为当今读者学习国学经典提供了很好的阅读范本,是一件大有助益的好事。
还应该提及的是,出版此套书不仅是为方便读者理解经典,还在于让读者通过这样的阅读,了解当时人们对中华民族和中国意义的认同史。那时的国学教育和学习的热潮,几乎与抗日战争同行,而对中华民族的现代认识,正是在这期间形成的;国学的教育和普及,使国人了解并认同了中国的历史悠久和文化的博大精深,更将几千年来的人们对国家的意识,从以皇室朝廷为中心的概念中分离出来,完成了从“君国”到 “国族”的转变。“中国”代表着中华民族全体,是各族人民联合御侮和实现伟大复兴的精神图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