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著名作家弗朗茨·卡夫卡有言:“当信任缺失之时,一切说辞都是无稽之谈。”(Alles Reden ist sinnlos, wenn das Vertrauen fehlt.) 国家之间信任流失,结果是战略猜疑和对抗;人与人之间信任破损,信誓旦旦之举在对方眼中不过是又一个障眼法。在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之际,在逆全球化甚嚣尘上之时,无疑,信任应该成为跨文化交流研究领域普遍高度关注的主题,但事实上并不是这样,至少在外国语言文学学科有关信任的研究依然寥若晨星。
正因如此,张晓玲副教授这部著作的出版可谓恰逢其时,可喜可贺。
张晓玲成为我的博士研究生是在2008年9月,以此为起点在北京外国语大学德语语言文学学科的中德跨文化交流研究方向开始了博士学位论文的撰写。伴随着博士学位论文的思考与写作,张晓玲的教学与研究日益精进。2013年4月,她的论文《以“目标协商”为导向的德国高校公法基金会改革——以哥廷根公法基金会大学为例》喜获北京市第六届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2013年11月,她荣列北京市高等学校青年英才计划。
2014年6月,这篇题为《跨文化上下级信任互动研究——以德国外派管理人员与中国员工的信任互动为例》的论文获评北京外国语大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获奖之日恰是我的生日,对于一位论文指导教师而言,这样一份礼物真是可遇而不可求。我感到高兴,但不觉意外,因为扎扎实实的学术成长过程就是一个瓜熟蒂落的过程。在用汗水浇灌春华的时候,它就已经在静好之中眺望秋实了。很乐意在书稿即将付梓之际撰序,有两个理由使我欣然执笔。
其一,这是我国德语语言文学学科部以信任为主题对中德跨文化交流进行探讨的博士论文,具有开拓之功。论文的写作用了近六年时间,从完成答辩迄今又过去六年有余,中国知网显示该论文已有2100多次下载,作为曾经的指导教师的我向关注这篇论文的读者们表示感谢。
论文围绕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