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聯絡我們  | 運費計算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註冊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閱讀雜誌 香港/國際用戶
最新/最熱/最齊全的簡體書網 品種:超過100萬種書,正品正价,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送貨:速遞 / 物流,時效:出貨後2-4日

2024年10月出版新書

2024年09月出版新書

2024年08月出版新書

2024年07月出版新書

2024年06月出版新書

2024年05月出版新書

2024年04月出版新書

2024年03月出版新書

2024年02月出版新書

2024年0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2月出版新書

2023年1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0月出版新書

2023年09月出版新書

『簡體書』密歇根大学的中国缘

書城自編碼: 3739195
分類: 簡體書→大陸圖書→社會科學教育
作者: 陈育庆 David,Ward
國際書號(ISBN): 9787517712305
出版社: 中国发展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2-04-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NT$ 352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启蒙的辩证:哲学的片简(法兰克福学派哲学经典,批判理论重要文本)
《 启蒙的辩证:哲学的片简(法兰克福学派哲学经典,批判理论重要文本) 》

售價:NT$ 347.0
心跳重置
《 心跳重置 》

售價:NT$ 269.0
云中记
《 云中记 》

售價:NT$ 347.0
中国古代妇女生活(中国古代生活丛书)
《 中国古代妇女生活(中国古代生活丛书) 》

售價:NT$ 214.0
你的认知正在阻碍你
《 你的认知正在阻碍你 》

售價:NT$ 296.0
我们身边的小鸟朋友:手绘观鸟笔记
《 我们身边的小鸟朋友:手绘观鸟笔记 》

售價:NT$ 356.0
拯救免疫失衡
《 拯救免疫失衡 》

售價:NT$ 254.0
收尸人
《 收尸人 》

售價:NT$ 332.0

編輯推薦:
本书讲述了密西根大学与中国的特殊交往与联系,诸如:吴大猷(中国物理学之父)、朱光亚(我国核科学的重要开拓者)、吴经熊(法学先驱)、黄家驷(新中国医学之擎天柱)、郑作新(中国鸟类学之父)、吴贻芳(中国大学教育和外交先驱)、曾呈奎(海洋植物学之父)、王承书(中国核能时代的先驱)、康成(开创了中国现代医疗体系)、石美玉(开创了中国现代医学教育计划)、丁懋英(产前护理先行者)、何怡贞(中国光谱先驱)等,这是中美文化教育交流史上重要的一环。
內容簡介:
该书是一部通俗历史读物,有一定的史料价值。作者以中国近现代中美关系为背景,以部分重大历史事件为节点,以美国密歇根大学与中国一百多年交往史为主线,不仅记录了两国外交史上一些为重要的事件,而且记载了一些高瞻远瞩的领导以及这一交往史中成就卓越的人们,有重点地描述了那些曾经在密歇根大学求学的中国学生(吴大猷、朱光亚、黄家驷、郑作新等)回国后为国家所做出的贡献,以及在该校毕业的几位美国青年(医疗管理人员罗伯特.布朗、飞虎队成员汤姆.哈蒙等)远赴中国的人生片段。密歇根大学支持并推动了中美两国在高等教育中有成效的国际合作,建立了有利于培养东西方学生和学者的一种链接,这是中美文化教育交流史上重要的一环。
關於作者:
陈育庆,密西根大学医学院心血管中心教授。

David Ward,密西根大学教育学院英语系讲师。
目錄
目 录

序一
序二
序三
引言

章 19 世纪:密歇根大学与中国的早期联系
密歇根大学与中国友谊的先驱:柯林斯与斯蒂尔
詹姆斯·伯里尔·安杰尔的大学校长任期与外交生涯
安杰尔流芳百世的精神遗产

第二章 康成、石美玉:密歇根大学的批中国学生
独自在中国传教的密歇根传教士
两种文化之间的教育—19 世纪末
扎根于清朝末年
分道扬镳:石美玉与宣道会的冲突
康成:一生献给开创中国现代医疗体系

第三章 巴布学者
巴布及巴布奖学金
丁懋英:医院院长、救济会工作者、国家代表
吴贻芳:代表中国在《联合国宪章》上签字的大学校长
巴布的精神遗产

第四章 世纪之交的知识分子
郑作新:中国鸟类学之父
吴大猷:中国物理学之父
吴经熊:法学家、神学家和建筑师

第五章 “二战”的英雄与幸存者
何怡贞:“为救国而学习”
罗伯特·布朗:南京大屠杀中不畏牺牲的英雄
密歇根的哈蒙:橄榄球明星和战斗机飞行员

第六章 新中国的科学家们
王承书、朱光亚:中国核能时代的先驱
黄家驷:新中国医学之擎天柱
曾呈奎:海洋植物学之父

第七章 密歇根大学和中美“乒乓外交”
乒乓球占据舞台中心
亚历山大·埃克斯坦,密歇根大学和美国“开放”的外交政策
再度联接— 中美“乒乓外交”45 周年纪念

第八章 密歇根大学与中国
蓬勃发展的教育
密歇根大学的文化交流
开创美好的未来
內容試閱
序1

密西根大学汇聚了全球学界精英,并以此誉满天下。自十九世纪四十年代后期,密西根大学就开始招收国际学生,1846年雇佣了位外国教授。在200余年的发展历程中,来自全球各地的学术先锋们为密西根大学添砖加瓦,他们的成就铸就了她作为一所了不起的研究型公立大学的不老传说。
我们与中国的关系是这份精神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当第三任校长詹姆士·安吉尔于1880年离开美国赴中国出任美国外交大臣的时候,他缔结起一种友好关系,延续至今。通过紧密的跨国学术合作、活跃的交换生项目、领先的学术合作等,密西根大学支持学者、重大项目、前沿研究等,比如像李侃如-罗睿弛中国研究中心(The Kenneth G. Lieberthal and Richard H. Rogel Center for Chinese Studies)这样的机构。密西根大学在这方面的成就一路领先。
《密西根大学的中国缘》这本书讲述了一系列成就卓越的人们,是他们推动了高等教育中有成效的国际合作。这本书不仅记录了两国外交史上一些为重要的事件,而且记载了一些高瞻远瞩的领导,是他们推动建立了有利于培养东西方学生和学者的一种链接,洞悉了这种链接的巨大潜力。
密西根大学具备能力吸引全球秀的教授和学生。我们所有的工作都受益于此。我们尽可能将不同个体的不同角度、不同经历充分挖掘出来使大家受益,因此,我们的教学、研究、(医学院)对病人的照顾、还有社会影响各方面都得到大幅提升。
当我们的学生和教授来自世界各地,当我们的学生和教授又走向全球,人人都受益匪浅。他们既能体验到不同的文化背景,也能发现人类的共同理想。随着我们与世界各地人们之间的了解不断增多、理解日益加深,我们之间就越是能够求同存异,由不同观念导致冲突的可能性也会变得越来越小。
密西根大学与中国的关系历史悠久而又硕果累累。作为这样一所大学的校长,我倍感荣幸。上任伊始,我就远赴中国,有幸见到了共同谱写合作篇章的研究者、学生和校友。
对进一步加强与中国大学、学生、研究机构的紧密合作,我充满期待。我们有近两个世纪成功合作的先例,我完全相信,密西根大学与中国已经做好充分准备进一步推进两国人民的互相理解和共同繁荣。
马克·希赛尔
密西根大学校长

序2

本书里描写的有学生,有老师,也有领导。他们身上有两个共同特点:大无畏的勇敢精神和积极探索的冒险精神。无论国籍是中国还是美国,他们的生活都留下了那个时代重要历史事件的烙印。与此同时,他们都有强烈的愿望推动他们勇往直前,矢志不移:有的要报效祖国,有的决定去传播基督教福音,也有的对教育满怀热情。在密西根大学与中国建立各种联系的同时,也有一场从中国到西方世界的运动。有的传教士、外交官把中国文化带回到英语国家。詹姆斯·勒吉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他是一位苏格兰传教士、汉学家和翻译家。他将中国古典哲学翻译成了英文。1964年,我在密西根大学任助理教授,讲授中国哲学。我就让学生查阅了勒吉翻译的著作。此时,密西根大学中国研究中心已经正式启动,与中国其它方面的联系也在陆续建立。
以中国早的庚子赔款留美学生为例。通常他们受到美国传教士的经济资助,或者密西根大学的校友慷慨解囊,出手相助。他们留美所学的专业在当时的中国还没有建设起来,比如医学、物理学、生物科学以及国际法。当时,有两位年轻的中国女性,康成和石美玉,被一位在中国传教的美国传教士收养。1892年,她们俩在这位传教士的帮助下进入了密西根大学医学院学习。
在当时各种重大历史事件中,美国政府针对中国移民的禁令给他们造成了很大的压力。但是,作为密西根大学任期长(38年)的校长,詹姆士·安吉尔正值这样一个时期:一方面,美国给予中国“贸易惠国”待遇,另一方面,禁止中国移民(特别是劳工)的声音甚嚣尘上。1880年,美国国务卿要求安吉尔作为美国外交大臣赴中国修订中美条约。在赴中国的代表团中,有一位特派员主张彻底禁止中国移民。安吉尔却希望实行开放政策,而这样的立场在1882年他回国的时候依然是主流声音。但是,就在这个时候,美国总统切斯特·阿瑟签署了《排华法案》。根据这个法案,无论是否具备劳动技能,中国人一律不能进入美国。幸好有卫理公会的帮助和安吉尔校长的影响,康成和石美玉才得以克服障碍。后来,两位女士以优异的成绩顺利毕业。在毕业典礼上,她们身着中国传统服装。而《排华法案》直到二次大战才得以废除。
回溯1900年,义和团运动以驱逐外国人为目的,后来得到了清政府的默许。在八国联军的军事打击下,义和团被镇压。之后,这些国家要求中国向他们支付战争赔款。在安吉尔校长的斡旋下,美国政府将自己拿到的这笔赔款用来给中国留美学生颁发奖学金。在外国妇女传教士协会的帮助下,两位密西根大学的毕业生,康成和石美玉,回到中国后在江西省建立了一家诊所。她们一方面信奉基督教,一方面抱有“教育救国”的民族情怀。在外国妇女传教士协会里,她们得到的报酬比其他雇员要少,也不能住在外国传教士的专属居住区。终,她们在上海创建了一家独立的诊所。1911年,辛亥革命之后,中国进入了军阀割据、混战的时代。这就意味着康成和石美玉会面临更多的危险。对此,书中有详细描述。石美玉做出了无数卓越贡献,其中一个就是建立了一套现代的护理教育体系。这是在江西省九江推出的,旨在降低婴儿死亡率。
1914年,密西根大学校友及校董列维·巴布创建了巴布奖学金。之后,包括来自印度、中国和土耳其等国约700位女性获得了奖学金,进行本科和研究生阶段的学习。对这样的机会,许多毕业生无限感慨,心存感激。她们在安娜堡留下了美好的记忆。其中一位毕业生这样写道,她每天的时间都被医院里的工作挤满了,非常渴望有一个机会能够回到密西根大学校园,重新享受一次林中漫步。安娜堡植物园对许多人都产生过那样的影响。密西根大学法学院毕业生吴经熊撰写了中华民国宪法,翻译了道家思想名著《道德经》。他既是传统中国法治专家,也是现代国际法专家。他在书中写道,“在安娜堡的日子是我人生中幸福的时光”。我记得,1973年中国乒乓球队来到安娜堡的时候,密西根大学学生热情欢迎了中国队员,而我当时有幸恰好在学校学习。
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密西根大学公共卫生硕士、医学博士罗伯特·布朗在中缅公路是治疗困扰修路工人的天花。本书着笔不多的理查德·爱德华兹(后来成为中国艺术教授)、罗兹·墨菲(后来成为亞洲歷史教授)在云南境内中缅公路东部开着煤炭驱动的救护车和卡车运送醫療物質。密西根大学毕业生回到中国以后的命运和年代息息相关。1937年毕业于密西根大学的何怡贞博士参加了北京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的工作。在1966-1976年间,发动了一场运动,否定了强调专业知识与利润化的所谓的资本主义道路,转而让人民在共产党领导下重拾游击战时期的革命精神。他称之为文化大革命,并关闭了所有学校,包括大学,有的长达十年之久。老师和学生纷纷被遣送到农村或者沙漠与农民一起劳动,接受再教育。何怡贞离开了科学院,接受了劳动改造。开始原子弹武器研发项目之后,曾获得1941年巴布奖学金的王成淑就被安排到戈壁滩上一个核研究所。这样的安排使其在与世隔绝的地方工作,也就让她免受了何怡贞所遭受的命运。一位毕业于密西根大学的鸟类专家被迫在这些年住在牛棚里。
1972年,随着中美关系解冻转暖,密西根大学教授亚历山大·埃科斯坦和他协助建立起来的非政府组织—中美关系国家委员会—继续向前迈进了一步:推动乒乓球外交。1972年4月的一个上午,在密西根联盟的顶楼舞厅里,我观看了美国乒乓球队与中国乒乓球队进行了非常愉快的球艺切磋。从此,中美关系解开了新的篇章。

唐纳德·蒙罗 (孟旦)
哲学与中文终身教授

序 三

《密歇根大学的中国缘》即将公开出版,能够受邀写几句话, 是我莫大的荣幸。
密歇根大学是美国历史为悠久的公立研究型大学之一,也是世界上负盛名的高水平大学和无数青年学子向往的学术殿堂之一。在其超过200年的历史中,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对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密歇根大学也是美国为数不多的几个培养华人精英的摇篮之一,许多声名如雷贯耳的人物如吴大猷、朱光亚、黄家驷、丁肇中、任新民都曾经在这里学习和工作过。
《密歇根大学的中国缘》通过介绍不同时期有代表性的一些人物和事件,生动细致地刻画了密歇根大学与中国的关系。阅读此书,就好像穿越时空一样,把我们带回到了以往的时间和地点,去品味那个年代的人和事。
密歇根大学不仅是高水平人才的摇篮,在中美关系发展史上也做出了重大贡献。1979年,中美两国正式建交,时至今日刚好42 年。古人云:“知史以明鉴,查古以至今。”回顾中美之间的关系,虽然也曾有20世纪50年代参议员约塞夫·麦卡锡煽动的担心共产主义渗透的“红色恐慌”,但中美之间合作、交流的“正能量” 从未缺席。20世纪70年代初,正是包括密歇根大学在内的美国大学中一些富有远见的学者向尼克松总统建言献策,推动了美国政府调整对华政策,打开了中美建交的大门,“乒乓外交”也成了中美外交史上的经典佳话。1978年中美发表建交公报10天后,中国首批52 名公派留学生抵达纽约,从此掀起了中国有史以来规模的留学潮。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各类出国留学人员累计已达350万,其中留学美国的超过150万人。2017—2018学年,中国分别有超过13万名研究生和14.8万名本科生在美国学习。
当前,中美关系正处于一个相对比较困难的时期。美国在《国家安全报告》中将中国视为战略竞争对手,为中美关系带来了不确定因素;打打谈谈或许将成为中美之间经贸关系的常态;在教育、科技、人文等方面也出现了一些新情况。但是,我们很高兴地看到,包括密歇根大学、耶鲁大学、芝加哥大学、斯坦福大学、麻省理工学院的校长,都公开声明,谴责美国政府和情报界对华人学者学生的不公平对待,拒绝所有形式的偏见和歧视。展望未来,中美两国的有识之士都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中美两国“合则两利、斗则俱伤”的基本属性不会改变。希望我们共同努力,积极推动中美关系“行稳致远”。
本书的书名为《密歇根大学的中国缘》,我和我的家庭与密歇根大学也有不解之缘。2002—2003年,我作为富布莱特(Fulbright) 教授,在密歇根大学学习和工作了一年,这里留存了我们美好的
时光。在这里,我比较系统全面地观察和研究了美国的风险投资是如何支持创新的;认识了许多美国朋友和在美国的中国朋友,迄今还和不少人保持着联系;安娜堡小镇的美丽与变化、恬静和活力、传统与现代、冬天的白色与秋天的彩色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更让我高兴的是,15年后我的儿子也有机会再次回到这里,进入密歇根大学医学院读书。无论如何,密歇根大学和安娜堡都会成为我们永久的记忆。
后,借此机会祝贺《密歇根大学的中国缘》的出版,感谢陈育庆教授多年来在促进中美友好合作与共同发展中发挥的积极作用。从这个意义上讲,本书必将会成为中美关系新的“正能量”。

赵昌文
中国国际知识发展中心主任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台灣用户 | 香港/海外用户
megBook.com.tw
Copyright (C)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