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Python贝叶斯深度学习
》
售價:NT$
407.0
《
文本的密码:社会语境中的宋代文学
》
售價:NT$
306.0
《
启微·狂骉年代:西洋赛马在中国
》
售價:NT$
357.0
《
有趣的中国古建筑
》
售價:NT$
305.0
《
十一年夏至
》
售價:NT$
347.0
《
如何打造成功的商业赛事
》
售價:NT$
407.0
《
万千教育学前·透视学前儿童的发展:解析幼儿教师常问的那些问题
》
售價:NT$
265.0
《
慈悲与玫瑰
》
售價:NT$
398.0
編輯推薦:
本书以志愿服务制度化为主题,试图描绘影响我国志愿服务发展的重要因素与机制,以组织分析的新制度主义为理论视角,运用丰富的定性与定量资料,在宏观上探究志愿服务制度环境的变迁及其特征,在中观上分析志愿服务制度化的作用机制及其特征,在微观上解释人们的志愿服务行动及其特征,同时指出志愿服务制度化过程中存在的内在张力与矛盾,对于整体认识和理解我国志愿服务发展具有较大的参考价值。
內容簡介:
本书研究了我国志愿服务制度环境变迁及其对地方志愿服务场域的作用机制,以及地方志愿服务场域的形成与演进过程。在宏观国家层面,学雷锋活动及雷锋精神是我国志愿服务直接的文化—认知来源;我国志愿服务政策法规的制定呈现出从部门探索、地方探索到中央顶层设计的变迁特征;我国志愿服务形成了以志愿服务联合会为中心的伞状治理结构;重大事件是形塑我国志愿服务场域的重要机制。在中观地方层面,全国文明城市评比表彰是一种中央激励地方执行志愿服务政策的机制;慈善万人行为中山布留下了丰富的志愿文化遗产;“互联网 +志愿服务”、志愿服务积分入学、社工与志愿者联动是推动志愿服务发展的具体策略。在微观志愿者层面,志愿者接受规范化、专业化的志愿服务管理,有助于保持其持续提供服务。
關於作者:
贺志峰,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讲师,中级社会工作师,台湾大学社会工作学博士,韩国首尔市立大学(UOS)访问学者。在《中国青年社会科学》《青年探索》《Asia Pacific Journal of Social Work and Development》等学术期刊上发表二十多篇论文,主持及参与各级各类研究课题二十余项,执笔多篇地方政府咨询研究报告。兼任阳江市京师社会工作中心理事长、珠海市社会工作协会理事、珠海市法学会珠澳社会治理研究会理事等。研究兴趣包括志愿服务与社区治理、政府购买社会服务、社会福利政策分析。
目錄 :
章 绪 论
节 研究背景
第二节 研究问题与意义
第二章 文献探讨
节 志愿服务与制度化的内涵
一、志愿服务的内涵
二、制度与制度化的内涵
第二节 西方志愿服务研究的理论样貌
第三节 志愿服务制度化:组织场域理论
一、组织的新制度主义:从制度上思考组织
二、组织场域理论:志愿服务的制度环境
第四节 我国志愿服务发展的相关研究
第三章 研究方法
节 研究框架:制度—场域—行为
第二节 研究场所:广东省中山市的基本情况
第三节 研究策略与资料收集
一、研究取向与策略
二、资料收集方式
第四节 资料分析方式
第四章 国家志愿服务制度要素的变迁
节 学雷锋志愿服务:一个松散的观念框架
一、跌宕起伏的学雷锋活动
二、高歌猛进的志愿服务
第二节 志愿服务政策法规:从分散探索到顶层设计
一、中央与地方志愿服务相关法规的变化趋势和特征
二、中央重要文献中的志愿服务政策变化
三、地方志愿服务条例制定情况与变化特征
第三节 志愿服务组织化:迈向一种伞状治理结构
一、志愿服务组织:志愿服务领域中的组织行动者
二、改革开放后社会组织管理制度的变迁 !
三、志愿服务联合会:一种志愿服务伞状治理结构
第四节 重大事件:一种志愿服务场域的形塑机制
一、重大事件:汶川地震与北京奥运会
二、重大事件对志愿服务场域的形塑过程
三、重大事件形塑志愿服务场域再分析
第五章 地方志愿服务制度化过程:中山市案例
节 全国文明城市评比表彰:志愿服务政策的传导机制
一、评比表彰: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活动
二、志愿服务在全国文明城市评比中的地位
三、“六连冠”的中山:不能丢的 “金字招牌”
第二节 中山慈善万人行的志愿服务遗产
一、践行博爱理念:中山慈善万人行
二、中山市志愿服务发展历程
三、中山市志愿服务的组织体系
第三节 中山市促进志愿服务制度化的策略
一、网络优化策略:“志愿中山”信息平台
二、资格竞逐策略:志愿服务积分入学
三、专业化策略:社工 +志愿者联动
第四节 志愿服务制度化对志愿者保持的效果
一、志愿服务制度化对志愿者保持的作用机制
二、志愿服务制度化对志愿者保持的实证分析
三、合规性—关系性志愿服务管理
第六章 研究发现与展望
节 研究发现与讨论
一、研究发现
二、进一步的讨论
第二节 研究价值与展望
一、研究价值与贡献
二、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 录
附录 A 中山市志愿者基本情况调查问卷
附录 B 中山市志愿服务组织访谈提纲
附录 C 研究访谈对象一览表
附录 D 地方志愿服务立法一览表 (1999—2021年)
附录 E 中山市青年志愿者协会发展历程大事记
后记
內容試閱 :
改革开放后,我国志愿服务事业获得了快速发展,志愿服务已成为社会福利、社会治理、文明道德等领域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为探究我国志愿服务发展过程中的精彩故事,本书以志愿服务制度化为主题,根据组织场域理论将志愿服务视为由志愿者、志愿组织、其他相关机构与组织构成的、总体上获得认可的制度生活领域,是一种志愿服务场域。志愿服务制度就是为志愿服务提供稳定性,有意义的规制性要素、规范性要素和文化—认知性要素,以及相关活动与资源的制度;志愿服务制度化过程就是志愿服务场域形成与演变的过程。本书遵循 Alford(1998,2011)提出的多重探究典范,采用三角鉴定的研究策略,使用多种资料来探讨我国志愿服务制度化过程,重点考察国家制度环境变迁及其对地方志愿服务场域的作用机制,以及地方志愿服务场域的形成与演进过程。具体来说,主要探究解释以下问题:①在宏观层面上,我国志愿服务制度环境发生了哪些变迁?其特征是什么?②在中观层上,国家志愿服务制度如何向地方传导影响?地方又是通过哪些机制与策略来促进志愿服务发展的?其特征是什么?③在微观层面上,志愿者或志愿服务组织在面对制度要求时,会呈现出哪些行为特征?④在志愿服务制度化过程中,是否存在内在张力或矛盾?其表现是什么?本书的发现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在宏观国家层面:①中国共产党人发起的学雷锋活动及其塑造的雷锋精神是我国志愿服务直接的文化—认知来源,“学雷锋志愿服务”正是对两者内在关联的一种建构努力;②我国志愿服务政策法规的制定呈现出从部门探索、地方探索到中央顶层设计的变迁特征;③我国志愿服务形成了以志愿服务联合会为中心的伞状治理结构,发挥中介性、规制性、支持性等作用;④重大件 (诸如汶川地震、北京奥运会等)是一种形塑我国志愿服务场域的重要机制。第二,在中观地方层面:①全国文明城市评比表彰是一种中央激励地方执行志愿服务政策的机制;②持续 30多年的慈善万人行为中山市留下了丰富的志愿文化遗产;③ “互联网 +志愿服务”、志愿服务积分入学、社工与志愿者联动是中山市推动志愿服务发展的具体策略。第三,在微观志愿者层面,志愿者接受规范化、专业化的志愿服务管理,有助于保持其持续提供服务。第四,虽然我国志愿服务制度框架已基本成型,但是在制度化过程中也产生了一些内在张力与矛盾,要谨防志愿者 “雷锋化”、志愿服务官僚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