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对话世界一流大学图书馆馆长
》
售價:NT$
995.0
《
揭秘立体翻翻书--我们的国宝
》
售價:NT$
490.0
《
清代贡院史
》
售價:NT$
800.0
《
光焰摇曳——变革与守望的梁启超
》
售價:NT$
440.0
《
发展与制约:明清江南生产力研究(壹卷李伯重文集:江南水乡,经济兴衰,一本书带你穿越历史的迷雾)
》
售價:NT$
480.0
《
走进史学(壹卷李伯重文集:李伯重先生的学术印记与时代见证)
》
售價:NT$
360.0
《
故宫书画集(精编盒装)版传统文化收藏鉴赏艺术书法人物花鸟扇面雕刻探秘故宫书画简体中文注释解析
》
售價:NT$
1490.0
《
《往事和近事(增订本)》(著名学者葛剑雄教授代表作,新增修订、全新推出。跨越三十多年的写作,多角度讲述中华文明)
》
售價:NT$
349.0
|
編輯推薦: |
本书的特色在于选址于首都北京功能核心区以内世界文化遗产——天坛的北侧地块,备受瞩目。在同类图书中,本书已连续出版了10本,历史渊源比较悠久,特色比较突出。
|
內容簡介: |
全国城乡规划专业七校联合毕业设计是同类联合毕业设计中历史*悠久的教学活动,参加高校包括北京建筑大学、苏州科技大学、山东建筑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安徽建筑大学、浙江工业大学、福建工程学院等七所院校。2021 年的全国城乡规划专业七校联合毕业设计由北京建筑大学承办,选取基地为首都北京功能核心区内的世界文化遗产——天坛的北侧地块,选取地块对城市发展意义重大,对于本科毕业设计来说,综合性强、难度较大。本书主要包括五大部分内容,分别为选题与任务书、解题(即学生毕业设计作品)、教学论文、教师感言和学生感言,具体包括课题的背景情况介绍、七所学校 20 多个小组的毕业设计作品展示,以及师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心得体会,比较全面地记录 2021年度七校联合毕业设计教学活动的实况,是难得的教学参考资料。
|
關於作者: |
北京建筑大学是北京市和住房城乡建设部共建高校、“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高校、北京市高水平特色型大学和北京市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高校,是一所具有鲜明建筑特色、以工为主的多科性大学,是“北京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人才培养基地和科技服务基地”、“北京应对气候变化研究和人才培养基地”和“国家建筑遗产保护研究和人才培养基地”,是北京地区一所建筑类高等学校。学校源于1907年清政府成立的京师初等工业学堂,1933年更名为北平市市立高级职业学校,1936年增设土木工程科,后历经北京市市立工业学校、北京市建筑专科学校、北京市土木建筑工程学校、北京建筑工程学校、北京建筑工程学院等发展阶段。2013年4月经批准更名为北京建筑大学。学校1977年恢复本科招生,1982年被确定为国家首批学士学位授予高校,1986年获准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2011年被确定为“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高校。2012年“建筑遗产保护理论与技术”获批服务国家特殊需求博士人才培养项目,成为博士人才培养单位。2014年获批设立“建筑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015年10月北京市人民政府和住房城乡建设部签署共建协议,学校正式进入省部共建高校行列。2016年5月,学校“未来城市设计高精尖创新中心”获批“北京高等学校高精尖创新中心”。 2017年获批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研究生资格。2018年5月,获批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建筑学、土木工程获批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
|
目錄:
|
1 选题与任务书 Mission Statement
2 解题 Vision & Solution
北京建筑大学
苏州科技大学
山东建筑大学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安徽建筑大学
浙江工业大学
福建工程学院
3 教学论文 Teaching Essays
4 教师感言 Teacher’s Comments
5 学生感言 Student’s Comments
|
內容試閱:
|
序言1“7 1”全国城乡规划专业联合毕业设计的承办权,阔别 10 年后又一次回到北京建筑大学。本次联合毕业 设计的选址在天坛北侧,天坛始建于明永乐年间,距今 600 余年,是明、清两代帝王祭天、祈谷和祈雨之地, 于 1998 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认为世界文化遗产。如今的天坛公园总面积为 2.73 平方千米,约为故宫面积的四倍,天坛公园、北京中轴线和附近城区的更新,对于首都北京未来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7 1”全国城乡规划专业联合毕业设计自 2011 年次举办以来,历年选址都在有着复杂城市背景的城区,这与我国城市化发展阶段的转变,以及规划设计行业从增量到存量工作重点的变化,是紧密契合的。在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东城分局、北规院弘都规划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等单位的大力支持下,我校老师与苏州科技大学、山东建筑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安徽建筑大学、浙江工业大学、福建工程学院的同仁们经过讨论后,共同决定将 2021 年的主题拟定为“活力·韧性”。“活力”是在“人民城市”和“首都功能疏解”的政策背景下,回答如何在旧城更新中进一步做到可持续发展,改善居民生活条件,激发城市服务不断进化和促进城市文化繁荣发展的问题;“韧性”是在经济新常态和全球新冠疫情背景下,回答如何提升城市安全与健康的问题。 2021 年所选取的基地,既反映了存量时代规划的一般规律,又表现了首都核心区的特殊性;既要求学生有哲学层次的思考高度,又要求学生有娴熟的空间表现手法。本次联合毕业设计开始试行两个层次的分组方案,以适应不同学校的教学要求。本次联合毕业设计既有 5 人或 6 人的大组,又有 2 人或 3 人的小组。大组的设计范围约为 1 平方千米,小组的设计范围约为 0.5 平方千米。不少学生反馈,完成 2021 年毕业设计的压力不小,但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学生在理念构思、沟通能力、规划知识和设计技巧等方面都有了不少进步。而且与其他学校的同学共同切磋讨论,能够互相学习,取长补短,收获良多。 存量时代的城市更新过程,与广大市民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书记曾说:“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人民群众的这些愿望,与我们的城市更新设计工作密切相关。希望同学们经历本次联合毕业设计之后,在未来的工作中关心弱势群体,尊重居民意愿,改善居民居住条件,保持邻里关系和社会结构,践行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的理念,推动城市更新与社区治理,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氛围,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在未来的实际工作中,促进旧区的“活力”和“韧性”,使得我国城市能更加可持续发展。 经过大半年的努力,本次联合毕业设计各个教学环节已接近尾声。在本作品集即将付梓之际,同学们也踏上人生新的征程。下一届东道主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也开始了新一轮的忙碌。我们期待,2022 年在十三朝古都西安,各校师生会有更多的交流与切磋。祝愿“7 1”全国城乡规划专业联合毕业设计越办越好! 张忠国教育部高等学校城乡规划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 委员 北京建筑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教授 2021 年 7 月
一、选题背景
1. 城市概况
北京市,简称“京”,古称燕京、北平,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直辖市、国家中心城市、超大城市,国务院批复确定的中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截至 2020 年,全市下辖 16 个区,总面积 16410.54 平方千米;2019 年末,北京市常住人口 2153.6 万人,城镇人口 1865 万人, 城镇化率 86.6%,常住外来人口 794.3 万人。图 1-1 所示为北京市域空间结构图。
北京是有着 3000 年历史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现有七项世界文化遗产:长城、故宫、颐和园、天坛、明清皇家陵寝、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大运河。北京在历史上曾为六朝都城,在从燕国起的 2000 多年里,其建造了许多宏伟壮丽的宫廷建筑,成为中国拥有帝王宫殿、园林、庙坛和陵墓数量多、内容丰富的城市。北京故宫,原为明、清两代的皇宫,明朝时叫大内宫城,清朝时叫紫禁城,住过 24 个皇帝,建筑宏伟壮观,完美地体现了中国传统的古典风格和东方格调,是全世界现存的宫殿,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天坛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清乾隆、光绪时曾重修改建。其以布局合理、构筑精妙而扬名中外。本次联合毕业设计的选址,位于天坛北侧。
北京出了内城的前门大街、天桥一带,充满了普通的生活气息。前门到永定门这一段,可与卢浮宫前的香榭丽舍大街相对应。事实上,这一段原本是一条城外大街。
2. 天坛简介
天坛是明清两代皇帝祭天、祈谷的场所,位于正阳门外东侧。坛域北呈圆形,南为方形,寓意“天圆地方”。四周环筑坛墙两道,把全坛分为内坛、外坛两部分,总面积 2.73 平方千米,主要建筑集中于内坛(见图 1-2)。
内坛以墙为界,分为南北两部分。北为祈谷坛,用于春季祈祷丰年,中心建筑是祈年殿。南为圜丘坛,专门用于在冬至日祭天,中心建筑是一个巨大的圆形石台,名为圜丘。两坛之间以一条长 360 米并高出地面的甬道——丹陛桥相连,共同形成一条南北长 1200 米的天坛建筑轴线,两侧为大面积古柏林。
西天门内南侧建有“斋宫”,是祭祀前皇帝斋戒的居所。西部外坛设有神乐署,掌管祭祀乐舞的教习和演奏。坛内主要建筑有祈年殿、皇乾殿、圜丘、皇穹宇、斋宫、无梁殿、长廊、双环万寿亭等,还有回音壁、三音石、七星石等名胜古迹。
天坛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 年),又经明嘉靖、清乾隆等朝增建、改建,建筑宏伟壮丽,环境庄严肃穆。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对天坛的文物古迹投入大量的资金,进行保护和维修。历尽沧桑的天坛以其深刻的文化内涵、宏伟的建筑风格,成为东方古老文明的写照。
天坛集明、清建筑技艺之大成,是中国古建珍品,是世界上的祭天建筑群。1961 年,国务院公布天坛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8 年,天坛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认为“世界文化遗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