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美国小史(揭秘“美国何以成为美国”,理解美国的经典入门读物)
》
售價:NT$
352.0
《
中国古代北方民族史丛书——东胡史
》
售價:NT$
576.0
《
巨人传(插图珍藏本)
》
售價:NT$
3289.0
《
地下(村上春树沙林毒气事件的长篇纪实)
》
售價:NT$
332.0
《
偿还:债务与财富的阴暗面
》
售價:NT$
347.0
《
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校释(壹):《命训》诸篇
》
售價:NT$
408.0
《
封建社会农民战争问题导论(光启文库)
》
售價:NT$
296.0
《
虚弱的反攻:开禧北伐
》
售價:NT$
429.0
|
內容簡介: |
本书从历史学的视角来研究和理解国际关系问题,努力探寻历史与国际关系的互动与交融。从关注史学危机开始,到从历史看国关,再到探索国际关系史解读框架,求证历史学与国际关系学的关系,后提出国际关系研究“历史路径”的必要性与可能性,作者始终围绕历史研究如何在国际关系的现实探索和理论构建中发挥作用这一线索展开讨论。
|
關於作者: |
刘德斌,法学(政治学)博士,吉林大学历史学与国际关系学双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吉林大学公共外交学院创始院长,吉林大学国际关系研究所所长,兼任中国国际关系学会副会长,中国世界近代现代史研究会副会长,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学科评审专家,《史学理论研究》和《国际安全研究》编委等。1977年考入吉林大学,先后攻读历史学学士、硕士和政治学博士学位,1985年硕士毕业后留校任教,曾先后担任吉林大学历史系主任、吉林大学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处长、吉林大学校长助理和吉林大学公共外交学院院长等职务。主要研究方向:国际关系史、国际关系英国学派理论、东北亚国际关系、软实力理论和公共外交等。
|
目錄:
|
关于“史学危机”的思考
“史学危机”的摆脱与中国改革的前途
史学家的前途在于走出历史
历史学:在遥远的历史与鲜活的现实之间
30年后的新起点
从“历史”看“国际关系”
也谈历史的终结
现代化的演进与国际关系的变革——历史的考察
中美关系的特点与实质
“后冷战时代”的推测与判定
当代世界的不同解读
聚合与裂变:当代世界的历史演进
中国安全的大局和谋局
管控中美关系“漂流状态”
世界秩序的崩塌与重构
中俄关系与欧亚变局
一战结束百年,我们还需要反思什么
世界的重塑:从“帝国”到“民族国家”
西方的“困局”与中国的应对
重复与超越:世界历史上疫情防治的经验和教训
百年变局中的历史转换与战略机遇
国家形态与国际领导权
探路国际关系研究的“历史路径”
文化的交流、碰撞与国际体系的变迁
国家类型的划分——拓展国际安全研究的一种思路
国际关系史解读的几个问题
历史学中的“国际关系”研究
国际关系研究“历史路径”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当代国际关系的历史叠加与观念重塑
扬帆远航正当时:中国国际关系学科70周年回顾与展望
大变局形势下的世界历史研究
21世纪以来世界史与国际关系跨学科研究的发展——刘德斌教授访谈
全球史观与英国学派
“全球历史观”的困局与机遇
全球历史观: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徘徊
巴里·布赞与英国学派
作为历史学家的巴里·布赞
软实力与公共外交
“软权力”说的由来与发展
公共外交时代
中国叙事、公共外交与时代博弈
关于全球史、全球化理论与全球国际关系学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第7版)》评介
巴里·布赞、理查德·利特尔与国际关系研究的再构建
美国历史的生动解读
全球化关键词的辨识与借鉴
全球国际关系学的挑战
结语
中国之路的世界历史意义
|
內容試閱:
|
写在前面
探路历史与国际关系研究是笔者学术生涯的一条主线。从关注“史学危机”开始,到从“历史”看“国际关系”,到探索国际关系史解读框架,再到求证历史学与国际关系学的关系,提出国际关系研究“历史路径”的必要性与可能性,实际上都是围绕历史研究如何在国际关系的现实探索和理论构建中发挥作用这一线索展开的。在这之中,学界有关全球史、全球史观和全球化的讨论极大地促进了笔者对国际关系史的思考,并使笔者对英国学派的复兴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有关大国兴衰的讨论促使笔者对美国霸权的历史转型、软实力理论的由来和发展及软实力与公共外交的关系投入了相当的精力,并提出了国际关系已经进入“公共外交时代”的假说;有关“后冷战时代”种种判定的讨论,从“历史的终结”到“历史的回归”、从“世界秩序的崩塌与重构”到“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展开,更让笔者认识到仍有许多的问题等待我们站在一个历史的高度去厘清和解读。笔者特别羡慕那些专注于文献解读的历史学家,但又不甘心让自己的精力在一个问题上停留时间太久,总有更为宏观的问题召唤笔者去在一个更为长远的历史时段中考察国际关系的来龙去脉。笔者对那些有志于国际关系理论批判和构建的理论家更是充满敬意,但又发现西方的国际关系理论与国际关系史只能“局部地和间歇性地”吻合,冷战后国际关系理论的发展更是处于“追赶”现实的境地。笔者之所以对英国学派感兴趣,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它在理论和方法上的多元主义;另一个重要原因是新兴的英国学派努力跳出“西方中心主义”的窠臼,把“非西方”的历史经验纳入国际关系理论构建,这就使它处于一种开放状态,为自身的发展和与其他“学派”的交流留下了广阔的空间。笔者大学本科学的是历史学专业,当时想潜心学问,远离政治,但后来发现历史学与政治学有一种天然的联系,在某种程度上历史学就是“大政治学”,文明的演进和国家的兴衰一直是历史学家关注的主题,因此笔者有意识地开始研读政治学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