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东欧史(全二册)-“中间地带”的困境
》
售價:NT$
1010.0
《
虚拟资本:金融怎样挪用我们的未来
》
售價:NT$
352.0
《
刻意练习不生气
》
售價:NT$
179.0
《
大宋理财:青苗法与王安石的金融帝国(全彩插图本)
》
售價:NT$
500.0
《
安全感是内心长出的盔甲
》
售價:NT$
305.0
《
快人一步:系统性能提高之道
》
售價:NT$
505.0
《
我们为什么会做梦:让梦不再神秘的新科学
》
售價:NT$
352.0
《
算法图解(第2版)
》
售價:NT$
356.0
|
編輯推薦: |
本书在民族地区高校贫困大学生心理特征影响因素与机制和心理育人路径
措施探究。上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从思想政治教育“十大育人体系”和积极
心理的视角构建全面系统的心理育人路径与对策,完全契合习近平总书记提出
的“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管理”的扶贫理念,为当前民族地区高等学校
贫困生帮扶工作提供了新的视角,有助于更好地发挥教育扶贫战略的作用,巩
固和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有效防范化解返贫风险,推动乡村振兴发展。
|
內容簡介: |
本书通过实证研究的方法,在大量实证数据调查的结果之上扩充了贵州少数民族地区高校贫困大学生社会心理状况的相关研究领域,详细明确了少数民族地区高校贫困大学生社会心理状况的具体表现特点,结构清晰、内容全面、题材丰富、构思巧妙,并通过深层次统计研究方法创新性探究明晰了社会支持、核心自我评价等积极心理变量对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具体影响机制及微观路径,阐明该领域研究的重要性与必要性,为今后少数民族地区高校贫困大学生德育工作的开展提供了理论和实践依据,对高校进一步完善贫困大学生心理育人,加快构建贫困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体系,推进高校内涵式发展具有指导价值。
|
目錄:
|
章 少数民族贫困大学生心理状况研究述评 1
一、研究背景 2
二、研究概况 3
(一) 少数民族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现状特点 3
(二) 少数民族贫困大学生个性心理现状及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5
(三) 少数民族贫困大学生社会适应心理现状及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6
三、研究不足与展望 9
(一) 过度关注心理健康研究,研究内容与方法单一 9
(二) 要从积极心理学视角关注少数民族贫困大学生心理 10
(三) 要从民族心理学视角关注少数民族贫困大学生心理 11
(四) 根据调研成果系统研究少数民族贫困大学生的物质与
心理扶持机制 11
第二章 研究方法 13
一、研究对象 ·14
二、调研工具 ·15
(一) 大学生心理压力感量表 15
(二) 核心自我评价量表 15
(三) 社会支持评定量表 16
(四) 自测健康评定量表 16
三、数据处理与分析方法 16
第三章 民族地区高校贫困生核心自我评价现状调查研究 ·17
一、贫困大学生核心自我评价总体状况调查分析 18
二、贫困大学生核心自我评价的人口学变量影响调查分析 19
(一) 性别对贫困大学生核心自我评价的影响分析 19
(二) 是否为少数民族对贫困大学生核心自我评价的影响分析 19
(三) 生源地类型对贫困大学生核心自我评价的影响分析 20
(四) 年级对贫困大学生核心自我评价的影响分析 20
(五) 专业类型对贫困大学生核心自我评价的影响分析 21
(六) 家庭人口数量对贫困大学生核心自我评价的影响分析 21
(七) 在读学历层次对贫困大学生核心自我评价的影响分析 23
第四章 民族地区高校贫困生心理健康现状调查研究 25
一、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总体状况调查分析 26
二、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人口学变量影响调查分析 27
(一) 性别对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分析 27
(二) 是否为少数民族对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分析 27
(三) 生源地类型对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分析 27
(四) 年级对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分析 28
(五) 专业类型对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分析 29
(六) 家庭人口数量对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分析 29
(七) 在读学历层次对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分析 31
第五章 民族地区高校贫困生心理压力现状调查研究 33
一、贫困大学生心理压力总体状况调查分析 34
二、贫困大学生心理压力的人口学变量影响调查分析 36
(一) 性别对贫困大学生心理压力的影响分析 36
(二) 是否为少数民族对贫困大学生心理压力的影响分析 37
(三) 生源地类型对贫困大学生心理压力的影响分析 38
(四) 年级对贫困大学生心理压力的影响分析 39
(五) 专业类型对贫困大学生心理压力的影响分析 43
(六) 家庭人口数量对贫困大学生心理压力的影响分析 44
(七) 在读学历层次对贫困大学生心理压力的影响分析 49
第六章 民族地区高校贫困生社会支持现状调查研究 51
一、贫困大学生社会支持总体状况调查分析 52
二、贫困大学生社会支持中主观支持的人口学变量影响调查分析 53
(一) 性别对贫困大学生社会支持中主观支持的影响分析 53
(二) 是否为少数民族对贫困大学生社会支持中主观支持的影响分析 53
(三) 生源地类型对贫困大学生社会支持中主观支持的影响分析 ·53
(四) 年级对贫困大学生社会支持中主观支持的影响分析 54
(五) 专业类型对贫困大学生社会支持中主观支持的影响分析 55
(六) 家庭人口数量对贫困大学生社会支持中主观支持的影响分析 56
(七) 在读学历层次对贫困大学生社会支持中主观支持的影响分析 57
三、贫困大学生社会支持中客观支持的人口学变量影响调查分析 57
(一) 性别对贫困大学生社会支持中客观支持的影响分析 57
(二) 是否为少数民族对贫困大学生社会支持中客观支持的影响分析 57
(三) 生源地类型对贫困大学生社会支持中客观支持的影响分析 ·58
(四) 年级对贫困大学生社会支持中客观支持的影响分析 58
(五) 专业类型对贫困大学生社会支持中客观支持的影响分析 59
(六) 家庭人口数量对贫困大学生社会支持中客观支持的影响分析 60
(七) 在读学历层次对贫困大学生社会支持中客观支持的影响分析 61
四、贫困大学生社会支持中支持利用度的人口学变量影响调查分析 ·61
(一) 性别对贫困大学生社会支持中支持利用度的影响分析 61
(二) 是否为少数民族对贫困大学生社会支持中支持利用度的影响分析 ·61
(三) 生源地类型对贫困大学生社会支持中支持利用度的影响分析 62
(四) 年级对贫困大学生社会支持中支持利用度的影响分析 62
(五) 专业类型对贫困大学生社会支持中支持利用度的影响分析 ·64
(六) 家庭人口数量对贫困大学生社会支持中支持利用度的影响分析 64
(七) 在读学历层次对贫困大学生社会支持中支持利用度的影响分析 65
五、贫困大学生社会支持总体的人口学变量影响调查分析 66
(一) 性别对贫困大学生社会支持的影响分析 66
(二) 是否为少数民族对贫困大学生社会支持的影响分析 66
(三) 生源地类型对贫困大学生社会支持的影响分析 66
(四) 年级对贫困大学生社会支持的影响分析 67
(五) 专业类型对贫困大学生社会支持的影响分析 68
(六) 家庭人口数量对贫困大学生社会支持的影响分析 69
(七) 在读学历层次对贫困大学生社会支持的影响分析 70
第七章 民族地区高校贫困生心理特点之间的关系调查研究 71
一、贫困大学生社会支持与核心自我评价关系的调查分析 72
(一) 贫困大学生社会支持和核心自我评价的相关分析 72
(二) 贫困大学生社会支持预测核心自我评价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72
(三) 贫困大学生社会支持总分预测核心自我评价的一元线性回归分析 ·73
二、贫困大学生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关系的调查分析 75
(一) 贫困大学生社会支持预测心理健康的相关分析 75
(二) 贫困大学生社会支持预测心理健康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75
(三) 贫困大学生社会支持总分预测心理健康的一元线性回归分析 76
三、贫困大学生社会支持与心理压力关系的调查分析 77
(一) 贫困大学生社会支持与心理压力的相关分析 77
(二) 贫困大学生社会支持预测家庭压力的回归分析 78
(三) 贫困大学生社会支持预测健康压力的回归分析 81
(四) 贫困大学生社会支持预测适应压力的回归分析 83
(五) 贫困大学生社会支持预测恋爱压力的回归分析 85
(六) 贫困大学生社会支持预测自卑压力的回归分析 87
(七) 贫困大学生社会支持预测挫折压力的回归分析 90
(八) 贫困大学生社会支持预测人际压力的回归分析 92
(九) 贫困大学生社会支持预测择业压力的回归分析 94
(十) 贫困大学生社会支持预测学校环境压力的回归分析 96
(十一) 贫困大学生社会支持预测情绪压力的回归分析 98
(十二) 贫困大学生社会支持预测学业压力的回归分析 101
(十三) 贫困大学生社会支持预测心理压力总分的回归分析 103
四、贫困大学生核心自我评价与心理健康关系的调查分析 106
(一) 贫困大学生核心自我评价与心理健康的相关分析 106
(二) 贫困大学生核心自我评价预测心理健康的一元线性回归分析 106
五、贫困大学生核心自我评价与心理压力关系的调查分析 108
(一) 贫困大学生核心自我评价与心理压力的相关分析 108
(二) 贫困大学生核心自我评价预测家庭压力的一元线性回归分析 109
(三) 贫困大学生核心自我评价预测健康压力的一元线性回归分析 110
(四) 贫困大学生核心自我评价预测适应压力的一元线性回归分析 112
(五) 贫困大学生核心自我评价预测恋爱压力的一元线性回归分析 113
(六) 贫困大学生核心自我评价预测自卑压力的一元线性回归分析 115
(七) 贫困大学生核心自我评价预测挫折压力的一元线性回归分析 116
(八) 贫困大学生核心自我评价预测人际压力的一元线性回归分析 118
(九) 贫困大学生核心自我评价预测择业压力的一元线性回归分析 119
(十) 贫困大学生核心自我评价预测学校环境压力的一元线性回归分析 120
(十一) 贫困大学生核心自我评价预测情绪压力的一元线性回归分析 122
(十二) 贫困大学生核心自我评价预测学业压力的一元线性回归分析 123
(十三) 贫困大学生核心自我评价预测心理压力总分的一元线性回归分析 125
六、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心理压力关系的调查分析 126
(一) 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心理压力的相关分析 126
(二) 贫困大学生家庭压力预测心理健康的一元线性回归分析 127
(三) 贫困大学生健康压力预测心理健康的一元线性回归分析 128
(四) 贫困大学生适应压力预测心理健康的一元线性回归分析 130
(五) 贫困大学生恋爱压力预测心理健康的一元线性回归分析 131
(六) 贫困大学生自卑压力预测心理健康的一元线性回归分析 133
(七) 贫困大学生挫折压力预测心理健康的一元线性回归分析 134
(八) 贫困大学生人际压力预测心理健康的一元线性回归分析 136
(九) 贫困大学生择业压力预测心理健康的一元线性回归分析 137
(十) 贫困大学生学校环境压力预测心理健康的一元线性回归分析 139
(十一) 贫困大学生情绪压力预测心理健康的一元线性回归分析 140
(十二) 贫困大学生学业压力预测心理健康的一元线性回归分析 142
(十三) 贫困大学生心理压力总分预测心理健康的一元线性回归分析 143
第八章 民族地区高校贫困生社会心理状况的影响机制研究 145
一、贫困大学生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核心自我评价的中介效应检验 146
二、贫困大学生社会支持与心理压力的关系:核心自我评价的中介效应检验 148
三、贫困大学生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的关系:心理压力的
中介效应检验 150
四、贫困大学生核心自我评价与心理健康的关系:心理压力的
中介效应检验 151
五、社会支持对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核心自我评价和
心理压力的链式中介作用分析 153
第九章 民族地区高校贫困生心理育人路径研究 157
一、民族地区高校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分析 158
(一) 科学把握贫困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意义 158
(二) 准确把握贫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内容 159
(三) 充分认识民族地区贫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性 159
二、基于“十大育人体系”的民族地区高校贫困生心理育人的
路径研究 160
(一) 构建“课程育人”体系,实现贫困大学生的积极教育 161
(二) 构建“科研育人”体系,加快贫困大学生心理脱贫路径研究 162
(三) 构建“实践育人”体系,实现“渗透式”心理素质教育 162
(四) 构建“文化育人”体系,展现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理念的价值 163
(五) 构建“网络育人”体系,实现“点对点”的个性化针对性教育 164
(六) 构建“心健育人”体系,全面提升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质量 164
(七) 构建“管理育人”体系,建立贫困生翔实的心理档案 166
(八) 构建“服务育人”体系,加强就业创业心理辅导 167
(九) 构建“资助育人”体系,营造社会支持与帮扶的关怀性取向 170
(十) 构建“组织育人”体系,加快贫困大学生融入集体 171
三、基于积极心理学视角的贫困大学生积极心理育人路径研究 172
(一) 引导和培养贫困大学生形成积极心理认知图式 173
(二) 增进贫困大学生积极的情绪情感体验 174
(三) 帮助贫困大学生塑造积极良好人格与积极心理特质 175
(四) 引导贫困大学生构建积极的社会支持体系和人际关系 176
(五) 开展多种积极教育提升贫困大学生的心理资本 177
附录 179
参考文献 187
|
內容試閱:
|
随着我国整体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和国家在教育政策上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扶持,少数民族大学生人数逐年增加,我国少数民族地区高校贫困大学生成为当前高校在校大学生中一个特殊的群体。由于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和思想状态及行为方式的差异,民族地区高校贫困大学生存在着更为敏感和多元的心理状况,以致影响其学习效率,不利于维系积极向上的风貌,使学生正常的发展受到一定影响,也对营造积极向上的良好学习氛围、构建和谐校园形成了一定影响。本书对国内少数民族贫困大学生心理状况方面的相关研究进行了详细的梳理,在对以往少数民族贫困大学生心理状况研究的文献进行回顾和梳理后得到当前的研究,主要涉及少数民族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社会支持、人格特质、自卑心理、应对方式、应激生活事件、适应性与自我和谐等多个方面,并提出后续研究应扩大研究内容,从积极心理学和民族心理学的视野探讨,且应将研究成果应用到教育实践领域等方面。
本书在民族地区高校贫困大学生心理特征影响因素与机制和心理育人路径措施探究上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从思想政治教育“十大育人体系”和积极心理的视角构建全面系统的心理育人路径与对策,完全契合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管理”的扶贫理念,为当前民族地区高等学校贫困生帮扶工作提供了新的视角,有助于更好地发挥教育扶贫战略的作用,巩固和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有效防范化解返贫风险,推动乡村振兴发展。
本书基于大样本问卷调查的数据资料,对民族地区高校贫困大学生的心理特征进行跨学科的精准分析,将实证调查、大数据分析和科学理论运用相结合,在民族地区贫困大学生心理特征影响因素与机制上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其一,通过对贵州省3个少数民族地区所在高校的626名有效大学生被试在核心自我评价、心理压力感、社会支持、心理健康等方面的实证调查结果得到:少数民族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处于中等水平、心理压力较低、核心自我评价中等偏上、社会支持较好;核心自我评价、心理健康受到性别和是否为少数民族的影响,但不受生源地、年级、专业类型、家庭人口数量、在读学历层次等人口学变量的影响;社会支持受到不同年级的影响,但其他方面影响较小;是否为少数民族、年级、家庭人口数量对少数民族地区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压力存在显著影响,而其他方面影响较小。其二,通过具体的影响机制分析模型得到:核心自我评价在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间存在显著的中介效应;核心自我评价在社会支持与心理压力间存在显著的中介效应;心理压力在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间存在显著的中介效应;心理压力在核心自我评价与心理健康间存在显著的中介效应;核心自我评价和心理压力在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间起显著的链式中介作用。
本书从贫困大学生心理特点出发,通过从“十大育人体系”和积极心理学视角两个维度创新性地探讨了民族地区高校贫困生心理育人路径。首先,从科学把握贫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意义、准确把握贫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内容、充分认识民族地区贫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性3个方面重点讨论了少数民族地区贫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其次,构建了基于“十大育人体系”的民族地区高校贫困生心理育人路径:构建“课程育人”体系,实现贫困大学生的积极教育;构建“科研育人”体系,加快贫困大学生心理脱贫路径研究;构建“实践育人”体系,实现“渗透式”心理素质教育;构建“文化育人”体系,展现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理念的价值;构建“网络育人”体系,实现“点对点”的个性化针对性教育;构建“心健育人”体系,全面提升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质量;构建“管理育人”体系,建立贫困生翔实的心理档案;构建“服务育人”体系,加强就业创业心理辅导;构建“资助育人”体系,营造社会支持与帮扶的关怀性取向;构建“组织育人”体系,加快贫困大学生融入集体。后,创新性地提出了基于积极心理学视角的贫困大学生积极心理育人路径,包括引导和培养贫困大学生形成积极心理认知图式、增进贫困大学生积极的情绪情感体验、帮助贫困大学生塑造积极良好人格与积极心理特质、引导贫困大学生构建积极的社会支持体系和人际关系等几个方面。
本书选取的调查研究范围具有很强的代表性,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是贵州省3个民族自治地区,少数民族人口分别占当地总人口的21.39%、67.08%、80.19%,脱贫攻坚战初期贫困人口占贵州省总贫困人口的37.7%,36个县(市)中国家贫困县为27个,占比75%。加强民族地区高校贫困大学生心理育人的研究有利于高校培养出更多的少数民族优秀人才,有利于少数民族的全面发展和中华民族的稳定发展,牢筑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思想基础,促进民族团结。对民族地区高校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发展特征进行跨学科的精准分析,可以为当前高校开展大学生资助工作提供借鉴价值和实践操作方法。
同时,本书通过实证研究的方法,在大量实证数据调查的结果之上扩充了贵州少数民族地区高校贫困大学生社会心理状况的相关研究领域,详细明确了少数民族地区高校贫困大学生社会心理状况的具体表现特点,结构清晰、内容全面、题材丰富、构思巧妙,并通过深层次统计研究方法创新性探究明晰了社会支持、核心自我评价等积极心理变量对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具体影响机制及微观路径,阐明该领域研究的重要性与必要性,为今后少数民族地区高校贫困大学生德育工作的开展提供了理论和实践依据,对高校进一步完善贫困大学生心理育人,加快构建贫困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体系,推进高校内涵式发展具有指导价值。
作 者
2021年9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