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推拿纲目
》
售價:NT$
1836.0
《
精致考古--山东大学实验室考古项目论文集(一)
》
售價:NT$
1112.0
《
从天下到世界——国际法与晚清中国的主权意识
》
售價:NT$
347.0
《
血色帝国:近代英国社会与美洲移民
》
售價:NT$
265.0
《
海外中国研究·王羲之:六朝贵族的世界(艺术系列)
》
售價:NT$
811.0
《
唐宋绘画史 全彩插图版
》
售價:NT$
449.0
《
“御容”与真相:近代中国视觉文化转型(1840-1920)
》
售價:NT$
505.0
《
鸣沙丛书·大风起兮:地方视野和政治变迁中的“五四”(1911~1927)
》
售價:NT$
454.0
|
內容簡介: |
立足于数字经济范畴下政治经济学分析,本书尝试勾勒科技驱动下金融新基建的数字化、网络化和平台化之路。首先,生产资料的“数字化”成为变革的起点,数据从原本无法采集和未被利用的信息中被分离出来,成为区别于传统物的要素和人的要素的新型生产资料,既是生产力的内容和条件,也是生产关系的表现和载体。在金融领域,数据、数字化、数字化转型等概念和理念正在资产、负债等业务流程中落地生根,引领实践。其次,在传统生产资料的数字化改造过程中,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的边界开始模糊,数据要素相互之间,其与资本、土地、劳动等其他要素之间,借助网络空间形成了更大范围和更深层次的链接与协作,这些过程的加总可以概括为“网络化”,链接社会经济方方面面,从面向个体的社交和消费方式到面向企业的产供销模式,一定程度上塑造了新兴的消费互联网、产业互联网以及孕育其中的金融互联网。后,平台正在成为数字化的基础设施,数据要素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据此实施,数据供给方、加工方、需求方等双边或多边群体在此登记、估值、交易流转、清算、托管。在金融领域,账户建设和身份识别是平台服务的基础功能,数据吸纳和处理能力成为平台运营的核心能力,平台科技将助力构建金融生态高质量发展。
|
關於作者: |
刘绪光,管理学博士,保险学博士后,高级经济师。曾先后在国有大型商业银行、金融行业基础设施、金融行业自律组织从事风险管理与数据治理工作。熟悉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参与保险行业基础设施建设,近距离观察思考中国金融市场发展与金融科技实践创新。
2016-2019年,借调中国人民银行,深度参与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与长效机制建设,前瞻性思考科技与金融深度融合下的业态治理与监管框架,规划搭建赋能实体产业链与科技创新链的数字金融基础设施。曾先后荣获中国人民银行2018年重点研究课题政策研究类二等奖,2019年金融科技研究课题二等奖、三等奖。在中外核心期刊发表研究论文30余篇。
|
目錄:
|
目 录
第1篇 逻辑框架篇
1 金融基础设施的数字化转型:一个分析框架3
11 金融基础设施:监管统筹、国际共识与中国实践3
111 从发展实践到底层逻辑3
112 监管统筹:宏观审慎理念下统筹监管成为政策基调7
113 国际共识:金融基础设施的一般界定及重要特征8
114 中国实践:我国金融基础设施建设的探索与经验10
12 数字化转型:金融新基建的数字化、网络化与平台化12
121 从核心概念到分析框架12
122 数字化视角:保险业基础设施的业务数字化与
数据业务化17
123 网络化视角:保险新产品和新业态对行业基础
设施的新诉求18
124 平台化视角:平台科技赋能保险业基础设施
高质量发展20
第2篇 基础理论篇
2 数字化:从原子到比特的生产力变革25
21 数字化、网络化、平台化关系概览25
211 数据要素的内涵及特征27
212 数字化的多视角解读28
2 数字账户、平台科技与金融基础设施
213 数字化转型赋能生产关系高质量跃迁30
22 数字化时代的金融与科技31
221 金融与科技的关系31
222 科技作用金融的路径32
223 金融科技的关键技术均以数据为生产对象34
23 数字化转型赋能金融基础设施:链、金、数35
3 网络化:节点连接频度与密度的生产关系跃迁37
31 社会中的网络及其影响37
311 社会网络的抽象模型37
312 基于血缘、地缘的人际关系网39
313 技术网络与商贸网络40
32 网络基础设施支持下的商业变革41
321 网络与商业的关系41
322 消费互联网43
323 产业互联网44
33 植根于实体经济的金融互联网46
4 平台化:区别于企业与市场的新型基础设施48
41 作为网络超级节点的平台中介48
411 网络中的超级节点48
412 超级节点的形成和特点50
413 区别于企业与市场的平台组织模式50
42 平台的功能、模式与网络效应52
421 按功能属性划分52
422 按商业模式划分53
423 平台的双边市场效应54
43 平台科技的基础与价值57
431 数据吸纳和处理能力是平台的核心竞争力57
432 平台科技助力金融生态高质量协同发展58
第3篇 经验启示篇
5 全球保险数据融合与应用平台比较研究63
51 主要国家及地区保险信息融合平台基本情况64
511 北美保险信息融合平台64
512 欧洲保险信息融合平台65
513 亚洲保险信息融合平台65
52 基于平台生命周期与服务模式的案例研究66
521 以平台生命周期为维度的分析68
522 以服务模式为维度的分析70
53 国际经验对我国保险基础设施建设的启示71
531 可提供的服务类型73
532 应具备的服务能力73
6 我国银行业、证券业数据融合与应用的经验启示76
61 金融业数据融合应用平台建设运营情况76
62 金融业数据融合应用平台建设发展的实践经验80
621 数据平台建设是行业发展的基础需求80
622 数据平台作为重要金融基础设施要坚持高起点
高质量81
63 对保险业数据融合应用平台建设的启示和思考83
631 保险业数据融合与应用现状83
632 数据融合应用平台建设是保险行业发展的内生需求83
633 数据融合应用平台建设需要做好顶层设计和规划84
634 数据融合应用平台建设应当加强制度和标准建设84
第4篇 实践展望篇
7 数据要素:权属价值、平台涉金与垄断规制89
71 数据要素、产权与市场秩序90
4 数字账户、平台科技与金融基础设施
711 数据要素及其主要特征90
712 数据产权、定价与市场秩序91
713 数据市场主体多元、诉求多样、流通失序93
72 网络经济下垄断的实质是数据垄断94
73 网络平台向金融渗透的逻辑与问题96
731 基于数据的逻辑96
732 基于资本的逻辑97
733 基于金融的逻辑98
734 潜在问题与风险关切98
74 对网络平台数据垄断和不当竞争的规制思考99
8 数据算基:大数据对保险业高质量发展与监管的影响101
81 大数据的发展现状与趋势102
811 大数据的特征与实质102
812 大数据技术应用现状与局限103
82 保险业大数据应用现状104
821 保险业大数据应用阶段104
822 保险业大数据应用特点106
823 保险业大数据应用领域107
824 保险业大数据应用问题109
83 大数据给保险监管带来的机遇与挑战112
831 带来的机遇112
832 潜在的挑战与应对113
84 以保单登记为切入点,做好行业数据融合与应用114
841 保单登记的内涵114
842 做好保单登记,赋能行业数据融合与应用115
85 以数据治理为立足点,赋能行业数据融合与价值释放116
851 数据治理的原则与方法116
852 建立保单要素信息标准117
9 网络算法:互联网保险的发展路径及治理策略120
91 互联网保险的发展规模、质量及风险特征120
92 互联网保险的市场格局124
921 持牌机构:保险公司和保险中介机构125
922 非持牌机构:网络平台和保险科技公司126
93 快速发展中呈现出的问题、风险及成因127
94 促进互联网保险高质量发展的治理策略129
10 网络互助:核心属性、发展逻辑与合规关切132
101 网络互助的概念辨析与核心属性132
1011 网络互助概念的提出132
1012 网络互助与相关概念辨析134
102 网络互助的发展脉络与监管历程137
1021 网络互助的发展脉络137
1022 网络互助的监管历程138
103 从疫情下网络互助的供需看其潜在价值139
104 网络互助快速发展中呈现的短板与问题140
105 规范新兴业态有序发展的思路与启示142
11 平台根基:数字账户兴起及其在保险业的应用144
111 账户的概念、分类与结构145
1111 账户的概念与起源145
1112 账户分类与社会账户体系145
1113 账户的结构148
112 数字账户的内涵151
1121 数字账户的划分及功能152
1122 数字账户的意义153
113 金融行业统括账户的产生与发展155
1131 行业统括账户产生的现实需求155
1132 证券行业统括账户的产生与发展155
1133 征信统括账户的产生与发展159
114 保险行业设立统括账户的潜在价值与基础条件162
1141 设立统括账户的价值分析162
1142 建设保险业统括账户的基础条件评估163
12 平台算力:探索构建保险业风险数据库、助力行业信用体系建设167
121 探索建设保险业风险数据库167
1211 风险、风险管理与社会管理视角下的保险价值167
1212 保险风险数据库的内涵界定与初步认识170
1213 国际保险风险数据库发展定位与趋势171
1214 构建我国保险业风险数据库的价值与意义172
122 信用信息的国际发展及其在我国保险业的应用173
1221 征信:信用信息的收集汇总与报告评估174
1222 信用信息在国际应用的比较分析174
1223 信用信息在保险行业的应用展望180
13 平台科技:科技发展赋能保险数据融合与应用182
131 金融科技:生产力发展驱动生产关系与之适应182
1311 金融科技的本质182
1312 金融科技与互联网金融的联系与区别183
1313 金融科技与数字金融、移动金融、普惠金融184
132 平台驱动:金融科技的底层驱动技术及交互演进186
1321 驱动技术的发展逻辑与相互关系187
1322 金融科技孕育承担不同金融功能的新兴业务模式189
133 区块链在金融基础设施领域的“能”与“不能” 190
1331 中心化金融中介组织的局限与区块链的比较优势190
1332 区块链技术在金融市场和基础设施领域的典型应用192
134 保险科技的技术谱系与功能延展193
135 保险科技发展带来的机遇与挑战197
参考文献199
图目录
图1 金融演进模型5
图2 多层次金融基础设施体系11
图3 金融基础设施与数字化、网络和平台的关系14
图4 从消费互联网到产业互联网19
图5 车联网和康联网示例20
图6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视角下的数字化概念辨析26
图7 数字化时代的商业特征29
图8 科技作用金融的路径和方式33
图9 金融科技驱动技术的协同关系34
图10 社会网络示例:一个空手道俱乐部关系网38
图11 企业价值体系和网络示例39
图12 产业互联网从消费领域向生产领域的渗透43
图13 产业、科技和金融互动融合的路径和机制45
图14 平台画布54
图15 交易平台上供应商、消费者关系结构56
图16 平台科技的“点线面体”良性生态59
图17 德国GDV的数据网络与云服务69
图18 行业信息融合平台的服务模式72
图19 保险业数据发展趋势模型105
图20 互联网保险保费规模及占比趋势121
图21 互助与保险的关系图谱134
图22 商业银行对公一户通示例147
图23 银行账户体系示例148
图24 社会账户体系概览149
图25 证券统括账户服务内容和业务范围157
图26 证券账户结构示例158
图27 征信账户结构示例161
图28 美国征信行业发展历程175
图29 德国征信市场结构176
图30 金融与科技融合图谱186
图31 大数据在保险业应用领域调查情况194
表目录
表1 金融基础设施功能图谱示例4
表2 产业互联网与消费互联网的联系与区别44
表3 基于不同研究视角的平台定义49
表4 主要保险信息融合平台的运营模式与功能67
表5 账户设立的需求与依据146
表6 账户层级分类与基本构件150
表7 金融监管部门有关账户的规章制度150
表8 征信管理规范制度示例161
表9 国际征信业务主要发展模式比较178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