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重写晚明史(全5册 精装)
》
售價:NT$
3560.0
《
汉末晋初之际政治研究
》
售價:NT$
602.0
《
强者破局:资治通鉴成事之道
》
售價:NT$
367.0
《
鸣沙丛书·鼎革:南北议和与清帝退位
》
售價:NT$
551.0
《
从康德到黑格尔的发展:兼论宗教哲学(英国观念论名著译丛)
》
售價:NT$
275.0
《
突破不可能:用特工思维提升领导力
》
售價:NT$
352.0
《
王阳明大传:知行合一的心学智慧(精装典藏版)
》
售價:NT$
1010.0
《
失衡与重塑——百年变局下的中国与世界经济
》
售價:NT$
602.0
編輯推薦:
《烦恼的冬天》是“汉译世界文学名著”丛书之一,是美国著名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斯坦贝克的后一部长篇小说,是一部有着独特出版价值的佳作。译者吴钧燮为著名的翻译家,其译文忠实精准、文笔流畅优美,在关键细节的传达上准确生动。
內容簡介:
《烦恼的冬天》(The Winter Of Our Discontent)是斯坦贝克后一部长篇小说。故事讲述的是,经过大学生活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洗礼,年轻而有头脑的伊桑满怀热情回到家乡,但他原来印象中人与人之间那种淳朴的关系,已随着生存竞争的压力而难以寻觅,伊桑只能用戏谑和自我嘲讽来掩盖内心的苦闷。然而爱妻的期盼,女儿的埋怨,终于使他向“善良”自我背叛。他向移民当局告发了待他如亲人的雇主,将雇主的店铺占为己有;他用计谋骗得了童年好友的地产;他甚至制服了狡诈的银行家。正当他得到一切的时候,原先鼓动他谋求私利的一个半娼半巫的女人却来要挟他,而儿子舞弊得到全国作文奖一事也东窗事发,伊桑终于在利欲和良知的内心挣扎中清醒。
關於作者:
约翰?斯坦贝克(John Steinbeck,1902—1968),美国著名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出生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毕业于斯坦福大学。1925年曾在《纽约时报》任记者,不久,对记者职业感到失望和厌烦,返回加州,投身到自己的创作中去。1937年发表小说《人鼠之间》,1939年出版小说《愤怒的葡萄》。1962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1966年初,斯坦贝克作为纽约报纸《新闻日报》的战地记者前往南越。 斯坦贝克返回美国后,继续在家中写作 1968年5月,他的身体开始垮下来,1968年12月21日,他因心脏病发作逝世。代表作有《人鼠之间》《愤怒的葡萄》《月亮下去了》《伊甸之东》《烦恼的冬天》等。
目錄 :
部
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二部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
第十五章
第十六章
第十七章
第十八章
第十九章
第二十章
第二十一章
第二十二章
內容試閱 :
斯坦贝克(1902-1968)是我国读者比较熟悉的美国现代作家。他著名的小说《愤怒的葡萄》(1939)上世纪四十年代就已有中文译本,它对上世纪三十年代美国经济萧条时期破产农民困苦遭遇的真实描写,以及作者所流露的真挚同情和无比愤慨,曾经在目睹本国农民悲惨处境的我国读者中引起强烈的共鸣。作者生动自然的现实主义创作手法,也使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斯坦贝克是以德莱塞等为代表的美国近代现实主义文学的一位重要的继承者。他在早期的探索阶段,也曾写过带有浪漫、神秘色彩的作品。但从一九三五年发表了他次真正获得成功的《煎饼坪》开始,他就坚定不移地沿着用细腻的笔调忠实反映生活、刻画人物的道路走下去,随着一部部作品愈来愈引起广大读者的关注,他善于描写社会中下层人民生活的声誉不断稳固提高。
但是文学的潮流不是永远不变的,作家的创作道路也总是在不断地发展。在长达三十多年的创作生涯中,斯坦贝克笔下的人物画廊里,除了原来的城市流浪汉、退伍士兵、贫苦雇农,失业工人……以外,又日益增加了新的形象,反映出了更广泛多样的生活画面。《烦恼的冬天》就是作者后期创作中新探索的一个重要成果。
伊桑?霍利,美国东部海港小镇中一个食品杂货店员,在经过青年时期的大学生活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炮火洗礼之后,回到他世代祖居但已亲人寥落的家乡,结了婚,生了孩子,挑起了成家立业的担子。但在早先以捕鲸业闻名而如今已渐趋衰落的这个小镇里,他原来印象中人与人之间那种虽较保守但也较为淳朴的关系,已随着时代的进程愈来愈难寻觅,生存竞争的规律君临着一切。伊桑还年轻,有头脑,有知识,但却缺少了一点什么,正像他后来的雇主,一个早年非法入境,全仗狡诈和欺骗打出一番天下来的意大利商人马鲁洛所说的那样:“谁都在偷——有人多点,有人少点,可是你不!”正是这点“良知未泯”,使伊桑在立身处世中仗就败下阵来,除了所住的一所房子外,他丧失了一切,为了养家活口,他只好受雇于那个他看不起的商人,整天周旋于货架和柜台之间,度过了一个个烦恼不满而又黯淡无望的冬天!
但生活甚至不容许他自甘寂寞。资本主义的原动力——金钱和欲望——从四面八方引诱他,迫使他卷进那一场已经延续了多少年的生存游戏。一位银行家的父执半出于好心,半为了利用,主动要“拉他一把”;那家银行里一个熟知全部游戏规则但却怯于实际行动的“好”出纳员,有意无意地引逗起他对钱财的欲念;即使在这狭隘守旧的小城镇里也有的一个从事“女人古老的行业”的妇人,出于寻求刺激或者寻求生活靠山的隐蔽目的,甚至用神秘的算命巫术来施加影响,挑起他本来就潜伏在心底里的非分之想……。
更重要的是,就连他自己家里的亲人也从内部加予他不可抗拒的压力:勤俭忠诚的妻子是爱他的,但也受不了邻里对她一家的轻视,终于爆发出对他“麻木不仁”、不求振作的不满之情。甚至还未成年的子女,也有意无意地在这方面给予他难耐的刺激。
于是,从他在一个早春四月的清晨刚从睡梦中醒来开始,由于种种机缘的凑合,在短短几个月里发生了一连串连他自己也感到身不由己的剧变。像从长久的冬眠中醒来一样,他对自己甘心蛰伏的处境越来越怨恨不满,多年来在调笑戏谑、自我嘲弄掩盖下的愤懑委屈再也压制不住,更重要的是,他从来没有这么明白地看清了那个社会里一条确凿不移的真理:“不管做生意或者搞政治,一个人只能拳打脚踢地在人群中打出一条路,才有希望当上个‘山大王’。一旦当上了,他尽可以伟大、仁慈——但首先得当上。”这是小说主人公的“觉醒”和他的誓言,实际上也正是作者对他眼前人压迫人的不合理社会的愤激讽刺。
她从来没有悔恨过,当要她离开波士顿的爱尔兰人聚居地搬移到榆树街的霍利家老屋时也是如此。而且不论在我事业失败每况愈下的时候,孩子先后出世的时候,或是长期沦为店员潦倒度日的时候,她也始终没有悔恨过。她是个能耐心等待时机的人——这一点现在我看出来了。同时我也看出她如今大概是终于等待得厌烦了。过去她从未明白透露过她那强烈的意愿,因为我亲爱的玛丽并不愿意嘲弄人,也从来不想利用鄙夷奚落的手段。本来可以利用的机会并不少,她也忙碌得实在无暇去利用。正因为过去从未觉察,所以一旦事情爆发,就更显得出人意料了。在夜半脚踏着街上的凝霜所发出的嚓嚓声中,一幅幅生动的图画异常迅速地一一出现在脑海中。
在新港镇清晨漫步街头是用不着感到鬼鬼祟祟的。尽管小个子威利对此会开些小小的玩笑,但大多数人看到我在清早三点走向港湾,总会猜想我是去钓鱼,而不会有别的想法。人们有各种各样钓鱼的理论,其中有一些严守秘密得就像是家传的秘方,而这类事是受到尊重也值得尊重的。
街灯光照得草地和人行道上雪白的霜粒闪闪发光,仿佛成千上万颗细小的金刚石。这样的薄霜会留下人们新的脚印,而向前望去却是白茫茫一片。我从还是孩子的时代起,每当走在还没有被踩过的雪地或薄霜上,就总是会产生一种好奇的兴奋情绪。就好像是初次踏入一个新的世界,仿佛感到一种在发现了某种新鲜、洁净、还未被触动、未遭污染过的东西时的那种心满意足的心情。经常的夜游客——猫,却不喜欢在霜雪上走动。我记得有一回曾冒险赤着脚出门去踏上一条霜封的小路,我的双脚当时就像被火烫了似的。但眼前我是穿着套鞋和厚袜子把新的脚印留在闪光的新霜上。
在波洛克街与托奎伊街会合处,离希克斯街不远,就在自行车厂所在的地方,洁净的新霜被一些拖沓而绵延的脚印给破坏了。这准是丹尼?泰勒,那个行踪无定、不可捉摸的怪物干的,他大概待不住想要上某处,就趔趔趄趄来到了这里,然后又待不住想上别的什么地方去了。丹尼,这个本镇的酒鬼。我想大概每个市镇都有这样一个。丹尼?泰勒——多少本镇的人都常常为他摇头叹息的家伙,出身名门,家世古老,末代单传,又受过很好的教育。他似乎在学院的时代曾出过什么事?那他为什么不肯振作起来呢?他一直在狂饮滥醉,自暴自弃,这是很不应该的,因为丹尼是一位绅士。他还去向人乞钱买醉,真是够丢人的事。幸而他的父母不曾活到现在,看见这种情形。这一定会要了他们的命——但好在他们早已去世了。不过这仍然是新港镇经常的话柄。
在我心上丹尼仿佛是个未愈的伤疤,甚至成了一块使我感到负疚的心病。我应该是能够帮助他的。我也确实试过,但他拒绝了我。他差不多就像是我同胞的兄弟,同样的年龄,同样的教养,身量和体力也都相仿。或许我所以有那种负疚感,是因为我身为我兄弟的保护者,却并没有能挽救他。怀着这样一种深入肺腑的感情,寻找理由——即使是有根有据的理由,也是丝毫不能使人心安的。泰勒家是个跟霍利家、贝克家,或者任何别的世家一样古老的家族。童年时期,我几乎记不起有哪一次郊外野餐、观看马戏、参加竞赛、欢度圣诞的场合,没有丹尼在我的身边,就像是我自己的左右手那么亲近。也许如果我们当时一起同上大学,就不会发生后来的事了。我进了哈佛,醉心于语言,沉迷于文学,埋头在那些古老、美丽、朦胧难解的事物中,一心钻研着那种以后随着事态的发展不得不去经营一家杂货铺子时简直毫无用处的学问。我当时总是希望丹尼也能跟我一起来踏上那光辉迷人的朝圣行程。但丹尼从小就被培养来投身海上事业。他被录取进海军学院是早经精心安排,志在必得而且万无一失的,这在我们还是小孩子的时候就已经确定了。我们这儿每选出一位新的国会议员时,他父亲就要竭力去设法把这项录取说定下来。
开头三年他成绩优异,接着就遭到了开除。人们都说这件事送了他父母的命,同时也差不多葬送了丹尼的一生。剩下的就只有这种令人安不下心来的忧伤——这种到处游荡乞讨一角钱去买杯迷魂汤换取一醉的黑夜的忧伤。我想英国人大概会说:“他是在那儿破罐破摔。”而这样做,那摔的人总是比被摔的东西更受到伤害。丹尼如今已成了个夜游神,一个清早踯躅街头的人,一个孤孤单单、到处游荡的瘪三。每当他向你求讨一枚两角五分的硬币去买迷魂汤喝的时候,他那双眼睛总是在请求你原谅他,因为他无法原谅他自己。他睡在从前威尔伯家经营造船业时所开的船厂背后的一个小木棚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