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聯絡我們  | 運費計算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註冊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閱讀雜誌 香港/國際用戶
最新/最熱/最齊全的簡體書網 品種:超過100萬種書,正品正价,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送貨:速遞 / 物流,時效:出貨後2-4日

2024年10月出版新書

2024年09月出版新書

2024年08月出版新書

2024年07月出版新書

2024年06月出版新書

2024年05月出版新書

2024年04月出版新書

2024年03月出版新書

2024年02月出版新書

2024年0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2月出版新書

2023年1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0月出版新書

2023年09月出版新書

『簡體書』谁塑造了我们:读懂“活在当下”的中国先哲

書城自編碼: 3734890
分類: 簡體書→大陸圖書→歷史史學理論
作者: 许倬云 等
國際書號(ISBN): 9787224143409
出版社: 陕西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2-01-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NT$ 407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积极心理学
《 积极心理学 》

售價:NT$ 254.0
自由,不是放纵
《 自由,不是放纵 》

售價:NT$ 250.0
甲骨文丛书·消逝的光明:欧洲国际史,1919—1933年(套装全2册)
《 甲骨文丛书·消逝的光明:欧洲国际史,1919—1933年(套装全2册) 》

售價:NT$ 1265.0
剑桥日本戏剧史(剑桥世界戏剧史译丛)
《 剑桥日本戏剧史(剑桥世界戏剧史译丛) 》

售價:NT$ 918.0
中国高等艺术院校精品教材大系:材料的时尚表达??服装创意设计
《 中国高等艺术院校精品教材大系:材料的时尚表达??服装创意设计 》

售價:NT$ 347.0
美丽与哀愁:第一次世界大战个人史
《 美丽与哀愁:第一次世界大战个人史 》

售價:NT$ 653.0
国家豁免法的域外借鉴与实践建议
《 国家豁免法的域外借鉴与实践建议 》

售價:NT$ 857.0
大单元教学设计20讲
《 大单元教学设计20讲 》

售價:NT$ 347.0

建議一齊購買:

+

NT$ 287
《 回家的路—高秉涵回忆录 》
+

NT$ 672
《 韦伯的比较历史社会学今探 》
+

NT$ 398
《 历史学是什么 》
+

NT$ 637
《 万物有意思:世界篇(全两册) 》
+

NT$ 269
《 史微 》
+

NT$ 704
《 帝国的政治体系(社会学名著译丛) 》
編輯推薦:
孔孟、老庄、荀子、墨子、韩非子、墨子、董仲舒、王充、嵇康、惠能、韩愈
梳理中国思想史上,深刻影响着我们的思想家
描绘一幅清晰的思想图谱
国内院校学者,剖析原著经典,阐释核心理念
从思想史的视角,感知从先秦到大唐的千年历史脉络
历史学家许倬云作序,讲述古代先贤思想中跨越时间的智慧
內容簡介:
本书内容涵盖中国历史上多位具有特别意义的思想家及其作品,分别有孔子、孟子、老子、庄子、荀子、韩非子、墨子、董仲舒、王充、嵇康、惠能和韩愈。这些先哲,有的保守,有的激进;有的中庸守成,有的特立独行;有的开宗立派,有的离经叛道;有的积极用世,有的放逸山林;有的希望能替天地立法, 建立一套秩序,保障现世运转;有的则在不断质疑现存社会的合理性,向理想与高远进发,以生命拓展文化维度,彰显个体价值与尊严。他们并非中国思想史的全部,但对于中国传统的形成意义重大。我们希望以他们为基点,以点带面,管窥传统文化的样貌与潜在的可能性,令更多人得以观照时代与自身。
本书中,国内外在这一领域成就卓著的学者,从他们多年的治学经验 与阅读感受出发,向我们介绍这些思想家的生平主张,向大家提供窥睹堂奥的门径,著名历史学家许倬云先生为本书作序。
關於作者:
许倬云 美国匹兹堡大学历史系荣休讲座教授,中国台湾“中研院”院士。
梁涛 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长江学者,孟子研究院秘书长,中国孔子研究院高级研究员
孙中原:中国人民大学教授、中国台湾东吴大学客座教授、贵州民族大学兼职教授、中国墨子学会顾问,原副会长、中国逻辑学会原副会长。
杨立华: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
林宏星: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华孔子学会副会长,荀子研究会副会长
宋洪兵: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先秦史学会法家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
余治平:上海交通大学哲学系长聘教授、博士生导师。董仲舒国际儒学研究院院长。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课题首席专家。中华孔子学会董仲舒研究委员会会长。
邵毅平: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章启群: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徐文明: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宗教学会理事,中国佛学院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禅宗研究。
刘宁: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唐代文学学会副会长,韩愈研究会副会长。
目錄
前言/李菁
探寻旧传统,再造新精神
序/许倬云
老文明及它遇到的新问题
讲 孔孟:中国人延续千年的儒家浩然之气
○梁涛
节 孟子追随孔子的“成圣之路”
第二节 民众不爱国,国君怎么办?
第三节 孟子的“性善论”真相
第四节 理解和培养孟子的浩然之气
第五节 “当今之世,舍我其谁”:孟子气概的自信
第二讲 墨子:来自2500年前的人生渴望:平等与博爱
○孙中原
节 劳动者出身的墨子是“半人半神”?
第二节 墨家处于“地下”两千年而不亡
第三节 兼爱思想的特殊意义
第四节 墨家科学思想的产生
第五节 特立独行的墨家科学思想
第六节 作为墨家“要害”的辩证法
第七节 从理解墨家逻辑学开始读懂《墨子》
第三讲 老庄:世故到天真 ○杨立华
节 道家与老庄的关系
第二节 《老子》是老子作的吗?
第三节 “有”生于“无”
第四节 《庄子》中哪些是庄子所作?
第五节 逍遥是追求真知的起点
第六节 庄子追求真理性生存
第七节 通过经典阅读塑造精神强度
第四讲
荀子:特殊的问题意识
○林宏星
节 荀子生平、思想及其特殊的问题意识
第二节 “国家”存在的必要性
第三节 建立“公共善”
第四节 “礼”的意义:道德与政治
第五节 荀子天道观的独特性及意义
第六节 如何阅读《荀子》?
第五讲
韩非子:中国思想中的隐秘内核
○宋洪兵

节 法家的前驱和代表人物
第二节 还原真实的韩非子及法家
第三节 法家人物命运多悲剧
第四节 成为有德之人
第五节 以力服人
第六节 法家的历史影响
第七节 如何阅读《韩非子》及法家著作?
第六讲
董仲舒:一次对话影响中国两千年
○余治平
节 抑郁不扬的一生
第二节 阴阳五行与天人感应学说
第三节 “天人三策”的前两策:以天人感应推行儒家教化
第四节 “天人三策”之三:王者顺天行事,奠定“大一统”根基
第五节 儒学国教化的影响
第六节 儒家与皇帝配合的结果
第七节 读懂董仲舒
第七讲
王充:一个勇于“疾虚妄”“求实诚”的思想家
○邵毅平
节 王充:一个“任气”的人
第二节 《论衡》:“百科全书”式的奇书
第三节 中国思想史上的“另类”思想
第四节 《论衡》的两千年流传与评价
第五节 如何深入阅读《论衡》?
第八讲
嵇康:痛苦与生命铸就的风流
○章启群
节 天下多故,名士少有全者
第二节 魏晋玄学是本体论与纯粹哲学思辨
第三节 残酷虚无时代的性格悲剧
第四节 知识分子的两个虚无主义时代
第五节 中国哲学史上难得的理性主义
第六节 音乐哲学思辨颠覆儒家传统观念
第七节 要读经典“大书”
第九讲
惠能:我们的“佛系”精神由他而来
○徐文明
节 禅宗发展史中的六祖惠能
第二节 大梵寺说法:禅宗新思想将佛教中国化
第三节 “自性是佛,顿悟入道”的思想特色
第四节 真正的“佛系”精神
第五节 南宗如何在国内和世界传播?
第六节 如何阅读《六祖坛经》?

第十讲
韩愈:为后世知识分子开辟精神道路
○刘宁
节 开启宋以后中国文化新格局
第二节 面对困局,勇于敢为
第三节 力挽狂澜,激活儒学
第四节 强调道德主体的内在自觉
第五节 匹夫而为百世师
第六节 古文宗师,文以明道
第七节 如何读懂韩愈?
內容試閱
探寻旧传统,再造新精神
○李菁[1]
2019年9月,我们在三联“中读”平台上推出了一门关于西方思想家的精品课《像他们一样思考——你不可不知的十大思想家》,得到了非常好的反馈。为了更好地满足大家对知识、思想的需求,紧接着我们以超强阵容推出了新的精品课——《谁塑造了我们——读懂“活在当下”的中国先哲》季,为大家介绍中国本土的思想家。本书就是由这门精品课结集而成的,以便没有听到课程的朋友也能学习这些本土思想家的思想。
英国现代著名哲学家、历史学家兼考古学家罗宾·乔治·科林伍德曾说:“要把思想史看作是的历史。”思想的承续,是以一种宏大而细小、显豁而隐秘的方式发生的。过去的建筑、事件、人物已经随着时间灰飞烟灭,但许多重要而顽强的东西仍然存留在日常生活与饮食起居之中。每个悠久文明的先哲都是地理与时代合谋的产物。他们成为该族群代表性的人物,同时塑造了民族性格。

农耕社会孕育的文明

中国是大陆农业国家,土地是历代社会、经济、政策和思想的中心,长期以来,社会分为“士”“农”“工”“商”四个等级。“士”通常是地主,“农”是农民,他们被认为是朴实、天真与不藏私的;与之相对的是“商”,商人被认为是奸诈的代表,因为财产易于携带,他们不会与君王共赴国难。中国社会一直是重本轻末,重农抑商。“士”其实是“农”这个群体中有财产和文化者,他们的观念,本质上是“农”的反映和看法。
土地不能移动,“农”以乡村为主要聚居地,这与希腊这样的航海、商业城邦国家迥然不同。前者因之发展起家族制度以及与之相关的五伦: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虽然君臣、朋友不是家庭关系,但可以用血缘关系来比拟:君臣如父子,朋友如兄弟。祖先崇拜、家长权威与独裁,是这种变动不居的经济、环境和以家族为结构的社会关系的产物。儒家学说几乎都是在阐述这种伦理意义,其成为正统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
儒家注重人伦世务,倡导道德价值;道家推崇天然自发,追求逍遥游。但它们并非截然对立,究其根本,两者都是农业社会的产物。中国社会的经济与文化结构,在历史上不止一次受到过冲击,但都以极强的融合能力持续保留了下来,一直到近代欧美工商业文化侵入,才遭遇到真正的挑战。

奠定文化基调的先哲

每个人都不是偶然和孤立的存在,我们生活在由古代先哲所塑造的历史与传统之中。今天,中国人的衣食住行、人格气质、思维方式与社会建构,是过去传统的延续,在当下环境中发展出的新形态,也许会成为日后的传统。读懂古代先哲,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自己的来路,以及如何面向未来。
本书选取中国历史上多位具有特别意义的思想家,分别有孔子、孟子、老子、庄子、荀子、韩非子、墨子、董仲舒、王充、嵇康、惠能和韩愈。这些先哲,有的保守,有的激进;有的中庸守成,有的特立独行;有的开宗立派,有的离经叛道;有的积极用世,有的放逸山林;有的希望能替天地立法,建立一套秩序,保障现世运转;有的则在不断质疑现存社会的合理性,向理想与高远进发,以生命拓展文化维度,彰显个体价值与尊严。他们并非中国思想史的全部,但对于中国传统的形成意义重大。我们希望以他们为基点,以点带面,管窥传统文化的样貌与潜在的可能性,令更多人得以观照时代与自身。
本书中,国内外在这一领域成就卓著的学者,从他们多年的治学经验与阅读感受出发,向我们介绍这些思想家的生平主张,向大家提供窥睹堂奥的门径。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著名历史学家许倬云先生为本书作序。许倬云善于运用社会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治史,对中国文明的形成与特质,有许多精彩的著述。
他认为,古代先民对天与人关系的认知,催生了早的意识形态。从对天命的信仰出发,孔子发展出“仁爱”的思想,发展出人间伦理。儒家从头到尾,就是在讲“天命如何叫人间出现一个接近完美的秩序”。这一环境还怎样催生了其他思想?在外来文化的冲击下它发生了哪些演变和调整?民间行为与精英思维是如何互相作用的?中国当下面临着什么样的挑战?这些都可以在许先生的讲述中一探究竟。
孔、孟是中国文化与国民性格重要的缔造者。他们生前周游列国,明知其不可为而为之,费尽心力推广自己的学说而不得,养“舍我其谁”的气度而无所用;死后被推上神坛,成为官方或主流价值观的代言人以及面貌模糊的完人,或者近代被批判的“毒素”“始作俑者”。他们的学说,在后世被阐释、被发展、被篡改、被蒙蔽。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副院长梁涛教授,主要研究中国思想史、儒学思想史、经学思想史和出土简帛等。他将为大家讲述普通凡人如何修炼成圣人,儒家的仁政与民本曾经达到的高度,以及儒家所追求的人生境界。
墨子曾被视为孔子的个反对者。儒道,曾被墨子指为“足以丧天下者四焉”。作为下层阶级观念的反映,墨家为何两千年一直处于地下状态?为何在宗法社会中提出“兼爱”的思想?中国人民大学孙中原教授,常年致力于墨子研究,将为我们详细解答关于墨子的诸多疑问。
与儒家关系暧昧的是与之对立又能成为补充的道家,他们经常从同一点出发,却终走向不同的方向。与“千万人吾往矣”的儒家不同,主张全身避害的道家,成了儒生们积极用世受挫后的避风港,与儒家共同构成了中国人进与退的两个维度。老子是否是解释出来的哲学家?齐物与逍遥游的本质是什么?北京大学哲学系杨立华教授,近年来一直致力于让伟大的先哲成为我们同时代的人,他将带领我们进入老庄的世界。
同是儒家的荀子,是孟子的反对面,他的“性恶说”与孟子的“性善说”针锋相对,认为人性必须加以教养,有价值的东西,都是人努力的产物。以此为基点,荀子发展出一套怎样的关于礼乐教化的理论?《荀子》是一部作为遗嘱的经典吗?复旦大学哲学系林宏星教授在先秦儒学研究方面颇有建树,他将为我们详细解释其演变过程。
韩非是法家后也是的理论家,他以“势”作为政治和治术重要的因素,强调的社会控制。法家与现代法律和审判无关,讲的是组织人民、充当领袖的方法。中国两千年都是“外儒内法”吗?法家对于中国文化的影响是什么?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宋洪兵教授多年研究韩非子,他会带领大家认识法家的世界。
自董仲舒始,先秦流派纷争的局面结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中国社会与思想面貌呈现出新格局。董仲舒继承和发展了过去的哪些思想?具体有哪些主张?他的出现是历史的必然还是偶然?对于中国文化,他的功过如何评说?上海交通大学哲学系余治平教授,对于董仲舒的理念和公羊学造诣颇深,他将为我们详细解读董仲舒。
出身任侠家族的王充是董仲舒的反面。他以道家的自然无为为根本,以朴素的唯物主义观念和科学精神,打破儒教迷信,与天人感应论形成对立之势。胡适曾说,王充的哲学是批评的哲学,“中国的思想若不经过这一番破坏的批评,决不能有汉末与魏晋的大解放”。王充其人其思有多么另类?《论衡》为何是一本让人害怕的“异书”?复旦大学中文系邵毅平教授专攻东亚古典学,在王充研究上颇有心得,他将带我们认识这位中国历史上少有的科学家。
嵇康是苏轼之前中国士人的偶像,他有着一个偶像该有的全部素质。颜值气质惊为天人:岩岩若孤松之独立,醉也若玉山之将崩;文风清俊,能写会画,善鼓琴通音律,离经叛道,清雅脱俗,非汤武而薄周孔,越名教而任自然。以生命为代价反抗,临刑前神气不变,手挥五弦,演奏的《广陵散》成为千古绝唱。嵇康在哲学上有哪些建树?在曾经黑暗的年代里,叛逆的一群青年在做什么?北京大学哲学系章启群教授在先秦魏晋哲学上钻研甚深,对嵇康尤为熟稔。他将带大家了解这一位中国历史上光彩照人的人物。
传统是一个不断形成和演进的过程。在外域传至中土的文明中,佛教是本土化程度的。但它的接受史并非波澜不惊,一直到唐代,崇佛礼佛、毁佛灭佛的行动此起彼伏,在诗歌、典籍中不乏记载,对它的排斥与接受,是一场漫长的拉锯战。生活在唐代儒释道三教合流趋势中的惠能,是佛教本土化的关键人物。一个不识字的凡人,如何使佛教实现了本土化?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学院徐文明教授在宗教佛学领域著述颇丰,他会带领我们领略惠能的精神世界。
佛教传入的同时,儒家思想也在不断崩溃,从东汉末年一路衰微到唐代。韩愈以独抗流俗的激情与气魄,期望重振儒家。他提倡道统,为后来的士人开辟了一条精神道路。他是“文起八代之衰”的文章宗师,也是“道济天下之溺”的新儒家代表人物。韩愈对原有儒家的理论做了哪些阐释发明?为什么苏轼会说他“匹夫而为万世师”?为什么古文运动有重要的思想意义?文以明道在中国文化传统中意味着什么?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刘宁,长期从事唐宋诗文研究,关注与此相关的经学史与思想史,她会带领大家认识一个更深层面的韩愈。
这些先哲,在命运与时代的旋涡中求索挣扎,在探寻社会与个人出路的过程中塑造了自己,也塑造了中国的精神传统。中国社会与文化的超稳定结构结束于晚清,冯友兰先生曾言,“说西方侵略中国不准确”,应该是“现代侵略中世纪”。有些理念因为社会形态的改变而分崩离析,还有些则执拗地留存在文化中,成为超越时代的存在。不管你喜欢还是厌恶,接受还是拒绝,我们都被这一传统所塑造,在这样的文化中长大,成为“中国人”中的一员。
探究这些人的思想与文化传统的形成,就是了解我们自己的过程。
在局势复杂的当下,中国应该如何解决时代课题,完成现代化的转型?作为历史遗产与注脚的个人,如何活出个体主动性,成为再塑文化新精神的一分子?请跟随我们一起走进这本《谁塑造了我们》。

老文明及它遇到的新问题
○许倬云[1]

生存环境如何塑造了中国人的观念?
我是许倬云,承蒙三联邀请我给《谁塑造了我们》作序。这是关于中国思想的一本书,也是个宏观的课题。
这个课题可以分三节进行讨论。
在节里我主要想指出的是,来自四方的不同的信仰方式,不同的思考方式,包括祖灵、泛灵和天神,后如何整合为一个完整的天人相应的系统。而到了西周的时候,天命无常观念启发了另一个新的方向,孔子从这上面更扩而大之,将天心当作人心看——他认为天和人是一体的。那么天心和人心互相呼应,就是将我们的宇宙论、道德论和伦理学通过整合,编织在一个大的框架里面。到了董仲舒的时候汉帝国成立,相对应的中华帝国的天下国家的概念,这个宏大而无所不包的宇宙论,给中国以及中华文明又定下了一个根本的基础。到今天这个基础还在很多地方显现,影响着我们的日常生活。
祖灵崇拜与天命
我们所说的,实际上是一些思想部分,或者是对自然的解释部分,甚至可以说属于宇宙论和认识论的范畴。在新石器时代,中国地区人类的生活方式多可能分为三种形态。
种形态产生于草原牧民生活的游牧地带。他们对于广大的天空笼罩在无边无际的草原上这个景象,感受是很深刻的,所以他们对天有一定的崇拜。对于天的崇拜,是在整个草原地区通古斯语系民族中,几乎都会出现的现象。
第二种形态产生于中原地区的农业地带。在中国的黄土区的平原上发展的农业,和在湖泊地区发展的稻米的种植农业,都是安土重迁。人们居住在这些地方,通过自身的努力改造天然环境,生产出一个个农业产品以维持生活。这个系统,这一种生活方式所产生的意识形态,是天跟人之间的交互作用:人施展出一些力量,天回报一些反应,这就是天人之间的互相呼应。人在这块地方长期工作生活累积的经验本身,从祖宗传到子孙,所以对于生活在这片地域的人们来说,初的开创者、当下生活的人以及未来是一个连接在一起的整体。对祖宗的认识是从祖灵崇拜开始,以至于由祖灵的崇拜延伸出宗族结构。这是第二个重要的形态。
第三种形态产生于采集渔猎地带。人们在山林、河川、湖泊等地方以采集、渔猎为生。在这种生活环境里,人们获取物资相对容易。但是,他们也必须在跟自然界密切接触以后才能获得生活物资,因此,他们会认为自然界的万事万物中存在一个神灵。这就是泛灵论的一种信仰。
天神崇拜、祖灵崇拜和泛神信仰,这三种信仰在新石器时代的中期逐渐结合起来,融汇成一个很难分开的混合系统。可以说从今天的关中一直到沿海,从北方草原一直到东南海边,包括中间的湖泊和长江、黄河流域等等,基本上在大中国里边,这三种信仰逐渐混合在一起。这种混合而成的新信仰,集中出现在黄土区的平原区域,从华山一直到泰山,就发现了许多新石器文明。
商代建立了个超越部落的霸权,这个霸权延续的时间更长。由于这是一个由部落联盟所建立的霸权,所以各个部落要自己认同自己的来历和自己的祖先。因此,商代中国人崇拜祖灵。祖灵可以沟通人间跟上天,掌握着特别的权力,可以祛除邪魔恶灵的侵扰。从卜辞上,我们也可以看到,商代的信仰,主要的一条是祖宗崇拜。其他朝代,人们都没有对祖宗如此之重视。上天是祖宗的一个对应体,上天和祖宗是结合的,但并不一样,而是对应体。
等到商代霸权终了,周代,一个西边的小国变成君临中原的一大群部落以后,建立了一个封建体系。这个封建体系是以周人姬、姜两族的宗族组织,笼罩在姬、姜两族以外的异姓部落之上的。宗族组织当然会借重于祖灵信仰,但是周人添入了新的因素——天。天命无常,天给王者一个使命,让他做仁民爱物的工作,对老百姓要好。天命授予王者,王者若没有完成这个使命,天意就可以改换到别的王者身上。
周人是从自己得到天命,来影射商人失去天命。这个很重要,因为从这以后,天命本身成为一个裁判,王者的权力是屈服于天命的。天命是无常的,天命以老百姓的反应——民心、人心——为依归。这一个特别的条件,使得周人的作为确实和商人不一样。在周人的考古遗址里面,我们几乎看不见商代那种用人殉葬的现象。周人墓葬里喝酒的酒器,数量相当少,不像商人墓葬那样酒器众多。
所以周人代商以后,撰写了《周书》。《周书》里面充满了对周人的劝告与警诫,要求周人必须做到勤快、正直,服从天命,这样才能得到天命的佑护,才能长久。通过这种警诫性的文章,可以看出周人对于自己部族的行为是非常重视的,并且以天命来约束人间的行为。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台灣用户 | 香港/海外用户
megBook.com.tw
Copyright (C)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