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編輯推薦: |
以生动的笔触记录了中国电影大家钟惦棐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与一个尚不知名的青年作者的交往与友谊,写出了那个年代钟老对诸多社会问题、文艺问题,尤其是电影问题的深刻见解。它是历史的见证,是钟惦棐人品、文品的见证,也是师生真挚情谊的见证。
|
內容簡介: |
本书是一部我国电影界泰斗、著名评论家钟惦棐在20世纪80年代里与青年时期的作者彭克柔的谈话录。在不到两年的多次次见面中,钟惦棐在指导年轻的彭克柔剧作时,时刻以一种战略眼光及一种长远的发展视角切入,表达了自己在电影、文艺与美学上方方面面的思考,体现了他一生秉持的以工农题材现实主义为上的观点。四十年后,彭克柔整理了当年的笔记和日记,成稿为《钟惦棐谈话录》。在本稿中,还有饶曙光、罗艺军、章柏青、李道新、张卫等一批钟惦棐的学生后辈共同分享了他们对钟老的回忆与思考。
|
關於作者: |
彭克柔,生于江西水乡一座小城,从事文物、博物馆工作。写了个话剧《皇后之玺》,借调到北京中国青年艺术剧院。有幸在著名文艺评论家、电影美学理论家钟惦裴先生门下,学做人、做文,终生受益,永志不忘。在《人民文学》杂志发表过小说,上海电影制片厂据其所作拍成电影公映。另著有长篇小说《金鬼才》《半坡女儿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