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冯友兰和青年谈心系列
》
售價:NT$
762.0
《
利他主义的生意:偏爱“非理性”的市场(英国《金融时报》推荐读物!)
》
售價:NT$
352.0
《
认知行为疗法:心理咨询的顶层设计
》
售價:NT$
454.0
《
FANUC工业机器人装调与维修
》
售價:NT$
454.0
《
吕著中国通史
》
售價:NT$
286.0
《
爱琴海的光芒 : 千年古希腊文明
》
售價:NT$
908.0
《
不被他人左右:基于阿德勒心理学的无压力工作法
》
售價:NT$
301.0
《
SDGSAT-1卫星热红外影像图集
》
售價:NT$
2030.0
|
內容簡介: |
本书从文化学、哲学、心理学和美学视角深层研究校报编辑与设计的内涵和价值,注重学术性与实用性的有机结合。围绕文化学和文化自觉视野中的校报编辑品质,“后编辑时代”话语权、编辑的哲学基础和编辑审稿的心理偏差、复合型编辑角色的裂变与整合、新媒体时代编辑主体价值与创造力等方面展开论述。通过200多个全国高校校报获奖版面,以设计专业素养和视觉美学的眼光进行透视与评析。本书融理论性和实用性于一体,结构独特,观点新颖,在全国高校校报中自成一家。读者对象主要为新闻学研究者、报纸编辑人员和新闻专业学生。
|
目錄:
|
序言
章 编辑文化的重构与传播
一、文化学视野中的校报编辑品质
文化学与编辑活动的双向建构
(1)编辑出版是一种承传性的文化传播活动
(2)编辑与文化是互相塑造、互为因果、双构的关系
(3)编辑活动在新的文化语境下获得新的关系
校报传媒品质的文化内涵
(1)校报传媒的精神品质
(2)校报传媒的行为品质
(3)校报传媒的信息品质
文化中介对校报的支撑力
(1)大众文化的中介作用
(2)人文教化的中介作用
(3)人文文化的中介作用
二、编辑文化自觉的应然与实然
研究重点与热点:编辑文化自觉的现状与分析价值指向与体现:编辑文化自觉的应然状态编辑文化自觉的异化现象:实然偏离应然编辑文化自觉状态的调整与对策:实然回归应然
三、编辑视野与媒介舆论引导的着力点
编辑的视野决定舆论引导的力度编辑的视野决定报道方式的多元化编辑的视野决定报道的整体质量编辑狭隘的视野制约着整体发展
四、“后编辑时代”话语权的异化与重构
新概念的形成:社会发展催生“后编辑时代”话语权被异化:“守门人”的失守现象话语分配权的重构:消解异化的新路径
五、 编辑“以人为本”的哲学基础
1.“以人为本”的编辑哲学基点
2.“服务型编辑”理念的实践论哲学基点
从“无冕之王”走向“服务型编辑”的辩证法规律
六、编辑审稿的心理偏差与情绪调节
编辑审稿选择过程的心理偏差编辑心理健康和情绪对审稿的影响编辑审稿情绪的控制与调节
七、 复合型编辑角色的裂变与整合
媒介融合:从“单一媒体”走向“全媒体”身份裂变:从“被消解”走向“被整合”功能整合:从“单一型”走向“复合型”
八、新媒体时代编辑的主体价值
编辑主体与客体新矛盾的统一新媒介环境下编辑的主体性编辑活动融合性与编辑主体价值
九、 融媒体时代编辑的创造力
超前思维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信息的分析与综合能力判断鉴别能力
第二章 校报的视觉诱导与定位
一、校报新视觉化的价值审视
南北校报风格的差异逐渐缩小
(1)经济科技发展的“地球村”效应
(2)中国高校传媒发展高端论坛的“校报村”效应
(3)中国高校校报展示平台和微信群的“平台村”效应
近四年高校校报版面的新视觉表征
(1)版式视觉化
(2)版面图像化
(3)风格杂志化
(4)版面专题化
(5)编排模块化
(6)留白疏朗化
(7)连版扩展化
二、诱导阅读的版面视觉效应
资讯的“摩尔定律”版面的“视觉效应”模块的“简约美”
4.“1 1>2”的信息增值
色彩的“好看”与“易读”留白的“透气”
三、从“图像转向”到“泡沫图片”的思考
从“图像转向”到“泡沫图片”的误区从“泡沫图片”到图片自我驱逐的原因从版面创新到图片处理的“度”
四、图文结合“1 1 > 2”的信息增值
图像语言:头版的“感性符号”
2.“1 1 > 2”:图 文的信息增值
3.“1 1 1 > 3”:提升图片编辑素养 实现
图文结合的信息增值
第三章 版面的视觉构成与传达
一、校报与版面发展简史
校报的产生依托学校的建立校报版面形态演化
二、校报版面的编排与构成源流
报纸版面编排简史版面设计概念的导入版面视觉优先的理论支点改变校报主编思维的呈现方式
三、 版面空间结构与视觉元素
版面空间的构成规律点在版面的视觉构成线在版面的视觉构成
(1)线的空间构成
(2)线的情感因素
面在版面的视觉构成黑白灰在版面的构成
(1)黑白灰的均衡关系
(2)黑白的对比关系
(3)黑白灰的基调倾向
版面色彩的“度”与“量”
(1)版面色彩的整体配置
(2)寻找调和的“色彩关系”
(3)明确版面的主色调
视觉重力与版式类型
(1)版面空间的视觉重力
(2)版式设计的分类
图片在版面的视觉构成
(1)图片的位置
(2)图片的面积
(3)图片的数量
(4)图片的形式
(5)图片的组合
文字的图形“转换”
(1)仿真图类
(2)图表类
(3)漫画类
(4)符号图类
(5)面积图类
字体形态与编排构成
(1)标题字的编排
(2)字体的形态设计
(3)字体与图的结合
(4)文字的大小
(5)文字的色彩
引入视觉识别功能
(1)报头
(2)报眉
(3)校徽
(4)标题形式
(5)正文字体与字号
(6)色彩
(7)用图方式
(8)分栏的格式
(9)栏缝的宽度
(10)线条的粗细
(11)署名的格式
形式适应内容
四、版面构成的形式传达
重复与交错节奏与结构均衡与对称对比与调和比例与分割秩序与变异留白与疏密变化与统一网格与模块视觉与流程
(1)线向视觉流程
(2)导向视觉流程
(3)多向视觉流程
(4)复向视觉流程
第四章 报纸版式实例分析
一、概念版面图解
概念版面的创意理念概念版面的抽象图例
二、校报版式类型分析
专刊版面特刊版面专题版面连版版面杂志化版式图片专版
三、版面设计的误区
报头和报眉缺乏美感泡沫图片虚占版面杂志化版面脱离报纸形态版面元素不协调版面色彩“富余”版面风格不稳定版面过于拥挤政治性报道缺乏美感设计观念和表现手法老套
后记
|
內容試閱:
|
序一
序言
胡钦太
对于高校校报,我是熟悉且颇有体会的。在我主管宣传工作那几年,可谓每期校报的位读者。这是属于我们大学自己的报纸,纸字翰墨间,记载了学校的兴办与发展,见证了时代的革新与变迁,沉淀着学校的辉煌与成就,也彰显了一代又一代广工人的理想与精神。而这背后,是一代又一代校报人的辛劳付出。
高校校报是高校舆论引导、思想政治建设、文化育人的主阵地。在高校育人工作中,应该如何发挥校报权威性、专业性、可靠性的独特优势,更好地彰显校报的思想价值、教育价值和文献价值?如何更充分地发挥办报育人的功能?需要我们的宣传干部、校报工作者不断深入探索和实践。
陈少徐、曾建平两位老师长期耕耘在校报一线,积累了丰富的办报经验。他们撰写的这本《校报编辑与版面设计》,从文化学、哲学、心理学和美学视角,深层研究校报编辑与设计的内涵、形式和价值,对“后编辑时代”话语权、编辑的哲学基础和编辑审稿的心理偏差、复合型编辑角色的裂变与整合、新媒体时代编辑主体价值与创造力等方面展开论述,视角独特、观点新颖,内容丰富、材料厚实,在众多的编辑出版类书籍中别具特色、自成一家。
难能可贵的是,除了理论的研究,本书还收集整理了370多个全国高校校报获奖版面和视觉构成图片,以设计专业素养和视觉美学的眼光进行透视与评析,融学术性与实用性于一体,为高校校报编辑和报纸设计研究者提供了一批鲜活的、宝贵的样本。当中,也有我们《广东工业大学报》的部分作品,这是陈少徐等校报工作者多年来努力拓展创新的结晶,也是我校办学育人发展成果的一个缩影。希望校报编辑部的同志借此机会,多向兄弟院校同行交流学习,促进我校校报不断提升办报水平。
近年来,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技术革新一日千里,信息化加速发展,全媒体应运而生。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已经成为信息时代一种不可阻挡的浩荡潮流。2019年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把“课堂”设在了媒体融合发展的线,*总书记强调:“全媒体不断发展,出现了全程媒体、全息媒体、全员媒体、全效媒体,信息无处不在、无所不及、无人不用,导致舆论生态、媒体格局、传播方式发生深刻变化,新闻舆论工作面临新的挑战。我们要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加快推动媒体融合发展,使主流媒体具有强大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形成网上网下同心圆,使全体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让正能量更
强劲、主旋律更高昂。”我们要以*总书记的重要论述精神为指引,探索
高校融媒体建设的理念、路径与生态,大力丰富以校报为主力军的多维融媒体
传播矩阵,巩固筑牢校报作为连接学校、师生、校友和家长的桥梁纽带作用,
成为引导、培育、弘扬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载体和有效抓手,更
好肩负*总书记对宣传思想工作赋予的“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
化、展形象”的职责使命。
本书的出版欣逢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中国高校校报一路走来历尽党的百年历史荣光。回顾党的百年奋斗历程,高度重视抓好包含办报办刊在内的宣传思想政治工作,并推动宣传手段的不断推陈出新,这一直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作为高校党委主办的报刊,校报编辑出版工作也是学校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承借党史学习教育热潮,赓续宣传思想工作法宝优良基因,我们更应加强校报的自身建设和改革创新。面对当前大数据时代的数字化浪潮和网络化、数字化、立体化的全媒体格局,高校校报作为传统媒体,如何与新媒体共享融通、守正创新,提升主流思想文化软实力和影响力,这是高校创新融媒体时代文化育人工作思路和范式的一项重要任务。我们要坚持以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总书记关于新闻与教育的重要论述,紧紧抓住发展机遇,积极回应时代挑战,锐意攻坚克难,坚守主阵地、拓展新平台;要坚持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一体化发展方向,强化技术创新的引领驱动,在打造具有强大影响力和竞争力的新型主流媒体中发挥高校的主力军和主阵地作用。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相信本书的出版将给校报之林提供新的视角,注入新的活力。冀望在新的时代,有更多更好的高校新闻作品和研究著作面世;期待在新的征程,高校校报大观园不断焕发新的风采,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作出新的贡献。
2021年11月
(作者为广东工业大学党委书记、
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
序言
卢小兵
高校校报,作为高等学校的党委机关报,在高校新闻宣传与文化传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作为基层党报,高校校报的独特定位,不仅要求其遵循新闻传播的基本规律和专业化要求,更要求其在做好新闻宣传的同时,彰显高等学校的文化引领和示范作用,彰显高等教育发展创新的高度责任感,以及清晰的科学与人文品质诉求。这应该是近年来中国高校校报越来越重视版面设计和视觉创新的一个基本动因。
随着新媒体的迅猛发展,校园网、微信、微博、短视频等在高校新闻宣传中优势尽显。校报由于出版周期长、容量有限、时效性差、互动性不足等特点,传播效率和传播效果受到较大影响,受众日益萎缩,影响力逐步下降,许多校报面临被边缘化的窘境。在这样一个特殊时期,媒体融合已成为高校校报实现战略转型的必然选择。如何在全媒体时代找到自己的改革突破口,重新焕发生机与活力,是当前高校校报创新发展面临的重要课题。加强和改进校报的版面设计与视觉创新,无疑是一个很好的突破口,不仅对办好校报非常重要,对促进校报更好地发挥其在校园新闻生产领域中的资源优势和文化价值,加强传播力和影响力,也将具有深远意义。这也是中国高校校报协会近年来努力推进这项工作的另一个动因。
校报的版面设计与编辑工作应该是高度统一的。在时间与注意力短缺、空前强调效率和阅读快感的时代,无论内容多么优质的报纸,也需要在形式上下足功夫。优质的内容与艺术形态并重,理性的文字传播与感性的视觉传播并重,好的校报要在报纸的内涵和表达方式之间寻求完美平衡。形式就是内容,形式放大内容,校报需要通过专业的、优秀的视觉设计,创造其独特的价值。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也是校报编辑文化的重构。
全媒体时代,校报版面设计的重要性应该放到更新的高度去认识和思考。设计就是传播。版面设计是校报图文报道语言之外的第二种语言。校报设计和校报新闻报道一样,都是为了与读者进行沟通,实现信息的有效传达。一份校报展现在读者面前,通过版面设计,读者不仅可以直接感受到它的个性与特色,更能通过版面编排手法,感受到校报对新闻事件的态度和情感。好的版面设计,就是将报纸的第二种语言应用得更简洁、更高效,提供优质的阅读体验。“卖相”好的校报,甚至因其精美的设计和品质唤起师生的收藏欲望。一些高校校报的校庆特刊、纪念刊等都成为师生们争相收藏的文化珍品。
设计就是办报。版面设计是通联校报采编前端与发行后端的关键环节。版面设计的突破,不仅仅是要寻求视觉创新,更是要通过设计实现媒体功能的扩展和品质提升。我一直认为,好的校报主编一定要具有“大美编”视角,在内容策划的同时就要有全面的视觉策划。视觉策划一定不能滞后。我们现在特别需要关注的是:如何通过研究校报版面变革的内在规律,特别是从版面变革和视觉创新中发掘校报这一传统媒体的核心竞争力,从而推进校报从单一的纸媒生产模式到全媒体化的内容及产品模式转变,推进校报超越传统的“办报”思路,开拓新的发展空间。
设计就是舆论引导。在媒体融合的格局中,应该站在一个新的起点上,重新认识和确立校报的编辑思想,通过编辑文化的重构,以合理的版面设计使校报承担起“校园新闻和信息管家”的角色,对新闻信息进行更严格的筛选和更细致的梳理;同时以巧妙的设计强化议题设置和舆论引导能力,通过对新闻更深度的挖掘和独到而精美的展示,起到诱导阅读、以少胜多、先发制人的作用,情动于中而形于外,让读者在各种媒体的信息轰炸中依然愿意看报、选择校报,感受网络和手机无法给予的阅读快感。与其他媒体终端相比,报纸版面面积,能够将多种版面元素综合运用到一个平面上,文字、图片、色彩、表格、线条、留白等等共同构成新闻的全部编码。编辑的视觉设计水平越高,版面元素的内在联系就越强,对舆论主题的呈现也就越有整体性和艺术性。
当然,校报的版面设计绝不是为了形式而形式,而是编辑策划的产物,是编辑对内容的意义重构。正如西方学者所说,“媒体的设计反映了一种看世界的方法”。校报视觉创新的源头,无疑是编辑的思想和创意。所以,加强校报编辑队伍的版面设计意识、提升视觉思维和创意能力,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加强和补充美编力量,需要引起各高校的重视。
广东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报业发展一直在国内独领风骚。广东高校校报的版面设计也以水准高、专业性强的特点,走在全国高校校报前列。广东校报版面设计“眉清眼秀”,舒朗大气,充分体现了广东文化婉约、轻柔的特点,形成了鲜明的特色,值得全国高校校报同仁学习和借鉴。
陈少徐、曾建平两位老师的这本专著,对媒体融合大背景下校报编辑文化重构和版面设计做了全面阐释,其中特别列举和分析了大量近年来高校校报优秀版面设计作品,点评专业、独到,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较强的专业性,是中国高校校报视觉研究的一本佳作,对高校校报通过视觉创新带动改版改革,也将提供很好的借鉴和启示。
陈少徐、曾建平两位老师都长期从事校报工作,在校报编辑和版面设计上倾注了大量的心力。特别是曾建平老师,主编《汕头大学报》30余年,是校报主编中难得的既有深厚艺术设计基础又有丰富办报经验的“老报人”,他积极推动广东甚至更多高校校报的视觉创新实践,令人感佩。希望更多的、年轻的校报工作者向他们学习,倾心投入校报工作,不断加强业务学习和业务研究,以更加优美的版面设计和视觉创新,推动高校校报的改革发展。
2021年11月于清华园
(作者为中国高校校报协会副理事长、秘书长,清华大学校报《新清华》原主编)
章 编辑文化的重构与传播
一、文化学视野中的校报编辑品质
1.文化学与编辑活动的双向建构
(1)编辑出版是一种承传性的文化传播活动
从文化学的视野研究编辑出版活动,也是建构编辑学的途径之一。著名编辑学家阙道隆曾在1989年发表过一篇题为《呼唤编辑理论的丛林》的文章,根据当时的情况,预测过研究编辑学可能出现的几种理论模式,即文化学模式、社会学模式、传播学模式、经济学模式和原理、工艺模式。其中把文化学模式列在前面。2 0 0 2年阙道隆再次发表文章,文章写道:“现在看来,原理、工艺模式是编辑学知识的初级形态,不能称为理论模式;经济学模式多见于出版学,在编辑学研究中没有进一步发展起来;其他三种理论模式后来都有专著出版。我认为,从发展趋势看,未来的一二十年中,将是文化学模式进一步发展的时代。”可见文化学对于编辑出版事业或者说编辑学建构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高校校报的文化内涵必须以校园文化资源为依托,编辑活动也与校园文化活动密不可分,离不开其生长的文化“土壤”,可谓“生之于斯,长之于斯”。因此,校报的传媒品质如何取决于高校校园文化资源及其品质。编辑活动是整个文化活动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是高校文化活动不可或缺的一个组成部分,编辑活动的规律自然会受到文化活动规律的规约。从文化学的视野审视编辑活动这种认识路径的可贵之处,可以看到高校校报编辑活动与文化活动的内在关联。因为文化学把握了一个由人类精神、行为、遗传、创造性等因素所构成的人为世界整体,提供了一个紧密联系的广阔的多维思考框架,构成无限的理解空间。因而从文化学的视野对高校校报编辑出版的传媒品质进行研究同样具有意义。
无可置疑,校报编辑出版是一种承传性的文化传播活动,从事编辑活动的编辑人、出版人,因为其身份不同、经历不同、地位不同,所以知识底蕴和思想境界不同,他们的活动既存在相同的文化特质,又有相异的文化特性。在文化学的视野下,我们既可以划分为不同的从业群体进行文化研究,又可以对具体的编辑人、出版人及其具有个性的编辑出版活动进行文化分析,并联系各种不同活动的文化背景对这些活动的意义进行研究和评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