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聯絡我們  | 運費計算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註冊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4年度TOP分類閱讀雜誌 香港/國際用戶
最新/最熱/最齊全的簡體書網 品種:超過100萬種書,正品正价,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送貨:速遞 / 物流,時效:出貨後2-4日

2025年01月出版新書

2024年12月出版新書

2024年11月出版新書

2024年10月出版新書

2024年09月出版新書

2024年08月出版新書

2024年07月出版新書

2024年06月出版新書

2024年05月出版新書

2024年04月出版新書

2024年03月出版新書

2024年02月出版新書

2024年0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2月出版新書

『簡體書』被讨厌的勇气(自卑与超越+乌合之众中英文版)

書城自編碼: 3732255
分類: 簡體書→大陸圖書→成功/勵志心灵与修养
作者: [法]古斯塔夫勒庞
國際書號(ISBN): 9787543068650
出版社: 武汉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5-04-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NT$ 357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內容簡介:
《自卑与超越》是人类心理学先驱阿弗雷德·阿德勒的经典著作,全书立足于个体心理学观点,从教育、家庭、婚姻、伦理、社交等多个领域,以大量的实例为论述基础,阐明了人生道路的方向和人生意义的真谛,帮助人们正确面对缺陷,正确对待职业,正确理解社会,理解生活,理解性。具有极深的哲理性和巨大的学术价值。
  本书语言朴实,译文精练、流畅,结构严谨,不仅不仅对心理专业人士具有借鉴作用,对普通读者也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是值得拥有的一部心理学经典作品。
《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是解析群体心理的经典名著。勒庞层层分析,逐步推进,明确指出个人一旦融入群体,他的个性便会被湮没,群体的思想便会占据*的统治地位,而与此同时,群体的行为也会表现出排斥异议,*化、情绪化及低智商化等特点,进而对社会产生破坏性的影响。《乌合之众》是一部学术性著作,但是语言流畅生动,分析鞭辟入里、入木三分,因此一经问世,便广受欢迎。目前已被翻译成近二十种语言,成为心理学界不朽的、极具影响力的经典著作。
關於作者:
古斯塔夫·勒庞(Gustave Le Bon,1841-1931),法国著名社会心理学家、群体心理学创始人,有“群体社会的马基雅维利”之称。他自1894 年始,陆续推出《各民族进化的心理学规律》《法国大革命和革命心理学》《战争心理学》等多部著作,其中以《乌合之众》为著名,影响为广泛,在学术界有着深远的影响。
 阿弗雷德·阿德勒(AlfredAdler,1870~1937)出生于维也纳郊区一个中产阶级犹太人家庭,是奥地利的精神病学家,维也纳医学博士,精神分析学派代表之一,同时也是个体心理学的创始人。
  阿弗雷德·阿德勒一生阅历丰富,磨难颇多。他在幼年时期患上了佝偻病,看上去又矮又丑,又曾在5岁那年患上肺炎险些丧命,不幸的童年也使得他在兄弟们之间常感到自卑。但生活的挫折并未使他消沉,相反,他通过自己的努力不断超越自己,1895年,他获得了维也纳大学医学博士学位,并成为一名医生;1902年他加入弗氏集团,并成为维也纳心理分析学会的主席及《心理分析学刊》的编辑;一战期间,他曾在奥国军队当军医,战争结束后退役,随后在维也纳从事儿童心理学的辅导工作。同时,将他的专业技能向大量专业和非专业的人士进行展示和传授。从此名声大振;1926年,他受聘于哥伦比亚大学;1932年,受聘为长岛医学院教授;1935年,在美国创办了国际个体心理学学刊;1937年,他受邀到欧洲讲学,因疲劳过度,心脏病突发离世。
阿弗雷德·阿德勒著作颇丰,主要著作有:《自卑与超越》、《生活的科学》、《人类面临的挑战》、《神经症的性格》、《器官缺陷及其心理补偿的研究》、《神经症问题》、《理解人类本性》等。
目錄

群体心理

群体的一般特征
1. 群体是个活的生物 003
2. 构成群体的条件 004
3. 群体的相同与不同 005
4. 群体共性的研究方法 005
5. 群体共同的心理特征 007
6. 群体质变的症因 008
7. 被抹平的才智差别 010
8. 个原因:本能 011
9. 第二个原因:传染 012
10. 第三个原因:暗示 014
11. 野蛮的玩偶 018
12. 群体的行为 020
13. 奇迹的创造者 022
14. 你不会接受的观念 024
15. 群体特性之一:冲动、易变和急躁 025
16. 群体表现(上) 026
17. 群体表现(下) 028
18. 群体没有任何长远打算 029
19. 群体不承认障碍 030
20. 引发冲动的导火索 033
21. 群体特性之二:易受暗示与轻信 035
22. 群体在等待,永远在等待 037
第二章
群体的情感和道德观
1. 群体是用形象来思维的 039
2. 群体观察能力的缺失 041
3. 群体中的智力泯灭(上) 042
4. 群体中的智力泯灭(中) 043
5. 群体中的智力泯灭(下) 044
6. 群体的谎言(上) 046
7. 群体的谎言(下) 047
8. 妇孺言论不可轻信 048
9. 群体只会撒谎 050
10. 群众杜撰的历史(上) 051
11. 群众杜撰的历史(中) 052
12. 群众杜撰的历史(下) 053
13. 群体的感情(上) 055
14. 群体的感情(下) 056
15. 打动群体的东西 058
16. 群体的夸张妨碍智力(上) 059
17. 群体的夸张妨碍智力(下) 060
18. 群体的偏执与专横(上) 062
19. 群体的偏执与专横(下) 063
20. 群体渴望强权 065
21. 群体的保守本能 067
22. 群体的道德(上) 068
23. 群体的道德(下) 069
24. 群体的道德净化作用 070
第三章
群体的观念、推理与想象力
1. 群体只接受简单观念 073
2. 如何让群体接受新观念 075
3. 群体难于被动摇 076
4. 群体的伪推理能力 077
5. 群体的想象力(上) 079
6. 群体的想象力(下) 081
7. 掌握群体的想象力(上) 082
8. 掌握群体的想象力(下) 084
第四章
群体信仰所采取的宗教形式
1. 群体的偶像崇拜(上) 086
2. 群体的偶像崇拜(下) 088
3. 如何建立偶像崇拜 089
4. 偶像崇拜不会消亡 091
5. 又一个你无法接受的观念 092

第二卷
群体的意见与信念

群体的意见与信念中的间接因素
1. 群众运动的导火索 097
2. 条导火索:民族 098
3. 第二条导火索:传统 099
4. 第三条导火索:时间 101
5. 第四条导火索:政治和社会制度 103
6. 第五条导火索:教育 106
7. 关于应试教育的题外话(上) 108
8. 关于应试教育的题外话(下) 110
第二章
群体意见的直接因素
1. 那些直捣人心的东西 114
2. ,形象 115
3. 第二,词语和套话 116
4. 第三,幻觉 119
5. 第四,经验 121
6. 第五,理性 123
第三章
群体领袖及其说服的手法
1. 群体的领袖 126
2. 领袖是如何炼成的 127
3. 领袖召唤信仰狂潮 128
4. 领袖的权威 131
5. 两类不同的领袖(上) 132
6. 两类不同的领袖(下) 133
7. 领袖的名望 135
8. 领袖的动员手段之一:断言 136
9. 领袖的动员手段之二:重复 137
10. 领袖的动员手段之三:传染 139
11. 传染来源于模仿 140
12. 你逃不掉传染 142
13. 比财富更诱人的东西 143
14. 类名望 145
15. 第二类名望 146
16. 如何博得个人名望 149
17. 另一种博得名望的方法 150
18. 如何不让你的名望流失 152
第四章
群体的信念与意见的变化范围
1. 两类信念与意见 154
2. 信仰的变化范围 155
3. 如何用信仰抓住群众 157
4. 形形色色的意见 159
5. 意见的循环过程 160
6. 缭乱的当代形势 161
7. 媒体的堕落 163
8. 历史观的消亡 165

第三卷
不同群体的分类及其特点

群体的分类
1. 群体的两大类别 169
2. 异质性群体 170
3. 异质性群体的特征 171
4. 同质性群体 173
第二章
被称为犯罪群体的群体
1. 拒绝认罪的罪犯 175
2. 不平常的犯罪 176
3. 群体犯罪的历史 177
4. 犯罪群体的特征(上) 179
5. 犯罪群体的特征(下) 180
第三章
刑事案件的陪审团
1. 陪审团的智力泯灭 184
2. 陪审团的坚定立场 185
3. 陪审团痛恨的人 187
4. 陪审团怜悯的人 188
5. 掌控陪审团的秘诀 191
6. 陪审团的人道色彩 193
第四章
选民群体
1. 选民群体的特征 196
2. 如何在选举中取得成功 197
3. 用言语控制选民 200
4. 选民群体拒绝理性 202
5. 选民是被操纵的群体 203
6. 不可动摇的普选制度(上) 205
7. 不可动摇的普选制度(下) 207
8. 民族精神的深层作用 209
第五章
议会
1. 没有明智的议会 211
2. 议会的特征 212
3. 议而不决的议会 213
4. 议会中领袖的影响力 215
5. 如何影响议会(上) 217

译者序
*章 生活的意义
人生的意义
人生必须面对的三大问题
社会情感
童年对人生的影响
梦对早期记忆的影响
合作的重要性
第二章 心灵和肉体
心灵和肉体的联系与冲突
情感的作用
身心的不同特征
第三章 自卑感与优越感
自卑心理
对优越感的追求
第四章 早期的记忆
个性塑造
早期记忆的作用
第五章 梦
梦的解析
弗洛伊德对梦的观点
个体心理学对梦的研究
梦境分析 
第六章 家庭的影响
母亲的作用
父亲的作用
偏爱孩子还是平等对待
家庭中的排行
第七章 学校的影响
教育的变革
教师的角色
课堂里的合作与竞争
先天因素与后天培养
个性发展
对教学工作的观察
第八章 青春期的引导
青春期的特点
自我挑战
青春期问题
青少年性心理健康
第九章 犯罪及预防
了解犯罪心理
犯罪的类型
合作的重要性
合作的早期影响
如何解决犯罪问题
第十章 职业问题
平衡人生难题
早期培养
影响择业的因素
解决之道
第十一章 个体与社会群体
增进合作
兴趣缺失与沟通障碍
社交兴趣与社会平等
第十二章 爱情与婚姻
爱情、合作与社会兴趣的重要性
婚前准备
婚姻中的合作
友情是婚姻的保证
维护婚姻幸福
附 录 阿德勒生平简介
內容試閱
1879年,冯特建立心理实验室,标志着心理学作为一门科学,脱离思辨性哲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1908年,英国心理学家麦独孤和美国社会学家罗斯分别出版了社会心理学专著,标志着社会心理学已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首版于1895年的《乌合之众》,属于社会心理学从哲学思辨往科学过度的重要著作,是古斯塔夫·勒庞对19世纪后三分之一欧洲动荡的社会发展时期的哲学思考,其中揭示了人类群体中兽性的一面,是对亚里斯多德以来,把人视为“理性的动物”的一种颠覆,也是对启蒙运动中,有关理性人的假设的挑战;法国大革命、中世纪等历史时期中,群体中的人们表现出的盲从、冲动的一面使古斯塔夫·勒庞对人类的历史抱着深深的悲观情绪,怀疑论、虚无主义在《乌合之众》中俯拾即是,他甚至认为“衰弱和死亡似乎是所有民族的终归宿”。历史总是在不断重复,所以基于对历史的深刻反思后的真知灼见具有永恒的价值,在中国大地上发生的很多事情,不论是文化大革命还是现在的网络暴力,都与《乌合之众》中对人类群体的预言严丝合缝,让人叹为观止。
看《乌合之众》,字里行间会让人感受到古斯塔夫·勒庞那种愤世嫉俗的宣泄,激情与绝望的矛盾厮杀,还有一种扒下人类后一缕遮羞布的严苛,这应该与他的人生经历和所处的历史时代有关。
古斯塔夫·勒庞出生于1841年,卒于1931年,法国社会心理学家、社会学家、群体心理学的创始人,有“群体社会的马基雅维里”之称。他出生于法国诺晋特-勒-卢特鲁,逝于法国马恩-拉-科盖特。他所处的年代,法国社会动荡不安,各种激进的思想你方唱罢我登场,各领风骚仅数年。他出生时,曾被人们认为具有革命精神的国王路易·菲利普成了保守派,这激起了激进主义和空想社会主义的传播;1848年2月,二月革命爆发,法兰西第二共和国建立;1851年,第二共和国总统路易·波拿巴发动政变;1852年12月,路易·波拿巴建立法兰西第二帝国;1871年9月,因为普法战争失败,法兰西第二帝国倒台,成立第三共和国,直至1940年。
其实这些你方唱罢我登场的政治游戏,只是17、18世纪欧洲发生的两件重要事件的余波而已,也正是对这两件事的反思,才让古斯塔夫·勒庞清醒地看到曾经被捧上神坛的群众,其实只是容易被蒙蔽的群氓而已,于是有了《乌合之众》。法国历史上的这两件大事,一件是思想上产生了启蒙运动,另一件是发生了资产阶级革命即法国大革命,这两场思想上和政治上的革命对法国、欧洲,乃至全世界都影响深远。启蒙运动是一场思想文化解放运动,它是继文艺复兴后,自然科学、哲学、伦理学、政治学、经济学、历史学、文学、教育学等领域,新思维不断涌现,与理性主义等一起构成的一个较长的思想文化运动;代表人物有伏尔泰、卢梭、狄德罗等,启蒙思想家们对封建专制制度及其精神支柱天主教会进行了猛烈批判,描绘了未来“理性王国”的资本主义社会蓝图,开启了民智,为资产阶级取得统治地位提供了思想上和理论上的准备,成为推动民族解放运动的强大社会思潮。法国大革命是一场推翻封建主义,发展资本主义的革命,一般认为,它爆发的标志是攻占巴士底狱,结束的标志是热月政变。
此后,革命不断,政局动荡,当权者多次更迭,其中有名的是拿破仑,法国共和国的资产阶级政体,直到1870年才终确立。法国大革命给古斯塔夫·勒庞留下深刻印象,他在《乌合之众》中引述并加以解构的50多个具体历史事件中,大约有20个发生在大革命时期,很多在后世被广泛传颂的群众英雄事迹,在古斯塔夫·勒庞犀利笔触的分析下,内在都是群体被蛊惑、煽动而犯下的暴行而已;这其中在中学历史教科书上颇为推崇的革命行动——攻占巴士底狱,在《乌合之众》的分析中,不过是一个充满偶然、怂恿、轻信、的群体犯罪;一个只有1名监狱长、4个件贩子、2个精神病人、1个性变态者的监狱,被攻陷时,监狱长正给一个精神病人擦口水,没有政治犯,也没有残暴的看守,这显然与“法国专制王朝的象征”差距不小。古斯塔夫·勒庞透过历史的迷雾,扒开政治的面纱,洞悉群体愚昧真相,为此扼腕叹息。正如他分析的那样,经过形象化后的历史,也许面目全非,很多英雄事迹背后,都是个别人在群体压力下的冲动、冒险的不理智行为,因此古斯塔夫·勒庞对群体不抱任何幻想,而且有一种恨铁不成钢的悲悯情绪,因为很多群体行为,不管长远结果如何,首先是带来的是伤害、破坏和动荡。
古斯塔夫·勒庞是法国的才子式人物,能查到的资料表明,他在巴黎学习医学,1866年获得医学博士学位,此后游历欧洲、北非和亚洲,撰写了人类学和考古学的著作,但大学和科学院的大门都不肯为他敞开,把他排斥在正式圈子外,以至于他的科研愿望和计划几乎从未实现过,但他孜孜不倦,靠自己对历史和现实的深刻体察,用生动的语言,发表了几十部关于综合生物学、人类学和心理学的著作。1870年起在巴黎行医,1884年开始发表有关群众心理学的著作,在他的著作中,强调民族特点和种族优越性。从他的经历来看,身处思想混乱、歧见纷呈的世纪末,使他亲身感
受群体盲从、冲动的行为给社会带来的危害,群体在他心目中没有什么好印象,因此在《乌合之众》中,他毫不犹豫地揭示群体兽性的一面;医学训练的背景,使他用透视人体的眼光去解剖群体,鞭辟入里,对群体中的问题,进行毫不留情的批判,戳破人们对群体的幻想;被主流的排斥,更使他在愤懑之余,不受拘束,毫不讳言地表达自己对群体劣根性的洞见。
古斯塔夫·勒庞的思想倾向属于“亲英派”的边缘人,对重要问题极为敏感,能在历史和现实的迷雾中,不断发现有研究价值的事件,并把看似孤立的事件联接起来,找到规律,形成有价值的研究。古斯塔夫·勒庞的研究基于两个起点,一是传统的宗教、政治及社会信仰的毁灭和技术发明给生产带来的巨变,这两个互为表里的基本因素,是引发社会转型,走向现代化的主要原因;二是所谓的种族特性,他认为“遗传赋予每个种族中的每个人以某些共同特征,这些特征加在一起,便构成了这个种族的气质”。
古斯塔夫·勒庞在《乌合之众》中表现出了尖锐的洞察力和惊人的预见性,使其理论不但被后代的各种理论进一步论证,很多在中国和现代社会也都能找到准确的论据。“真正社会变革的重要特征:应该是根植于文明、思想、观念和信仰的革故鼎新过程中。”佛教进入中国后,引起传统社会的极大不安,后以儒释道合流的形式,诞生了禅宗,完成了佛教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也被充分中国化,后农村包围城市的中国式革命路线获得后成功;今天,曾经被批判的儒家思想,也融入当前社会主义建设的中国梦中,社会主义和中国传统文化进一步结合,从儒家文化和中国传统中汲取营养,在解决现实问题中,焕发新的生命力。
“现代心理学认定的客观事实,即无意识心理活动在生活、理智思考中的作用都是压倒性的。”佛洛依德对古斯塔夫·勒庞极为推崇,他评价其《乌合之众》“是一本当之无愧的名著,他极为精致地描述了集体心态”,由此可见弗洛伊德的潜意识理论,显然受其重大启发;“人类作为
一个物种,它稳定的因素就是可以通过遗传来承袭思想。”这一点在后来荣格的集体潜意识理论中,得到了更加充分的阐释。
古斯塔夫·勒庞对教育制度的反思对当前中国的教学改革具有很大的启发意义。他认为,那种通过死记硬背教科书来发展智力的“应试教育”,没有调动他们的判断力或个人主动性,背书和服从成了教育的全部,他们信奉老师正确的同时,不断贬低自己;教育制造出拥有文凭的人,但只能利用其中的少数,其他人则只能失业,国家不得不养活前者,而让后者成为自己的敌人。另外古斯塔夫·勒庞提炼出的很多群体发展和干预、控制的规律、技巧,也对组织管理工作很有借鉴意义。比如他归纳的领袖说服群体的断言、重复和感染,对政府官员如何做群众工作,管理者如何说服员工都具有教科书般的意义。
古斯塔夫·勒庞曾预言:“我们要进入的时代,千真万确将是一个群体的时代”,那么当这个时代来临时,我们是把群体高举在神坛,还是正视群体的愚昧,将是这个时代能否顺利推动人类发展的关键,从这个意义上说,古斯塔夫·勒庞揭示群体兽性的《乌合之众》,是开启这个时代文明发展的钥匙。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台灣用户 | 香港/海外用户
megBook.com.tw
Copyright (C) 2013 - 2025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