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聯絡我們  | 運費計算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註冊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4年度TOP分類閱讀雜誌 香港/國際用戶
最新/最熱/最齊全的簡體書網 品種:超過100萬種書,正品正价,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送貨:速遞 / 物流,時效:出貨後2-4日

2025年01月出版新書

2024年12月出版新書

2024年11月出版新書

2024年10月出版新書

2024年09月出版新書

2024年08月出版新書

2024年07月出版新書

2024年06月出版新書

2024年05月出版新書

2024年04月出版新書

2024年03月出版新書

2024年02月出版新書

2024年0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2月出版新書

『簡體書』流淌的岁月

書城自編碼: 3730501
分類: 簡體書→大陸圖書→文學中国现当代随笔
作者: 李一鸣 秋实
國際書號(ISBN): 9787521218077
出版社: 作家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2-03-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NT$ 296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編輯推薦:
本书39余位作者,视角不一,全方位地展示烟台的蓬勃发展和蝶变历程。极具烟台的独特魅力和个性特色,为读者厚植“仙境海岸、鲜美烟台”的美丽名片。
內容簡介:
为隆重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烟台市委统一战线工作部联合中国作家协会、中国传记文学学会、烟台海外联谊会组织开展烟台统一战线历史、文化、人物、故事征文活动。广大作家、文学爱好者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感受,全方位、多角度展现了烟台统一战线事业的蓬勃发展和蝶变历程,展现了新时代“仙境海岸、鲜美烟台”的新风貌、新形象,对于增进同根同源的认同感,增强统一战线工作感染力,进一步促进大团结大联合具有重要意义。
關於作者:
李一鸣:男,1965年11月生,山东博兴人,文学博士,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 ,现任中国作家协会办公厅主任、教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传记文学学会副会长、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
目錄
目录
序 /1

烟台山物语 张 楠 / 001
莲花灯下诵经人 綦国瑞 / 010
恰同学少年 刘玉涛 / 015
胸怀大义孙墨佛 孙慧铭 / 025
空山新雨后 李文博 / 032
幻化 姜 娜 / 044
龙湖谣 于学一 / 049
梨花深处的喧闹 姜少杰 / 055
春访神清观 朱相如 / 061
追忆那年轻的面容 王彦平 / 067
城之光 高绪丽 / 072
天涯晚笛 许 光 / 078
向海的眼睛 刘 颖 / 085
安居斯城 鲁从娟 / 092
那个梨香弥漫的梦 姜雪梅 / 101
走啊走,走到登瀛桥 庄志亮 / 105
长长的莱烟路 于华英 / 110
花满城 陈 颖 / 116
藏在老宅里的记忆 梁绩科 / 121
会仙山,翻开尘封的笔记 李文毅 / 127
未曾谋面的老师 于仙田 / 134
行走烟台 梁淑艳 / 140
烟台漫笔 贾小瑞 / 145
一座城,一人生 陈从显 / 157
归岸的海鸟 张一彤 / 163
流淌的岁月 宫明荣 / 168
悠悠岁月不了情 初明金 / 173
重拾那段温暖时光 李向红 / 181
守望 骆 岩 / 187
冰心与烟台的对联情缘 蔡红柳 / 195
油灯 陈忠超 / 203
眉锁江山恨 齐 望 / 208
海峡两岸是一家 朱玉成 / 215
西炮台记 牟文青 / 224
烟台的温度 王彦春 / 230
爱在北纬37度 郭庆叶 / 236
愈知晚途念桑梓 张久深 / 243
千里家乡一日还 王 琼 / 258
烟台山行记 王旖然 / 262
內容試閱
序 文化是大众的,任何一个国家、民族、城市、单位、企业都应该有文化,应该把文化建设作为重要内容。一个国家没有文化是不可能强大的,一个民族没有文化是没有希望的,一个城市没有文化是没有灵魂的,一个单位没有文化是没有凝聚力的,一个企业没有文化就没有可持续发展的。所以,文化绝不是某一个领域或区域的。如果文化被区域化了,或仅仅属于某个部门,那么社会就没了文化,文化就会失去普遍性,文化的力量就发挥不出来了。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之际,烟台市委统一战线工作部联合中国作家协会、中国传记文学学会举办烟台统一战线历史、文化、人物、故事采风和征文活动,是很有意义的。我们党辉煌的一百年的历史,也是多党合作的历史,这是政治层面上统一战线的重要意义;我们党辉煌的一百年的历史,也是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三大法宝”发挥作用的历史,这是战略层面上统一战线的重要意义;我们党辉煌的一百年的历史,也是统一战线的历史,这是实践层面上统一战线的重要意义。这些历史都是我们党的红色基因,我们不仅要传承下去,而且要发扬光大。用文学的方式去讲述,去描写,去表达,会让那些感人的历史、文化、人物、故事更具有感染力,更具有影响力。
我常常读一些文章,文学性的文章是有力量的,写得好的文章人们是愿意读的,读后会留下深刻的印象,也是愿意重温的。就同一个题目写的文章也是不一样的,同一个故事,不同作者写出来也是不一样的,故而让文学家写是有意义的。这些历史、历史中的故事,特别是一些英雄人物,对下一代、对青年人,都是被尘封了的,都可能被遗忘。用文学的方式记录下来、流传下去,就不会被时间磨灭。
这次开展烟台统一战线历史、文化、人物、故事采风和征文活动,就是为了学习历史、记住历史,从历史中汲取经验和教训,从历史中看中国共产党的初心。活动的本身就是一个学党史的过程,也是以文学渲染统一战线历史、文化、人物、故事的过程,是一个宣传过程。这就可以把烟台统一战线的历史、文化、人物、故事,传递到未来,传递到世世代代,让他们记住历史,记住英雄,传承红色文化、红色基因。
文字和文学是传承的有力量的载体,也是有感染力的载体。开展采风和征文活动,就是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不同领域写好统一战线历史、文化、人物、故事,歌颂祖国,歌颂党,歌颂人民,形成统一战线特殊的文化体系。
中国作家协会来烟台开展采风活动,全国各地的作家、文学爱好者积极参与到征文活动中,触摸烟台的历史与文化,积累丰富的素材,一定会书写出好的感人的文章,挖掘出烟台统一战线更多的历史、文化、人物、故事,让历史有更好的传承。

烟台山物语

张 楠


在一个城市即便住上了二十年,我还是觉得不够了解它的过往,脚下的大地和那些风吹的事物。烟台山去过多次了,大多结伴而去,一般会在节假日。今天只是冬天中平常的一天,但它又有着不同的意义。因为我,为它准备的稿子、笔墨。仿佛一个记录者要把冬天的烟台山立在纸上,如一个约定。只是我一定会力不从心的。
其实早就想一个人去。有时候生活过于懈怠,便也不知什么为急切。一方水土,我习惯了它的汹涌,习惯了被它用来浪费光阴,每天慢慢地前行。当我站在12月的窗口,我看到高楼大厦,霓虹闪烁仿佛排山倒海地让我觉得一年的空空。我的愧疚感不知道应该对谁说出呢。我想去寻找一些属于我的,又不知道什么会真正地属于我。只是我在头一天晚上就想好了要自己去一次烟台山,仿佛那里有一个故事等我去听,有一个往事等我去为之落泪,我也不知道到底有什么会成为我的,或者什么都不会属于我的,那么也不要紧。
为了更加快捷方便,我骑了电动车。
没有风,你不会觉得这个城市有多冷。阳光单薄,但它代表着一个城市冬天的温度。我骑着电动车,冷的风吹进胸口,我顺手把羽绒服的拉锁拉紧了些。也并非冷得受不了,冬天的冷自然也会多一些清醒,明确了更多的目的。我坦承我是为了写一些文字,为我的城市。正如拿出相机为它拍照,我不知道我能否写出它的真实,立在纸上的山水我又要如何去临摹,去描述。仿佛真的去写我又会把自己当成这个城市的陌生人。因为无论生活多久,我都无法完全懂它,了解它的更多的底蕴和文化。为此,我又觉得自己有些羞怯了。
我一路加速,路过一些路口,我又努力把车闸闸紧一些,仿佛有一颗急切的心要跳出来似的。很快就到了解放路,冬天的烟台山又和其他季节的不同。因为它没有生长的枝条,一切都在静止。哪怕小小的果子也在葡萄藤蔓上将水分风干,却不掉不落。我是在大门口的野葡萄枝上去端详这些小小的尤物。它们点缀在“烟台山”这三个大字的边缘。
世界总是那么地庞大,而我固执地热爱那小小的事物。当然我确定它就是老家山上的那种山葡萄,这些葡萄串也会挂着一份小小的乡愁吗?再往上走就要登山了。一路上会有不同的参观景点,标志符号和文字都极为清楚,来参观的人可以随意地去某个方向,保证不会迷路的。一路上也没有遇到太多的人,不像节假日,人山人海的。我一个人的孤独也仿佛有这一座山大了。小路向上有一些小的斜坡,但走在上面一点也不会觉得累。那些鹅卵石被时光磨得锃亮,干净得不像用脚踩过的路。不知道这些路铺设多久了,我无从去问,就像别人也不知道我是从哪里来的。一切没有说出答案。也不去打开答案。我只需用一颗心去抚慰着迎向我的和被我迎向的问题。一个人无法说话,也无须说话。我在那些静物中用眼睛交流,用耳朵交流,我听到了不同的鸟鸣,有别于我先前在大街上看到的麻雀和喜鹊。它们边飞边叫。我沿着声音去寻找它们,它们没有飞远,就是这个山上,依稀看到它们的小翅膀,一个黑色的影像在轻轻地移动。我会不由得被它们牵引着。又出现别的方位的鸟鸣,它们很不统一地叫着,但又极为好听。那一会儿我的耳朵要竖向不同的方向。迷失一般地被带入。它们在头顶上飞,在树林里飞,在屋顶上飞。它们像一个个小小的符号,你又不知道它们为何会发出天籁之声。久违了的一种感动又会把内心的缝隙填满。
沿着路往上走,个建筑就是英国式洋房,现为烟台开埠陈列馆。在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时,烟台于1861年被迫开埠。我进去的时候那里一个人也没有,仿佛我一下子进入了清朝。冷的墙壁,冷的空气,我很难用一种热情去还原那些画面和故事。只有看,只有读。
隔着一百多年的时间,我闯入了他们的尘世。历史不能瓦解的,都在一幕幕地播放着。我把每一个挂图都拍下来。那时的村子,那时的港口,那时的街道,我一点点地去缩小着距离,把自己放在某个位置。前言介绍那时的北方商贸、航运、手工业、渔业兴旺发达。我似乎在那些灿烂的文化之中拥有了大片的天空。冥想着山山水水时,又进来了几个人。他们的兴趣很浓,边看边读,读得很大声。似乎他们的声音穿越了那些街道、屋舍。为了发现更多的真相和不朽,我用手去摸了摸那时的界碑,冰凉的温度。仿佛从那个时候到现在一直都是这样高冷。一味地冷,只是这样的触摸不会觉得它有什么不同。但它们背负着历史和朝代,又躺在历史之上,字体清晰地把一个王朝深刻着。我在想它们背后的水深火热。我相信它始终仪式一般地站立在大浪大潮中坚不可摧,它们不知疲倦地呼吸着,玻璃柜子里放着不同时期的铁炮,锈迹斑斑。它们曾经开过火,打过敌人,置身于那个时代,一个古老的炮台也会经历劫难。此时也没有人站出来说话的。历史和这些摆设只是愈加安静。我也无处向人询问什么,灵魂和灵魂在对话吗?
那些图片上的人,显赫于一个王朝,又溃败于一个王朝,我能去评判什么呢?似乎他们替我们去经历。人永远都会有血有肉的。当然这间房子是当时英国人的领事馆,我在想他们生活在这里,心境里也有一片海。他们统治着他们的欲望,那些想占有的空间,依然属于这里的那片蓝了。电话、桌椅、办工用品摆放得有条不紊,落在桌子上的阳光也依然轻薄,但又不同于往日的那片了。即便在这个屋子待了很久,我不停地拍照,不停地去看那些标签上的字,我还是未能发声。图片均为黑白,黑白的世界无非就是黑和白。我在想哪一个可以倾斜得更多一些,一下子思维又陷入了沉重。
走出这间屋子,听到的还会是鸟雀的鸣叫。它们像一个个无神论者,享有着一切自由,不拘于任何一刻。我抬头去看它们飞翔的姿势,什么也看不清的。但轻得会让人觉得历史也在它们的翅膀之下,这里的静穆也在它们的翅膀之下。继续沿着路标行走也会有不同的路口,不同的选择。我完全凭直觉,去向哪一个馆都可以的。我看到玉兰树叶还那么油亮,在冬天的光中还会有一点刺目。这里也没有下雪,整座山都清丽得可以看到线条。仿佛没有什么秘密,就连历史也会公开,而且也不收取门票费了。我努力地把心敞开得更宽大一些,想把这里的一草一木都装得更多一些。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台灣用户 | 香港/海外用户
megBook.com.tw
Copyright (C) 2013 - 2025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