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聯絡我們  | 運費計算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註冊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閱讀雜誌 香港/國際用戶
最新/最熱/最齊全的簡體書網 品種:超過100萬種書,正品正价,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送貨:速遞 / 物流,時效:出貨後2-4日

2024年10月出版新書

2024年09月出版新書

2024年08月出版新書

2024年07月出版新書

2024年06月出版新書

2024年05月出版新書

2024年04月出版新書

2024年03月出版新書

2024年02月出版新書

2024年0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2月出版新書

2023年1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0月出版新書

2023年09月出版新書

『簡體書』对“应该”说不——做自由绽放的女子

書城自編碼: 3729954
分類: 簡體書→大陸圖書→心理學心灵疗愈
作者: 周慕姿
國際書號(ISBN): 9787512513587
出版社: 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出版日期: 2022-03-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32开 釘裝: 平装

售價:NT$ 286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台风天(大吴作品,每一种生活都有被看见的意义)
《 台风天(大吴作品,每一种生活都有被看见的意义) 》

售價:NT$ 245.0
打好你手里的牌(斯多葛主义+现代认知疗法,提升当代人的心理韧性!)
《 打好你手里的牌(斯多葛主义+现代认知疗法,提升当代人的心理韧性!) 》

售價:NT$ 301.0
新时代硬道理 广东寻路高质量发展
《 新时代硬道理 广东寻路高质量发展 》

售價:NT$ 352.0
6S精益管理实战(精装版)
《 6S精益管理实战(精装版) 》

售價:NT$ 458.0
异域回声——晚近海外汉学之文史互动研究
《 异域回声——晚近海外汉学之文史互动研究 》

售價:NT$ 500.0
世界文明中的作物迁徙:聚焦亚洲、中东和南美洲被忽视的本土农业文明
《 世界文明中的作物迁徙:聚焦亚洲、中东和南美洲被忽视的本土农业文明 》

售價:NT$ 454.0
无端欢喜
《 无端欢喜 》

售價:NT$ 347.0
股票大作手操盘术
《 股票大作手操盘术 》

售價:NT$ 245.0

建議一齊購買:

+

NT$ 329
《 焦虑是头大象,如何一口一口吃掉它 》
+

NT$ 289
《 疯人说:精神病院医生手记 》
+

NT$ 325
《 清醒地活:超越自我的生命之旅 》
+

NT$ 231
《 幽默社交(英国幽默心理学大师力作,开启快乐人生,成为更受欢迎的人) 》
+

NT$ 615
《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也许你该找个人聊聊(超会讲故事的心理医生,带你亲临咨询现场,见证疗愈与改变的发生!知名心理学家李松蔚推荐) 》
+

NT$ 228
《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英国国民级心理咨询入门书 ) 》
編輯推薦:
书中丰富的案例讲述了女性在职场、生活中遭受的诸多不公平对待。她们被“女性应该怎么样”或者“妈妈、女儿、妻子、儿媳应该怎么样”束缚着。她们不断在别人的眼中寻求自己的价值,却又不断自我否定;要承担他人的情绪责任,却又习惯牺牲与奉献……
作者从女性心理咨询师的角度,点破为什么女性一再被塑造,为何曾经的“被压迫者”会成为“压迫者”,为什么爱错人的剧目不断上演,为什么母亲总以爱为名控制、伤害孩子,等等。她启发女性聆听内心的声音,找回自己,努力、勇敢地挥别无止境的罪恶感与焦虑,与他人培养平等的关系,重建生命,获得自由。
內容簡介:
每个女性心里都有一座名为“应该”的牢笼,囚禁着自己,也监督着其他女性。
.女孩:我应该端庄、温柔,说话的声音不能太大,动作不能太粗鲁……
.妻子:我应该下班后赶回家给丈夫做饭,虽然我好累……
.儿媳:我应该初三再回娘家,因为小姑初二回来,我得帮忙……
.妈妈:我应该好好照顾孩子,即使工作已经让我疲累到崩溃……
身为女性,对这些场景一定不陌生。
我们在一张巨大的监视网中,无法逃脱这些“应该”,只能忘记自己原来的样子,也忘记自己想要什么。
当关系中充满勉强与害怕,爱就无法存在了。摆脱用“应该”监督自己、监督别人,我们的同理心和爱人的能力才有存在和发展的空间。我们真正尊重自己时,才能活出自由绽放的人生。
關於作者:
周慕姿
心理咨询师,心曦心理咨商所创办人之一,个案咨询时长5000小时以上。
2017年诚品畅销榜冠军、金石堂“十大影响力好书”、博客来年度畅销榜第二《情绪勒索》作者,“TEDXTAIPEI”主讲人之一。
她致力于心理研究和写作,对于人们与自我、与他人的关系有着异常敏锐的洞察力,希望能帮助人们了解自己困境产生的原因,以及相信自己有摆脱困境的能力。
她确信:我们拥有“选择的自由”,若我们能以“真实的自己”面对生命,我们就能挣脱无形的束缚,获得真正的自由。
目錄
自序 他们都在说“应该”,但我只想要“尊重与爱”
前言 是什么“束缚”了女人的心?
章?“应该”的女人
苦命女人
忍得了委屈,期待苦尽甘来
不能“生气”
在压迫中没有选择,只能认命
从被压迫者转为压迫者:媳妇熬成婆
以“过来人”身份教你如何“取悦”男性与社会
第二章?“应该”的传承
听话温顺、善解人意、压抑表现的,才是好女
重男轻女:削弱女性的自我价值
自我牺牲理所当然
努力获得别人的肯定
权威情结:“被肯定的需求”与“讲究和谐、顺从的训练”
希望通过成功,找到自己在别人眼中的价值
照顾好别人后,才可以做自己
习惯顺从权威,隐藏愤怒
身体意象的追求:要性感,也要守贞
崇尚好身材、好长相
害怕自己的身体引来他人的目光
情绪技巧训练过程
察言观色:在意他人的感受与评价
情绪界限模糊:承担他人情绪责任,过度在意和谐
取悦与顺从:学会习惯内心的委屈
降低自我需求:害怕罪恶感与羞愧感
默默羡慕、嫉妒与比较:不相信自己是好的
嫉妒与羡慕的不同在于“独占性”
第三章?“应该”的爱情
在亲密关系中追求自我认同
进入亲密关系就失去自我
通过得到爱确定自己的价值
追求全心全意只为爱情
进入亲密关系后难以离开
认为不被爱是因为自己不够好
要求无条件地包容
想让对方成为无条件地爱自己的“父母”
用婴儿的方式索求爱
被迫爱上性侵者的女孩
是霸气、情不自禁的爱,还是侵犯
长期得到的是不尊重自己意愿的爱
被污名化却难以发声
用爱来消除羞愧感
浪子回头金不换:女孩的自我牺牲
和这样的男孩在一起会让自己变得更好
把自己想要的爱与照顾给对方
通过牺牲与奉献,感觉自己是特别的
第四章?“应该”的婚姻
结婚,是让社会接纳的关键
婆媳问题:做儿媳妇应该知本分
不得不尽的本分
创伤代代相传
婆媳问题是母子问题、夫妻问题的一环
等待不回家的男人
需要爱,却不能任性
重演童年剧本
离婚等于失败
进入婚姻的女性面对的束缚
去性化
好好照顾家中的每个人
争取家庭地位:生男孩
第五章?“应该”的妈妈
成为一个好妈妈,为孩子牺牲一切
背负好妈妈的压力
要求孩子弥补自己
为了顾全大局,牺牲自己与孩子的感受
空虚人生的代价:孩子要为妈妈的人生负责
为了孩子承受辛苦与委屈
习惯得到孩子的支持与回应
学会重新建立自己的人生
“消失”的另一半,造就强势的妈妈
为了保护家庭与自己变得严厉、挑剔
用掌控破除匮乏感与不安
纠结的母女关系
妈妈形塑女儿的自我
妈妈成为“被压迫的典范”
女儿成为“情绪配偶”
用孝顺的规矩要求女儿
和女儿成为竞争对手
第六章 “应该”的关系
复制母亲的方式对待另一半
受制于他人目光的男人:忽略妻子的感受与需求
不被允许表达脆弱,可能无法拥有美好的亲密关系
男人婚后仍是“儿子”:冲突再现
丈夫成为压迫妻子的代表
父女关系:权威情结的养成
女儿的个权威
父亲的女儿:想达到父亲的期望,又反抗父亲的标准
被索取亲密关系的女儿
第七章? 对“应该”说不:做自由绽放的女子
觉知:丢掉你的“裹脚布”
女性的价值不取决于婚姻
列出捆绑你的“应该”与“一定要”
列出家庭传达给你的价值观
列出周围的人对你的角色期待
面对你的罪恶感,列出你的负面信条
找回自己
独处——练习和自己相处
理解、接纳你的各个面向与情绪,做自己的理想父母
倾听内心真正的声音,建立自己的标准
学着照顾、取悦自己
学会安抚习惯性的罪恶感,建立界限
展示真实的自己,与他人培养平等关系
练习表达自己,发展真实的自我
同理自我与他人,并设立情绪界限
保持自我:经济、心理独立
写于后 鼓起勇气,对“应该”说不
內容試閱
他们都在说“应该”,但我只想要“尊重与爱”
从《情绪勒索:那些在伴侣、亲子、职场间,让人窒息的相处》到《关系黑洞》,我的工作、人际关系、健康与自我都出现了很大的变动,给我带来了许多挑战。
一方面,2017 年我的工作量暴增,我又很不会拒绝别人,2018 年初健康检查时,我被查出罹患甲状腺亢进;另一方面, 我的本书《情绪勒索:那些在伴侣、亲子、职场间,让人窒息的相处》颇受瞩目,使我莫名多了些名气,当然也遭受了许多攻击。一些人认为自己被“情绪勒索”冒犯,带着满腔愤怒给我写信或者留言。
我原本就是一个很容易陷入自责与自我怀疑的人,在各方压力下,我感觉自己的心理与身体健康状况并不好。因此在2018 年,我强制自己慢下来,减少一半以上的工作量,尽量专心于咨询工作以及专业训练。在这一年里,我发现,自己内心“感觉自己不够好,配不上这一切”的怀疑,与他人的“你凭什么可以得到这些成就”的攻击,不停地在我耳边回响:
“你写这些东西有用吗?”
“有很多比你有才华、资深的心理咨询师或精神科医生。你能写的,他们都能写。说不定他们写的文字基于更深的理论基础,对读者来说更有用,你凭什么获得现在的成就?”
“你只不过是凭一本书红了的家伙,运气很好,搭上风潮而已。”
……
这些巨大的自我怀疑声笼罩着我,让我很羞愧,觉得自己很糟糕,配不上这些成就……
我开始怀疑自己,然后,我就什么都写不出来了。
原本我就是个有强烈的“冒牌者综合征”的人,我面对的压力、变动、不安、害怕、恐惧与攻击,“喂养”了我内心的自我怀疑,让它变得更强烈。
成就,没有成为我的福祉,却成为我某方面的束缚。
幸好,在面对自我怀疑与不安全感方面,我也算老手了。同时,很感谢我的前辈、朋友、工作伙伴与家人给我无条件的信任与支持。
后来,我继续减少我的工作量,特别是对外曝光的时间,将时间尽量放在我喜欢的事情,也就是咨询工作上。我也开始参加一些专业训练团体,开始多花一点时间阅读自己喜欢的文字,让自己被掏空的身心得到平静与滋养。当然,去乐团练习, 吼吼叫叫,与乐团成员讲些无用的话于我而言也是必须的。
当身心与自我慢慢稳定下来之后,我在持续的实务工作中发觉:
许多女性一开始和我谈的是自己的情绪、亲子关系或伴侣关系,但深谈后,我发现她们的问题背后,往往是约定俗成的传统对女性的束缚与歧视。此外,许多女性有相同的困扰,甚至有类似的个性——很容易察觉别人的感受,常会自省、自责; 很需要让别人觉得自己有用,却又不相信自己足够好。
大家被“女生应该怎么样”或者“妻子、妈妈应该怎么样” 等“应该”束缚着。在家庭、职场中,她们因为身为女性,而容易遭受不公平的对待。她们想挣脱这些“应该”,却又因为无法忽略别人的眼光与看法,无法挣脱那些从小就形成的、存在于内心的自我规训,而自我怀疑。
其实我也遭遇过这些,或者可以说,我也正在遭遇这些。我的经历与观察,让我忍不住想:一些性格特质究竟是“女性本身的特质”,还是女性从小时候起被社会环境、传统认知训练出来的呢?
我遇到太多有这些特质的女性,于是,就有了这本书。
《对“应该”说不——做自由绽放的女子》所讨论的,并不是“女性是辛苦的”,或者“男性是既得利益者”,而是在观念束缚、心理控制下,我们是怎样把扭曲的“应该”一代又一代地传下去,成为“集体创伤”的。有时候,受伤的人熬过一段时间,成为有权力要求别人的人时,会因为自己伤得太深,继续维护这样的创伤传统,“否则,我过往受的伤,到底算什么”。
当然,在这样的“应该”下,受苦的不只是女性,还有男性。女性总得是某个样子,而男性也得是某个样子,两边都可能受伤。他们需要彼此,有时却仇视彼此。男性化为压迫者、强者, 而女性化为满足男性自尊的对象、弱者。两边都不满这样的刻板印象,都觉得愤怒,但面对社会上的压力,却又不得不下意识地维护这样的文化习惯。于是,男儿有泪不轻弹,获得成就大于一切;女性能力太强就会变成“女强人”,回归家庭才是女性应该做的。
在一张巨大的监视网中,无法逃脱的“应该”,让人们只能忘记自己原本的样子,也忘记自己想要什么,戴着面具、带着“偶像包袱”不停前进。
正因如此,我们发现,很多人即使得到的外在成就、物质再多,内心都是空的;用假的自己面对、建立再多的人际关系, 也会觉得这些关系都是假的。很多时候,我们不相信别人爱真正的自己。即使留住了一段又一段关系,我们也认为:自己或许是用“应该”或“责任”让对方留在自己身边的,对方并非真的愿意为了自己待在这里。
当关系中充满了“应该”与责任、勉强与害怕,重要的“爱”就没有可以存在的空间了。这是哀伤的。
与写本书的目的相同,我仍期望,这本书能够唤起我们的一点改变,让我们觉察那些习以为常、理所当然的“应该” 并不是真的“应该”;让我们重新思考,那些“应该”带给我们的真正意义是什么;让我们正视自己真实的感受,还有想成为的自己。
只有从你我开始,从一点改变开始,不再把“应该”当成理所当然,让自己更尊重自己,用不妨害他人的“我想要”去 选择、去表达,我们才能学会尊重别人;才能学会不再用那些 “应该”与刻板印象钳制他人的自由意志,或带着自己想要隐藏的创伤,要求别人有和我们一样的经历,做会让自己受伤的事。这样,我们才不会扭曲地带着被别人歧视、压迫、不平等对待 的伤口,转头歧视、压迫比我们弱势的人,借着那些歧视别人 的语言、贬低别人的文字,感觉自己稍微高人一等,来获得一 点心理平衡,获得一点安慰。
摆脱用“应该”监督自己、监督别人之后,我们的同理心和爱人的能力才有存在和发展的空间,才可以好好地被保有、被珍惜,它们是我们生而为人珍贵的礼物。
若从我们开始,对用“应该”约束自己和他人这样一个代代相传、约定俗成的传统习惯有所觉察,勇敢地做出不同的选择,让自己、他人都能被支持,坦然地摆脱束缚,不再服膺“应该”“理所当然”等,让这些力量一点一点地积累,我们的传统认知或许就能有所松动,社会环境也许就能更“多元包容”。
你愿意和我携手,为我们的现在,甚至我们的下一代,营造出一个更能尊重、接纳真实自我,包含更多爱的世界吗? 我衷心地期盼着。

苦命女人
阿琴坐在椅子上,絮絮叨叨地诉说着她一直以来的委屈。
“你知道我丈夫有多过分吗?两个孩子平时几乎都由我带, 他每天都说工作忙,我从早到晚都见不到他的人影。他假期陪孩子玩一会儿,拿点儿钱回家,好像就尽到父亲的责任了。他有工作,我也有工作啊!我每天急急忙忙下班接孩子,回家给孩子和婆婆做饭。他一回家,就跷着二郎腿,一点家务都不做, 还说他们家男人是不做家务的。婆婆一天到晚都在挑剔我哪里做得不好,如果我跟丈夫抱怨,他就索性很晚回家,婆婆还会冷言冷语地说,就是因为我不够贤惠,丈夫才都不回家……丈夫不管孩子,只好我管。婆婆只会宠着孩子,阻止我管他们。几天前,孩子又不写作业,一直玩。我真的受不了了,就骂了他们一顿,结果孩子居然说我很凶,奶奶就不会这样。我听后就崩溃了。为什么我为这个家牺牲、付出了一切,却没有得到任何人的感激,换来的反而是抱怨、嫌弃。为什么我的命这么苦……”
大家可能对阿琴的故事感到熟悉,这样的“苦命女人”并不少。
在电视剧中,我们时常看到这样的女主角:
她可能是女儿、儿媳妇、妻子、妈妈,吃尽苦头、受尽委屈,为身边的人奉献一切,却仍然被抹黑、被欺负。但她不生气, 也没有放弃,依旧努力地生活,照顾其他人。
看剧的人都觉得她笨,都对“坏人”恨得牙痒痒。三百集后, 坏人“终于得到报应”,这个苦命的“好人”终于有机会过上幸福、快乐的日子。
但是,“苦命女人一直忍受各种委屈,后苦尽甘来”这样的结局,在现实生活中,是否真的会出现呢?
实际上,我们身边的苦命女人,可能不像电视剧、电影中演的那样,有机会“平反”,所受的委屈能被看见。她们的委屈很多时候是没人知道和看到的。于是,她们絮絮叨叨,在有人能听、她们能说的时候,把委屈一点一滴地说出来。
只是不知为何,她们的诉说变成了抱怨。
当无人看见她们忍受的委屈,她们自认为被不公平地对待却不能像影视剧中演的那样得到一个“幸福、快乐的结局”时, 她们在现实生活中就会成为很委屈、爱抱怨的人。
从事咨询工作后,我发现,很多成年女性的特质都非常相似。她们可能原本受不了自己原生家庭中苦命女人的抱怨,所以逃了出来。但不知为何,自己后来也成了苦命女人。
这让我重新思考:这种重复的循环真是个人化的吗?是否有一种心理情结,让苦命女人的形象产生,并世世代代承袭, 让她们的故事不停地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针对女性的“缠足” 是否在她们的无意识中束缚她们的生活,使她们无法抵抗,却又痛苦不堪,只能用抱怨来让自己好过些?
而苦命女人究竟经历了什么?又有怎样的特质呢?
忍得了委屈,期待苦尽甘来
阿玉每天早出晚归,不停地工作着。丈夫染上赌瘾,似乎就注定了阿玉的命运是悲惨的。
逢赌必输又不甘心的丈夫,将工作收入都奉献给了赌博。没钱的时候,他还会跑回来跟阿玉要,把阿玉娘家给她的嫁妆都挥霍光了。
刚生完孩子的阿玉万不得已,只能将不足月的孩子和两岁大的女儿托付给婆家,自己到工厂做日结女工。工作了一整天, 阿玉终于拿到了薪水,正为孩子的奶粉钱有着落而开心时,丈夫居然趁她不注意,把钱偷偷拿去赌博。想想就知道,他又输了。
于是,阿玉每天不停地重复这个让她痛苦的循环:赚钱—— 拿薪水——将钱偷偷藏起来——大部分钱被丈夫拿走。为了这个家,阿玉辛苦工作,回家就照顾两个孩子,只盼望有一天,丈夫能够良心发现。
阿玉把自己对未来的寄托都放在一双儿女身上,希望有一天,他们长大成人后,女儿可以嫁个好人家,儿子能够出人头地。这样,她就尽到了自己的责任,后半辈子也有了依靠。
在许多电影、电视剧,甚至日常生活中,“女人典范”,也就是某种传统女人的形象不断地出现在我们的视线中:她们打不还手,骂不还口;受得了委屈,忍得了苦;努力奉献、牺牲自己的一切,只求顾全大局,顾全每个人的需求,并期待苦尽甘来的一天。
她们可能一直被欺凌、被压迫,却总默默忍受不当的对待, 继续将“吃苦当作吃补”。
她们身边的“坏人”总是过得很快活,恣意用她们来满足自己的需求……
那些快乐的结局对于这些女人而言,只存在于童话故事中。
不能“生气”
在研究生时期的“情绪心理学”课堂上,老师与我们讨论“情绪”时,分享了一个现象观察——情绪其实也有性别差异。
社会能让男性展现的情绪似乎多半是“愤怒”。因为“愤怒”是有力量的,不会看起来很脆弱,符合社会对男性要坚强、有力量的期待。
当然,男性不展现情绪也可以。“男儿有泪不轻弹”,男性似乎不被允许有脆弱的空间。
一个总是哭哭啼啼的男人,不会让人感觉可信赖;但一个硬汉若因为被欺负而“愤怒”,起身有力地反抗,后红着眼眶稍稍表现一点“铁汉柔情”,就很可能会引发大家的认同,甚至触动大家内心深处的温柔。
社会对女性的期待多半是“温柔体贴”“察觉他人的需求”“照顾他人”。很多人不希望女性“凶悍、有力量”,但允许女人表现出脆弱。“哭得梨花带雨”“难过”是女性被允许表达的情绪,但“愤怒”“生气”不是。女人生气就是“河东狮吼”“泼妇骂街”,这样的女人就是“悍妇”。
一个女性受了极大委屈,例如遭受暴力、性骚扰,甚至性侵,成为受害者,如果勇敢地起身表达自己的愤怒,维护自己的权益,那么她就并未扮演好传统的哭哭啼啼又害怕的“受害者形象”。因此,这种能够出来维护、争取自己权益的女性, 反而很容易被抹黑、被声讨,一些人甚至会说“她应该也有问题……”。
女性生气是不被鼓励的,甚至会被责骂、贴标签。
因此,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中,女性慢慢习惯拼命忍耐,忽略自己的感受与需求。即使觉得委屈、痛苦,她们也仍然忍耐着,做着“应该”要做的事——当个好妻子、好儿媳。
身为女性,她们似乎就“应该”为家庭、为孩子付出一切, 习惯这样的压迫,她们的感受好像就“应该”被忽略,因为大家都是这样过来的。她们不能生气,不能为自己争取权益,不能说“我不要”,不然别人就会对做妈妈、儿媳妇、女儿、妻子的人说“你没有尽到女人的责任”。
在传统观念下,很多女性显然没有其他选择,只能心怀很多委屈,继续忍耐、顺服。
在这样的压迫下,会发生什么事?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台灣用户 | 香港/海外用户
megBook.com.tw
Copyright (C)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