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汽车传感器结构·原理·检测·维修
》
售價:NT$
500.0
《
怪谈百物语:不能开的门(“日本文学史上的奇迹”宫部美雪重要代表作!日本妖怪物语集大成之作,系列累销突破200万册!)
》
售價:NT$
296.0
《
罗马政治观念中的自由
》
售價:NT$
230.0
《
中国王朝内争实录:宠位厮杀
》
售價:NT$
281.0
《
凡事发生皆有利于我(这是一本读了之后会让人运气变好的书”治愈无数读者的心理自助经典)
》
售價:NT$
203.0
《
未来特工局
》
售價:NT$
254.0
《
高术莫用(十周年纪念版 逝去的武林续篇 薛颠传世之作 武学尊师李仲轩家世 凸显京津地区一支世家的百年沉浮)
》
售價:NT$
250.0
《
英国简史(刘金源教授作品)
》
售價:NT$
449.0
|
編輯推薦: |
1.分析和论述了党员干部如何践行对党忠诚,对如何做到忠诚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本书围绕“忠诚是党对党员的根本政治要求,是党员干部必须具备的政治品格”这条主线,从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忠于事业等方面诠释了忠诚的内涵,并明确了锤炼忠诚品格的主要路径,有利于党员干部深入认识坚守忠诚的重大意义、理解并掌握忠诚的丰富内涵、锤炼过硬的政治品格,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
2.理论与案例相结合,可作为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开展忠诚教育的学习读物
本书既讲道理又摆事实,穿插一些案例故事,有较强的思想性、政治性、针对性和可读性,具有较高的启迪意义和参考价值,是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开展忠诚教育的读物,也是广大党员干部品格修炼的案头书。
|
內容簡介: |
对党忠诚,是共产党人首要的政治品质。本书围绕“忠诚是党对党员的根本政治要求、是党员干部必须具备的政治品格”这条主线,从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忠于事业等方面诠释了对党忠诚的衡量标准和实践要求,有利于党员干部深入理解并掌握忠诚的丰富内涵、锤炼过硬的政治品格,为进一步加强党性修养提供有益参考。
|
關於作者: |
吴黎宏,作家,中国领导科学研究会理事,曾任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综合工作处处长,从事哲学和行政管理学研究工作多年。
主要著作:《共产党员如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新时代领导干部的七种思维》《做合格的领导:中国古代官德概要》《中华传统官德修养》《撸起袖子加油干:做忠诚干净担当的好干部》《成功领导者的12种气质》《纪律制胜》《好领导要有高情商》《赢在底气:夯实从政基础的八项修炼》《四讲四有:共产党员新坐标》等。
|
目錄:
|
章 忠诚是重要的政治品格
一、忠诚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推崇的大德
二、忠诚是古今为官从政者必须具备的政治品质
三、党员的忠诚是我们党不断取得胜利的力量源泉
四、对党忠诚是加强党员干部队伍建设的迫切需要
第二章 忠于党
一、忠诚贵在,忠诚务必纯粹
二、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树牢“四个意识”
三、对党忠诚不贰,光明磊落表里如一
四、在大是大非面前立场坚定,发扬斗争精神
五、牢记身份,不断加强党性修养
六、永葆赤胆忠心,一辈子对党忠诚不渝
第三章 忠于国家
一、爱国主义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三、忠于国家是党员干部应当遵守的道德规范
四、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高度统一
五、忠于祖国要体现在行动上、落实到工作中
第四章 忠于人民
一、忠于人民,就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二、增强公仆意识,始终保持人民公仆的本色
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四、坚持人民利益至上,切实维护好群众利益
五、经常深入群众当中,做群众信赖的贴心人
第五章 忠于事业
一、忠于事业,是重要的职业道德
二、实现伟大的中国梦,关键要靠实干
三、踏踏实实地干,干实实在在的事
四、爱岗敬业忠于职守,兢兢业业干工作
五、认真是态度也是方法,认真才能做成事
六、以滴水穿石的韧劲,锲而不舍抓落实
第六章 以坚定信仰厚植忠诚
一、忠诚源于信仰,信仰铸就忠诚
二、坚守马克思主义信仰,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
三、增强“四个自信”,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
四、不断校正世界观,掌控思想“总开关”
五、保持信仰纯洁,提升从政品位
六、在磨炼中守住理想,不断增强信仰定力
第七章 以敢于担当诠释忠诚
一、以担当体现忠诚,以实干践行使命
二、心中有责勤于事,恪尽职守敢担当
三、大事难事看担当,攻坚克难敢拼搏
四、面对失误敢认账,勇于担责不推卸
五、锤炼担当的能力,夯实担当的底气
第八章 以严明纪律护佑忠诚
一、严守纪律规矩,捍卫对党忠诚
二、对纪律心怀敬畏,自觉服从纪律的约束
三、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对党忠诚老实
四、严守党的组织纪律,自觉服从党的领导
五、纪律面前人人平等,守纪律不准搞特殊
第九章 以清廉本色彰显忠诚
一、保持清廉政治本色,彰显对党的忠诚
二、牢记自己也是百姓,坚决摒弃特权思想
三、玩物丧志须警惕,谨防爱好成陷阱
四、俭可修德与养廉,坚持尚俭戒贪奢
五、管好亲人严家教,树立清正的家风
|
內容試閱:
|
忠,敬也;诚,信也。忠者,德之正也;诚者,天之道也;忠诚者,为人之正道也。今天所说的“忠诚”,主要指对党、对国家、对人民、对事业、对上级、对朋友、对配偶等真心诚意、尽心尽力,没有二心。
忠诚,大的方面我们要忠于我们的党、国家和民族,小的方面则是在日常生活与工作中忠于我们的团队,忠于我们的领导,忠于我们的职守,忠于我们的家人,忠于我们的朋友等。
忠诚是人们相互信任、尊重、宽容、理解的基础。只有忠诚的人,才能得到别人的忠诚;只有忠诚的人,周围的人才愿意接近、信任、承认、容纳他。家庭成员之间要讲忠诚,互敬互爱,才能和睦相处,否则就会家庭不和睦,甚至妻离子散;朋友之间要讲忠诚,才会亲如手足,生死与共,否则就会反目成仇,自相残杀;上下级之间要讲忠诚、重信任,否则会离心离德,相互猜忌。
忠诚是人类高贵的美德之一,忠诚的核心是真,赤胆忠心,真诚实在,忠贞不渝,言行一致,是一种非凡的自信,是力量的象征,是把握了正义和真理的一种大度和坦诚。忠诚不谈条件,忠诚不讲回报,忠诚是一种情怀,忠诚是一种责任,忠诚是一种操守。
忠诚是中华传统道德重要的规范。在几千年以“忠孝仁义礼智信”为核心的中华传统文化价值观中,“忠”成为历代仁人志士的修身之本、立身之本、为官之本,一直备受重视和推崇。“天下至德,莫大乎忠。”从传统文化的角度看,忠诚是家族亲和、社会管理、国家维系的基石和必要条件。可以说,忠诚是有史以来中华民族延续到今天的一种优秀文化和高尚追求,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传承,是从草野到庙堂、从平民到官员都要谨守的道德价值观。
“忠诚敦厚,人之根基也。”一个人,只有具备忠诚的品质,才能修身齐家、立足社会;一个政党,只有构建忠诚的机制,才能同心同德、发展进步;一个民族,只有营造忠诚的文化,才能生生不息、繁荣昌盛。
忠诚是构成一个政党、一个团体、一个组织凝聚力、战斗力的前提和基础,是一个政党生存和发展的灵魂。忠诚之所以宝贵,在于它对于组织之成其为组织、政党之成其为政党,具有关系存亡的决定性意义。任何一个失去了忠诚的组织、政党,都将陷于崩溃。
任何一项事业要取得成功,除了它自身有生命力,符合社会发展规律,还必须有大批忠心耿耿的拥护者和实践者;我们党执政基础要巩固,要长治久安,也必须有千千万万忠贞不贰的共产党员才能办到。
忠诚之所以宝贵,是因为一旦千百万人的忠诚联合起来,就会创造出惊天地、泣鬼神的业绩。中国共产党这个当初只有几十人的弱小组织,能够创造彻底打破旧世界、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功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人间奇迹,就是因为有千千万万忠诚的共产党员不怕牺牲、冲锋在前。
忠诚是所有政党、政权都极为珍视的政治品质。中国共产党从来都把忠于马克思主义、忠于党、忠于祖国、忠于人民等作为自己的神圣义务和永恒品质。“对党忠诚老实”,始终是党章中明确规定的党员义务,“对党忠诚”“永不叛党”是每一位共产党员入党誓词中的庄严承诺。
从我们党来说,忠诚是党对党员的根本政治要求,是党员干部必须具备的政治品格,更是党的事业薪火相传的坚强保证。忠诚是党员干部的修身之本、为政之道、成事之要,更是新形势下党员干部心中有党、牢记宗旨、继续前行的精神动力。没有对党的忠诚,党员干部 就会丢“魂”,队伍就会一盘散沙,在工作生活中就会栽跟头。
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党员干部对党、对国家、对人民、对事业是否忠诚,直接关系到党的盛衰,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兴亡,直接关系到党的各项事业的成败。因此,忠诚是党员干部必须具备的素质和修养。每位党员干部都应当修炼这种品格,尽好这种义务,提升这种能力,努力做忠诚的模范。党员干部的忠诚,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忠于党。就是要坚信党的理想和终目标,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确保理想信念不动摇,坚定不移地为实现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而奋斗;就是要始终做到在党爱党、在党言党、在党忧党、在党为党;就是要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自觉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就是要严格遵守党的章程,坚决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不打折扣、不搞变通;就是要始终保持政治上的清醒和定力,坚决服从组织,严守政治规矩,维护党的形象,一辈子听党的话、跟党走。
二是忠于国家。就是要热爱祖国,从内心深处对祖国的历史成就和文化传统高度认同,始终怀有坚定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就是坚持爱国之情、强国之志和报国之行相统一,把个人的理想追求和国家的命运前途紧密结合,把个人的价值实现与国家的繁荣富强紧密结合,自觉服务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大业;就是始终秉持对国家、民族的命运与前途的高度责任感和奉献精神,坚决维护国家的核心利益,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的团结,同一切危害国家利益的言行作斗争。
三是忠于人民。就是要始终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牢固树立权力属于人民、权力来自人民的理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尊重人民群众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中的主体地位,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为实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而不懈奋斗,始终做到勤政廉政,真正做到心系人民、服务人民、忠于人民。
四是忠于事业。就是要始终保持勤政务实、为民服务、爱岗敬业、实干争先的热情和动力,忠诚于党和国家发展大局,忠诚于自己的职守,忠诚于服务对象,热爱本职工作,以求真务实的态度、敢于担当的魄力、创先争优的精神,努力改进工作作风,讲求工作方法,注重工作效率,提高工作质量,做到在其位、谋其政、尽其力,真正把心思放在谋发展上,把精力花在干事业上,努力创造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实绩。
政治品格是共产党人党性和人格的集中体现。忠诚是重要的政治品德,党员干部只有具备了忠诚这一品德,政治品格才有基础和保证。新时代对党员干部锤炼过硬的政治品格提出了更高要求。新时代,我们所面临的国际和国内环境诡谲多变,我们所肩负的新任务、新责任繁重复杂,没有对党忠诚、对人民忠诚的政治品格,就会丧失砥砺前行的力量源泉,开创事业发展的新局面、推动事业迈向新台阶无异于一句空话。“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党员干部过硬的政治品格不是天生的,不会在天下承平之际得到自然提升,也不是短期内就可以一蹴而就的,必须在艰难困苦、风险挑战之中淬炼,必须在终身实践磨炼中不断砥砺提升。
以坚定信仰厚植忠诚。忠诚源于信仰。忠诚说到底是一种价值选择,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体现。对党忠诚,关键是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没有对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坚定信仰,没有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要做到对党忠诚是不可能的。锤炼忠诚的政治品格,就要把坚定理想信念作为终身必修课,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忠实实践者,在任何情况下都要做到政治信仰不变、政治立场不移、政治方向不偏,用坚定信仰谱写对党忠诚的品格。
以敢于担当诠释忠诚。担当是检验党员干部忠诚度的试金石。衡量一名党员对党是否忠诚,不仅要看他说得怎样,更要看他做得如何,是否担当起时代赋予的使命。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面对新考验,更需要有舍我其谁、愈难愈奋的担当精神。党员干部应当养成担当的习惯,锤炼担当的意志,树立担当的作风,提高担当的能力,以对党、对人民的事业、对历史高度负责的精神,面对大是大非敢于亮剑,在难题面前勇于开拓,在矛盾面前敢抓敢管,在风险面前敢担责任,面对歪风邪气敢于斗争,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撸起袖子加油干,真正肩负起时代赋予的伟大使命。
以严明纪律护佑忠诚。纪律严明是党的光荣传统和独特优势,守纪律、讲规矩是对党忠诚的重要检验。对党忠诚,就要时刻严守党的纪律,用党纪护佑对党的忠诚。尤其要把遵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始终站稳政治立场,坚定正确政治方向,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决维护党的集中统一,确保中央政令畅通;要牢固树立纪律意识、规矩意识,将敬畏党纪,遵守纪律和规矩作为从政之绳、工作之纲、人生之镜,始终做到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争当守纪律、讲规矩的表率。
以清廉本色彰显忠诚。清正廉洁是从政之本,是共产党人鲜明的政治本色,是衡量党员干部是否对党忠诚的重要标准。党员干部要时刻保持清醒头脑,坚决克服特权思想,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常除非分之想,培养健康向上的生活情趣,远离低级趣味,抵制歪风邪气,不断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时刻注意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始终做到慎独、慎初、慎微、慎欲,抵得住诱惑,耐得住寂寞,忍得住清苦,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坦坦荡荡为官,始终保持共产党人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
本书叙议结合,条理清晰,说理透彻,行文流畅,语言清新,对于党员干部理解掌握忠诚的丰富内涵、深入认识坚守忠诚的重大意义、明确锤炼忠诚品格的主要路径,对于党员干部恪守理想信念,认真践行“两个维护”,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一心一意跟党走,任何时候都与党同心同德,做党和人民的忠诚卫士,始终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忠于事业,具有较高的启迪意义和参考价值,是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开展忠诚教育的好读本,也是广大党员干部品格修炼的案头书。
党的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危险是脱离群众。不脱离群众,重要的是要深入群众,时刻密切与群众的深厚感情。
密切联系群众,与群众打成一片,是共产党人与人民群众血肉相连、水乳交融的亲密关系。党的一切权力都是人民赋予的,党的各级干部无论职位高低、权力大小,都是人民的公仆,密切联系群众应该是党员干部的本分。
为什么要讲密切联系群众?因为我们党是共产党,是代表人民利益的党。我们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联系群众,何谈为人民服务?党员干部来自群众,服务群众就应成为一种基本情怀。我们讲情为民所系,本质就是要密切联系群众,把人民利益作为履职尽责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只有我们把群众当亲人,群众才会把我们当亲人。”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的政治优势,也是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是凝聚民心、团结力量、攻坚克难的重要保障,更是对党员干部的基本要求。
保持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是党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制胜法宝。我们党是在与人民群众密切联系和共同奋斗中诞生、发展、壮大起来的,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也是党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所在。党的事业只有得到人民群众的理解、支持、参与,才能顺利推进;党的领导地位只有赢得人民群众的信赖和拥护,才能巩固和加强。党的全部历史铸就一个铁律:密切联系群众是党的优势,任何时候都不能削弱和丢掉这个优势。
但是,这些道理在有的干部那里,给别人讲起来头头是道,唯独不见自己的行动。有的将群众“摆得过远”,不愿与群众做亲人,生怕群众抓“小九九”“揭伤疤”;有的将群众摆得过低,看不起群众,视群众为“土包子”,不屑于向群众学习,不情愿为群众办实事,以致出现了这样的悖论:交通发达了,干部离群众却越来越远了;通信方便了,干部联系群众却越来越少了;群众来访了,希望干部当主 心骨,干部反而躲起来了……这些不良现象都会导致党员干部丧失群众基础,损害党群关系,危害不浅。
深入群众,才能贴近群众、了解群众。对群众的感情需要培养,怎样培养感情?接地气很重要。接地气就是到基层去,到群众中去,把握群众的喜怒哀乐和所思所盼,把工作做到群众的心坎上,与群众的感情交流自然就会发生。培养感情还要站在群众的立场上考虑问题。“站在群众的立场上考虑问题就能够感同身受。把自己摆进去感受,就能更好了解老百姓满不满意,拥不拥护。”在实际工作中, 党员干部应以百姓心为心,真诚与老百姓交流,多同老百姓说掏心窝子的话,切实把对群众的感情化为听民意、解民忧、办实事的实际行动。如此,才能得到群众的信任和拥护,从而进一步增强同群众的感情。
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干部的一举一动,甚至一个眼神,群众都会在心里默默打分。有的党员干部对基层群众缺乏感情,有意无意地瞎摆谱,表面上深入基层,实际上心里充满隔阂感。群众嘴上不说,心里像明镜一样。相反,如果把群众的事都搁在心上、解决在实干中,老百姓就会把党员干部当亲人。天下至难得者,人心也。群众在干部心里有多重,干部在群众心里就有多重。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心思理顺了,和群众打成一片,才能成为同甘共苦的一家人。
思想感情靠思想感情融通,也靠实际行动培养,因此要时时亲民近民。亲近,有亲才有近,近了才更亲。不往来,便生疏;少交流,难沟通。常走动,常“回家”看看,到群众中拉家常、问冷暖、解忧苦;接“地气”、吸营养、聚力量。走动越多,走入越深,思想感情越深厚。
密切联系群众,要破除官贵民轻的思想。党的干部无论职务高低都是人民的公务员,与群众只有分工不同而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有了这种认识,直接联系群众就具备了思想基础。但遗憾的是,有的党员干部公仆意识日渐淡薄,官老爷意识却日益滋长:在群众面前板着面孔、端着架子,居高临下、盛气凌人;与群众谈话不是平等交流、协商互动,而是疾言厉色、发号施令。这样的态度和做法会不自觉地在自己与群众之间筑起一道思想和感情的藩篱,使群众因心生畏惧而不敢说实话、道实情,因心怀抵触而疏远之、厌恶之。其内心深处都是“官本位”封建思想和衙门作风在作祟,其骨子里把自己当成了“老爷”,把群众当成了“仆人”。一句话,角色错位,价值观偏移,高看了自己,低看了群众。所以,党员干部只有消除“官本位”思想,摒弃衙门作风,让公仆意识和执政为民的理念在头脑中深深扎根,才不会把自己当“大人”看,才能以平等的态度、平和的心态与群众接触和交流,联系群众才能直接、有效。
党员干部不要忘了自己也是群众,要把自己当常人、凡人看,才会居官不骄、不满、不霸,处处以平民之心要求自己、看待自己。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不断发展,任何故作高深、高高在上的做派都难以让人接受。相反,越是主动放低身段与群众沟通交流,用群众的语言说话,用群众习惯的方式开展工作,就越会受到群众的欢迎,越会赢得群众的尊重。当年,朱德同志带头下田,帮助农民插秧收稻、车水抗旱;周恩来同志、张闻天同志带头参加星期六义务劳动,为军属地里除草、种菜、挑水……在群众眼里,我们党的领导人不是骑马坐轿的“大官”,而是平凡如田舍翁的自家人,自然就能话说到一起、情融到一起、心贴到一起。
密切联系群众,就要与群众“坐到同一条板凳上”。只有以平等之心对待群众,到群众家里坐得下、粗茶淡饭吃得进、家长里短聊得来、大事小事谈得拢、难题难事解得开,才能把握群众需要、做好群众工作,并和群众越走越近、越来越亲。相反,如果与群众见了面,也要摆出一副领导派头,端架子、甩脸子、耍性子,其结果只能是干群关系淡化、疏远甚至紧张。真心与群众为友,就要放下架子。
党的好干部杨善洲喜欢和群众打成一片,进了群众家,往板凳上一坐,同他们共饮一壶茶、同抽一袋烟;碰到饭点,主人加双筷子添个碗,坐下同吃一锅饭……这种亲密无间的党群干群关系,让人感觉不到一丝生疏,感觉不到一点距离。有了这种亲密无间的关系,才能从群众那里听到真话、摸到实情,在其乐融融中,与群众交心说事,在平等交流中,与群众心心相印。
密切联系群众,难得的是走进群众心里。走进群众之中,首先意味着干部与群众心理距离的拉近,甚至是亲密无间。俗话说:“心有灵犀一点通。”人与人之间只有注重心灵的沟通,加强情感的交汇与交流,才能心心相印。党员干部只有走进群众的心中,才能真正摸清人民群众的思想脉搏,了解基层的真实情况,真正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有的放矢地开展工作、解决问题。
俗话说:“锅不热,饼不贴。”党员干部对群众态度如何,直接决定了两者近乎不近乎、和谐不和谐。与群众进行“零距离”交流,人靠得近,心贴得紧,在平等相处之中与群众打成一片,在其乐融融之中与群众心心相印,这样必然能够得到广大群众的衷心拥护和支持。
“心贴心”是根本。群众看干部,重要的不是看你送去多少钱,而是看你送去多少心。党员干部只有把群众放在心上,把群众当亲人,才会对群众有真情,才听得到群众的心声,真正接到“地气”。焦裕禄同志风雪天看望双目失明的“五保户”老人,当老人问他是谁时,他动情地说:“我是您的儿子。”所以,人民群众都把他当作贴心人。
善治必达情,达情必近人。只有走进群众心里,群众心里才会不再设防。要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就要像对待亲人、朋友那样对待群众,真正了解群众想什么、盼什么、怨什么,与群众打成一片,捣毁彼此之间的心墙,互相靠近、相互依赖。干群之间没有心墙,就能“人心齐,泰山移”,提振干事创业的精气神,办成大事、办成难事、办成好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