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真需求
》
售價:NT$
505.0
《
阿勒泰的春天
》
售價:NT$
230.0
《
如见你
》
售價:NT$
234.0
《
人格阴影 全新修订版,更正旧版多处问题。国际分析心理学协会(IAAP)主席力作
》
售價:NT$
305.0
《
560种野菜野果鉴别与食用手册
》
售價:NT$
305.0
《
中国官僚政治研究(一部洞悉中国政治制度演变的经典之作)
》
售價:NT$
286.0
《
锂电储能产品设计及案例详解
》
售價:NT$
505.0
《
首辅养成手册(全三册)(张晚意、任敏主演古装剧《锦绣安宁》原著小说)
》
售價:NT$
551.0
|
編輯推薦: |
本书将现代主义视为具有跨国特征与多元文化渊源的美学运动,以英国“布鲁姆斯伯里团体”成员与中国文化的关联及对中国道德价值、美学思想的汲取为个案,深入考察中国文学-文化如何经由转换与变形而助推了英国现代主义的生成;同时,拟在西方的中国观念与中国形象演变的大背景下,在中英文学-文化交流史的框架中,认真辨析19世纪末到20世纪上半叶这一特定时段,尤其是次世界大战前后英国知识分子对中国态度转变的内外部原因,从一个独特的角度揭示中国文学-文化参与世界文明现代性构建的重要贡献,弥补中西文学-文化关系研究中的薄弱环节。
在具体方法上,本书综合运用比较文学形象学、译介学、影响与平行研究的基本方法,吸收中外汉学的丰富史料与成果,借鉴后殖民文化研究观念,在跨哲学、伦理学、美学、文学与视觉艺术等的宽广视域中,展开20世纪中西文学-文化研究领域这一重要但尚未有效展开的个案研究。
|
內容簡介: |
回望中西文化交流史,我们发现,无论是“西学东渐”还是“东学西传”,中西文学—文化的发展均离不开从对方那里汲取滋养。19世纪后期到20世纪初,西方美学思潮与文学艺术正经历着从以模仿论为基础的现实主义与自然主义传统中脱胎换骨的重大变革,中国文化为欧美现代主义美学与文艺思潮的兴起提供了重要的助推作用。《“布鲁姆斯伯里团体”现代主义与中国文化关系研究》将现代主义视为具有跨国特征与多元文化渊源的美学运动,以英国“布鲁姆斯伯里团体”成员与中国文化的关联及对中国道德价值、美学思想的阐发为个案,深入考察了中国文学—文化如何经由转换与变形而助推了英国现代主义的生成;同时在西方中国观念与中国形象演变的大背景下,认真分析了19世纪末到20世纪上半叶,尤其是次世界大战前后的英国知识分子对中国态度转变的内外部因素,从一个独特的角度揭示了中国文学—文化参与世界文明现代性构建的突出贡献。
|
關於作者: |
杨莉馨,南京大学文学博士,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比较文学学会常务理事、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外国文学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江苏省比较文学学会副会长等职。主要从事中外文学—文化关系、英语文学、女性文学的教学与研究。先后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弗吉尼亚·伍尔夫小说与视觉艺术关系研究”“‘布鲁姆斯伯里团体’现代主义运动中的中国文化元素研究”和“《伯灵顿杂志》与中国艺术美学的西传研究”三项。已出版《异域性与本土化:女性主义诗学在中国的流变与影响》《伍尔夫小说美学与视觉艺术》等专著8部、译著6部。
白薇臻,南京师范大学文学博士,南京工业大学海外教育学院讲师。主要从事中外文学—文化关系、英语文学、对外汉语的教学与研究,在《中国比较文学》《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等刊发表论文多篇。
|
目錄:
|
引 言…………………………………………………………… 1
章 西方的中国形象与20世纪初的中英文化碰撞 …… 1
节 西方的中国形象:启蒙时代之前 ……………… 2
第二节 17—18世纪欧洲的次“中国热”………… 12
第三节 20世纪初的中英文化碰撞 …………………… 24
第二章 “布鲁姆斯伯里团体”的形成及与中国文化的亲缘
关系 ………………………………………………… 38
节 “布鲁姆斯伯里团体”的形成与发展 ………… 38
第二节 “布鲁姆斯伯里团体”的价值立场及与中国文化的
亲缘关系 ……………………………………… 50
第三节 20世纪初期中国文化进入英国的基本渠道
………………………………………………… 61
第三章 汉学家笔下的诗性中国:韦利与中国文化的传播
……………………………………………………… 74
节 韦利作为传统汉学与现代汉学的桥梁 ……… 75
第二节 韦利与中国文化的亲缘关系 ………………… 84
第三节 韦利的汉译成就与中国文化观 ……………… 96
第四节 韦利的中国文化观与英、美现代主义 ………………… 107
第四章 哲学家眼里的道德中国:迪金森与罗素的东方乐园 ……… 120
节 迪金森与罗素的中国情缘……………………………… 120
第二节 《“中国佬”信札》中理想的中国文明观………………… 131
第三节 《中国问题》与现代性反思……………………………… 141
第四节 当“道德中国”遭遇“现实中国”………………………… 150
第五章 美学家心目中的审美中国:弗莱等的中国艺术渊源 ……… 161
节 17—18世纪西方“中国热”中对中国艺术的认知 …… 162
第二节 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对中国艺术的重新“发现”
…………………………………………………………… 166
第三节 弗莱等的现代主义探索及与中国的艺术之缘………… 174
第六章 弗莱、贝尔对中国艺术美学的汲取与阐发(一)…………… 184
节 对主观表现、散点透视与平面构图的推重 …………… 185
第二节 从“气韵生动”到韵律之美 …………………………… 197
第三节 以“留白”作为“有意味的形式”的构成元素…………… 208
第七章 弗莱、贝尔对中国艺术美学的汲取与阐发(二)…………… 217
节 从简约与抽象中发展设计的观念与结构的意识……… 217
第二节 追求情感与智性的和谐协作…………………………… 228
第三节 形式主义美学的内在悖论……………………………… 237
第八章 作家想象中的神秘中国:伍尔夫、斯特拉齐等的中国因缘
………………………………………………………………… 241
节 伍尔夫与中国以及中国文人的渊源…………………… 241
第二节 伍尔夫与凌叔华《古韵》的写作与出版………………… 253
第三节 斯特拉齐剧本《天子:一部悲情的情节剧》中的中国想象
…………………………………………………………… 263
第四节 “布鲁姆斯伯里团体”其他作家与中国………………… 271
结论 中国作为“他者之眼”…………………………………………… 278
参考文献………………………………………………………………… 295
后 记…………………………………………………………………… 31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