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聯絡我們  | 運費計算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註冊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閱讀雜誌 香港/國際用戶
最新/最熱/最齊全的簡體書網 品種:超過100萬種書,正品正价,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送貨:速遞 / 物流,時效:出貨後2-4日

2024年10月出版新書

2024年09月出版新書

2024年08月出版新書

2024年07月出版新書

2024年06月出版新書

2024年05月出版新書

2024年04月出版新書

2024年03月出版新書

2024年02月出版新書

2024年0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2月出版新書

2023年1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0月出版新書

2023年09月出版新書

『簡體書』可持续包装

書城自編碼: 3729059
分類: 簡體書→大陸圖書→工業技術一般工业技术
作者: 黄崇杏,赵媛 主编
國際書號(ISBN): 9787518434565
出版社: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2-03-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NT$ 925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推拿纲目
《 推拿纲目 》

售價:NT$ 1836.0
精致考古--山东大学实验室考古项目论文集(一)
《 精致考古--山东大学实验室考古项目论文集(一) 》

售價:NT$ 1112.0
从天下到世界——国际法与晚清中国的主权意识
《 从天下到世界——国际法与晚清中国的主权意识 》

售價:NT$ 347.0
血色帝国:近代英国社会与美洲移民
《 血色帝国:近代英国社会与美洲移民 》

售價:NT$ 265.0
海外中国研究·王羲之:六朝贵族的世界(艺术系列)
《 海外中国研究·王羲之:六朝贵族的世界(艺术系列) 》

售價:NT$ 811.0
唐宋绘画史  全彩插图版
《 唐宋绘画史 全彩插图版 》

售價:NT$ 449.0
“御容”与真相:近代中国视觉文化转型(1840-1920)
《 “御容”与真相:近代中国视觉文化转型(1840-1920) 》

售價:NT$ 505.0
鸣沙丛书·大风起兮:地方视野和政治变迁中的“五四”(1911~1927)
《 鸣沙丛书·大风起兮:地方视野和政治变迁中的“五四”(1911~1927) 》

售價:NT$ 454.0

建議一齊購買:

+

NT$ 403
《 科技绘图/科研论文图/论文配图设计与创作自学手册:科研动画篇 》
+

NT$ 561
《 系统工程引论(第4版) 》
+

NT$ 458
《 示波器使用与维修从入门到精通 》
+

NT$ 585
《 先进复合材料成型工艺图解 》
+

NT$ 359
《 自动驾驶汽车决策与控制 》
+

NT$ 725
《 可靠性工程(第2版) 》
編輯推薦:
这本书是包装专业科技书,深入分析讲解可持续包装概念、规范、材料、设计、评价、实施,内容极其丰富,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是一本不可多得的著作。
內容簡介: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介绍可持续概论、 可持续包装概论、可持续包装的法规、市场和流通的可持续化、可持续包装材料、可持续包装设计、可持续包装的评估方法及可持续包装的实施。
特点:可持续的理念在其他行业如建筑、工业设计等逐渐得到足够的重视。包装行业作为一个典型的材料一次性消费行业,可持续的理念可以指导行业从法规、市场流通、材料、设计等方面指导行业向更可持续、更绿色环保的方向发展。本书的内容设计也是从以上几个方面体现其理论的完整性。
關於作者:
崇杏,女,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广西大学学术骨干,轻工与食品工程学院副院长,中国振动工程学会包装动力学专委会委员、教育部轻工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包装工程组委员、《包装工程》编委,《Food Control》、《Food Chemistry》、《New Journal of Chemistry》等SCI杂志审稿人。从事包装工程的教学工作和绿色包装材料、食品包装安全、农产品保鲜包装领域的研究工作。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广西科技厅项目4项。发表学术论文70多篇,其中30篇被SCI收录。获授权专利11项。获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获广西科技术进步二等奖1项。
目錄
第1章 可持续包装概论 1
1.1 可持续发展 1
1.1.1 可持续发展历程 5
1.1.2 可持续发展定义 8
1.1.3 可持续发展内涵与原则 9
1.2 包装与可持续发展 10
1.2.1 包装对资源、能源与环境的负面效应 10
1.2.2 包装产业发展现状 25
1.2.3 包装行业现存问题 26
1.2.4 包装的可持续发展 28
1.3 可持续包装 28
1.3.1 可持续性概念 28
1.3.2 包装概念 29
1.3.3 可持续包装概念 30
1.4 可持续包装产业动态 33
1.4.1 非政府和政府组织的行动 33
1.4.2 实施可持续包装策略的经典案例 34
第2章 可持续包装法规及标准 41
2.1 合格合理包装的法规及标准 41
2.1.1包装质量保证体系 41
2.1.2 包装减量化制度 48
2.2 包装卫生安全的法规及标准 49
2.2.1包装卫生法规及标准 49
1.2.2 包装安全法规及标准 54
2.3 包装清洁生产的法规及标准 56
2.4 包装废弃物管理的法规及标准 58
2.5 促进包装可持续化的法规及标准 59
2.5.1 包装税制度 59
2.5.2 包装禁令 61
2.5.3 环境管理系列标准 62
参考文献 63
第2章附录 65
第3章 可持续包装材料 108
3.1前言 108
3.2 纸和纸板 111
3.2.1 纸质包装材料性能 111
3.2.2 纸和纸板在包装领域的应用 111
3.2.3 纸和纸板生命周期 121
3.2.4 纸类可持续包装产品 123
3.2.5 如何实现基于生命周期评价的纸质可持续包装 127
3.3 塑料 130
3.3.1 传统塑料 130
3.3.2 生物可降解塑料 138
3.3.3 塑料类可持续包装产品 149
3.3.4 如何实现基于生命周期评价的塑料可持续包装 154
3.4 金属 156
3.4.1 铝 157
3.4.2 钢 161
3.4.3金属类可持续包装产品 166
3.4.4如何实现基于生命周期评价的金属可持续包装 168
3.5 玻璃 169
3.5.1 玻璃包装材料性能 169
3.5.2 玻璃在包装领域的应用 169
3.5.3 玻璃包装生命周期 170
3.5.4 玻璃类可持续包装产品 171
3.5.5 如何实现基于生命周期评价的玻璃可持续包装 171
3.6 其他材料 172
3.6.1 可食性包装材料 172
3.6.2 活性包装材料 195
3.6.3 智能包装材料 220
3.6.4 纳米包装材料 258
3.7 结语 287
参考文献 288
第4章 可持续包装设计 289
4.1包装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289
4.1.1 包装材料不安全环保 290
4.1.2 包装结构与装潢不合理 290
4.1.3 创新研发力量不足 290
4.1.4 可持续倡导性薄弱 291
4.2可持续包装设计基本概念 291
4.2.1 可持续包装设计内涵 291
4.2.2 可持续包装设计原则 292
4.2.3 可持续包装设计目的 293
4.2.4 可持续包装设计意义 293
4.3 可持续包装设计策略 294
4.3.1 可持续包装设计基本模块 294
4.3.2 可持续包装设计基本步骤 301
4.4 可持续包装设计案例分析 306
4.4.1 减量化案例 307
4.4.2 可回收利用案例 310
4.4.3 可重复使用案例 315
4.4.4 使用环保材料案例 321
4.4.5 使用环保印刷案例 327
4.4.6 高附加值包装案例 332
4.4.7 优化资源能源利用率案例 336
4.5 总结与展望 342
参考文献 343
第5章 可持续包装评价 345
5.1 可持续包装相关指标 345
5.2 包装生命周期评价(LCA) 347
5.2.1生命周期评价概述 347
5.2.2包装生命周期评价技术框架 349
5.2.3?装生命周期评价意义 374
5.3 包装生命周期评价工具 382
5.3.1 SimaPro 384
5.3.2 GaBi 395
5.3.3 COMPASS 406
5.3.4 PIQET 416
5.3.5 Wal-Mart’s Sustainable Packaging Scorecard 436
5.3.6 eBalance 和 eFootprint 443
5.3.7 “一米一”平台 447
5.4 可持续包装的生命周期可持续评价(LCSA) 453
5.4.1 生命周期可持续评价概念 453
5.4.2 可持续包装 LCSA 技术框架 455
5.4.3 可持续包装 LCSA 模型 460
参考文献 468
第6章 可持续包装实施 475
6.1 实施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476
6.1.1 观念意识方面 476
6.1.2 法律与政策方面 477
6.1.3 技术方面 477
6.1.4 市场推动方面 478
6.1.5 人才培养方面 478
6.2 推动包装体系可持续化模式 479
6.2.1 包装组织可持续框架 480
6.2.2 产品质量和安全方面 481
6.2.3 环境和能源方面 482
6.2.4 职业健康与安全方面 483
6.2.5 慈善与公益方面 484
6.3 施行可持续包装认证 485
6.3.1 相关认证及依据 486
6.3.2 相关认证机构 495
6.3.3 认证意义与价值 499
6.3.4 认证流程 501
6.4 进行可持续包装评价 502
4.1 道琼斯可持续发展评价 502
4.2 LCSA 评价 504
6.5 五个参与群体的行动 506
6.5.1 政府 506
6.5.2 非政府组织 515
6.5.3 包装企业 521
6.5.4 下游制造商 527
6.5.5 消费者 529
参考文献 537
附录 540
附录1 质量和安全相关标志 540
附录2 环境和能源相关标志
內容試閱
环境问题引起全球关注,可持续发展模式成为新兴需求,各行各业正逐渐开展积极行动以实现可持续发展。例如,沃尔玛将各供应商提供的产品的包装进行评分,引入其供应商的评价系统,因此“可持续性”成为了包装领域专业术语表的一员。目前市场迫切需求“可持续包装”及其领域专业人才,不断寻求解决方案以满足可持续发展。因此包装专业人士应积极创造可持续包装,优化包装方案,杜绝表面上的“环保粉饰”做法,改善落后且危害生态环境的产品包装。
近年来,“可持续性”和“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在各个领域盛行,这当然也包括包装行业,而“可持续包装”常以“绿色包装”或“环境友好型包装”的身份出现。由于全球环境问题逐步扩散,整体环保意识大幅提升,媒体越来越关注一次性包装,环保纪录片《难以忽视的真相》和《塑料成瘾》上映传播,以及脱离自然的亚健康现代生活方式,无所不在的“包装”已暴露在环境问题的聚光灯下。随着有关环境污染的公众教育和敏感性的宣传,呼吁回归绿色、有机、自然的生活,诸如华为、戴尔、沃尔玛等知名企业所采取的有关产品包装的积极行动,致使“可持续包装”成为势不可挡的潮流。
据统计及预测,2015年全球软包装市场消费量为2620万吨,市场价值达917亿美元;2020年全球印刷标牌消耗材料将达136亿平方米,市场价值达498亿美元;2020年全球折叠纸盒市场消费量将达4700万吨,市场价值达1060亿美元。我国作为亚洲的国家,同时作为全世界性质的生产制造和消费大国,在包装产业里占据着重要作用。我国的包装专业人员应当担负起责任,提供包装领域的专业知识、指导和解决方案,倡导低碳环保、绿色经济,引领新时代下的“可持续包装”发展。
包装领域面临的挑战之一就是如何准确而真实地定义“可持续包装”的概念,并将其落实到日常生产制造和消费使用的过程中。重要的是包装专业人士首先要认知到,在面临当今全球挑战的状况下,可持续发展已成为我们生活的必需品。
在可持续发展的框架下,包装工程师在制作包装时不仅要考虑消费者需求,还应考虑整个包装产品的生命周期过程,及人类子孙后代的福利。只局限于考虑包装的主要作用和怎样经济制造包装已经不能满足新时代发展要求,还应更周密地评估包装产品对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影响,布局于从包装的原材料获取、设计、生产加工,到引入市场、流通运输以及回收处理等环节。因此全面推广、落实可持续包装需要更专业的知识指导和客观的评价体系,以可持续发展为核心,协调包装-产品-解决方案这三者间的关系,寻求优化的环境友好型方式。
本书主要解答了以下问题:
第 1 章:
1. 什么是可持续性,为何它在当今世界如此重要?
2. 包装对生态与环境有何影响,包装领域的发展是何种现状?
3. 包装如何与可持续性关联,什么是可持续包装,其有何意义?
4. 各组织和企业如何将产品的包装与可持续战略结合起来?
第二章:
1. 与可持续包装相关的法律法规、标准制度有哪些?世界各国对其做出了何种贡献?
第三章:
1. 可持续包装材料的范畴是什么,
2. 纸、塑、金、玻等基础包装材料的性能和应用范围是什么,它们的生命周期大致是怎样的?
3. 各可持续包装材料的制品有哪些,如何实现材料的可持续化?
第四章:
1. 包装设计现在存在的不足之处是什么?
2. 可持续包装设计的理念、研究的主要内容及需要遵循的原则是什么?
3. 如何从包装结构和包装装潢实现可持续设计?
第五章:
1. 如何评判一个包装是否是可持续的,其关键指标有哪些?
2. 什么是包装生命周期评价,评价工具有哪些?
3. 可?续包装的生命周期可持续评价概念及其框架和模型是什么?
第六章:
1. 有哪些可持续包装的相关标志,如何实施可持续包装?

第1章可持续包装概论
1.1 可持续发展
1.1.1 全球可持续发展思想及行动历程
“可持续发展”作为一种发展观明确提出于当代,但朴素的可持续发展思想源远流长,朴素的可持续发展实践也由来已久,在古中国、古埃及、古希腊、古巴比伦和古印度等文明古国都有可持续发展思想的萌芽。例如,《周礼》中有记载关于对山、林、鸟、兽等实行充分保护的措施,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生态保护意识。《易经》中则提出了天地间万物均统之于天,地与天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观点。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主张限制人口增长,使人口数量保持适当的规模,以维持人口与土地资源的平衡。19世纪,美国博物学家乔治·珀金斯·马什(George Perkins Marsh)所著《人与自然》(Man and Nature)详细地描绘了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破坏性,表达对于森林保护、物种价值、人与自然的关系等问题的重视。此书对今日美国及世界很多国家的森林、物种等资源保护管理具有深远影响。从这些历史资料可以看出,虽然当时社会尚未形成关于国家应如何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总体思想,但东、西方各国学者所强调的观点中已蕴含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可再生资源的永续利用等涉及可持续发展的思想雏形。
19世纪中页,随着蒸汽机的发明人类社会逐步迈入工业社会时代,各种科技日新月异,社会生产力不断提高,而人类的活动范围业因此快速扩张到了全球的几乎所有地区,甚至不再局限于地球表层而延伸到地球内部、外层空间等;可以说,随着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能力增强,人类对自然的控制力也越来越强。与此同时,物质文明的迅速发展客观上导致了全球人口的急剧膨胀,随之而来的是人类对自然资源和能源的消耗速度加快,人与自然的关系也变得越来越紧张,发展至今日,资源和能源短缺、生态环境恶化已经成为威胁全人类生存发展的热点问题。当今社会大规模、无序的人类活动已改变了自然界的生态结构导致生态失衡,而这种生态失衡正深刻地影响和改变着地球生态系统的演化路径和方向,人类的生存发展乃至生命安全不断受到威胁。随着自然生态失衡导致的各种环境问题不断加剧,人们开始关注和思考人类工业发展导致的人与自然的矛盾问题,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应运而生,并在全球范围内不断发展。
1962年,美国海洋生物学家R·卡森(Rachel Carson)出版了《寂静的春天》(Silent Spring),通过大量的事实阐述工业生产引起的环境污染对地球各种生命包括人类自身的危害,指出人类工业技术革命背后连带的生态破坏后果,提出了人类应当如何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问题。该书的问世给全人类敲响了生态危机的警钟,发出“人们将失去春光明媚的春天”的呐喊。这是一本较早地在世界范围内引发了人们对“发展观念”有关问题的思考和讨论的重要著作。
1972年,联合国斯德哥尔摩会议发表《人类环境宣言》(Declaration on the Human Environment),提出人类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必须同保护及改善环境相协调的观点,进一步引起世界各国对环境问题的重视。此后,国际上应对气候和环境变化的政策和计划不断得以确立和实施。中国政府代表团首次出席了这次会议,开启了国家发展与环境治理并行的历程,作为里程碑载入史册。
1980年,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和野生动物基金会(WWF)共同发表《世界自然保护大纲》,再次强调可持续发展(Sustainable development)的概念,其大纲中提出:“必须研究自然的、社会的、生态的、经济的以及利用自然资源过程中的基本关系,以确保全球的可持续发展”。
1981年,美国布朗(Lester R. Brown)出版《建设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社会》,提出以控制人口增长、保护资源基础和开发再生能源来实现可持续发展。
1987年,以布伦兰特夫人为首的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WCED)发表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Our Common Future)(图1-1),此报告首次正式使用了“可持续发展”这个概念,并对之进行了系统的阐述。

图1-1 《我们共同的未来》(Our Common Future)
1989年,由UNEP主持的“联合国环境发展会议”发表《关于可持续发展的声明》,声明中专门对“可持续发展”进行定义,指出可持续发展应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的含义:a.走向国家和国际平等;b.要有一种支援性的国际经济环境;c.维护、合理使用并提高自然资源基础;d.在发展政策和计划中纳入对环境的关注和考虑。随后,1991年,IUCN、UNEP和WWF三个国际机构针对当前环境与发展危机共同提出了一份报告:《保护地球-可持续生存战略》(Protect the Earth: Sustainable Survival Strategy),其中重点阐述了两个基本问题:一是人类可持续的生活方式,新的道德观念,二是人类发展与环境保护结合。该报告指出,必须通过环保措施将人类的开发自然活动控制在地球的承受能力之内,同时通过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使人人都能度过长久、健康和令人满足的一生,并强调人类文明正处于危险之中?呼吁全人类行动起来,采取可持续发展的生存战略。报告共提出了132项行动建议,呼吁各国政府和人民采取的具体行动,做到尊重和关心所有生命,保护地球的生命力和生物多样性,通过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来提高生活质量,特别强调落实到人类个体的态度和个人行为及社区普及,人人都能够关心与自己生活息息相关的生态环境。此后,世界各国一系列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纲领性文件、国际公约相继问世,也标志着人类开始走上了可持续发展道路,“可持续发展观”逐渐成为全世界各国政府谋求长远、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共识。
1992年6月,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UNCED)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102个国家首脑参加了此次会议。大会签署了5个重要文件,讨论通过了《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和《21世纪议程》两个纲领性文件,发表了《关于森林问题的原则声明》,有153个国家及欧洲共同体正式签署了《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生物多样性公约》。这次会议达成了“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可持续发展作为人类共同行动纲领”的共识,是全球环保行动的重要里程碑之一。
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的重要成员,在全球环保行动中逐渐扮演重要角色。1994年,中国率先在国际上发表《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图1-2)。我国作为全球人口数量的国家,生态环境先天脆弱,人均资源相对短缺,同时经济正处于高速发展期,在如此大背景下,我国政府坚定不移并积极、稳妥地推进国家可持续发展行动,对我国人民乃至全世界、全人类做出重要贡献。1997年9月12—18日在北京召开的中共“十五大”正式把“可持续发展战略”定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必须实施的战略。

图1-2 《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
2002年8月26日至9月4日,“联合国地球峰会——世界可持续发展会议”在南非约翰内斯堡召开。这是自1992年里约热内卢地球峰会时隔10年之后的又一次环保盛会。这次更大规模的世界首脑会议(“Rio 10”)评估了1992年会议以来全球环境保护行动的进展和问题。2012年6月,即《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签署20周年,联合国再次召开可持续发展大会首脑峰会(“Rio 20”),大会发布了“我们憧憬的未来”重要文件,明确提出要制定一套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并纳入“2015年后的联合国发展议程”。
作为2012年“Rio 20”峰会精神的重要行动,2014年12月联合国发布了关于2015年后可持续发展议程的报告——《2030年享有尊严之路:消除贫穷、改变所有人的生活、保护地球》(The Road to Dignity by 2030:Ending Poverty, Transforming All lives and Protecting the Planet)。该报告为随后15年人类社会发展绘制了一幅蓝图,提出了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普遍性、变革性的议程,其中涉及“尊严、人、繁荣、地球、公正、伙伴关系”等关键词,从6个层面体现17项有关可持续发展的具体目标。
作为全球环保行动的重要成果,2015年2月12日国际科学理事会(ICSU)与国际社会科学理事会(ISSC)发布了一份重要报告:《以科学的视角审视可持续发展目标》(Review of Targets for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The Science Perspective),该报告对2014年提出的可持续发展17项目标及其169个子目标进行了独立评估。
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目前“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已经在全球达成共识,伴随着各种气候和环境灾害在全球范围内频发,世界各国政府及民众越来越认识到人与自然核心发展的重要性,并通过切实措施不断实践和推进“可持续发展”道路取得初步成效。在当代,随着经济和社会不断发展,全球资源和能源紧缺形势也越来越严峻,生态失衡越趋严重已成为制约着人类进一步发展的难题,环境问题也正在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甚至危害人类生命与地球生态多样性,可持续发展任重道远。
1.1.2 可持续发展定义
从1962年美国生物学家引发的有关发展观念的全球讨论开始,到2015年国际科学理事会关于可持续发展具体目标的评估,经历了半个世纪的探索和实践,人们对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内涵已经有了基本共识,然而要精确地给“可持续发展”下定义是比较困难的,因为不同的机构和不同领域的学者对可持续发展的认知角度不同。
WCED经过长期研究,在《我们共同的未来》论著中将可持续发展定义为:“能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该定义包括两个重要理念:一是“需要”理念,即首先是满足人类发展的基本需要;二是“限制”理念,即技术开发和社会活动过程应该同时对环境资源满足眼前及将来需要的能力进行评估并合理限制。
IUCN、UNEP和WWF在《保护地球——可持续生存战略》中将可持续发展定义为:“在不超出维持生态系统承载能力的情况下,改善人类的生活质量。”
UNCED在《里约宣言》中将“可持续发展”定义为:“人类应享有以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方式过健康而富有的生活的生产成果的权利,并公平地满足后代在发展机会和环境资源方面的需要。”
此外,随着可持续发展行动实践的不断发展,各国学者也纷纷提出了各自对可持续发展的定义,如1993?英国经济学家皮尔斯(Pearce D. W.)和沃福德(Warford J. J.)在其著作《世界无末日》(World without end: economics, environment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1]中以经济学逻辑提出可持续发展定义:“当发展能够保证当代人的福利增加时,也不应使后代人的福利减少。”我国学者叶文虎、栾胜基等则将可持续发展定义为:“可持续发展是不断提高人群生活质量和环境承载能力的,满足当代人需求又不损害子孙后代满足其需求的,满足一个地区或一个国家的人群需求又不损害别的地区或国家的人群满足其需求的发展。”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学者龚建华认为,可持续发展包含了人类所有的物质和精神领域,是个综合概念,应从三个不同层次(高、中和低)来理解其内涵。从高层次角度看,可持续发展要保持人与自然的共同协调进化,实现人和自然的共同繁荣,着重关注人类和整个大自然的关系;从中层次角度看,可持续发展既要满足当代的需求,又不危及后代满足其需求的能力,着眼于平衡地球和人类的关系;从低层次角度看,可持续发展是资源、环境、经济、社会四个领域的协调发展,重点在于平衡区域间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综上所述,各国学者对可持续发展的定义方向基本一致:即普遍认为可持续发展主要包括社会可持续发展、生态可持续发展和经济可持续发展;认定可持续发展系统是一个综合多种因素、多个领域密不可分的系统,既要达到发展经济的目的,又要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大气、海洋、土地、森林、淡水等自然资源及生态环境,使当代及子孙后代均能永续地发展。
1.1.3 可持续发展内涵与原则
根据现代学者对可持续发展的定义,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终极目标是通过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实现地区之间、当代与后代之间的永续发展,其内涵丰富,涉及面广,影响深远,它是建立在社会、经济、人口、资源、环境相互协调和共同发展的基础上的一种发展,它的宗旨是既能相对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能对后代人的发展构成危害。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发展,但要求必须是在严格控制人口、提高人口素质、保护环境、实现资源永续利用前提下实现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是要发展,人类首先是可持续发展的受益者;而“发展的可持续性”是可持续发展终目标,只有可持续的发展才是真正的发展。可持续发展注重各方面协调发展,要求各项指标组成的向量变化呈现单调增加趋势(强可持续性发展),至少其总的变化趋势不是单调减少趋势(弱可持续性发展)。
企业作为社会经济发展主要载体,理解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及原则至关重要;在其生产活动中贯彻可持续发展理念并将其推广至其供应商、代理商、消费者等利益相关者是整个社会推进可持续发展道路的重要手段。
1.1.3.1 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可持续发展作为全球经济社会发展不断普及一种新的发展观和发展战略,其目标是保证社会具有长期、持续性发展的能力,而确保环境安全、生态平衡与稳定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资源基础和保障条件,以避免社会经济出现大起大落的波动。可持续发展的实施涉及到社会的各个领域,也因此要求社会各界全方位的变革与协调,其具体内涵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①经济的可持续性:要求经济体(主要是企业)能够连续地提供产品和服务,使内债和外债控制在可以管理的范围以内,并同时避免出现不利于工业和农业生产的不可逆的结构性失衡,保障经济发展持续繁荣。
②环境的可持续性:要求保持稳定的自然资源基础,避免对自然资源过度开发利用,坚持维护健康的生态系统和提高环境的净化功能,确保使不可再生资源的开发程度控制在人类投资所产生的替代作用的范围之内,维护生态平衡和和生态循环再生能力。
③社会的可持续性:通过资源分配和机遇分配的均衡、建立医疗和教育保障体系、实现性别平等、推进政治公开性及公众参与性等各类机制来保证社会发展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1.1.3.2 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①人类发展权益的公平性:主要是指机会选择的平等性。可持续发展强调以人为本,满足人类需求和欲望是社会发展的主要意义,可持续发展首先应努力消除在满足人类需求方面存在的诸多不公平性因素。可持续发展所追求的公平性包含两个原则:一是追求同代人之间的公平性(横向),可持续发展要求兼顾全球各地区、全体公民的基本需求。二是代际的公平(纵向),即当代人与后代人之间的公平性,要认识到人类赖以生存与发展的自然资源是有限的,当代人不能只考虑眼前的需求和发展而损害人类社会世世代代的发展所需的自然资源和环境,要公平地留给后代利用自然资源满足其需求的权利。公平性是可持续发展的首要原则。
②生态资源与环境的可持续性:主要是指在生态系统受到某种干扰、破坏时依然能保持其效益的能力。资源的永续利用和生态系统的循环再生能力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首要条件,因此,人类社会的经济发展不以损害支撑地球生命生存的自然生态系统为代价,对资源的开发利用及其带来的污染、浪费不能超越地球资源与环境的承载能力。当今社会生产活动对环境资源的影响主要包括资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两方面。实现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坚持三点:一是对可再生?源的开发利用限制在其“持续收获量”之内;二是对于不可再生资源的开发利用速度要求不能超过寻获其替代资源的速度;三是对环境污染物的排放量不应超出生态环境的自净能力。这三点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③人与自然关系的协调性:可持续发展是建立在社会、经济、人口及环境等各个方面协调发展基础上的更高质量的发展,要协调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协调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关系,协调人口分布与地区经济发展的关系。可持续发展要求全球范围不同产业领域、不同区域的协调,实现在世界范围内的协调统一发展。这一原则也是可持续发展实施的重要内容和难点。
④人类发展的共同性:不同国家和地区由于资源、历史、文化等各方面的差异,并受现阶段区域发展不平衡的制约,各国推行可持续发展政策、措施和步骤并不统一,但实现可持续发展这个总目标及所应遵循的发展原则是相同的,即终目的均为促进人类之间及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持续发展。人类发展的共同性包括两方面:一是发展目标的共同性,在保持地球生态系统的平衡与安全前提下以合理的方式开发利用资源为全球人类谋福利;二是可持续发展行动的共同性。地球生态系统是一个整体,其气候、环境的问题是没有国界的,涉及世界所有国家、地区,牵涉到每个人利益,因此,推行可持续发展必须开展全球合作。中国当代国家领导人习近平主席在其治国理政行动中大力提倡“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体现了中国作为世界经济主体对人类共同发展的责任与担当,也体现了习近平主席作为大国领导的远见和魄力。“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对协调当今各国经济发展及全球可持续发展的推行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1.2 包装与可持续发展
随着全球人口不断增长、社会生产和消费需求不断增加,人类通过现代科技向自然获取更多物质文明的同时,正面临越来越严重的资源和能源短缺及自然生态环境破坏局面。人类物质文明的发展与地球有限的资源之间、经济发展与环境破坏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受到前所未有的威胁。正因如此,“可持续发展”这一新的发展理念越来越多地被各国政府和人民重视,并从初生态学领域逐渐渗透到了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各个领域,成为各行各业广泛接受和提倡的新发展观。其中,作为与资源、能源开发利用及环境污染有直接关系的包装产业,已经被公众舆论推到了资源浪费者、生态破坏者和环境污染者的风口浪尖。包装制品属于资源消耗性产品,生产包装制品需要消耗大量的原材料、资源和能源,而且大部分包装制品的生命周期短,尤其是一次性包装,使用的同时也是寿命结束的开始,一次使用随即成为包装废弃物进入垃圾处理阶段;大量的包装垃圾填埋处理占用了大量土地资源并造成土地污染,经年累月可供垃圾填埋使用的土地将越来越少,难以为继,土地污染加剧。现代工业的进一步发展,包装在对资源消耗和能源需求以及对环境的污染压力也在持续增加,包装工业寻求可持续发展道路已迫在眉睫。基于这样的背景和态势,包装工业传统的生产和服务模式必须实现向高效、节能、清洁环保的“绿色包装”生产模式变革,而将“可持续发展”思想贯彻到包装生产的全过程(设计、研发、材料生产、产品制造与消费、包装制品回收等)是实现这一变革的关键。在政府推行可持续发展的实践中,包装产业必然扮演关键角色,包装各领域无论是企业、包装制品厂、各级供应商还是消费者都已经普遍意识到包装对资源、能源的依赖性以及包装垃圾对环境产生的各种负面影响。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台灣用户 | 香港/海外用户
megBook.com.tw
Copyright (C)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