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朋党之争与北宋政治·大学问
》
售價:NT$
454.0
《
甲骨文丛书·波斯的中古时代(1040-1797年)
》
售價:NT$
403.0
《
以爱为名的支配
》
售價:NT$
286.0
《
台风天(大吴作品,每一种生活都有被看见的意义)
》
售價:NT$
245.0
《
打好你手里的牌(斯多葛主义+现代认知疗法,提升当代人的心理韧性!)
》
售價:NT$
301.0
《
新时代硬道理 广东寻路高质量发展
》
售價:NT$
352.0
《
6S精益管理实战(精装版)
》
售價:NT$
458.0
《
异域回声——晚近海外汉学之文史互动研究
》
售價:NT$
500.0
|
編輯推薦: |
在《深圳晚报》策划的头版广告“不懂为什么,就是突然想打个广告”风靡全国。
在《南宁晚报》策划的“柠泉热恋”表白事件促成了新媒体和传统媒体的联姻,引起全城轰动。
策划的“分众江南春,我想和你吃饭!”事件引爆朋友圈,吸引了众多媒体的密切关注和争相报道。
策划社交实验“用一条朋友圈换兰博基尼”,引发刷屏并终取得成功。
……
作为4F超级话题营销法的开创者,甄妙为你拆解可复制的、刷屏级传播事件的底层逻辑和方法论。
在新媒体的战场上,掌握了4F超级话题营销法,小公司也能制造营销大事件,打造刷屏级的营销效果。
|
內容簡介: |
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消费市场,如何扩大影响力将产品卖出去?
面对不断涌出的各类新媒体平台,如何有效利用且进行裂变传播?
面对接连不断的热点新闻,如何巧妙连接借为己用?
在新媒体的战场上,小公司如何扬长避短地制造营销大事件,用“土枪土炮”赢过4A公司的“精良装备”?
作为“不懂为什么”“通过朋友圈请江南春吃饭”等多个营销事件的策划人,本书作者总结了一套独特却实用的营销方法论——4F超级话题营销法,所谓4F,即发射(Fire)、裂变(Fission)、发酵(Fermentation)、效果(Fine)。作者结合近年来的话题营销案例,深度拆解、复盘整个话题营销的运作过程,对于刚踏入营销行业的初学者或者急需转型的行业老兵,本书都是非常值得阅读的书籍。
|
關於作者: |
玖媒新营销创始人,圈子新媒体董事长,百城自媒体联盟微联同城联合发起人,曾任燕之屋、分众传媒、百年糊涂、海尔旗下盈康一生、乔府大院等多家企业的战略营销顾问,创业黑马产业加速师,新媒体营销专家。在微信公众号鼎盛时期,其公司矩阵账号粉丝规模超过1亿。
曾策划“不懂为什么,就是想打个广告”“‘梁诗雅’事件”“用一条朋友圈换兰博基尼”“通过朋友圈请江南春吃饭”“苏宁818潦草体营销”等数十起社交媒体刷屏话题营销。
|
目錄:
|
前 言
第1章 社交网络时代的传播逻辑
1.1 营销革命
1.2 传统媒体、社交媒体、社交网络
1.3 社交网络营销的力量
1.4 社交网络上的超级话题营销
1.5 误区:社交网络营销“翻车”事件
第2章 超级话题营销概述
2.1 话题就是营销的生产力
2.2 超级话题营销的四种形态
2.3 超级话题营销的两个特征
2.4 超级话题营销的五个简约法则
第3章 如何打造超级话题
3.1 超级话题的两个基本条件
3.2 超级话题生成法
3.3 超级话题背后的六大驱动力
3.4 超级话题营销的策划技巧
3.5 超级话题营销的传播策略
3.6 超级话题的设计误区
第4章 4F超级话题营销法
4.1 什么是4F超级话题营销法
4.2 发射
4.3 裂变
4.4 发酵
4.5 效果
第5章 超级话题营销的四大应用 /
5.1 事件营销
5.2 借势营销
5.3 裂变营销
5.4 战略话题营销
第6章 超级话题营销的冷启动和热启动
6.1 超级话题营销的三种驱动逻辑
6.2 冷启动法
6.3 热启动法
6.4 裂变工具
第7章 超级话题营销的禁忌
7.1 低俗禁忌
7.2 伦理禁忌
7.3 文化禁忌
第8章 案例复盘
8.1 《南宁晚报》的表白事件
8.2 《深圳晚报》的“不懂为什么,就是突然想打个广告”
8.3 “梁诗雅”事件
8.4 通过朋友圈请江南春吃饭
8.5 用一条朋友圈换兰博基尼
8.6 百万乙方云提案
8.7 百年糊涂大牌广告
|
內容試閱:
|
说起营销这件事,我还是在公司亏损并且负债了几百万元以后才开始做的。因为欠的钱太多,我走出了传统媒体的范畴,以帮助别人策划事件营销而谋生,而我的个起死回生的案例就是这么做出来的。
当时我用了不到1000元的成本,把一个在试营业期间就已经严重亏损的酒吧挽救了回来,帮助这个酒吧一小时赚了几十万元。因为这个案例,很多濒临倒闭的企业找上了我,曾经有一段时间我还被业内同行戏称为“濒临破产公司之友”。
直到2014年,我开始尝试把新媒体与传统媒体进行嫁接,策划了《南宁晚报》头版营销的案例,这个案例当时席卷了整个南宁的地产界和广告界。在小范围取得成功后,我又把这个模式复制到《深圳晚报》上,这才有了后来被大家熟知的“不懂为什么”体。
再后来,找我的人越来越多,我也终于摘掉了“濒临破产公司之友”的帽子,开始有一些大型企业找我策划事件营销。这其中的每一个作品,我都视若珍宝。
做好一个话题营销需要天时、地利、人和,我把它归结为道、天、地、将、法。这里的“道”就是“人性”,你所做的营销要符合人性;“天”是时机,在什么时候做什么事很重要;“地”是资源,做营销前你要确保有足够的资源;“将”是人,你要有高效的团队;后是“法”,即采取的具体方法。
在互联网行业,一切都瞬息万变,我不推荐996工作制,但我知道在我的生命周期内,在什么阶段我需要做什么。曾经有一个员工问我:“老板,你是如何做到每天像机器人一样工作而不知疲倦的?”我没有正面回复她,而是给她算了一道计算题。她每天从早上9点到晚上6点工作,而我每天晚上6点下班后到晚上12点都在想着怎么让我的公司、我的产品更好,我在不断学习、解决问题,那我每天就比她多花费6个小时用于个人提升。周末她在家里休息,享受难得的私人时光,而我有时候去参会、做分享,同时也听别人分享。10年下来,我大概比她多花费了2万个小时用于个人成长。
“几乎任何一个领域的水平都需要起码1万个小时的训练。”很多人质疑这个理论,说不靠谱、不准确,在我看来那都是认知上的偏差,在一个领域里钻研1万个小时,和你在一个领域或者多个领域来回切换混日子的1万个小时,能一样吗?我的2万个小时,会让我有多大的提升?时间对每一个人来说都是公平的。有本书中这样写道:“就算没有天分,只要你愿意每天花一点时间,做同样的一件事情,不知不觉间,你就会走得很远。”这10年来,我质疑过自己,也失败过、崩溃过,但我从来没有中断过学习,因为我相信时间累积的力量。
从2016年的“不懂为什么”体,到2018年的“梁诗雅”事件、“通过朋友圈请江南春吃饭”,再到2019年的“用一条朋友圈换兰博基尼”等,我接连策划了一系列话题营销。
从早期的爆文刷屏,到后来的H5页面刷屏,再到后来的知识付费和各种眼花缭乱的营销刷屏,不论玩法怎么变,营销的底层逻辑都是不变的,我们只需要在每次营销的时候设计好不同的“展现形式”,就可以源源不断地制造话题。我在很多场合分享过我的营销方法论,希望能帮助企业或营销人,但我一天只有24小时,就算能72变,我也没办法同时完成更多的策划案。于是我想将这十几年来的经验集结成书,分享给大家。
后,希望大家能在阅读本书时有所收获,策划出刷屏级营销案例。
8.4 通过朋友圈请江南春吃饭
2018年6月6日12点40分,微信朋友圈再现百家新媒体头条刷屏事件,“分众江南春,我想和你吃饭!”轰动朋友圈和媒体界,此次新媒体营销事件引爆朋友圈,吸引了众多媒体的密切关注和争相报道。
此次事件是我临时起意,做的一个很大胆的朋友圈社交实验。100个微信公众号的头条几乎在同一时间发布标题为“分众江南春,我想和你吃饭!”的推文,全文242个字,在恭喜行业老大哥江南春旗下的分众传媒代表我国喜获纽约广告节“价值媒体大奖”的同时,也表达了向榜样学习和奋起直追的斗志,希望五年内能努力追上他,获得一个和他吃饭并当面向他请教的机会,并提出下一次“价值媒体大奖”也许就在我们新一代媒体人中诞生。
此次百条微信公众号头条一经发出,瞬间在朋友圈刷屏,我也同步在自己的朋友圈发声:“我突然想约江南春吃饭,但是我不想通过朋友找到江总,我想看看我们新媒体和朋友圈的力量,感谢每一个帮我转发的朋友,如果我真的约到江总,算实验成功,如果失败,我决定半年不吃肉。” 此发声立即获得了各大媒体和创业者的转发和支持,并表明“如果老江今晚还没有看到或者回复,那我明天就再刷一次”。
发布当天下午,分众传媒的江南春在微博发出回应:“你好,甄妙,感谢你的100条头条祝福!我接受你的约饭,时间你定,来上海兆丰世贸大厦找我。”
经过此次朋友圈的营销传播,2018年6月6日当天,分众传媒和江南春的微信指数迅速攀升,用户的兴趣点快速聚焦,成为当时互联网用户较为关注的热点。
收到回复以后,我立刻发朋友圈感谢支持我并帮忙转发的各位朋友:“太!激!动!了!!!江南春回我了!!!这居然是真的!!!谢谢帮忙转发的各位!!!”
事后,我分析了这次话题营销成功的几个关键点:,符合网友看热闹的心理。江南春是广告圈的大咖,一个普通人对其发起挑战,让很多人产生了想看事情怎么发酵的心理预期。第二,素材足够简单。虽然我调动了很多微信公众号进行发布,但其实真正传播出来的是微信公众号头条发布联排的截图(见下图),而足够简单的截图通过复制和粘贴即可完成一次传播,大众传播成本低,这也导致话题在传播中呈指数级扩散。第三, 巧妙地调动了分众传媒员工的积极性。在本次话题营销中,整个话题看似“挑战”,实则“互捧”,字里行间传播的是我对江南春的个人崇拜(事实也是如此),而分众传媒的员工在传播这个话题时可顺便借势对朋友圈的潜在客户做公关。在这种心理诱导的驱使下,话题成功地从自媒体圈扩散到行业媒体圈和甲方品牌圈,实现了破圈的战略预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