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編輯推薦: |
作者致力于搜罗考据曹雪芹在西山一带的行踪遗迹、传说逸闻,凡四十余年,特别是对于《红楼梦》中有关八旗风俗的印痕,更是独有所得,积数年之功,完成本书。本书以《红楼梦》中的艺术典型及其所涉相关物品和生活细节为出发点,结合八旗风俗与西山风物,追踪蹑迹,还原了曹雪芹创作《红楼梦》的时代背景和生活环境;同时,通过对北京地理情况和曹雪芹佚著《废艺斋集稿》的考证,对曹雪芹的品貌特征、性情性格和精神世界进行了生动描述,为曹雪芹以清朝社会为原型,在西山写作《红楼梦》的观点添彩。
|
內容簡介: |
本书以《红楼梦》中的艺术典型,结合八旗风俗与西山风物,还原了曹雪芹创作的生活原型,同时通过对北京地理情况和曹雪芹佚著《废艺斋集稿》的考证,对曹雪芹的品貌特征、性情性格和精神世界进行了清晰的描述。本次再版,不仅修订了 2015 年初版中的一些讹误,还增补了二十余篇之前未曾收录的相关文章,同时对篇目进行了重新编排分类,并新增了配图。虽是再版,面貌较之初版已大有不同。
|
關於作者: |
严宽,1944年生于北京。海淀区文物管理所退休干部,民俗专家。曾任北京市海淀区政协委员、北京市民间文学艺术家协会会员、海淀作家协会理事、中国曹雪芹研究会理事,现任北京曹雪芹学会顾问。20世纪80年代参与曹雪芹纪念馆建设,著有《槐荫堂随笔》《京西名墓》(合著)、《曹雪芹在香山》(合著)等;曾在报刊上发表红学、文史、民间文学等方面的文章50万字;并参与《北京文物古迹辞典》《京畿丛书》《海淀古镇风物志略》《海淀文史资料》等书的撰稿工作。
|
目錄:
|
卷一 《红楼梦》中的八旗风俗 /1
从《红楼梦》看钱粮胡同 /3
从米想到了贾家是八旗贵族 /6
御田不是玉田 /8
王熙凤的米账有问题 /10
旗人的汤菜 /12
贾宝玉、芳官吃的汤泡饭 /14
米汤不是稀粥 /16
饽饽 /18
八旗谚语与《红楼梦》的食肉文化 /20
头场雪日吃烤鹿肉 /23
清初八旗贵族爱过头场雪节 /27
地炕 /32
穿兽皮袄是八旗衣俗 /35
“包头”是什么 /38
|
內容試閱:
|
再版前言
清末以降,对八旗往事钩沉探往的出版物很多,依稀传递了一个逝去王朝的剪影遗絮。曹雪芹创作《红楼梦》的时代背景,恰是大清王朝的雍乾盛世。作为一部杰出的现实主义小说,《红楼梦》全面呈现了那个时代几乎所有的风貌,从国家到社会,从家庭到个人,从制度到风俗,从思想到人情,丰富而细致。但是,由于曹公的烟云笔墨,今人可能无法辨识哪些是中华传统文化基因,哪些是八旗制度独特造就的时代特点。有鉴于斯,《红楼梦八旗风俗谈》一书恰当地回答了其中的许多问题。
在清代,北京西山是八旗精锐之师的重要驻地之一。生活于此地的人们,无论满汉,都难免深受八旗风俗制度的影响。本书作者严宽先生就是其中一位。推及上世,严先生祖辈已居于北京西山玉泉山下凡数百年。这一带的山形地理、历史沿革、风物人情、传奇掌故无不深深地印刻于严先生记忆之中。青春之年,严先生又投身于曹雪芹故居的考察与建设,从此确立了一生的治学方向。
四十多年来,严先生一直致力于搜罗考证曹雪芹在西山一带的行踪遗迹、传说逸闻,特别是对于《红楼梦》中有关八旗风俗的印痕,更是独有所得。一是生长于斯,生活即验证;二则实地调查,实践得真知。遍访乡邻耆老,求索故纸新著,积数十年之功,完成本书。
本书以《红楼梦》中的艺术典型,结合八旗风俗与西山风物,还原了曹雪芹创作的生活原型;通过对北京地理情况和曹雪芹佚著《废艺斋集稿》的考证,对曹雪芹的品貌特征、性情性格和精神世界进行了清晰的描述。
本次再版,不仅修订了 2015 年初版中的一些讹误,还增补了二十余篇之前未曾收录的相关文章,同时还对篇目进行了重新编排分类,并新增了配图。虽是再版,面貌较之初版已大有不同。
希望本书能对读者了解曹雪芹、读懂《红楼梦》、认识八旗风俗制度等方面有所裨益。
2020 年 10 月 30 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