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海洋、岛屿和革命:当南方遭遇帝国(文明的另一种声音)
》
售價:NT$
485.0
《
铝合金先进成型技术
》
售價:NT$
1214.0
《
英雄之旅:把人生活成一个好故事
》
售價:NT$
398.0
《
分析性一体的涌现:进入精神分析的核心
》
售價:NT$
556.0
《
火枪与账簿:早期经济全球化时代的中国与东亚世界
》
售價:NT$
352.0
《
《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国有企业条款研究
》
售價:NT$
449.0
《
银行业架构网络BIAN(全球数字化时代金融服务业框架)(数字化转型与创新管理丛书)
》
售價:NT$
449.0
《
金托邦:江湖中的沉重正义
》
售價:NT$
275.0
|
編輯推薦: |
做两代学人之桥梁,立承前启后之功勋。
收录了张友伦先生近四十余篇经典文章,论及世界史研究的方方面面。
张友伦先生五十年研究成果的大汇聚。
|
內容簡介: |
本书为著名历史学家张友伦先生的历史论文集,为《张友伦文集》的其中一部。本书收录了张先生发表在《历史研究》《世界历史》《史学集刊》《南开学报》等刊物的四十余篇文章,包括美国的社会发展与西进运动、美国工人运动、史学史及其他四编,集中体现张先生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指导的研究成果。本书通过对美国历史及其发展的客观、理性的批判,为中国读者了解美国历史、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提供材料。本卷是张友伦先生数十年研究成果的集大成,其中很多观点至今仍对美国史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
|
關於作者: |
张友伦,四川成都人,著名美国史、世界近现代史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学家。1959年毕业于苏联列宁格勒大学历史系,回国后执教于南开大学。曾任南开大学历史研究所所长、美国史研究室主任、校学术委员会委员,长期担任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南开大学世界近现代史研究中心学术顾问、教育部国别与区域研究(备案)基地南开大学美国研究中心学术顾问,兼任中国美国史研究会理事长(1986-1996)及顾问(1996- )等,并先后赴美国多所院校从事访问研究。在中国世界史的学术探索、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做出了卓越贡献,培养了一批栋梁之才和骨干力量,堪称“老一代和新一代史学家之间的桥梁”。
代表作:
《共产主义者同盟》(1963)
《国际》(1964)
《第二国际》(1965)
《美国农业革命》(1983)
《马克思 恩格斯和个国际无产阶级组织》(1983)
《美国历史上的社会运动和政府改革》(合编)(1992)
《当代美国社会运动和美国工人阶级》(1993)
《美国工人运动史》(合著)(1993)
《美国社会变革与美国工人运动》(1997)
《孔见集》(2003)
《美国西进运动探要》(2005)
南开大学历史学院,成立于2000年,下设中国史学系、世界史学系、考古与博物馆学系,拥有两个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世界近现代史研究中心)和三个教育部区域与国别史研究备案中心(美国研究中心、拉美史研究中心和希腊研究中心),以及中外文明交叉科学中心、生态文明研究院等科研机构。现任院长为余新忠教授。
|
目錄:
|
导 言 / 1
编 美国的社会发展与西进运动
试论北美独立战争的必然性 / 5
伟大的资产阶级革命家托马斯·潘恩
——纪念潘恩诞生二百五十周年 / 12
美国民主制度的形成、发展和问题 / 24
美国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和现代化的开端 / 43
关于美国1787年西北领地组织法令的评价问题 / 54
美国农业资本主义发展道路初探 / 72
美国农业的两次大突破及其基本经验 / 85
评价美国西进运动的几个问题 / 98
19世纪美国西部开发中的三大核心问题 / 117
略论水利设施对美国西部开发的重大意义 / 133
美国印第安人历史研究中应当澄清的几个问题 / 141
试论19世纪美国工业后来居上的几点原因 / 153
第二编 美国工人运动
试论美国早期工人运动的特点
——关于美国和西欧工人运动的比较研究 / 171
美国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无关吗 / 183
美国全国劳工同盟的历史地位 / 196
11877年美国铁路工人大罢工的重要意义 / 207
五一大罢工是美国工人运动的重要里程碑 / 221
美国劳动骑士团工会运动的兴衰 / 233
亨利·乔治运动与亨利·乔治其人 / 248
尤金·维克多·德布斯——美国无产阶级的敬爱领袖 / 259
世界产业工人联合会的兴衰 / 271
二战后十年间的美国社会和工人运动 / 285
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工人运动 / 300
职业意识论和20世纪60年代美国工人运动的现实 / 313
二次大战后美国工人阶级结构的变化
——兼评美国学者关于阶级的理论 / 329
第三编 史学史
关于美国独立战争的史学 / 351
初论美国工人运动史学 / 362
关于美国工人运动史学的康芒斯-威斯康星学派 / 376
菲利普·S.方纳教授谈美国工人运动史学 / 388
美国西部史学的发展和面临的挑战 / 396
美国印第安史学的兴起 / 412
菲利普·S.方纳教授谈美国现代史学 / 425
美国史研究百年回顾 / 433
加拿大史学初论 / 453
第四编 其他
他是个纯粹的人——卡尔·沙佩尔 / 469
空想社会主义的试验也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材料 / 475
主编《美国通史》第2卷的回溯 / 488
平常的经历,肤浅的感受 / 491
菲利普·S.方纳教授谈种族主义和美国黑人问题 / 496
美加自由贸易关系的形成及其历史启迪 / 503
21848—1852年伊朗巴布教徒起义 / 515
1910—1917年墨西哥资产阶级革命 / 525
|
內容試閱:
|
平常的经历,肤浅的感受
光阴荏苒,八十个春秋不可谓不长,但回首往事又觉得并不遥远。1959年,我在南开大学历史系开始了自己的学习生涯,从青年到老年,与一批又一批的学子朝夕相处,多少知道一些他们的追求和难处。但要做到“传道、授业、解惑”,谈何容易。他们提出的一些问题,我并不是都很清楚,往往要去查书,临时抱佛脚。这使我很紧张,但也受益良多。所以我对“教学相长”这句名言是深有体会的。唐代文学大师韩愈说过:“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事实正是如此,不少学生的成就都超过了我。其实这是很正常的现象,否则社会就很难进步了。
不久前,学友们(过去的学生)准备为我出一本八十岁生日庆贺文集。我曾再三辞谢。一是因为要耗费他们的时间和钱财,二是因为我不过是千万普通教师的一员,不值得出这样的集子。但终因盛情难却,在他们的坚持下,我只好同意。
作为接受庆贺的人,我总应当写点东西回应和答谢学友们。但搜索枯肠也没有找到独到的治学经验和治学方法,只好把自己的某些经历和感受写出来,就算是姑妄言之,不必当真。
到苏联学习,从世界近代史调到美国史研究室工作,是我的两次不平凡的经历,既是极好的机遇,又是巨大的困难。年轻时我万万没有想到自己会成为一个史学工作者,直到1954年夏天在去莫斯科的火车上,才知道要去列宁格勒大学学习世界历史。我原来是学会计的,中国历史还多少知道一点,世界历史可就太陌生了。俄语没有学过,全靠在北京俄语专科学校二部强化学习一年那点可怜的基础。到国外名大学学习自己几乎完全不知道的东西,而且有严重的语言障碍,其困难程度可想而知。
刚开始,在课堂上简直是听天书,课后热情的苏联同学又给我解释一遍。我还是云里雾里,不得要领。后只有靠看书来掌握课程的基本内容。一节课下来要付出七八个小时才能弄清基本内容。学习是十分紧张的。当时留苏学生中流行一句话:没有星期日,只有星期七。我不是怕困难的人,但想到期末考试就不寒而栗。只好走一步看一步。年的难关渡过后,学习逐渐走了正规。在这段时间我总担心跟不上进度被送回国。如果没有苏联同学和老师的耐心帮助,我真的要掉队了。
1977年,我被调到美国史研究室工作。虽然是历史学科的内部调整,但涉及使用语种和研究方向的改变,没有三四年的时间是很难适应的。当时我的英语水平很差,看书离不开字典,一小时不过看一两页,既不能听,也不能说。如果两三年内不能突破,那就拿不出研究成果,也不能接待来访的美国学者。这等于让我第二次留学,面对留苏初期那种困难。而这次我已将近五十岁了,精力有限。但没有别的选择,只能背水一战。记得有两年时间,脑子里装的都是英语,整天听录音、练口语、看英文书。现在回想那些日子都不知道是怎么打发过去的。
我提到上述两段经历,只是想强调在困难面前不要动摇、不要回避。只有坚持下去,才会有所收获。
厚积薄发是大家都承认的治学态度。但青年教师积累不多,发表几篇文章是不是就触犯了这个原则?对此我有自己的理解。世界历史是一个很广阔的领域,即使只选择某个断代作为研究方向,那也很难做到厚积。而且厚积又没有共同的尺度,也许十几年过去也没有达到发表文章的标准。青年教师等不起。如果化整为零,各个击破,以具体题目为突破点,范围小了,厚积的难度就会小许多。发一点东西也就指日可待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