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60年代中期,William F.Sharp(1964)、John Lintner(1965)和Jan Mossin(1966)发现的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Capital Asset Pricing Model),研究了资产价格的均衡结构,成为测量证券风险的一个基础模型(即β值测量)。CAPM阐述了在投资者都采用Markowitz的理论进行投资管理的条件下,市场价格均衡状态的形成,把证券的预期收益率与其风险之间的理论关系用一个简单的线性方程式表示出来。CAPM在现实的测定证券组合绩效、证券估价、决定资本运算以及管理公共事业股票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可以看出,这一时期金融理论与实践的发展有两个重要特点:其一,风险因素成为金融研究的核心;其二,描述处理风险因素的复杂数学模型开始为实际工作者所应用。这些研究成果已经获得了1990年Nobel经济学奖。1976年,Stephen Ross发表了著名的The arbitrage theory of capital asset pricing论文,提供了证券风险测量的多维方法——套利定价理论(APT)。APT是作为CAPM的替代物而问世的。CAPM涉及对市场组合是否有效的验证,但这在实证上是不可行的。于是,针对CAPM的单因素模型,Ross提出了目前被统称为APT的多因素模型来取代它。为此,Ross构造了一个一般均衡模型,证明了各投资者持有的证券价值在市场组合中的份额越来越小时,每种证券的收益都可用若干个基本经济因素来一致近似地线性表示。后来人们发现,如果仅仅对各种证券定价的多因素模型作出解释,并不需要一般均衡框架,而只需要线性模型假设和“近似无套利假设”:如果证券组合的风险越来越小,那么它的收益率就会越来越接近无风险收益率。这样,Ross的APT就变得更加名副其实。从理论上说,Ross在其APT的经典论文中更重要的贡献是提出了套利定价的一般原理。这个原理可表述为无套利假设等价于存在对未来不确定状态的某种等价概率测度,使得每一种证券对该等价概率测度的期望收益率都等于无风险证券的收益率。20世纪70年代以后,美国通货膨胀严重,市场利率不断上升,储蓄机构必须将利率提高到可能的水平才能吸引存款,然而他们却不能够提高已经发放出去的住房抵押贷款利率,对新发放的住房抵押贷款的高利率又限制了贷款的需求,使得储蓄机构无法通过提高贷款平均收益率来弥补吸收的高成本存款,利差收入在不断缩小,经营绩效也在不断恶化。为了改变上述经营困境,提高生存能力,储蓄信贷机构迫切需要通过业务创新来出售长期住房抵押贷款,调整资产负债结构,分散经营风险,在政府住房贷款机构的支持下,资产证券化应运而生。以上工作构成了现代投资学的核心内容。“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本书的写作本着“洋为中用”“学以致用”的理念,在力求反映以美国为代表的成熟证券市场上广泛应用的投资理论、投资方法及其最新理论研究成果的同时,立足于我国证券市场的现状,对国内的相关研究成果加以归纳整理,并用于指导国内市场的证券投资。这无疑对我国投资学的教学和科研都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从而也使本书具有较高的学术和参考价值。本书主要供高等院校经济类、管理类本科生、研究生(MBA)教学之用,也可以作为从事证券投资研究人员、企业集团财务管理人员、证券从业人员及个人投资者的参考读物。由于作者的学识所限,书中可能出现不少的错漏和不足之处,仅由本人负责,并希望得到读者和同行专家的批评与指正。屠新曙2021年6月28日